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底招标风险事件的识别
- 格式:pdf
- 大小:223.92 KB
- 文档页数:3
概述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无标底招标的风险分析及措施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无标底招标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供同行参考。
标签:工程量结算控制1 无标底招标存在的风险无标底招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风险。
同所有的风险一样,这种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只能控制并尽可能将可能发生的损害降低到最低的限度。
无标底招标中,投标者的不正当行为导致了招标风险,这些不正当行为有:(1)挂靠。
按照《招标投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施工单位要竞标,须有建设单位要求的相应资质。
一些没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便采用挂靠到有相应资质单位的形式,业内称之为“挂靠”。
挂靠双方经过协商,需求方获得“相应资质”,供给方则获得资质“使用费”或者“管理费”。
(2)陪标。
在招标以前已经定好了谁中标,再由这家公司找几家公司陪标。
甚至其他公司的标书也是由这家公司做好,然后拿到陪标公司去盖章、签字。
(3)投标单位串标。
无标底招标,招标人不设标底,由投标人自行报价后,按事先规定的评标办法,进行算术计算确定基准价。
(4)“钓鱼工程”。
投标单位采取低于成本价报价中标,然后采用索赔或偷工减料来完成项目。
“中标靠低价,赚钱靠索赔”。
有些投标单位以排挤其他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个别成本的价格投标,中标后,再以粗制滥造、偷工减料等违法手段不正当地降低成本,挽回其低价中标的损失,给工程质量造成危害。
(5)围标。
在某一项建设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同一个投标者挂靠几个施工企业,并做各份不同或雷同的投标书,以各个施工企业的名义进行投标承揽工程任务的一种违法行为。
不管评标结果为哪一家企业中标,最后真正的承包者都是同一个老板或包工头。
2 无标底招标的风险回避及完善建设工程招标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趋利避险,对风险进行识别、估计和控制的过程,我们应该根据每一种风险的具体情况,加强风险管理,分别采取防范、减少、分散这些风险的对策措施,并建立风险评估、监控管理技术系统和风险责任制,使风险达到平衡2.1 招标人的措施与对策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无标底招标对招标人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并存。
招投标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招投标是企业之间进行商业合作的一种形式,对于参与招投标的企业来说,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在招投标过程中,风险识别与评估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招投标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并探讨如何应对和降低这些风险。
一、风险识别1. 市场风险识别参与招投标活动的企业首先需要识别市场风险。
这包括分析竞争对手、行业趋势和市场需求等因素,以把握市场变化和风险所在。
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行情,有效判断招投标项目的可行性和风险水平。
2. 经济风险识别经济风险是指与招投标项目的盈利能力和回报相关的风险。
企业在进行风险识别时,要关注招投标项目的收支平衡、投资回报率、成本控制等因素。
通过对项目财务预测和经济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项目的盈利能力,并识别潜在的经济风险。
3. 技术风险识别技术风险是指与招投标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技术实施相关的风险。
在风险识别过程中,企业需要评估项目所需的技术能力和可行性,以及所涉及的技术难题和解决方案。
通过分析技术资质和实施方案,企业可以识别潜在的技术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
二、风险评估1. 风险概率评估风险概率评估是指对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
企业可以通过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和专家判断等方法,对招投标项目中的各项风险进行概率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企业定量地了解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 风险影响评估风险影响评估是指对风险事件发生后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估。
企业可以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招投标项目中的风险影响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企业判断风险事件对项目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为决策提供依据。
3. 风险优先级评估风险优先级评估是指对招投标项目中各项风险进行排序,确定优先处理的风险。
企业可以根据风险概率和影响评估的结果,结合项目的整体目标和战略,确定处理风险的优先级。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资源和制定风险应对策略。
工程项目无标底招标可能带来的风险与对策提要工程项目无标底招标的推行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但由于我国目前法律法规、建设环境的局限性,无标底招标可能会给业主带来很大风险。
关键词:无标底招标;风险;对策中图分类号:F403.5文献标识码:A一、无标底招标的含义及现状无标底招标是指业主不编制标底,开标前根据工程特点制定评标原则,依据投标报价的综合水平确定评标基准价,并以此作为评判各投标报价的依据。
无标底招标首先在杭州提出,接着在深圳、上海等地实施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节省了工程投资,减少了暗箱操作,具有一定的反腐效果,有利于淘汰质次价高、信誉低、管理落后的企业。
但是,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只是初步具备了“无标底评标”的条件和基础,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建筑市场的运行仍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加之我国建筑领域的法律还不够完善,有些条文只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
因此,在无标底招标试行的几年里,出现了很多问题,给业主带来很大风险,损害了业主的利益。
二、无标底招标可能给业主带来的风险无标底招标具备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由于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可能给业主带来如下一些风险:1、投标人串标、围标使得业主面临工程承包价格偏高的风险。
潜在中标人以隐蔽的方式达成合谋,以相对高的报价中标,未中标各方获得一定收益,中标者获得超额利润。
如,有些专业性较强的工程,投标单位往往是一个系统的多家企业参加。
虽然都是独立法人,但实际上由于行政体系问题彼此还存在某种关联,这使得串标、围标具有较好的条件。
实践中,由于业主本身能力、时间限制等原因,难以证明是否串标、围标,被迫接受高价投标。
2、基准价的确定可能造成围标和评审结果失真的风险。
采用综合评分法和报价评分法时需要确定投标基准价,基准价在投标有效期截止前可能会被人透露给某投标人造成围标现象,给业主带来高价风险;此外,在评标过程中采用双向扣分的形式给商务标打分,如果基准价确定过低会出现高分较少、低分较多的情况,可能产生选择低于成本价投标的投标人中标;如果基准价确定的过高,会出现高分较多、低分较少的情况,可能会给业主带来高价风险。
无标底招标风险分析作者:付善辉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第05期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无标底招标对招标人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并存。
一方面招标人通过精心组织可能选择到理想的工程承包商;另一方面这种招标模式对招标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招标人承担了较传统条件下更大的风险。
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常见的业主风险,并提出几点具体的处理风险的方法。
一、关于无标底招标中风险的分析牛波等在研究无标底招标时认为,风险因素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宏观环境风险因素、招标过程风险、公共关系风险、合同风险等。
这些风险因素分别作用于招标工作的全过程中。
李红立认为,我国建筑市场虽然初步具备了实施无标底招标的条件和基础,但由于建筑市场的运行仍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许多方面还不够成熟,完全采取国际通用的“无标底”招标可能会面临下面一系列的风险:(1)思想观念的影响;(2)计价方式缺乏真正的市场竞争性;(3)实施的外部环境不够完善;(4)市场管理中缺乏执法严格性;(5)可能会出现合理界定投标价低于成本价。
在种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业主可能的风险有:投标报价存在偏高;评标基准价难于准确反映工程造价的预期;经济标与技术标的权重分配也会带来风险。
宋早雪等对风险的分析比较具体,他们认为业主方存在的风险具体表现为:(1)中标价太低,导致工程实施失败;(2)围标、陪标、哄抬价格;(3)承包商利润微薄,拖欠分包工程款和人工费;(4)中标价太低,影响工程质量。
二、无标底招标中业主存在的风险上面分析发现,宏微观环境、制度等都会给招标人(业主方)带来一定的风险。
(一)投标人挂靠、围标、串标、抬标。
一些有实力的单位,利用自己的渠道买通一些单位来陪标,采用价格联盟的方式报价,相互串通以抬高报价。
结果导致中标价尽可能地接近业主的心理上限,业主增加了从合理中标价到实际中标价之间的成本,这些恰恰被中标方作为利润与其他围标、串标、投标单位瓜分。
(二)恶意投标,设套变更夹击招标人就范。
·50·建筑管理现代化2008 年第 2 期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odernization 总第99期无标底招标体系下业主面临的风险与防范李世蓉,谢伟(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重庆400045)摘要:工程项目无标底招标是国际工程界通行做法,我国亦于2003起推广无标底招标。
在施行几年间,业主与承包商串标,承包商围标、低于成本价投标现象时有发生,破坏了建筑市场合理秩序。
究其根源在于各利益攸关方在招投标博弈过程中的风险错位导致对立的收益预期。
通过对低成本报价动因分析指出其对工程质量不一定具有反面作用,而现行无标底招标评标方法亦无法有效防止承包商变相围标。
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无标底招投标制度的做法和建议。
关键词:无标底招标;围标;工程担保;议标中图分类号:F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19X(2008)02-0050-04 Risks in Non-price Bottom Bidding and CountermeasuresLI Shi-rong, XIE Wei( Faculty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Real Estate,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5, China ) Abstract: It is a conventional practice of non-price bottom bidding in international project realm. China has alsoimplemented non-price bottom bidding since 2003. There existed some inharmonious phenomenon in the first few years, such as conspired bidding among owners and contractors or simply in contractors. It is these non-market oriented behavior that demolishes orders of construction market. A prime reason to such condition lies in opposite pay-off expectations of stakeholders in bidding game. By analyzing cost drivers of lower-than-cost-price bidding it presents that lower-than-cost-price bidding may not definitely harmful for projects while current bidding evaluation cannot prevent disguised conspired bidding completely. Based on analyses it offers some suggestions for consummating non-price bottom bidding.Key Words: non-price bottom bidding; conspired bidding; engineering guarantee; bid bargaining1无标底招标现行评标标准与招标中存在的问题1.1 无标底招标的评标标准工程项目招投标是我国基本建设程序中的重要一环。
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对风险的定义不同。
招标采购项目的风险主要指招标投标过程未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组织实施,给招标项目带来违法、违规的不确定性,以及招标工作质量存在瑕疵导致招标失败或采购标的的质量、效果差等不可控性或损失;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只有正确地识别面临的风险,才能预先制定有效的风险防控方法和措施。
一、招标采购项目风险识别的重要性招标采购项目管理工作,应组织对招标采购项目的风险识别,从而提出合理的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有效减轻、转移或规避风险。
项目管理理论认为,完成一次招标采购任务,同样涉及项目综合、范围、时间、质量、费用、人力资源、沟通、风险等方面的管理任务,风险管理是招标采购项目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风险控制是招标采购项目质量的基本保障,招标采购项目的质量控制又是整体项目质量保证的基础。
因此,预先做好识别才能有效防范招标采购项目风险,保证项目质量。
二、招标采购项目风险识别方法风险识别的方法很多,通常有德尔菲技术、头脑风暴、SWOT 分析法、检查表法、图解技术法等。
招标采购的组织实施工作应首先对风险源进行分析。
根据多年工作的实践和总结,最直接有效的风险识别方法可以采用因果分析法和归纳法,下面针对两种方法作简要阐述。
(一)招标采购项目风险识别的因果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是通过市场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和总结,说明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性。
因果分析最初引用于研究寻找影响产品质量的方法,综合考虑各种主要因素的作用,按照从大到小、由粗到细的分解分析方法,寻找和预测影响质量的因素和根源。
招标采购项目不是产品,而是一个服务的过程,其最终的服务质量和效果更具有不确定性。
对于影响招标采购质量和效果的各种风险因素应进行预测,提前分析和识别,实现对各主要因素的分解剖析,从而发现风险源头、制定防范策略。
采用因果分析法十分科学,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果分析法多采用因果分析图示分析的方式,如图1所示:产品的质量受生产过程中人、机、料、法、环境等主要因素的影响,而作为服务性的招标采购,从图1直观可视,招标采购组织实施过程中受招标方因素、投标方因素、其他利益相关方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影响,导致招标采购过程存在法律法规风险或质量的缺陷。
招投标中的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在招投标活动中,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科学有效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能够帮助招标方全面了解项目中的潜在风险,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
一、概述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是指通过对项目整体进行分析,识别出各种可能影响项目成功实施的风险,并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类,以确定其对项目目标的潜在影响程度。
通过对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与评估,可以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二、项目风险识别方法1. 文献资料法通过搜集、分析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相似项目的风险情况,以及行业、技术等方面的风险特点,从而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风险。
2. 专家咨询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通过专家的经验和知识,对招标项目进行评估,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
专家咨询法能够利用专业知识快速准确地识别出潜在的风险点。
3. 头脑风暴法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开展全面的讨论和交流,从而识别出各种可能的风险。
头脑风暴法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和观点的碰撞,能够发现一些潜在的、常规思维难以想到的风险。
4. SWOT分析法通过对项目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隐患。
SWOT分析法能够帮助招标方从项目的内外环境角度进行风险识别。
三、项目风险评估方法1. 定性评估法根据风险的特点、概率及对项目目标的影响程度,进行风险评估。
定性评估法主要是根据经验和专家意见,将风险按照优先级进行分类和评估。
2. 定量评估法通过建立风险模型,利用概率统计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估。
定量评估法能够将风险转化为具体的数值,提高评估的准确性。
3. 事件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是一种系统的风险分析方法,通过对各种可能事件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和分析,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后果,从而识别出潜在的风险。
4. 敏感性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主要是通过改变不同的因素,在模型内进行试验,观察风险变化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