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表格式)
- 格式:pdf
- 大小:211.70 KB
- 文档页数:15
六年级第六单元集体备课(表格式教案)第一章:导入与新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2. 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难点知识。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道具。
2.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与本单元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新课:介绍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3. 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一个数学问题。
第二章:知识点讲解与案例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难点知识。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
2.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1. 知识点讲解:讲解本单元的知识点,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2.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一些实际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3. 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一个数学问题。
第三章:练习与巩固【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难点知识。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能够听懂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主要情节。
3.能够进行简单的朗读和表演。
4.能够用简短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词。
2.听懂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主要情节。
教学难点
1.使用生字词进行简短的语言描述。
教学准备
1.课文教材
2.录音机或播放设备
3.班级小黑板和粉笔
4.教学课件或故事图片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通过展示故事图片或讲述故事片段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
第二步:学习生字词
1.针对本单元的生字词进行逐个展示,教师朗读,学生跟读。
2.让学生尝试书写生字词,帮助学生纠正书写错误。
第三步:听故事
1.播放故事录音,让学生边听边阅读课文。
2.在播放完毕后,教师简要复述故事内容,强化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第四步:理解故事
•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猜测人物内心活动。
第五步:朗读和表演
1.分角色进行朗读,学生模仿故事中人物的语气、表情。
2.学生分组进行故事表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第六步:总结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点,强化学生的记忆。
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册指定练习。
2.背诵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子。
3.以自己的话描述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
本节课教学大纲仅供参考,具体教学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六年级第六单元集体备课(表格式教案)章节一:导入新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前五单元所学内容,为新学期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和总结前五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学期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教学步骤:1. 教师简要回顾前五单元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总结单元知识点,为新学期的学习做好铺垫。
章节二:课堂互动游戏教学内容:通过互动游戏,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教学步骤:1. 教师设计一个互动游戏,如“你画我猜”、“真心话大冒险”等。
2.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 游戏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分享游戏过程中的趣事和感受。
章节三:优秀作业展示教学内容:展示学生在前五单元的优秀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信心。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学期树立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1. 教师挑选出前五单元的优秀作业,并进行整理。
2. 学生分组,每组负责展示一组优秀作业。
3. 学生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认真观摩,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章节四:学习方法分享教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总结和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
2. 培养学生互相借鉴,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准备进行分享。
2. 学生依次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进行记录。
3. 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意见。
章节五:制定新学期学习计划教学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制定新学期的学习计划。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意识。
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新学期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2.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制定学习计划,并填写在教案中。
小学语文集体备课课时教案学段:小学学科:语文年级(册)一年级下册1.读词语,想意境。
2.试着说一说描写春、夏、秋、冬各个季节的词语扩展备课1.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可以按照课文顺序读,也可以打乱顺序自己调整读。
2.班内交流读。
板书设计春风冬雪花飞第二课时课前预习学生多读课文,搜集有关春夏秋冬的图片和资料。
导入新课复习回顾,引入新课1.出示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2.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3.读词: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再次引导学生回顾课文。
三环六步学案二次备课学一、明确目标能通过朗读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感受春春风------吹池草-----青夏雨------落山花----红秋霜------降鱼-----出水冬雪------飘鸟-------入林板书设计1春夏秋冬一、学习本课7个会写字,8个会认字。
shuānɡchuīluòjiànɡpiāo yóu chírù霜吹落降飘游池入1.读音提示。
春(chūn)不读cūn,吹(chuī)不读cuī。
“霜”和“降”是三拼音节,不要读成两拼音节。
2.书写指导。
入:独体字,书写时要分清“撇”和“捺”,注意“捺”要写得高一些,不要写成“人”字。
风:半包围结构,共4画。
书写时要先写外面再写里面,注意第四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飞:独体字,共3画。
笔顺:横斜钩、撇、点。
3.认识偏旁。
霜上下结构,偏旁名称:“雨字头”。
书写时要写成“”,不要写成“雨”。
降左右结构,偏旁名称:“双耳旁”。
“双耳旁”的笔画数是2画。
二、根据图片内容连一连。
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15个生字,其中会写7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和2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和短句。
3.了解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征。
4.通过多媒体以及图文相结合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扬州某校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故事中的大意,把握故事情节。
2.能够通过认真观察插图,理解故事细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培养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情节。
•难点:理解故事中的抽象和含蓄的意思,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解释。
三、教学准备1.备好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2.准备插图卡片,以便学生理解故事细节。
3.准备小组讨论的素材,协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 (5分钟)•创设情境,引入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故事 (10分钟)•教师讲解故事内容,重点突出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第三步:呈现插图 (15分钟)•展示插图卡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插图来理解故事细节。
第四步:小组讨论 (2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观点,复述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第五步:课堂练习 (15分钟)•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六步:总结 (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收获。
五、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情况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引导。
六、家庭作业•布置阅读相关故事书籍,并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七、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对下节课的教学进行调整优化。
以上就是扬州某校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希望能够为教师提供一些教学思路和参考。
一年级语文部编版统编版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第六单元课文《小鹿的画》的内容和情感。
2. 学会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2. 学会正确朗读课文。
3.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画面。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一年级语文部编版统编版上册》2. 备课资料:课文《小鹿的画》的复印件、课堂活动设计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了解画画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与学生互动,询问他们是否喜欢画画,为什么喜欢。
2. 学习课文(15分钟)- 教师朗读课文《小鹿的画》,引导学生跟读。
- 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确保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分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画面进行讨论。
-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描述画面中的内容和感受。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4. 朗读与表演(15分钟)-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进行小组表演。
- 鼓励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语音语调,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5. 创作练习(10分钟)- 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由创作一幅画面。
-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画面。
6. 总结与展示(5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的进步和努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表演,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下一步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杭州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语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基础词语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独立的思维,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课文书、多媒体设备等。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课堂积极参与。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以图片导入,让学生猜测本单元主题,引导学生讨论。
2.学习课文:师生共同朗读课文,讲解课文内容,在学生的疑问中逐步引导学生理解。
3.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总结出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4.课文阅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课时1.复习巩固:通过游戏形式复习上节课内容,巩固学生的词语和知识点。
2.操练:分组让学生表演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拓展:使用教材外材料,拓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启发学生的思维。
第三课时1.讨论互动: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关系及发展。
2.情感教育: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
3.总结回顾: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五、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背诵课文片段,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2.精读课文,总结课文思想。
六、反思与展望本节课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其中,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趣。
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把握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等。
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实物等教具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二课时1.复并巩固生字词。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特点和功能,初步认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把握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其他事物。
3.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发现、思考。
课题17松鼠授课课型讲读课文3课时时间1.会认“簇、蓬、犁”等5个生字,会写“簇、蓬、犁”等3个生字。
理解并掌握“斑马线、垂直、水平”等词语。
教学2.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和生活性,初步研究写说明文的方法。
3.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把握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如描写细节、列举特点等。
教学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并掌握“斑马线、垂直、水平”等词语。
重点2.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和生活性,初步研究写说明文的方法。
3.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把握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如描写细节、列举特点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其他事物。
第一课时1.会认“簇、蓬、犁”等5个生字,会写“簇、蓬、犁”等3个生字。
理解并掌握“斑马线、垂直、水平”等词语。
2.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重点词句的含义,了解松鼠的外形和生活性。
3.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把握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如描写细节、列举特点等。
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实物等教具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二课时1.复并巩固生字词。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食性和栖息地,初步研究写说明文的方法。
2.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把握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如描写细节、列举特点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其他事物。
3.鼓励学生积极观察、发现身边的事物,尝试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并介绍。
第三课时1.复并巩固生字词。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初步研究写说明文的方法。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夏天”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童话《荷叶圆圆》和《要下雨了》3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描绘出夏天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夏天的美好。
其中《古诗二首》描绘了夏天的美景,《荷叶圆圆》表达了夏天的情趣,《要下雨了》通过童话的方式说明了夏天的气象常识。
课文编排既有传统文化的渗透,又有儿童情趣的渲染,语言优美而充满想象,行文简洁而富有韵律,适合儿童诵读和积累。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12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采”等7个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字词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1)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如:①利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用声旁加形旁的方法识记生字并帮助理解。
②结合图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识记。
③借助生活经验组词进行复现和识记。
④字理识字。
(2)采用分类的策略指导写字。
如:①“首、无”都是独体字,“首”的第三笔最长,“无”的第一横短,第二横长。
②“采、尖、角”都是上下结构的字,要上下对齐,写得上窄下宽。
③“爱”是上中下结构的字,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上中下各个部件的宽窄来把握字的书写位置。
范写时可以边书写边念顺口溜——张开手拥抱朋友。
④“树”是第一个要求写的左中右结构的字。
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左中右各部件的位置,做到“两边高,中间低,三个部件要靠紧”,再观察部件间的穿插避让。
最后要提醒学生,独体字变成部件后,笔画要有变化。
2.朗读指导古诗的朗读要体现层次性:初读环节可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正确断句,读出古诗的节奏;再读时要结合插图,寻找诗中描绘的景物,图文对照,感受画面,大致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最后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背诵积累古诗。
3.理解运用在学生熟读诗句的基础上,对照课文插图,帮助学生了解古诗大意,同时联系生活实际读懂诗中“偷、藏、惜、爱”等关键词语的意思,感受诗中蕴含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