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面载玻片
- 格式:ppt
- 大小:586.00 KB
- 文档页数:5
显微镜的知识有关显微镜的知识在高中生物学中非常重要,高考也多次考过,现将有关知识总结如下: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放大倍数指的物体的宽度和长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
例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A.体积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答案:D例2.如果使用10倍的目镜和10倍的物镜在视野中央观察到一个细胞,在只换40倍物镜的情况下,该细胞的物象比原先观察到的细胞直径放大了()A.4倍 B.16倍 C.100倍 D.400倍答案:A2.掌握目镜和物镜的结构特点以及镜头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目镜是无螺纹的,物镜是有螺纹的;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物镜越长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就越短,物镜越短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就越长。
例1.有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内有2个镜头,甲的一端有螺纹,乙无螺纹,甲乙分别为()A.目镜、物镜 B.物镜、目镜 C.均为物镜 D.均为目镜答案:B例2.显微镜头盒中的4个镜头。
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丙、丁皆无螺纹。
甲镜头长3厘米,乙镜头长5厘米,丙镜头长3厘米,丁镜头长6厘米。
请问:使用上述镜头观察某装片,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装片之间距离最近的是;在同样的光源条件下,视野中光线最暗的一组镜头是。
解析: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可知,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为物镜,丙、丁无螺纹为目镜。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工作距离越短,即与装片之间的距离越近。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在同样光源条件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光线越暗。
答案:乙;乙和丙。
3.显微镜成像的特点:(1)显微镜的物镜与装片的距离是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实像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象。
显微镜下成倒像(上下左右同时颠倒)。
(2)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由于显微镜下成的像是倒立的像,所以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知识点1显微镜的构造图1普通光学显微镜1.请将图1中显微镜的部分结构或功能填写完整。
(1)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是[]和[];能升降镜筒的是[]和[]。
(2)放置标本的部件是[],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
(3)能反射光线的是[],它有两个面,分别是平面镜和凹面镜,其中光线弱时,用镜;能调节光线强弱的是[],光线弱时用它上面的。
2.下列不属于显微镜结构的是()A.镜筒和镜臂B.镜座和压片夹C.载玻片和盖玻片D.物镜和载物台3.小明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室外正在下大雨,碰到这种情况,他可以选择下列哪组组合()A.小光圈和平面镜B.小光圈和凹面镜C.大光圈和平面镜D.大光圈和凹面镜知识点2显微镜的使用图24.如图2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2)图①是放置标本: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住,并且要正对的中心。
(3)图②是下降镜筒:眼睛注视,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
(4)图③为步骤,眼睛注视目镜,双手转动反光镜,以通过目镜看到视野为宜。
(5)图④是升高镜筒:一只眼睛向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
5.[2019·柳州]用显微镜观察数字“2019”,看到的物像是()A. B.2019 C. D.6.小王同学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如图3,若将细胞甲作为主要观察对象,则他应将玻片()图3A.向左上方移动B.向右上方移动C.向左下方移动D.向右下方移动7.一台显微镜的两个目镜分别为5倍和10倍,物镜分别为10倍和45倍,这台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和最大放大倍数分别为()A.15倍和55倍B.50倍和450倍C.5倍和45倍D.100倍和225倍8.使用显微镜时,错误的操作是()A.对光时要看到明亮的视野B.显微镜背光摆放C.观察时左眼看着目镜,右眼睁开,便于画图D.当光线较暗时,用反光镜的凹面来对光9.[2019·自贡]显微镜视野中发现了一个污点,下面操作中不能用于判断污点来源的是()A.转动反光镜B.移动玻片标本C.更换目镜D.转动转换器10.[2020·宁夏]探索微观世界离不开显微镜。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载玻片在显微镜观察中的应用及重要性。
2. 掌握制作和观察载玻片标本的方法。
3. 通过观察不同标本,认识细胞结构及其功能。
二、实验原理载玻片是显微镜观察的重要工具,用于制作和观察各种生物标本。
通过在载玻片上制作标本,可以放大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本实验通过观察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和微生物等标本,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三、实验材料1. 载玻片:厚度为0.8~1.0mm的玻璃片,表面光滑,清洁。
2. 盖玻片:厚度为0.1~0.2mm的盖玻片,透明度好,清洁。
3. 吸水纸:用于吸去多余水分。
4. 滴管:用于滴加试剂。
5. 碘液:用于染色。
6. 显微镜:用于观察标本。
7. 标本: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和微生物等。
四、实验步骤1. 制作植物细胞载玻片标本(1)取一片新鲜的植物叶片,用刀片切成薄片。
(2)将薄片放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碘液。
(3)用镊子夹取盖玻片,轻轻覆盖在薄片上,避免产生气泡。
(4)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
2. 制作动物细胞载玻片标本(1)取一滴新鲜动物血液,滴在载玻片中央。
(2)用镊子夹取盖玻片,轻轻覆盖在血液上,避免产生气泡。
(3)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
3. 制作微生物载玻片标本(1)取一滴微生物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中央。
(2)用镊子夹取盖玻片,轻轻覆盖在培养液上,避免产生气泡。
(3)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
4. 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1)调整显微镜光源,使视野明亮。
(2)用低倍镜观察标本,找到清晰的细胞结构。
(3)切换至高倍镜,进一步观察细胞结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植物细胞载玻片标本(1)细胞壁:植物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壁,呈环形结构。
(2)细胞膜:细胞壁内为细胞膜,透明度较高。
(3)细胞质:细胞膜内为细胞质,含有大量细胞器。
(4)细胞核:细胞质内含有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
2. 观察动物细胞载玻片标本(1)细胞膜:动物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膜,呈透明状。
(2)细胞质:细胞膜内为细胞质,含有大量细胞器。
天长天康医院检验科
不染色标本检查标准操作程序
1.检验目的
规范不染色标本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2.试验方法
不染色标本的检查法主要用于细菌的动力及运动状况。
有鞭毛的细菌,在显微镜下呈现活泼的运动。
2.1 湿片法用接种环取细菌悬液或培养液2环,置于清洁载玻片中央,轻轻覆上盖玻片,于油镜下观察,制片时菌液要适量,不可有气泡,不可有外溢。
2.2悬滴法取洁净的凹窝载玻片及盖玻片各1块,将凹孔四周的平面上涂薄薄一层凡士林,取接种环菌液置盖玻片中央,将凹窝载玻片的凹面向下,对准于盖玻片的液滴盖上,然后迅速翻转玻片,用小镊子轻轻压,使盖玻片与凹孔边缘粘紧,使凡士林密封其边缘,菌液不致挥发变干。
镜下观察时,先用低倍镜,调成暗光,对准焦距后以高倍镜观察,不可压碎盖玻片。
有动力的细菌可见其从一处移到另一处,无动力的细菌呈布朗运动而无位置的改变。
螺旋体由于菌体纤细、透明,需要暗视野或位相显微镜观察其形态、活动。
3.结果观察
细菌若有动力,可看到明显的方向性位移现象;若无动力,细菌受水分子撞击而呈布朗运动,只在原地颤动而无位置改变。
4. 支持文件
4.1 周庭银编著. 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与图解. 第二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4.2王钦升,周正明,高屹主编. 使用医学培养基手册.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
生物玻片标本制作和显微观察中常见错误及应对措施一、生物玻片标本制作及显微观察中常见错误:1、玻片标本制作时常见的错误操作:①忘记了在载玻片上滴清水或其他液体;②液体滴得过多或过少;③选取的标本材料不合要求,制作后体积过大、厚薄不均;④标本材料采集位置不对或选取方法不正确,使得标本材料中的标本形态结构不典型或缺失,导致所要观察的标本无内容;⑤忘记了盖盖玻片或盖玻片放下的速度过快,造成气泡过多或过大;⑥染色时间过短着色效果差;⑦染色液未吸干,造成标本上染色液残留过多,影响了观察的果。
2、显微观察对光时常见的错误:①没有选择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或光圈没有全位对准通光孔;②没有避开周围人或物对光线的遮挡;③不是选择低倍物镜对光或物镜根本没有转到完全对准通光孔的位置;④不会根据周围光线的强弱正确选择反光镜的平凹面;⑤不敢大幅度转动反光镜来收集和反射光线等。
上述错误都会导致对光效果不佳从而导致观败。
3、显微观察中易犯的错误:①标本没有对准通光孔的中心位置或玻片标本上下面置反了,导致观察不到物像;②升降镜筒时尤其在使用高倍镜观察时动作幅度过大,错过了物像或压碎了玻片;③下降镜筒时眼睛不看着物镜,造成玻片损坏或镜头污染;④不会通过移动玻片标本的方法来寻找所要观察的物像或结构;⑤移动玻片标本时动作过大或过小。
二、生物玻片标本制作及显微观察中常见错误的应对措施。
针对以上常见错误,同学们在学习生物玻片标本制作和显微观察时,要把握要点,注意细节,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纠正错误:1、用显微镜观察对光时,必须确保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和目镜在同一条光线通路上,为此,在转动反光镜前一定要重点检查低倍物镜和较大光圈是否对准了通光孔,并及时纠正。
2、当周围光线较强时要选择反光镜平面采光,当周围光线较弱时应选择反光镜凹面采光。
3、对光完成后或在观察中不要移动显微镜的位置,否则需重新对光。
4、观察时,标本一定要置于通光孔中央位置且玻片正面有标本的这面朝上,对于细小或外观染色较淡的标本应耐心调整,以确保其对准通光孔的中心。
史上最全:纺织⾯料三⼤鉴别⽅法,学会了你就是⾼⼿!纺织⾯料的鉴别⽅法纺织⾯料鉴别主要可以从三个纬度⼊⼿,纺织⾯料成分、纺织⾯料正反⾯及经纬向、纺织⾯料外观质量,通过对这三⼤⽅向去鉴别,可以帮助⾯料采购商找到物优价廉的好布料。
下⾯,⼩编详细介绍三⼤类鉴别法的具体⽅法,学着点哦~纺织⾯料成分的鉴别1. 感官鉴别法(1)主要⽅法眼看:运⽤眼睛的视觉效应,观看⾯料的光泽明暗、染⾊情况、表⾯粗糙与否及组织、纹路和纤维的外观特征。
⼿摸:运⽤⼿的触觉效应,感觉⾯料的软硬、光滑、粗糙、细洁、弹性、冷暖等。
⽤⼿还可以察觉出⾯料中纤维和纱线的强度和弹性。
⽿听、⿐嗅:听觉和嗅觉对判断某些⾯料的原料有⼀定的帮助。
如蚕丝具有独特的丝鸣声;各类不同纤维⾯料的撕裂声不同;腈纶和⽺⽑纤维⾯料的⽓味有差异等。
(2)四个步骤第⼀步,初步区分纤维或⾯料的所属⼤类。
第⼆步,由⾯料中纤维的感官特征,进⼀步判断原料的种类。
第三步,根据⾯料的感官特征做出最终判断。
第四步,验证判断结果。
如果对判断把握不⼤时,可以采⽤其他⽅法予以验证。
如果判断有误,可以重新进⾏感官鉴别或与其他⽅法相结合进⾏鉴别。
2. 燃烧鉴别法常见纺织纤维的燃烧特征①棉纤维,遇⽕即燃烧,燃烧速度快,产⽣黄⾊⽕焰,有⽓味;稍有灰⽩⾊烟,离⽕后可以继续燃烧,吹熄⽕焰后仍有⽕星在续燃,但延续时间不长;燃烧后能保持原绒形状,⼿触易碎成松散的灰,灰烬呈灰⾊细软粉末,纤维的烧焦部分为⿊⾊。
②⿇纤维,燃烧的速度很快,软化,不熔,不缩,产⽣黄⾊或蓝⾊⽕焰,有烧草的⽓味;离开⽕焰继续迅速燃烧;灰烬少,呈浅灰⾊或⽩⾊草灰末状。
③⽺⽑,接触⽕焰不马上燃烧,先卷缩,后冒烟,然后纤维起跑燃烧;⽕焰呈橘⾊黄⾊,燃烧速度⽐棉纤维慢,离开⽕焰⽴即停燃,不易续燃,有烧头发和⽻⽑的臭味;灰烬不能保持纤维原状,⽽呈不定形或球状有光泽的⿊褐⾊脆块,⽤⼿指⼀压即粉碎,灰烬数量较多,有燃烧时的⽓味。
④蚕丝,燃烧⽐较慢,熔融并卷曲,烧时缩成⼀团,有烧⽑发的臭味;离开⽕焰时略带闪光,缓慢燃烧,有时会⾃灭;灰为⿊褐⾊松脆⼩球,⽤⼿指⼀压即碎。
细胞及遗传学实验目录实验一细胞膜的渗透性 (1)实验二细胞凝集反应 (2)实验三巨噬细胞吞噬现象的观察 (3)实验四线粒体和液泡系的超活染色与观察 (6)实验五 DNA的Feulgen染色法 (10)实验六动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12)实验七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15)实验八联会复合体的染色与观察 (17)实验九果蝇的形态和生活史观察 (18)实验十果蝇唾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21)实验十一人体X~染色质(巴尔小体)的观察 (22)实验十二人体外周血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备和观察 (24)实验一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目的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种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实验原理将红细胞放入数种等渗溶液中,由于红细胞对各种溶质的透性不同,有的溶质可以渗入,有的溶质不能渗入,渗入的溶质能够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所以促使水分进入细胞,引起溶血。
由于溶质透入速度互不相同。
实验用品一、器材50ml小烧杯,10ml移液管,试管(1~10ml),试管架。
二、氯化试剂0.17mol/L 氯化钠、0.17mol/L氯化铵、0.17mol/L醋酸胺、0.17mol/L硝酸钠、0.12mol/L 草酸铵、0.12mol/L硫酸钠、0.32mol/L葡萄糖、0.32mol/L甘油、0.32mol/L乙醇、0.32mol/L 丙酮。
三、材料兔血。
实验方法一、兔血细胞悬液取50ml小烧杯一只,加1份兔血和10份0.17mol/L 氯化钠溶液,形成一种不透明的红色液体,此即稀释的兔血。
二、低渗溶液取试管一支,加入10ml蒸馏水,再加入1ml稀释的兔血,注意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由不透明的红色逐渐澄清,说明红细胞发生破裂造成100%红细胞溶血,使光线比较容易透过溶液。
三、兔红细胞的渗透性1.取试管一支,加入0.17mol/L 氯化钠溶液10ml,再加入1ml稀释的兔血,轻轻摇动,注意颜色有无变化?有无溶血现象?为什么?2.取试管一支,加入0.17mol/L氯化铵溶液10ml,再加入1ml稀释的兔血,轻轻摇动,注意颜色有无变化?有无溶血现象?若发生溶血,记下时间(自加入稀释兔血到溶液变成红色透明澄清所需时间)。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学习目标1.学会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2.归纳所观察细胞的异同,并对实验结果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
3.说明有些生物体只有一个细胞,而有的由很多细胞构成,这些细胞形态和功能多样,但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
4.阐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梳理教材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1.显微镜的结构及成像原理 (1)显微镜的结构(下图)显微镜⎩⎪⎪⎨⎪⎪⎧光学结构⎩⎨⎧镜头⎩⎪⎨⎪⎧ 目镜:放大物像物镜:放大物像反光镜⎩⎪⎨⎪⎧ 平面镜:光线较强时使用凹面镜:光线较弱时使用机械结构⎩⎪⎨⎪⎧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转换器:转换物镜遮光器:调节视野亮度(2)显微镜的成像原理①显微镜下所成的像与实物相比是倒置的,即显微镜成倒像(左右相反、上下颠倒)。
若观察的实物为“b”,则显微镜中看到的物像应为“q”,将物像旋转180°与实物相同。
②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这里的放大倍数是指物像长度和宽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2)显微镜使用中的注意事项①调焦时,先旋转粗准焦螺旋慢慢降低镜筒,并从侧面仔细观察,直到物镜贴近玻片标本,然后左眼自目镜观察,左手旋转粗准焦螺旋抬升镜筒,直到看清标本物像时停止,再用细准焦螺旋回调清晰。
操作注意:不应在高倍镜下直接调焦;镜筒下降时,应从侧面观察镜筒和标本间的间距;要了解物距的临界值。
②观察时,两眼自然张开,左眼观察标本,右眼观察记录及绘图,同时左手调节焦距,使物像清晰并移动标本,右手记录、绘图。
镜检时应将标本按一定方向移动标本,直至整个标本观察完毕,以便不漏检,不重复。
光强的调节:一般情况下,染色标本光线宜强,无色或未染色标本光线宜弱;低倍镜观察光线宜弱,高倍镜观察光线宜强。
③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随后调节细准焦螺旋,即可使物像清晰。
3.制作临时装片(1)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种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