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成人肥厚性心肌病的诊治指南课件-精心整理
- 格式:ppt
- 大小:225.00 KB
- 文档页数:39
中国肥厚型心肌病管理指南解读(最全版)由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中国肥厚型心肌病管理指南2017"[1](简称:管理指南),是我国首次针对这一疾病撰写的管理指南,凸显本学科对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的重视,也体现了我国近年来在HCM的基础研究、诊断与治疗方面进展迅速。
在国际上,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已对HCM制定出诊断和治疗指南,且每隔数年对指南进行修订、完善。
在管理指南发布前我国尚无一部完整的HCM诊断与治疗指南,故迫切需要制定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HCM管理指南。
管理指南主要参考和借鉴了201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和美国心脏协会(AHA)的HCM诊断和治疗指南和201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HCM诊断和管理指南[2,3],吸收欧美和国外新的观念、治疗方法,并充分结合近年来我国的研究成果,制定出既兼顾了基础医学和临床实践,又符合我国国情且实用的HCM管理指南,使其在优选HCM诊断方法,提高治疗质量,预防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和开展优生、优育方面起重要指导作用。
管理指南分别从临床定义与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诊断与鉴别诊断、病程进展、疾病管理、基因测序与优生优育、随访建议和未来研究需要等各方面做了系统论述,本文对其做简要解读。
一、临床定义与流行病学1.定义:HCM是指不能完全用心脏负荷异常解释的左心室壁增厚,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病,通常是由于基因突变所导致的心肌肥厚(左心室壁最大厚度≥15 mm)。
在儿童HCM患者中,左心室厚度增加定义为左心室厚度超过同年龄、性别或体重指数的儿童左心室厚度平均值的2倍以上的标准差。
关于HCM的诊断标准,不同指南对其表述有所差别。
在2011年ACCF/AHA的HCM诊断和治疗指南中,HCM的诊断须除外其他可引起心室壁增厚的生理因素、心血管疾病或全身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