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物环境工程 第1章 设施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179.00 KB
- 文档页数:10
《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第章温室设施环境调节与控制课件 (一)《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第章温室设施环境调节与控制课件包括了温室设施环境、温室设施的结构形式、温室设施的气候控制、温室设施环境调节与控制等内容。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温室设施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掌握温室设施环境调节与控制的知识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至关重要。
第一章节介绍了温室设施环境,包括温室设施的概念、种类、结构和发展潜力等。
温室设施的种类很多,如塑料薄膜温室、玻璃温室、日光温室、伸缩膜温室等。
各种温室结构形式的优点不同,应根据生产需求和经济条件进行选择。
第二章节介绍了温室设施的结构形式,包括传统温室和异形温室。
传统温室一般是近似矩形的形状,而异形温室则包括圆形、拱形、多面体等不规则形状,其优势在于可以提高温室的采光效果、增加温室的空气对流和降低构造成本等。
第三章节介绍了温室设施的气候控制,包括温室内外气象条件、温室对气象条件的影响、温室内气候要求和气候控制方式等内容。
在温室内,气候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气候影响着蔬菜、花卉和水果等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气候控制包括三个方面: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
最后一章节是重点,介绍了温室设施环境调节与控制。
季节变化、温室建筑结构形式、种植作物的特性等因素都会影响温室设施内的环境,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进行环境调节与控制。
这种调节与控制主要是通过智能设备实现的,可以实时监控温室内的各项环境参数,并自动调节温室内的环境。
总体来说,《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第章温室设施环境调节与控制课件全面介绍了温室设施的各个方面。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了解温室设施的优缺点、结构形式、气候控制和环境调节与控制等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农业生产中的温室设施技术。
环境工程概论第四版第一章绪论答案。
环境工程是一个从生态的角度出发,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对环境中或潜在污染源进行系统控制和治理的学科,涉及环境保护、环境工程设计、环境影响评价及治理技术等领域。
从广义上讲,环境工程主要是指对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有益或有害影响的工程,包括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环境监测管理三大类。
其中,环境工程又可分为环境污染防治工程与环境管理工程两大类。
环境工程是通过应用新方法和新技术对影响环境质量及人类健康的污染源进行控制、治理和管理的一门学科,它是现代环境保护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环境管理是指在环境管理活动中为了达到社会、经济、生态等目标所进行的过程管理和控制活动;环境工程与环境管理交叉融合为一个综合学科领域并构成一个独立学科即环境工程学科。
具体而言,环境工程作为一门学科有着多方面的特点:它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它与环境问题密切相关;它是一门技术科学;它为环境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并改善环境质量方面提供重要技术手段;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交叉性等特点。
1.下列哪项是与环境工程有关?A.治理技术是环境工程学科的基础学科 B.污染防治是环境工程学科的核心学科 C.建设项目规划与设计是环境工程学科的主干学科 D.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环境工程学科的特色专业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1.环境工程的基本知识环境工程是一门系统的科学。
从自然科学角度看,它是指通过使用某种技术手段(如物理、化学等)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的过程进行规划和治理。
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环境质量:是指相对于人类生存状况而言。
(2)环境质量受自然因素控制情况:受气候、地理、土壤、水源地、生物及非生物因子等多种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各种程度的质量和容量。
(3)人类健康直接关系到生存与发展。
(4)自然资源:地球物质循环规律为人类提供物质资源和生产条件,同时也影响到人类健康。
(5)自然遗产:通过自然系统保护、修复自然及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要素而形成;自然界中物质要素如空气、水等是环境工程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源;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了很大影响;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物质资源也是环境工程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源。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课程标准一、课程概况二、专业对课程要求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需要,掌握设施作物生产、管理、经营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备设施作物生产、经营、管理能力,面向设施园艺作物生产及示范、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及园艺产品采后处理和推广等岗位(群)“会生产、能经营、懂管理”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植物生产、加工类专业的主要专业选修课之一,从农业生态学和农业环境保护两大应用领域来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通过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和合理调控,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直接服务于生产的应用性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授课,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实际应用能力。
三、课程培养目标总体目标《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植物保护、食品加工、食品检验、现代农业等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明确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性质和任务,较好的掌握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今后的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其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实际,突出重点,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讲授,重视讲练结合,适当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向学生讲授生态学的概念、产生及发展、学科体系,让学生认识、理解农业生态学能广泛指导解决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科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提高学生的农业生态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
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培养学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与控制、农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发展、农业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农业环境问题、农业环境污染及防治、农业环境管理。
实训内容力争深入浅出,强调应用性,突出操作性,紧密结合当前农业生产实际,以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本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第I 篇 习题解答第一章 绪论1.1简要概述环境学科的发展历史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学科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突出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它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酝酿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从零星的环境保护的研究工作与实践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
环境学科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和内涵不断扩展,所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而且各个学科间又互相交叉和渗透,因此目前有关环境学科的分支学科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划分方法。
图1-1是环境学科的分科体系。
图1-1 环境学科体系1.2 简要阐述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工程学作为环境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任务是利用环境学科以及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1-2是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环境学科体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生态学环境规划与管理图1-2 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1.3 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解: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方法主要有:沉淀、离心分离、气浮、过滤(砂滤等)、过滤(筛网过滤)、反渗透、膜分离、蒸发浓缩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重力沉降作用、离心沉降作用、浮力作用、物理阻截作用、物理阻截作用、渗透压、物理截留等、水与污染物的蒸发性差异。
1.4 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 )的去除有哪些可能的技术,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解:去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 )的主要技术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生物法、燃烧法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界面吸附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生物降解作用、燃烧反应。
1.5 简述土壤污染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
解:土壤污染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雨水淋溶作环境工程学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及原理生态修复与构建技术及原理清洁生产理论及技术原理环境规划管理与环境系统工程环境工程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土壤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 废物资源化技术用,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周围地表水体的污染;②污染土壤通过土壤颗粒物等形式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人或动物所吸入;③通过植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对食物链上的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等。
第一章那个绪论一设施农业:1 概念:按照动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运用农业生物环境工程技术,创造适于农业生物生命活动繁衍后代的保护性环境空间,在这种环境工程设施内组织农业生产的谓之设施农业。
2 特点:(1)特殊性;(2)综合性;3 特征:(1)高度集约生产;(2)长年均衡供应;(3)改善人的作业条件;(4)与时俱进,不断创新.4时机:1)菜篮子工程2)科技水平3)农民致富4)农民增长点5)有利于社会稳定二工程工艺:工程:将原材料或半成品按预定的产品要求,加工成产品的工作方法和技术。
工程工艺:按预定的产品目标,将原材料组成和筛选,通过一定程序,加工成具体某种特定性能(功能)制成产品的技术条件和操作方法。
设施农业工程工艺学三工程防疫的具体内容:厂址选择;(2)建筑布局;(3)工艺技术;(4)工艺流程;(5)道路设置;(6)机械装备;(7)防疫沟、防护林,以及选择具有杀菌功能的树木作为厂区绿化的树木,如银杏、桉树、柏树等:(8)粪污处理,杜绝反流。
第二章设施农业工程规划设计原理一现代畜牧生产工程规划设计(一)厂址选择:1 自然条件:(1)地势地形:高燥、平坦、排水好、背风向阳;(2)水源水质:水质清洁,水源充足;(3)土壤地质:砂壤土最适合厂区建设;(4)气候因素:气候状况不仅影响建筑规划、布局和设计,而且影响畜舍朝向、防寒与遮阳设施的设置,与畜牧场防暑、防寒日程安排等也十分密切。
2 社会条件:(1)城乡建设规划;(2)交通运输条件;(3)水电供应情况;(4)卫生防疫要求:在城镇郊区建场,距离大城市20km,小城镇10km;且在城乡建设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5)土地征用需要;(6)协调的周边环境。
(二)畜牧场工艺设计:1 生产工艺设计:(1)畜牧场的性质与任务;(2 )畜牧场的规模;(3)畜牧场的生产工艺流程和主要工艺技术参数确定的原则:a符合畜牧生产技术要求;b 有利于畜牧场防疫卫生要求;c满足尽量减少粪污排放量及无害化处理的技术要求;d有利于节水、节能;e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4)环境参数;(5)饲养方式;(6)畜群结构和畜群周转。
生物工程设备第一章绪论●生物工程设备(bioengineering equipment):就是生物工程类工厂或实验室为生物反应提供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能够满足特定生物反应工艺过程的专门技术装备或设施。
即为生命体完成一定反应过程所提供的特定环境。
●生物工程设备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工程学原理相交叉的应用性学科,是将生物技术成果产业化的桥梁。
●吕文虎克发明显微镜、柯赫建立了微生物分离纯化和纯培养技术、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并确认青霉素对伤口感染更有疗效●通风搅拌发酵技术的建立标志着实现了真正意义的生物工程设备;代表:青霉素●对通气搅拌生物反应器进行了改造,发展了气升式反应器,设备向着大型化、自动化发展●20 世纪70 年代基因重组技术诞生;代表产物是胰岛素第二章原料处理及灭菌设备●目前常用的处理方法有:筛选法、比重法、浮选法、磁选法●预处理包括:筛选去杂、磁力除铁、精选分级、原料粉碎●筛分机械原理:根据颗粒的几何形状及其粒度,利用带有孔眼的筛面对物料进行分选的机器,具有去杂、分级两个功能●网目:以每英寸长度内的筛孔数表示,称为网目数,简称网目,以M表示●振动筛:发酵工厂应用最为广泛,带有风力除尘功能的筛选设备,多用于清除物料中小或者轻的杂质。
●滚筒筛分类有 1.并列式:颗粒直径分布均匀;2,串联式:小颗粒含量较多的;3.同轴式:大颗粒含量不多的物料●重力分选原理:干重重力分选、湿重重力分选●湿重重力分选利用不同密度的颗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及下降阻力的差异进行分选的。
●典型重力分选机械粒状原料密度去石机采用干法重力分选块根原料除石机该设备通常采用湿法重力分选●精选设备常用的有滚筒式精选机、碟片式精选机、螺旋球度精选机●螺旋球度精选机从长颗粒中分离出球形颗粒●粉碎的理论模型(a)体积粉碎模型(b)表面粉碎模型(c)均一粉碎模型●粉碎:粉碎是固体物料尺寸由大变小的过程,是利用机械力来克服固体物料内部凝聚力使之破碎成符合要求的小颗粒的单元操作。
农业设施园艺种植技术手册第1章绪论 (3)1.1 设施园艺概述 (3)1.2 设施园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3)第2章设施园艺类型与结构 (4)2.1 设施类型及其特点 (4)2.2 设施结构设计要点 (5)2.3 设施材料的选用 (5)第3章设施园艺环境调控技术 (5)3.1 温度调控 (5)3.1.1 温度调控原则 (6)3.1.2 温度调控措施 (6)3.2 湿度调控 (6)3.2.1 湿度调控原则 (6)3.2.2 湿度调控措施 (6)3.3 光照调控 (6)3.3.1 光照调控原则 (6)3.3.2 光照调控措施 (6)3.4 二氧化碳浓度调控 (7)3.4.1 二氧化碳浓度调控原则 (7)3.4.2 二氧化碳浓度调控措施 (7)第4章土壤与基质管理 (7)4.1 土壤特性与改良 (7)4.1.1 土壤物理性质 (7)4.1.2 土壤化学性质 (7)4.1.3 土壤生物性质 (7)4.1.4 土壤改良措施 (7)4.2 基质选择与配比 (8)4.2.1 基质概念 (8)4.2.2 基质种类 (8)4.2.3 基质配比 (8)4.2.4 基质配比原则 (8)4.3 土壤与基质消毒处理 (8)4.3.1 消毒目的 (8)4.3.2 消毒方法 (8)4.3.3 蒸汽消毒 (8)4.3.4 化学消毒 (8)4.3.5 生物消毒 (8)第5章灌溉与施肥技术 (9)5.1 灌溉系统及其选择 (9)5.1.1 地下灌溉系统 (9)5.1.2 地面灌溉系统 (9)5.1.4 滴灌与微灌系统选择 (9)5.2 灌溉制度与灌溉技术 (9)5.2.1 灌溉制度 (9)5.2.2 灌溉技术 (10)5.3 施肥技术及其管理 (10)5.3.1 施肥技术 (10)5.3.2 施肥管理 (10)第6章育苗技术 (10)6.1 育苗基质的选择与处理 (10)6.1.1 选择原则 (10)6.1.2 常用育苗基质 (10)6.1.3 基质处理 (11)6.2 播种与催芽 (11)6.2.1 播种 (11)6.2.2 催芽 (11)6.3 苗期管理 (11)6.3.1 水分管理 (11)6.3.2 温度管理 (11)6.3.3 光照管理 (11)6.3.4 肥料管理 (11)6.3.5 病虫害防治 (11)第7章设施蔬菜种植技术 (12)7.1 品种选择与茬口安排 (12)7.1.1 品种选择 (12)7.1.2 茬口安排 (12)7.2 栽培管理技术 (12)7.2.1 土壤管理 (12)7.2.2 播种与育苗 (12)7.2.3 定植 (12)7.2.4 水肥管理 (12)7.2.5 环境调控 (13)7.3 病虫害防治 (13)7.3.1 农业防治 (13)7.3.2 生物防治 (13)7.3.3 化学防治 (13)7.3.4 物理防治 (13)第8章设施水果种植技术 (13)8.1 品种选择与栽培习性 (13)8.1.1 葡萄 (13)8.1.2 樱桃 (13)8.1.3 猕猴桃 (14)8.2 栽培管理技术 (14)8.2.1 土壤管理 (14)8.2.3 环境调控 (14)8.3 病虫害防治与采后处理 (14)8.3.1 病虫害防治 (14)8.3.2 采后处理 (14)第9章设施花卉种植技术 (15)9.1 品种选择与繁殖技术 (15)9.1.1 品种选择 (15)9.1.2 繁殖技术 (15)9.2 栽培管理技术 (15)9.2.1 土壤管理 (15)9.2.2 水肥管理 (15)9.2.3 温度与光照管理 (15)9.2.4 植株调整 (16)9.3 病虫害防治与花期调控 (16)9.3.1 病虫害防治 (16)9.3.2 花期调控 (16)第10章设施园艺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16)10.1 现代设施园艺技术 (16)10.1.1 新型材料应用 (16)10.1.2 结构设计优化 (16)10.1.3 环境调控技术 (16)10.2 节能减排技术 (16)10.2.1 节能技术 (17)10.2.2 减排技术 (17)10.3 智能化管理与信息化技术 (17)10.3.1 智能化管理 (17)10.3.2 信息化技术 (17)10.4 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18)第1章绪论1.1 设施园艺概述设施园艺是一种通过利用人工建造的农业设施,对园艺作物进行环境调控,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