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表格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47.50 KB
- 文档页数:35
第60、61、62 课时教学内容: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的生字词。
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5、通过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6、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教学用具:圆明园园景的照片或图片,生字卡片。
第63、64 课时教学内容:狼牙山五壮士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会用“斩钉截铁”“坚强不屈”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清课文脉络。
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学习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壮烈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4、通过反复朗读、学习重点句段来感受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壮烈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5、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壮烈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这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应放在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难点: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教学用具:课前搜集抗日故事,了解抗战英雄教学过程:第65 课时教学内容:难忘的一课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舐犊之情”这个主题编排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三篇课文。
这三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母爱、父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让人感动,引人思考。
学习本单元课文时,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文中的细节描写、场景描写来体会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和宽广。
《慈母情深》讲述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我”钱让“我”买书的事,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慈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敬爱之情。
《父爱之舟》记叙了“我”和父亲的诸多往事,表现了父亲对“我”的浓浓的爱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作出了不同评价,从而影响孩子成长的故事。
“口语交际”的主题是“父母之爱”,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正确认识父母的爱。
“习作”的主题是“我想对您说”,旨在让学生在表达真情上下功夫,通过习作加强和父母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语文园地”的内容与单元主题密切相关。
“交流平台”紧紧围绕本单元课文的训练重点进行设计,让学生通过交流,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抒发感情的,体会这种写作方法的妙处,恰当运用于写作中。
“词句段运用”提供了三个小题,分别让学生体会本单元课文结尾的特点,掌握场景描写在文中的作用,联系生活实际写话。
“日积月累”提供了几则关于修身养德的名言,旨在让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单元要求掌握的会写的字和会认的字,掌握多音字,掌握本单元要求掌握的词语。
2.默读课文,掌握文中描绘的场景,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
3.想象每篇课文给我们展现了怎样的画面,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把感触最深的地方画出来。
借助课后习题,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2.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小组内学习交流。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解读及教学设计(表格版)本的主要内容,避免遗漏重要细节;(2)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概括;(3)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概括。
三、深度阅读,体会母爱之深1.师:仔细品味课文,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等描写,体会母爱之深。
2.学生独立阅读,并标注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和细节描写。
3.师:请同学们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让我们一起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深沉。
四、思考与讨论,探究文本意义1.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文本意义,探究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2.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究文本中的难点句子和情感表达,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3.师:引导学生总结讨论结果。
并进行全班分享。
五、语文园地,巧妙结尾1.师:引导学生研究作中如何结尾的方法,以及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2.学生自行撰写一篇即景文,注意观察景物的变化,按照一定顺序有条理地描写景物,使画面更加鲜活。
3.师:选取几篇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评析,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六、课堂小结,感悟情深1.师: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我们深入体会了母爱之深、父爱之重。
并研究了如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师: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自己对本节课的感受。
3.师:带领全班一起回味课文。
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亲的感激和崇敬之情?三)预设:第三个场景。
1.作者为什么要讲述这个场景?2.从哪些细节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关心?3.从这个场景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四)预设:第四个场景。
1.作者为什么要讲述这个场景?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爱?3.从这个场景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五)预设:第五个场景。
1.作者为什么要讲述这个场景?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爱?3.从这个场景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三、归纳总结。
1.这五个场景中,哪一个场景让你感受最深?为什么?2.通过这些场景,你感受到了什么?3.父亲对“我”的爱,你有哪些感悟和体会?四、作业布置。
第六单元备课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这一主题来编排。
主要由《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三篇文章组成。
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来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
2.本单元重点(1)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达情感。
本单元的3篇文章都运用了具体的事件来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
如《慈母情深》中,通过介绍自己思想斗争、详细介绍母亲的工作环境以及母亲对别人的不理解的回答,体现出母亲对孩子的支持和爱;《父爱之舟》中,通过写父亲和“我”住店、带“我”逛庙会、背“我”上学、送“我”上学等事情,体现父亲对孩子的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通过介绍父亲在生活中用“糟糕透了”和母亲用“精彩极了”对孩子的不同评价方式,来体现来自父母的不同的爱。
(2)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慈母情深教学目标1.会认“魄、抑”等11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5个生字。
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
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魄、抑”等11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5个生字。
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铺垫的作用。
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聚焦“情深”1.(板书:慈母情深)2.请同学们满怀深情地齐读课题。
师:看题目,大家不约而同地强调了“深”这个字。
慈母的情深在何处?让我们有怎样的感受?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出示课件2)1.自读课文,解决课后的生字词,会读,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舐犊之情”这个主题编排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三篇课文。
这三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母爱、父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让人感动,引人思考。
学习本单元课文时,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文中的细节描写、场景描写来体会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和宽广。
《慈母情深》讲述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我”钱让“我”买书的事,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慈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敬爱之情。
《父爱之舟》记叙了“我”和父亲的诸多往事,表现了父亲对“我”的浓浓的爱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作出了不同评价,从而影响孩子成长的故事。
“口语交际”的主题是“父母之爱”,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正确认识父母的爱。
“习作”的主题是“我想对您说”,旨在让学生在表达真情上下功夫,通过习作加强和父母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语文园地”的内容与单元主题密切相关。
“交流平台”紧紧围绕本单元课文的训练重点进行设计,让学生通过交流,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抒发感情的,体会这种写作方法的妙处,恰当运用于写作中。
“词句段运用”提供了三个小题,分别让学生体会本单元课文结尾的特点,掌握场景描写在文中的作用,联系生活实际写话。
“日积月累”提供了几则关于修身养德的名言,旨在让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单元要求掌握的会写的字和会认的字,掌握多音字,掌握本单元要求掌握的词语。
2.默读课文,掌握文中描绘的场景,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
3.想象每篇课文给我们展现了怎样的画面,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把感触最深的地方画出来。
借助课后习题,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2.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小组内学习交流。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反思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是“科学探索”,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本单元的第一课是《鸟的天堂》,通过讲述一个关于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但是,对于一些专业的科学术语和概念,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是本课教学的重要出发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2.难点:对于一些专业的科学术语和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进行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2.课件:关于鸟类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的图片和视频。
3.学具:笔记本、彩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鸟类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对鸟类产生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鸟类有哪些特点和生活习性吗?”2.呈现(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鸟的天堂》,并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3.操练(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鸟类,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该鸟类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等理解“尝”“炙”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对照译文读懂古文,初步感知古文和今文的不同。
3、感受关羽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对照译文读懂古文,初步感知古文和今文的不同。
教学难点:感受关羽的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相应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1、《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相信我们班一定有不少同学读过这本书。
那你们知道书中那个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的大英雄是谁吗?(板书:关羽)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与“关羽”有关的文言文。
不过这篇课文选自的不是《三国演义》而是晋代陈寿所写的《三国志》。
《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史书。
板书课题:33、关羽刮骨疗毒(点名读、齐读)3、过渡: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就让我们先来认真地读读这篇文言文,注意借助注释或工具书将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且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二、初读古文,感知内容1、生自由读文。
2、学习生字:镞、炙3、交流多音字“为”、“中”、“创”的读音。
4、齐读课文。
(1)师范读。
(2)生齐读。
5、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吗?说明语言教学着重于读,文言文教学更基于此。
不读就显不出语言的特点,就品尝不出文中的韵味,就难以理解出文中的意思。
要反复读,多读,才能理其义,正所谓“读书百遍,其意自现”。
本节课为了帮助学生读好古文,我采用了多种形式朗读,如:教师范读、领读,学生齐读、个别读等,且每一次读的要求各不相同。
第一次读要求学生读准生字的音,第二次要求学生不仅读准生字的音,还要学会借助译文、工具书将多音字读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