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第四单元14课表格备课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5
14、学会合作教学要求: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当众演讲。
认知目标: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感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
激励学生树立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等可贵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
激励学生树立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等可贵的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实验的材料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课前游戏:渡船1、讲清要求:老师这儿有一张报纸,我把它铺在地上。
这张报纸就是一条小船,报纸外边就是河水。
老师请一组同学到前面来,你们要一起站在这条“小船”上,谁也不要落水。
哪个组愿意试一试?2、请一组同学到前面来参与游戏。
3、小结:做了这个小游戏,你有什么感想?二、揭示课题1.看来,有些事情光靠个人的努力是办不成的,需要大家的合作才能成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合作的文章。
(板书课题:学会合作)2.齐读课题后,提问:你们都想知道什么?三、初读指导1.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在文中寻找答案。
出示自学要求:(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将文章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分小节读课文,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2)读完了课文,谁能告诉老师,你能解决几个问题。
(3)通过组内同学的合作,大家都成功地解决了问题,你们高兴吗?合作给我们带来了快乐!下面老师要考一考大家,看哪个小组合作地最好,能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项任务,老师给你们两分钟的时间。
出示: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孤立典范悠扬倾泻和谐协作顾名思义卓有成效情不自禁(4)了解词语掌握情况,请最先完成的小组来回答(5)生谈谈如何合作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合作为了提高效率)。
齐读生字词。
3.听了同学的合作心得,就让大家再来合作一回:默读课文后分段,概括段意。
4、小结四、布置作业 1、生字描红2、练习朗读课文。
钟鸣镇中心学校课堂教学设计表小学设计人/执教人课题14 学会合作教材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实施课时两课时教学目标1、会读写本课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根据课后提示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说出课文内容,谈谈合作的原因和怎样合作。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所举两个事例的作用和它们所强调的重点的不同。
激励学生树立团结协作、自我牺牲等可贵的合作精神。
教学材料课本、粉笔、多媒体等教学产出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习内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人们为什么要合作?怎样才能与别人合作成功今天我们就来学会合作。
板书课题:14、学会合作结合问题思考激发兴趣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8个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孤立典范悠扬倾泻和谐协作顾名思义卓有成效情不自禁1.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8个生字(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初读感悟三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
钥匙嘴唇倾泻协作瓶子牺牲一幢顾名思义情不自禁(2)指名读,注意读准带点的字。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1、齐读生字词。
2各自轻声试读课文.3理解词语的意思自学自悟四、精读品味感悟文本1、精读课文。
2、让学生给课文分段。
3、概括段意。
1、精读课文。
2、给课文分段。
小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5、出示:第一段(第1~3自然段):说明生活在世界上大家都离不开与别人合作。
3、小组合作4、相互交流组第二段(第4~6自然段):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才能合作得好。
合第三段(第7自然段):指出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作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文后练习2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完成作业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的表达方式,仿写一段话六学习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导人新授内容二、精读训练 1.理解第一段。
第四单元教材备课说明及课时数在人类文明的星空中,有许多灿若星辰的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海明威安徒生泰戈尔契诃夫……他们创作的不朽作品,早已走出了国门,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
“外国名篇名著”的编排是和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我爱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一脉相承的,目的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一步扩展学生读书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本组选编的4篇文章,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生童话和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是单篇的作品;一种是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它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断的编排方式。
4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同样引人关注。
结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的内容紧紧围绕《鲁滨孙漂流记》来安排内容,“回顾·拓展四”各个栏目从外国文学作品内容及阅读方法交流外国作家作品中的隽语集萃到外国作家趣味故事,无一不是和主题相互呼应步步深入的。
本组编排的目的,一是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二是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三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本组教材的编排方式与众不同,特别是梗概加精彩片段应该如何教学,估计是教学的难点。
因此,教学本组教材,应从本组的编排特点出发,课堂教学与组织课内外阅读活动相结合,使学生从单篇作品走向长篇作品,在名著梗概和精彩片段引领下,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文学名著。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4~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5~6课时,略读课文4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板书设计14、卖火柴的小女孩作业设计课后记。
课时计划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节第课时年月日
课时计划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节第课时年月日
课时计划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节第课时年月日
课时计划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节第 2 课时年月日
课时计划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节第课时年月日
课时计划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节第课时年月日
课时计划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节第 1 课时年月日
课时计划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节第2课时年月日
课时计划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节第课时年月日
课时计划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节第课时年月日
课时计划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节第课时年月日。
第(四)单元
第( 1 )课时
第( 2)课时
(一)请孩子们快速浏览课文用线勾出表现小女孩最终命运的句子。
(生浏览勾画)抽生交流句子)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生自由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小女孩死得悲惨。
她在幸福中死去。
)让生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读一读这句话。
(二)、生说到幸福,师:她曾感受到哪些幸福呢?请孩子们默读5-11自然段,看看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每次她都看到了什么?她体会到了怎样的幸福?
(生默读课文,师巡视指导)抽生汇报。
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
(三)重点指导第一次:
1.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生说:火炉)师板书:火炉。
2.她体会到了怎样的幸福?
(生说句子)师出示句子:“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舒服呀!”生自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带着这种体会来读一读。
师引读,让生在朗读中体会温暖带给小女孩的幸福。
(四)略处理后三次擦燃火柴。
师相机板书:烤鹅、圣诞树、奶奶、
(五)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看到了多么美好的东西呀,当她把一大把火柴都擦燃时,又看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生自读后,说体会后感情朗读。
小结:是呀,小女孩一次次地擦燃火柴,一次次地看到了自己所向往的东西,感受到了快乐与幸福。
所以,(师引)第二天清晨,人们看到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生接读)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六)从这微笑中,我们分明感受到她曾经是多么快乐与幸福呀。
(示句子: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她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
1生读。
2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3 说说两个“幸福”的含义。
三、回顾小女孩是不是真的幸福
(一)可是她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从“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这句话理解小女孩死了。
对于一个无法活下来的人,是谈不上得到幸福的。
可是因为特殊的背景,对小女孩来说死就是幸福。
(引导学生联系前文和时代背景来理解她不可能得到幸福。
)(二)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想象: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师根据学生回答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