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检查对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价值
- 格式:pdf
- 大小:200.82 KB
- 文档页数:2
2020第九节心肌疾病病人的护理一、A11、对肥厚型心肌病最有诊断价值的辅助检查是A、心电图B、心内膜心肌活检C、胸片D、超声心动图E、运动试验2、导致扩张型心肌病最主要的可能原因是A、病毒感染B、遗传C、中毒D、代谢异常E、药物作用3、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健康指导,正确的内容是A、半年内可以妊娠,但需在妇产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B、饮食上应限制蛋白质与脂肪的摄入C、注意防寒保暖,预防病毒性感冒D、无并发症者急性期应卧床休息1周E、出院后即可恢复学习或轻体力活动4、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病人禁用A、抗心律失常药B、钙拮抗剂C、β受体阻滞剂D、硝酸酯类药E、手术治疗5、肥厚型心肌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A、心肌显著肥厚、心腔缩小B、非特异性心肌细胞肥大C、心肌纤维化D、心腔扩张E、心腔室壁变薄6、提示心肌损害的脉搏特征是A、水冲脉B、交替脉C、奇脉D、不整脉E、脉搏短绌7、目前彻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方法是A、控制心衰B、控制心律失常C、控制诱因D、心脏移植E、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8、心肌病给予吸氧,氧流量应为A、3~4L/minB、2~4L/minC、2~6L/minD、8L/minE、2~7L/min二、A21、患者男性,28岁。
劳累后心悸、气短5年,休息可缓解。
近1年活动中曾发作过晕厥2次。
体检: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较粗糙的喷射性收缩期杂音;X线检查心影增大不明显;心电图表现为ST-T改变,胸前导联常出现巨大倒置T波。
在Ⅰ、aVL或Ⅱ、Ⅲ、aVF、V4、V5可出现深而不宽的病理性Q波,超声心动图:室间隔的非对称性肥厚,舒张期室间隔的厚度与后壁之比≥1.3,间隔运动低下。
应考虑的临床诊断是A、克山病B、病毒性心肌炎C、扩张型心肌病D、肥厚型心肌病E、限制型心肌病2、患者男性,30岁。
因头晕、胸闷1日就诊,以扩张性心肌病收入院。
曾有晕厥史。
体检:心界扩大,心率38次/分。
心电图提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最恰当的处理是A、静脉点滴异丙肾上腺素B、注射阿托品C、静脉点滴氢化可的松D、安装临时性人工心脏起搏器E、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3、张先生,25岁,1周前曾患普通感冒,心悸、胸闷、胸痛3天。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28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
方法:对2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进行分析结论:心电图适合ahcm病例的临床初诊和高危病人的筛选,进一步结合心脏超声检查,甚至左室造影、核素心肌断层显像可明确诊断,减少误诊。
关键词:心尖肥厚;心肌病;临床分析;诊断【中图分类号】r54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088-01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是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类型,病变主要局限于左心室乳头肌以下的心尖部,临床症状轻微,较少见。
自从1979年yamaguchi首次报道以来,引起不少学者的注意,但该病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检查无特异性,易造成误诊。
本文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和盐城市建湖县近湖镇卫生院自1990年6月至2012年6月的28例ahcm病人资料进行总结,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以引起临床医生对本病的关注。
1 资料和方法1. 1 对象:28例ahcm病人中男性19例,女性9例,年龄29到69岁(平均48.5±6.2岁)。
其中20到60岁18例,>60岁10例,ahcm的诊断标准:乳头肌水平以下心肌范围内超声心动图或核素心肌断层显像发现心室壁绝对厚度≥15mm或与左室后壁厚度比≥1.5,而不伴有左室扩张,所有患者均除外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脏瓣膜病等引起的心肌肥厚。
1. 2 方法: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肌断层显像(ect)以及心血管造影等。
2 结果2. 1 临床症状、体征改变:28例病人病程1~21年,其中27例有症状,1例无任何症状。
症状以胸闷、胸痛最多见,有9例(其中1例胸痛酷似心绞痛,但持续时间长,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气促7例,心悸6例,头晕4例,晕厥1例。
体征:所有病例均表现心音有力,25例无明显阳性体征, 2例心尖部1~2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1例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心电图结合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意义评价徐洵洵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8(016)002
【摘要】目的探究心电图结合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抽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4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作为观察组,另抽取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比对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经结果比对,观察组心电图出现左室高电压和左胸导联V4~V6的ST段下移;巨大倒置T波;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心尖部肥厚达15 mm以上且心尖部左室心腔明显缩小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心电图结合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具有重要价值.【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徐洵洵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心功能科,辽宁大连 1161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0.4+5;R542.2
【相关文献】
1.超声心动图结合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J], 简雅婷;胡剑;邓冰晴
2.增强超声心动图诊断心电图不典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一例 [J], 王婧;雪梅;王悦喜
3.心电图结合超声心动图诊断不同程度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价值评价 [J], 袁征
4.心电图结合超声心动图诊断不同程度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价值评价 [J], 袁征
5.心电图ST-T段动态变化结合超声心动图诊断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一例 [J], 戴春峰;陈章炜;钱菊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0年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试题及答案(卷十一)1、哪项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对诊断肥厚型心肌病有重要意义?BA、舒张期室间隔的厚度与左室后壁之比大于1.3B、舒张期室间隔的厚度与左室后壁之比大于或等于1.3C、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室间隔厚>13mmD、室间隔对称性肥厚,室间隔厚>13mmE、室间隔肥厚并左室腔肥大2、下列各项检查中哪一项对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意义较大‘DA、谷草转氨酶(SGOT)B、乳酸脱氢酶(LDH)C、红细胞沉降率(ESR)D、磷酸肌酸酶(CPK)E、白细胞计数3、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理改变是:AA、非特异性心肌间质炎症B、心肌间质的特异性细胞浸润C、心肌间质的广泛纤维化D、附壁血栓E、心肌细胞坏死,遗留疤痕4、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体检特征是:BA、心尖部舒张期杂音B、胸骨左缘有收缩期喷射性杂音C、心包摩擦音D、心包叩击音E、有奇脉5、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影响胸骨左侧收缩期杂音的程度,下列哪项是正确的?CA、用毛花甙丙减轻B、含硝酸甘油后减轻C、含硝酸甘油后加重D、用异丙肾上腺素后减轻E、用异丙肾上腺素后加重6、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早期不主张用激素的理由是:AA、抑制干扰素合成B、抑制抗体产生C、抑制肾上腺皮质D、避免继发感染E、加重心力衰竭7、风湿性心肌炎与病毒性心肌炎的鉴别诊断,有助于后者确诊的是:DA、发热伴游走性关节痛B、心脏增大但无心脏杂音C、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抗链球菌素“O”滴度增高D、病程中血清病毒中和抗体滴度增高达4倍以上E、心电图ST段压低,T波低平8、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诊断最有意义的是:EA、心电图出现深而不宽的病理Q波B、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有响亮的收缩期杂音C、用力后心前区闷痛及晕厥史D、心音图可见第三心音及第四心音E、超声心动图发现室间隔与左室后壁之比大于1∶3,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向前移动征9、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特征为:AA、以心脏扩大为主B、以心肌肥厚为主C、心尖部有隆隆样舒张期杂音D、虽经适当治疗,心脏不能缩小E、心衰纠正后杂音可明显增强10、下列哪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缩窄型心包炎最相似?DA、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B、风湿性心脏病C、冠心病D、限制型心肌病E、风心病11、下列哪些不符合肥厚型心肌病的特征?CA、心室肥厚B、多源性早搏C、主动脉有狭窄后扩张D、室间隔增厚E、舒张期奔马律15、克山病主要病理变化累及:AA、左心室及室间隔B、右室侧壁C、左室流出道D、右室流出道E、左心房13、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胸骨左缘下端的收缩期杂音响度的变化,下列哪一项因素是正确的?BA、左室流出道狭窄加重时减轻B、左室流出道狭窄加重时加强C、左室与主动脉间压力阶差加大时减轻D、左室与主动脉间压力阶差减少时加强E、静脉回流减少时减轻14、下列哪一种疾病可出现奇脉:CA、二尖瓣狭窄B、病毒性心肌炎C、原发性限制型心肌病D、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E、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15、病毒性心肌炎主要的致病病毒为:BA、柯萨奇病毒A组B、柯萨奇病毒B组C、传染性肝炎病毒D、带状疱疹病毒E、EB病毒16、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最有意义的实验室检查是:DA、白细胞中等度增高B、红细胞沉降率加快C、酶谱的变化D、血清中和抗体滴度增高4倍以上E、心电图变化17、下列哪些不是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原体?DA、柯萨奇B病毒B、埃可病毒C、脊髓灰质炎病毒D、支原体E、流感病毒18、下列哪一项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诊断最有帮助‘EA、晕厥病史B、反复出现的心功能不全C、胸骨左缘粗糙收缩期杂音D、心电图检查E、超声心动图检查19、对于心肌炎,下列哪项是不符合的?AA、第一心音增强B、可有心动过缓、过速或心律不齐C、舒张期奔马律D、收缩期杂音E、心脏增大20、男,36岁,急性病毒性心肌炎1月余,住院期间突发高热、咳嗽、呼吸困难,泡沫痰。
主动脉瓣狭窄和肥厚型心肌病的鉴别要领主动脉瓣狭窄和肥厚型心肌病是两种心脏疾病,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以下是它们的鉴别要领:
1. 病史:了解患者的心脏症状、年龄、家族史等方面的信息,可以帮助确定可能的疾病类型。
2. 身体检查:通过听诊、触诊等方式,检查心脏杂音、心脏扩大、颈静脉压力等指标,可以提供一些线索。
3. 心电图(ECG):ECG可以显示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对判断病变类型有一定帮助。
在主动脉瓣狭窄中,常见的改变是左室肥厚和左束支传导阻滞;而在肥厚型心肌病中,可见非特异性ST段和T波改变。
4. 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m):超声心动图可以提供详细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信息,对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在主动脉瓣狭窄中,可以观察到主动脉瓣口的狭窄、血流速度增快以及左室肥厚;而在肥厚型心肌病中,可以看到左室壁肥厚、腔内流动异常等。
5. 心导管检查(Cardiac catheterization):心导管检查可以直接测量心脏内各腔压力和血流速度,对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但这是一种侵入性检查,一般只在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才考虑使用。
综上所述,主动脉瓣狭窄和肥厚型心肌病的鉴别要领包括病史、身体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多种医学手段。
心肌疾病病人的护理一、A11、对肥厚型心肌病最有诊断价值的辅助检查是A、心电图B、心内膜心肌活检C、胸片D、超声心动图E、运动试验2、导致扩张型心肌病最主要的可能原因是A、病毒感染B、遗传C、中毒D、代谢异常E、药物作用3、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健康指导,正确的内容是A、半年内可以妊娠,但需在妇产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B、饮食上应限制蛋白质与脂肪的摄入C、注意防寒保暖,预防病毒性感冒D、无并发症者急性期应卧床休息1周E、出院后即可恢复学习或轻体力活动4、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病人禁用A、抗心律失常药B、钙拮抗剂C、β受体阻滞剂D、硝酸酯类药E、手术治疗5、肥厚型心肌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A、心肌显著肥厚、心腔缩小B、非特异性心肌细胞肥大C、心肌纤维化D、心腔扩张E、心腔室壁变薄6、提示心肌损害的脉搏特征是A、水冲脉B、交替脉C、奇脉D、不整脉E、脉搏短绌7、目前彻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方法是A、控制心衰B、控制心律失常C、控制诱因D、心脏移植E、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8、心肌病给予吸氧,氧流量应为A、3~4L/minB、2~4L/minC、2~6L/minD、8L/minE、2~7L/min二、A21、患者男性,28岁。
劳累后心悸、气短5年,休息可缓解。
近1年活动中曾发作过晕厥2次。
体检: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较粗糙的喷射性收缩期杂音;X线检查心影增大不明显;心电图表现为ST-T改变,胸前导联常出现巨大倒置T波。
在Ⅰ、aVL或Ⅱ、Ⅲ、aVF、V4、V5可出现深而不宽的病理性Q波,超声心动图:室间隔的非对称性肥厚,舒张期室间隔的厚度与后壁之比≥1.3,间隔运动低下。
应考虑的临床诊断是A、克山病B、病毒性心肌炎C、扩张型心肌病D、肥厚型心肌病E、限制型心肌病2、患者男性,30岁。
因头晕、胸闷1日就诊,以扩张性心肌病收入院。
曾有晕厥史。
体检:心界扩大,心率38次/分。
心电图提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最恰当的处理是A、静脉点滴异丙肾上腺素B、注射阿托品C、静脉点滴氢化可的松D、安装临时性人工心脏起搏器E、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3、张先生,25岁,1周前曾患普通感冒,心悸、胸闷、胸痛3天。
最新左心室肥厚诊断和治疗临床路径中国专家共识共识要点(1)为提升广大临床一线医务工作者对左心室肥厚的认知及指导规范诊治,特制定本中国专家共识。
(2)左心室肥厚是一类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的常见心脏结构性改变,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延误诊疗,本共识强调了对左心室肥厚的早期识别并制定诊断路径。
(3)多种疾病和清形可导致左心室肥厚,本共识强调左心室肥厚的病因诊断。
临床需关注心脏受累表现,还需关注心脏以外多系统(肾脏、神经、肌肉、消化等)的异常表现和家系情况。
筛查流程由简入繁,在完善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基础实验室检查的基础上,某些特定疾病精准病因诊断确立需结合包括负荷超声心动图、整体纵向应变、心脏磁共振成像、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内的多模态影像技术,以及特殊的实验室检查,部分患者尚需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基因检测等方法。
(4)本共识强调左心室肥厚的个体化诊治。
既介绍了常见病因,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等的临床处置,还结合近年进展,重点对肥厚型心肌病、心脏淀粉样变、法布雷病的诊断、可及性病因治疗、合并症治疗进行概述,倡导尽早施治以改善患者预后。
本共识同时指出,需重视左心室肥厚患者院内外连续性管理和多学科管理。
(5)本共识强调需建立左心室肥厚分级诊疗体系。
基层医院接诊左心室肥厚者并开展初步筛查后,对诊断困难、存疑或怀疑罕见病者应及时转诊至具备心力衰竭/心肌病中心的上级医院,有利千更精准分级诊疗策略的实施。
心肌肥厚是一类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在普通人群中约0.2%可表现为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心肌肥厚,其中最常见的是左心室心肌肥厚(简称左心室肥厚),心电图多可表现为左心室面电压升高,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基本确认。
左心室肥厚成因复杂,既可见于一些常见疾病或情形,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药物使用、强化运动等,还可见千某些遗传相关心肌病/罕见病等,如肥厚型心肌病、心脏淀粉样变、法布雷病等。
统计显示,高血压人群中伴左心室肥厚者超过40%,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约57%出现左心室肥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