微创保胆取石术后的护理措施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41.67 KB
- 文档页数:2
胆囊术后护理问题及措施胆囊是一个储存和排泄胆汁的重要器官,胆囊手术是治疗胆囊疾病的一种常见方法,包括胆囊结石和胆囊炎等。
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正确的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本文将针对胆囊术后常见的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术后疼痛术后疼痛是胆囊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适甚至剧痛。
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症状,了解疼痛的部位、程度和持续时间。
同时,给予患者足够的理解和安慰,帮助他们缓解疼痛的感觉。
医护人员还可以按照医嘱及时给予患者止痛药物,保持患者的舒适状态。
二、饮食问题在胆囊手术后,患者需要特别注意饮食问题。
术后的患者可以选择轻食、易消化的食物,如清淡的汤粥、蔬菜水果、低脂肪的蛋白质食物等。
饮食要避免过度油腻和辛辣食物,以免刺激胃肠道。
此外,患者还需要逐渐恢复饮食,避免过度饥饿或饱饱。
饮食方面的护理工作包括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饮食,监测饮食情况,引导患者进行科学的饮食调理。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注重对患者的饮食观察,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当的饮食习惯。
三、创口护理胆囊手术是通过腹腔镜或开腹方式进行的,术后的切口需要进行适当的护理。
创口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创口愈合和感染风险。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观察创口的愈合情况,保持创口的干燥清洁,避免感染。
在医生的指导下,护理人员还可以给予患者合适的伤口护理药物,如碘伏、纱布等,以促进创口的愈合。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创口护理的相关知识培训,使患者能够在家中继续进行创口护理。
四、情绪护理术后患者常常有情绪波动、焦虑等问题,护理人员需要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
患者可能因为手术的不适和痛苦而感到抑郁、烦躁,此时护理人员应该进行耐心的倾听和安慰,让患者感受到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支持。
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给予患者一些正面的心理暗示和鼓励,帮助患者形成积极的心态,促进康复。
对于一些情绪问题较为严重的患者,护理人员还可以参考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心理治疗。
胆结石微创手术的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胆囊结石是日常生活中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胆囊结石会影响患者的生活,给身体带来严重的危害。
如果身体出现了胆囊结石,需要早些进行手术治疗,这样身体也可以恢复的快一些,在患者进行手术后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如果平时不注意会影响患者的身体恢复,那么胆囊结石微创手术的术后如何护理?术后饮食需要注意些什么?1、胆结石微创手术的注意事项在平时,虽然我们对胆囊结石疾病有着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也知道胆囊结石疾病对患者有着极大的危害性,患者们经常选择胆囊结石微创手术对疾病进行治疗,希望保证自己身体健康,不过做完胆囊结石微创手术以后必须要小心护理,特别是对于一些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来讲,避免感染,注意身体。
而且随着胆囊结石疾病发病率的升高,大多数人知道自身患有胆囊结石疾病以后,都会选择微创手术的方式加以治疗,虽然胆囊结石疾病微创手术效果良好,不过也必须注意护理才可以确保手术成功,以免术后引起其他并发症状的出现。
其中胆囊结石疾病的术后注意事项如下:1)手术以后的护理:胆结石疾病患者做完胆囊结石疾病手术后的第一天禁止进食食物,患者可以进行一些稀少的米汤,手术以后的第二天可以简单的吃一些软烂便于消化的食物,然后慢慢恢复正常饮食,患者在手术以后拆线的一星期才可以洗澡,手术的1~2个月之内防止患者腹部腹压升高,不要提过重的物件。
2)饮食方面的调理:饮食适合吃的食物,做完胆囊结石微创手术以后,患者也必须有效调整自身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还有维生素的蔬菜水果,比如胡萝卜水果、新鲜的绿色蔬菜以及豆制品等。
当手术以后恢复过于缓慢或者存在异常情况的时候,可以吃一些能够促进胆汁分泌松弛胆道的食物禁止吃的食物,有的患者手术以后必须禁止涉入高胆固醇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油腻高脂肪食物,比如动物内脏、鱼籽辣椒等。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患者需要通过对作息习惯进行调整来确保良好的睡眠,保持心情舒畅,适当的吃一些粗纤维食品,以此增加肠胃蠕动,保持大便通畅,做一些锻炼来增强自身体质,帮助患者快速恢复,不过也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过度劳累。
胆结石微创手术的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人体的胆囊和肝脏紧密相连,产生的胆汁会通过肝脏进入到小肠,促进食物消化。
如果生活不规律、饮食不健康,都会导致胆结石的发生,影响生活质量。
1胆结石的病因(1)感染。
胆道受到病毒、细菌的侵袭而引起病症;(2)饮食。
平时饮食以高胆固醇、高脂肪的为主,十分不健康,患病几率大大增加;(3)根据相关研究显示,遗传也是胆结石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4)代谢因素。
正常状态下,胆汁中的胆固醇、胆盐比例均衡,当因为某些原因而导致比例失调时,就会引起胆结石。
2胆结石微创手术的护理方法2.1并发症护理微创手术虽然不会像传统手术那样造成较大的创伤面积,但同样也有一定的危险性,在护理过程中仍然要尤为注意。
如果患者术后出现了黑便,或是引流管引出鲜血,则应该提高警惕,很有可能是胆道出血引起的。
此时家属要第一时间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和治疗;如果患者在术前就有肝功能受损、胆道狭窄等症状,或是在手术过程中对胆管造成损伤,那么术后发生黄疸的几率是非常大的,在必要的情况下应采取可行手段进行保肝。
如果手术结束之后,患者血压下降至正常范围之外,并伴随有体温迅速升高、脉搏跳动过快等症状,可能会引起感染性休克,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抗生素,或是进行抗感染治疗。
如果术后4-6天出现了腹部疼痛、胀痛等情况,可能是由吻合口瘘引起的,此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实时记录其体温变化情况,包括患者意识是否清醒、尿量变化、腹部体征等。
除了主要的生命体征之外,还应做好各方面的辅助检查,例如淀粉酶、血常规等。
2.2T管护理术后T管开放引流的患者,要保证引流管道的通畅,以免出现弯曲、折叠等情况,通知医护人员及时更换引流袋。
在这个过程中,要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观察并记录引流液性质、颜色以及量的变化,发现异常时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此外,引流口处敷料的干燥清洁也十分有必要,这减少皮肤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
2.3术前护理部分患者对胆结石病情的了解并不深入,而且对任何手术都抱有强烈的恐惧或抵触心理。
胆囊结石术后护理措施胆囊结石手术概述胆囊结石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胆囊结石引起的胆囊炎、胆囊疼痛和其他相关症状。
手术通常通过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来完成。
在术后,患者需要接受一些特定的护理措施,以促进康复和避免并发症。
术后护理措施胆囊结石术后护理措施的目标是促进伤口愈合,预防感染,减轻术后痛苦,并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1. 观察术后反应术后的第一天,患者需要留在医院观察。
护士会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和呼吸等生命体征,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术后并发症,如恶心、呕吐、腹胀和腹痛等。
如果患者出现严重不适或疼痛加剧,应及时告知医生。
2. 控制疼痛术后疼痛是常见的问题,可以通过药物来控制。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具相应的止痛药物,并告知患者正确的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
患者应按时服用药物,遵循医生的建议来缓解疼痛。
3. 饮食与液体摄入术后的第一天,患者需要禁食,并通过静脉输液来维持身体的营养需求。
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逐渐开始进食。
开始时,可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面汤、米粥、面条等,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逐渐恢复后,可以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4. 伤口护理术后,患者的伤口需要保持干燥和清洁。
患者需要定期更换敷料,并注意观察伤口是否有感染或出血的迹象。
如果伤口有问题,如红肿、流脓或疼痛加剧等,应及时就医。
5. 洗澡与活动术后的一段时间内,患者需要避免湿润伤口。
因此,在医生指导下,患者可以使用湿巾擦拭身体,避免直接浸泡在水中。
同时,患者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和举重,以避免伤口裂开或出现其他并发症。
6. 注意事项•患者应遵循医生的给药指导,按时按量服药。
•注意伤口的清洁和消毒,避免感染。
•饮食宜清淡,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避免湿润伤口,定期更换敷料。
结束语胆囊结石术后护理是术后恢复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患者能够尽快康复,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同时,在术后应定期进行复诊,并按医生的建议进行恢复性锻炼,以恢复肌力和提升身体健康水平。
胆结石术后患者的护理个案胆结石手术后的患者需要特殊的护理来确保其康复过程。
以下是一个胆结石手术后患者的护理个案:个案描述:患者为一名50岁的女性,因胆结石多次发作,引起剧烈腹痛,被诊断为胆囊结石并安排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手术后患者有轻度恶心和呕吐,除此之外病情稳定。
护理计划:1.术后饮食控制:由于患者术后的恶心和呕吐,需要进行饮食控制。
开始时给予清流食,如清粥、小米粥等,逐渐递增至软食。
监测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和排泄情况,以确保患者的营养摄入和消化功能的恢复。
2.疼痛管理: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根据需要给予镇痛药物。
观察患者的疼痛区域是否出现红肿和渗出等异常情况,并及时报告给医生。
鼓励患者进行翻身和活动,以减少术后疼痛和加速康复。
3.导尿和尿量监测:为了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和尿液输出情况,术后患者需要留置尿管。
每天记录患者排尿的情况和尿液的颜色、量和气味,以及管路或袋子的情况。
及时更换尿袋或导尿管,避免尿液滞留和感染的发生。
4.创面护理:注意创口的护理,保持创面清洁干燥。
定期更换伤口敷料,并观察创面是否存在红肿、渗液和感染等异常情况。
教育患者正确的伤口护理方法,并随时监测患者的伤口恢复情况。
5.液体平衡: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血液化验结果。
保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鼓励患者适当饮水,并监测尿液的颜色和量,以预防脱水和肾功能异常。
6.移动和康复训练:鼓励患者尽早开始活动,帮助其坐起、下床和行走,以恢复肌肉力量和功能。
根据患者的术后状态和恢复速度,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包括逐渐增加活动的时间和强度,以及自我照顾的能力。
7.教育和心理支持:为患者提供手术后护理的相关知识,如饮食、用药、伤口护理等。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手术后的不适和疼痛。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自我护理,增强其对康复的信心。
个案评估:随着护理计划的实施,患者的恶心和呕吐症状逐渐减轻,开始进食软食;疼痛得到有效控制,创口康复良好;尿液量稳定,无血尿和感染迹象;患者能够逐渐在床上坐起、下床和行走,越来越自理;患者在教育和心理支持下康复顺利,对自己的康复有了信心。
2013年1月第20卷第2期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手术临床护理路径实施体会王玲珠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微创保胆取石手术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1]。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我们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手术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行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手术114例患者。
平均年龄(64.3±8.2)岁。
男61例,女53例。
胆囊黏膜下结石61例(53.5%),胆囊颈部结石19例(16.7%),泥沙样胆囊结石34例(29.8%)。
所有患者无相关的麻醉禁忌和手术禁忌,无沟通障碍。
将11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
两组一般资料相似。
1.2 方法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包括术前访视、了解患者一般状况、介绍手术流程、进行健康教育、安慰患者情绪等;进行手术器械的准备;根据手术类型,配合医师进行手术。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内容及护理方法均按常规护理要求做,不对患者的个体性以及护理流程的整体性给予过多的关注。
1.2.2 观察组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以时间为横轴,围术期(术前和术中)临床相关护理工作为纵轴,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2]。
主要内容如下:①时间:术前1天。
主要事件:巡访。
在对照组基础上,主要落实以下事项:患者相关检查是否已完成,如心电图、血常规等;患者身心准备是否妥当,如术前禁食,需要取下假牙和金属饰品。
结合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性格特征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健康教育:重点介绍手术相关环境,包括医护人员的简单介绍、手术室环境介绍、手术过程、手术时间、患者注意事项等。
对患者提出的疑问用通俗的语言予以解答;手术器械准备:术前与麻醉师和主刀医师沟通,温习相关手术器械操作知识,熟悉手术步骤,保证手术器械灭菌到位,检查相关仪器是否正常,对不常用设备及时加以调试,熟练掌握腹腔镜、胆道镜的使用。
②时间:术前半小时。
主要事件:术前准备。
检查相关仪器性能是否正常,在手术室内摆放位置是否合理;所需手术器械是否准备妥当,包括数量是否齐全、功能是否正常。
胆结石微创手术后如何进行护理作者:曹建清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3期小李是一名程序员,每天工作都很忙,基本从到晚坐在电脑前,为了节省时间小李经常不吃早餐,不过午餐和晚餐后喜欢吃一些高脂肪、高糖类的零食。
最近一点时间,小李经常感到腹痛,还会有发热的情况,趁着周末时间来到医院做了相关检查,检查结果为胆囊结石!小李不得不接受微创手术,在住院的时间里,小李得到护理人员的细心照料,那么护理人员是如何进行护理的呢?胆结石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表现?术后饮食上要注意哪些问题?下面就为大家一一解答。
1胆结石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很多人都很好奇胆结石是怎么形成的,简单来说就是在胆囊里出现了结石,有或大有小。
很多人看上去心宽体胖,尤其是40岁以上的妇女得知自己得了胆囊结石都很意外,胆囊结石怎么出现的,主要和以下因素有关:1.1喜静少动现在的办公族越来越多,加上人们每天上下班都乘坐交通工具,运动量严重不足,对于这些运动和体力劳动少的人群来说,长此以往会导致其胆囊肌的收缩力下降,进而导致胆汁排空延迟和胆汁淤积,这时就会出现胆固醇结晶析出,胆结石也就形成[1]。
1.2体质肥胖据相关调查显示,如果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以上,胆结石的发病率会比正常人高出5倍!很多身体肥胖的培养平时爱吃高脂肪、高糖类零食,多吃甜食会让胆汁内胆固醇、胆汁酸、卵磷脂的比例失调,而长期进食动物脑、肝、肾等高胆固醇的食物,胆汁、胆盐或卵磷脂会在胆内淤积,这也是导致患胆结石的重要基础[2]。
1.3不吃早餐正如小李一样,很多人由于工作等原因会不吃早餐,长期不吃早餐会导致胆酸含量减少、胆汁浓缩、浓度增加,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条件,进而容易形成胆结石。
1.4餐后零食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夜生活频繁,饭后会习惯静坐玩手机,这会导致胆汁酸的重吸收,同时很多人都有吃过宵夜马上睡觉的习惯,而这的生活方式会导致不容易消化,尤其是睡觉时蜷曲体位会让腹腔内压增大,阻碍胃肠道蠕动,让胆汁排泄变得困难,胆固醇也会因此沉积下来。
胆结石的手术后护理手术后如何正确护理胆结石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胆结石的方法,手术结束后,正确的护理对于患者的恢复和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胆结石手术后的护理要点,以帮助患者正确进行术后护理。
1. 术后休息和疼痛管理手术后的第一天,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术后可能会存在疼痛感,医生会开具适当的药物来缓解疼痛。
在用药过程中,患者需遵循医嘱,按时服用药物,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2. 伤口护理术后的伤口需要妥善护理,以预防感染和促进伤口的愈合。
患者应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用手触摸伤口,如果有必要触摸,务必先洗净双手。
可以用生理盐水或医生建议的方法进行伤口清洁,并及时更换伤口敷料。
3. 饮食调整胆结石手术后,饮食的调整是至关重要的。
在术后的几天内,患者应以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如汤、果汁、果泥等,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根据医生的建议,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但仍需避免食用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以保护胆囊和减少胆结石的形成。
4. 活动恢复术后适度的活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恢复。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活动,如慢走、体育锻炼等,以帮助胆囊收缩和促进胆汁排出。
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重物提拿,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5. 定期复诊术后定期复诊是必不可少的。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前往医院复诊,以确保伤口愈合良好,术后恢复正常。
在复诊过程中,医生会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检查,并给予进一步的指导。
6. 注意事项在胆结石手术后的恢复阶段,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a. 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以免引起身体不适。
b.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有助于促进康复。
c. 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并在用药过程中避免饮酒等影响药效的行为。
在进行胆结石手术后的护理过程中,患者和家属应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以确保恢复的顺利进行。
如有任何不适或疑问,及时向医生咨询并接受专业的建议。
通过正确的护理,患者可以更快地康复,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微创保胆取石术后的护理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16-08-26T10:14:41.69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3期作者:刘金香
[导读] 分析微创保胆取石术后的护理措施。
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人民医院 417000
【摘要】目的:分析微创保胆取石术后的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微创保胆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护理,具体如下:饮食护理、病情观察、引流护理及出院指导;另外5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术后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舒适护理,具体如下:术后护理、观察病情、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胃肠功能康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根据护理满意度,综合评价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45%,显著大于对照组的73.58%;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舒适护理对微创保胆取石术后的临床效果确切,可促进术后康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护理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微创保胆取石术;舒适护理;临床效果
胆结石作为临床常见的胆道疾病,主要以胆囊或胆管结石为主,与胆汁中胆固醇或钙达到饱和状态密切相关[1]。
微创保胆取石术作为治疗胆结石的有效手段,具有创伤心小、安全性高、术后康复快及疗效重复性好等优点。
由于微创保胆取石术作为侵袭性手术,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生理创伤,术后存在康复周期及并发症发生风险。
对此,微创保胆取石术后需进一步加强临床护理,巩固手术疗效,预防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近年来,舒适护理广泛用于微创保胆取石术患者的术后护理,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护理措施,整体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对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微创保胆取石术后的护理措施,为临床推广舒适护理而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治疗的106例微创保胆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53例,男患29例、女患24例;年龄范围38.2~67.6岁、平均年龄55.8±4.5岁;胆结石类型:胆囊结石32例、胆管结石21例;观察组53例,男患28例、女患25例;年龄范围37.4~68.2岁、平均年龄54.9±4.3岁;胆结石类型:胆囊结石31例、胆管结石22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术前肝胆系统影像学检查,术中证实胆结石;无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排除标准: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精神病史、胰腺炎等肝胆系统疾病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采取常规护理,具体如下:饮食护理、病情观察、引流护理及出院指导;饮食护理:嘱咐患者术后禁食,并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病灶恢复情况及腹部体征,定期监测术后血淀粉酶的表达水平;引流护理:加强对鼻胆引流管的临床护理,预防引流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出院指导: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嘱咐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饮食习惯;观察组患者在术后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舒适护理,具体如下:术后护理、观察病情、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术后护理:协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保持身体及衣物的清洁卫生,提高放置鼻胆管的舒适度,如采用脱敏胶布、清洁面部及更换胶布等;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评估患者不适因素,根据患者的护理需求,提供个体化的对症护理措施;饮食指导:术后禁食期间,结合血淀粉酶结果,逐渐调整饮食结构;心理护理:鼓励患者自诉不良的心理因素,并耐心倾听,根据患者所反映的问题,予以解释,制定个体化的心理引导方案,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健康教育:对患者讲解微创保胆取石术的疗效、术后护理的重要性,向患者发放微创保胆取石术后护理措施的宣传小册子。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胃肠功能康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根据护理满意度,综合评价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并发症以继发性腹膜炎、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血压异常及睡眠障碍等;护理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护理满意程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100%[2]。
1.4 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对比
观察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情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45%,显著大于对照组的73.58%;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微创保胆取石术后的护理原则为巩固手术疗效、促进术后康复、预防并发症发生及改善患者的预后。
在微创保胆取石术后采取舒适护理,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临床护理,可整体提高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舒适度[3]。
与常规护理对比,舒适护理更注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加大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提高鼻胆管留置的舒适度等。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45%,显著大于对照组的
73.58%;提示舒适护理对微创保胆取石术后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有关研究表明,舒适护理可加快微创保胆取石术后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此外,朱文英[4]研究认为,舒适护理可协同提高微创保胆取石术患者术后的常规护理效果,与舒适护理改善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密切相关。
由于微创保胆取石术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理、心理应激状态,术后康复过程的诊治措施进一步影响患者的预后;通过对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具体如下:术后护理、观察病情、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可针对患者的护理需求及存在问题,提供针对性的解决的办法,协同提高护理舒适度和依从性[5]。
此外,通过本研究可知,观察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进一步提示舒适护理对微创保胆取石术后的临床效果确切,可促进术后康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护理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任晓艳.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严重出血护理措施分析[J].当代医学,2013,15(17):128-128,129.
[2]谭志辉.微创保胆内镜取石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术后护理方法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3(5):88.
[3]黄翠云.快速康复护理对双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15,09(4):443-444.
[4]朱文英,陈秋琴,曾苑香等.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52例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2,2(4):155-155,171.
[5]宋芳.腹腔镜辅助下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的护理分析[J].当代医学,2015,06(33):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