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学案 新人教版.doc
- 格式:doc
- 大小:128.10 KB
- 文档页数:5
八年级下册地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掌握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表,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运用比较法,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文特征差异。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热爱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关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三、教学难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文特征差异。
四、教学准备地图、图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美丽风光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讲解和补充,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案例分析通过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典型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两地的人文特征。
6. 练习巩固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8.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个地区的特点。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
3.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讨论两地的发展差异和原因。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典型实例,如新疆的棉花产业、西藏的旅游业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两地的人文特征。
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动物等自然特征。
3. 培养学生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人文景观、民俗文化的认识。
4.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3.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动物等自然特征。
4.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文景观、民俗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特点;地形、气候、植被、动物等自然特征;人文景观、民俗文化。
难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地形、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民俗文化的多样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动物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典型的地理现象和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地理概念:讲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3. 分析自然特征: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动物等自然特征。
4. 介绍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介绍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
5. 案例分析: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典型地理现象和问题。
6. 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特点,探讨当地的生产、生活、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7.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评价。
8.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深入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某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地理位置、范围、特点的掌握情况。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特点;(2)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特点;(3)掌握两大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其差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识记西北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利用图片和数据,分析两大地区的地形、气候特点;(3)通过实例,了解两大地区的人口、城市分布及生产生活习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西北和青藏地区的热爱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关注和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增强学生的地理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特点;(2)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特点;(3)两大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其差异。
2. 教学难点:(1)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特点的分析;(2)两大地区差异性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地理资料,了解西北和青藏地区的概况;(2)制作相关地理课件和教学素材;(3)准备教学问题和讨论题目。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地理知识点;(2)收集有关西北和青藏地区的资料;(3)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有哪些特点呢?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特点;(2)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特点;(3)学生总结两大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其差异。
3. 课堂讲解:(1)讲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特点;(2)讲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特点;(3)分析两大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其差异。
4.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关注和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性;(2)让学生举例说明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口、城市分布及生产生活习惯;(3)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关于西北和青藏地区的资料。
第五章中国的地区差异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1课时1教课剖析【教课目的】使学生认识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的地点,主知识与能力要铁路线的散布以及有名的农产品;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色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培育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剖析一个地区地区特过程与方法征的方法感情态度经过叙述西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教育与价值观【要点难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色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2教课过程【展现投电影】中国地理地区图。
【复习发问】请同学在投电影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范围,找出两个地区的分界限(秦岭—淮河线),并谈谈两个地区有哪些差异。
【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它们都位于东部季风区。
今日我们学习非季风区的西北地区(指图)。
【板书】第三节西北地区一、基本概略1.地点和范围2.人口和民族【出示挂图】西北地区的地点和地形。
【读图】请同学上讲台,指图谈谈西北地区的范围。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指图解说】西北地区大概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含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展现投电影】北方、南方、西北三地区的面积与人口对照表面积占全国的比率人口占全国的比率北方地区20%40%南方地区25%55%西北地区30%4%【发问】从面积、人口占全国的比率看,本区与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有何不一样?学生回答后,教师增补完美。
【叙述】北方地区面积约占20%,人口约占40%;南方地区面积约占全国25%,人口约占全国55%。
即东部季风区的两个区面积不到全国的一半(45%),而人口约占全国的95%。
——说明东部人口密度大,人口浓密。
而西北地区相反,面积比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大,人口却少得多。
说明本区人口密度小,人口比较稀少。
【发问】请同学谈谈:西北地区有哪些民族?【回答】西北地区以汉族为主,大概占2/3。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 5.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一)》导学案新人教版一.目标呈现1.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地形图,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及主要的气候特征。
掌握两区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并理解其对本区自然景观、植被、河湖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2)通过对两区的学习,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3)通过学习西北、青藏地区,认识到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树立辩证思想,获得正确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地理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2.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难点: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特征的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学习方法讲述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
二.预习热身1.西北地区地形以和为主,河流多为。
其主要的自然特征是。
2.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山以西,山以北,山、山以南。
3.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之称,北部有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
三.活动探究1.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是什么?并说明其原因。
2.(课本12页活动第2题)3.(课本14页活动第1、2题)四.盘点提升1、小结本课所学知识。
2、你还有什么疑惑,请你提出来。
五.达标检测1.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纬度较高C.深居内陆D.气候炎热2.“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的是我国的()A.北方地区B.西北地区C.南方地区D.青藏地区3.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主要是由引起的。
4.位于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上的山脉是()A.昆仑山B.横断山脉C.大兴安岭D.秦岭5.修建青藏铁路需要克服的最大难题是()A.气候寒冷B.海拔高、缺氧C.高原冻土D.地质灾害多6.读西北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②③①(1)邻国:①,②,③。
(2)地形区:A 山脉,B 平原,C 山脉,D盆地,E 山脉,F 高原。
(3)F高原东部的植被类型是以为主,D盆地则分布着我国最大的沙漠。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学习目标】1.读图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及民族等区域概况。
2.通过阅读图文资料,联系已学知识,归纳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主要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说明这两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通过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的比较,了解这两大地理单元的地理差异。
4.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初步掌握归纳区域地理特征的方法和步骤。
【学习重点】1. 理解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及原因。
2.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学习难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农牧业特点及农业区的分布。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图文资料分析法、图表比较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方法。
【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王之涣《凉州词》朗诵:“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同学们,诗人用凝练的笔墨,描绘了我国哪个区域苍凉壮阔的景色。
(西北地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西北地区,了解一下这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点。
自主预习一、西北地区1. 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中国长城—山脉—阿尔金山脉—山脉一线以北,面积约占全国的30%。
2. 西北地区人口大约只占全国的4%。
约占全区人口的2/3,少数民族主要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3. 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4. 西北地区河流稀少,且大多数是河。
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沿河树木以耐旱的为主。
5. 西北地区是中国主要的牧区,草原、、天山牧场是重要的畜牧基地。
西北地区的山麓、、平原以及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边缘,分布着较多的绿洲。
6.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甚为丰富,如的稀土、的镍、鄂尔多斯的能源矿产、克拉玛依和南疆的、石嘴山的无烟煤、伊敏河和霍林河的褐煤等,在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
二、青藏地区1.青藏地区位于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脉以南,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
主要包括自治区、省和四川省的西部。
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之称的青藏高原。
八年级地理下册《5.3 西北地区和青藏》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主要介绍了我国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特征。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我国地理知识的进一步拓展,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各地理区域的特色和相互关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我国的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特点是学生比较陌生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资料,了解这两个地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特征,提高学生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资料和实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边疆地区的思想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特征。
2.难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特点的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资料和实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涵盖地图、资料和实例的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地图、资料和实例。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然后,展示两个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资料,如气候、地形、植被、动物、人口、城市等,引导学生了解两个地区的基本情况。
3.操练(15分钟)针对呈现的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如:为什么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气候干旱?为什么这两个地区的人口分布不均?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5.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国这两个地区的特点,增强对国家地理环境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知识。
但对于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特点,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这两个地区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两个地区的特点,并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特点。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
4.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准备案例分析材料。
3.准备好教学PPT,明确教学内容和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同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
2.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方面的特点。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
难点: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地图,让学生找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位置。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如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等。
2.西北地区(1)地形地貌介绍西北地区的地形地貌,如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等,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这些地形地貌的特点。
(2)气候特点分析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等,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这些气候特点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3)自然资源介绍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等,让学生了解我国能源分布情况。
3.青藏地区(1)地形地貌介绍青藏地区的地形地貌,如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等,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这些地形地貌的特点。
(2)气候特点分析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如高原气候、寒冷等,让学生了解这些气候特点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3)自然资源介绍青藏地区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让学生了解我国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状况。
4.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方面的特点(1)人口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如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等。
(2)城市介绍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城市特点,如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
(3)农业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农业特点,如农业类型、种植结构等。
(4)工业介绍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工业特点,如工业布局、产业结构等。
5.课堂小结6.课后作业(1)绘制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形地貌图。
(2)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三节西北地区和
青藏地区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的】
1 .知道我国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西北地区在地形上的特点;
2 .知道西北地区从东部向西部的自然景观有何递变规律及其成因;
3 .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
4 .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5 .能分析青藏地区“高”和“寒”为特色的自然特征;
6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主要牧区。
【学习重点】
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青藏地区“高”和“寒”为特色的自然特征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畜牧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导学指导】
一、温故知新
二、新课导入
读课本P11——12页回答:
1 .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 .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是什么?也可以用“三山夹两盆”来概括,它们分别指什么?
3 .西北地区的主要气候是什么?
4 .西北地区干旱,致使植被由东向西分别是什么?这里的河流有什么特点?
5 .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阅读课本P13——14页回答:
1 .青藏地区是一个独特的地区,它有什么之称?
2 .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3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是什么?这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其中藏族人的衣着有什么特征?
4 .我国海拔最高的内陆盆地叫什么?有什么之称?
5 .青藏地区有些什么资源?为开发和加强对青藏地区的联系,目前修筑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叫什么?你还知道到西藏的路有哪些?
6 .我国有哪四大牧场?各有什么畜种?我国著名的畜牧基地在哪儿?
7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农业有什么特色?分布在什么地方?
【拓展练习】
1.活动P12页第1题。
2.活动P14页第2题。
【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 .西北地区地形以和为主,东部高原以、
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分布,只有盆地边缘出现星星点
点。
2 .西北地区河流很少且多为河;西北地区是一个以为主要自然地理特征的地区。
3 .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河;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是
沙漠,位于盆地。
4 .西北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
5.青藏地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_。
6 .青藏地区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_____,以及我国最大的咸水湖____。
7 ._____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8 .西北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
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内蒙古主要是___牧场,新疆主要是___牧场,青海和西藏主要是___牧场。
二、选择题
1 . “春风不度玉门关”,所描述的地方应位于我国的()
A、西北地区B、北方地区C、南方地区D、青藏地区
2 .暑假琳琳由呼和浩特乘火车到乌鲁木齐去旅游,在沿途看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
A、草原——荒漠草原——荒漠B、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C、荒漠草原——荒漠——草原D、荒漠草原——草原——森林
3 .青藏高原上重要的农业区是()
A、河西走廊、天山山麓B、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C、河套平原、宁夏平原D、柴达木盆地四周绿洲
4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A、湟水
B、雅鲁藏布江
C、塔里木河
D、黄河
5 .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是()
A、平原、丘陵
B、高原、盆地
C、高原、山区
D、盆地、丘陵
6 .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
A、高温多雨
B、干旱
C、寒冷
D、湿润
7 . “三山夹两盆”的地形所指的省区是()
A、青海
B、内蒙古
C、四川
D、新疆
8 .西北地区植被从东向西的分布规律是()
A、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B、荒漠草原——草原
C、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D、荒漠草原——荒漠
9 .下列依次排列的四幅植被景观图反映了我国()
A、从西北干旱区往东部季风区的降水变化
B、从西北干旱区往东部季风区的热量变化
C、南方地区至北方地区水热状况的变化
D、青藏地区山麓至高原面的垂直变化
10 .西北地区利用黄河水灌溉的农业区有()
A、塔里木盆地B宁夏平原 C河西走廊 D、吐鲁番盆地
11 .青藏高原夏季气温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低得多,其主要原因是受()
A、地势影响
B、季风影响
C、海洋影响
D、纬度影响
12 .青藏地区有丰富的洁净能源指的是()
A、石油
B、地热、太阳能
C、煤、水能
D、水能、天然气
13 .下列那个地区不是发展灌溉农业的地区?()
A、河套平原
B、雅鲁藏布江谷地
C、宁夏平原
D、河西走廊
14 .下列属于青藏地区自然景观的是()
A、大面积的沙漠分布
B、大片茂密青翠的森林
C、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D、一望无际的草原
15 .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的()
A、黄土高原
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
D、三峡库区
16 .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
A土地资源不足 B、劳动力资源不足 C、水资源不足 D、热量不足
17 .诗歌《敕勒歌》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描述的是
()
A、东北地区
B、青藏地区
C、内蒙古高原
D、华北平原
18 .下列地区依靠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灌溉农业区的是
()
A、河套平原
B、宁夏平原
C、河西走廊
D、成都平原
19 .被誉为“塞上江南“的灌溉农业区是()
A、内蒙古高原和河西走廊
B、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
C、宁夏平原和河西走廊
D、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要点归纳】
1 .主要的地形;
2 .干旱的原因。
1 .高寒的青藏地区;
2 .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
【总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