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钱钟书老舍幽默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流派发展及其特点第一篇: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流派发展及其特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流派发展及其特点一、问题小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并不是一个充满青春气象的中国,而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惨状。
而新文化运动又启蒙了中华民族,人们就开始思考怎样是健全的社会,理想的人生等问题。
这些问题又迫使小说家去探索去回答。
并且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尤其是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
大量的欧洲、俄国的表现社会与人生的作品介绍到中国来。
其思想令中国青年耳目一新,导致中国式的问题剧的风行,也直接推动了问题小说的创作。
问题小说在“五四”时期的流行,主要反映了大批知识青年的觉醒。
探问人生的终极,关顾每个人的人生价值、生存真谛。
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家有冰心,倪焕之,叶绍均等二、乡土小说(田园抒情小说)二十年代中期在鲁迅影响下出现的以文学研究会一些成员为主的‘乡土小说’派。
”,它是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流派,是农村题材小说,它多取材于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厚地域风俗的农村。
“乡土小说”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
这批作家有冯文炳(废名)、王彦鲁、台静农等。
三、以蒋光慈为代表的革命小说派。
革命派小说是太阳社,创造社在1927年以后到三十年代初所形成的流派。
当时,创造社的成员由艺术派转向革命派,郭沫若,成仿吾等投身实际革命工作,郁达夫却退出了创造社。
太阳社的将光磁先与创造社成员合作,借创造社的刊物发表革命小说《少年漂泊者》,《鸭绿江上》等。
1927年,他和孟超等结成太阳社,随后与创造社、共同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创作了一系列的革命文学小说。
四、新感觉派三十年代初期形成的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为代表的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新感觉派”小说的根本特点是特别强调作家的主观感觉而不太注重对客观生活的真切描写。
刘呐鸥是“新感觉派”小说的最初尝试者,他创办于1928年9月的《无轨列车》半月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实践的开始。
名人的读书趣事20个字摘要:1.鲁迅嚼辣椒驱寒2.巴金用墨水瓶当砚台3.郭沫若图书馆结婚4.钱钟书痴迷读书5.胡适读书不倦6.徐志摩钟情诗歌7.林语堂借助字典学习外文8.沈从文自学成才9.矛盾(沈钧儒)读书如饥似渴10.老舍喜爱民间故事11.郁达夫痴迷小说创作12.张爱玲独特的读书方法13.杨绛与钱钟书的读书生活14.茅盾借助名著学习写作15.巴金重视实践与读书结合16.曹禺从戏剧中汲取灵感17.冯骥才对文学的独特见解18.贾平凹的文学创作源泉19.阿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0.王小波的读书与写作人生正文:在我国历史上,许多名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读书趣事。
鲁迅先生曾在冬天嚼辣椒驱寒,以保持头脑清醒,长时间地进行写作。
巴金先生则用墨水瓶当砚台,以简单的生活态度专注于文学创作。
郭沫若先生选择在图书馆结婚,显示出他对知识的热爱。
钱钟书先生痴迷读书,善于在阅读中汲取智慧。
胡适先生读书不倦,始终坚持学习。
徐志摩先生钟情诗歌,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与诗意。
林语堂先生借助字典学习外文,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领域。
沈从文先生自学成才,成为了一位独具风格的作家。
矛盾(沈钧儒)先生读书如饥似渴,始终追求进步。
老舍先生喜爱民间故事,这使得他的作品富有生活气息。
郁达夫先生痴迷小说创作,展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
张爱玲女士则有自己独特的读书方法,她善于从书籍中汲取灵感。
杨绛女士与钱钟书先生的读书生活充满了浪漫与温馨。
茅盾先生借助名著学习写作,提升了自己的文学素养。
巴金先生重视实践与读书结合,认为只有贴近生活才能创作出有生命力的作品。
曹禺先生从戏剧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了许多经典作品。
冯骥才先生对文学的独特见解,使他在文学界独树一帜。
贾平凹先生的文学创作源泉,来自于他对生活的敏锐观察。
阿城先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中国元素。
王小波先生的读书与写作人生,展示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名家描写笑容的片段摘抄
1. 钱钟书在《围城》里写方鸿渐的笑:“他那天晚上的笑容,仿佛一朵在夏雨之后悄然绽开的睡莲。
”你看,这笑容多形象啊,就好像在你眼前开放一样。
比如说,当你看到好久不见的好朋友时,绽放的笑容不就如同那悄然绽开的睡莲吗?
2. 冰心曾描写过一个孩子的笑:“她的笑容犹如春日里最温暖的阳光,能融化人心中的冰雪。
”哎呀,这是多么温暖的描述呀!这不就像一个小宝宝冲着你甜甜地笑,让你的心都要化了的感觉呀!
3. 鲁迅写阿 Q 的笑:“阿 Q 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得意着这一渥着碰头的胜利,一面走,一面又觉得九分得意的笑。
”这笑里充满了阿 Q 式的自嘲和愚昧。
就像有时候我们会做一些有点傻但又让自己很得意的事情,然后露出那种怪怪的笑。
4. 老舍形容一个人的笑:“那笑声像一串串银铃,在空气中回荡。
”哇,这听起来就好美啊!就好像一群孩子在操场上玩耍,发出的那一串串清脆的笑声。
5. 汪曾祺写过一个老人的笑:“老人嘿嘿地笑了,满脸的皱纹都舒展开来,像一朵盛开的菊花。
”这种描述多生动啊!就跟我们看到和蔼可亲的老爷爷笑着和我们说话时的样子一模一样嘛。
6. 张爱玲笔下的笑:“她的笑是短暂的,像黑夜里的一道闪电,转瞬即逝。
”这是多么独特的形容呀!就好像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个特别惊艳的笑容,但是很快就消失了,让你忍不住回味。
我觉得这些名家真的好厉害呀,能用文字把笑容描写得这么惟妙惟肖,让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那各种各样的笑容背后的情感和故事。
美文赏析 | 在这些作家面前,如今的段子手都甘拜下风作为操弄语言的高手,很多作家在生活中也是幽默而睿智的,并被传为佳话。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那些可以媲美当今“段子手”的作家们。
段子手作家一:老舍1949年,老舍在美国纽约大学讲学并创作,深受留美的中国学生敬仰。
有个中国留学生向他提问:“您的作品,一挥而就,一字不改。
鲁迅作品,改了又改,最少十次。
公与鲁迅,孰优?”老舍说:“鲁迅作品一字不能动,我的作品可以改得一字不留。
”段子手作家二:钱钟书被学界称为“二十世纪人类最智慧的头颅”、“文化昆仑”的钱钟书,也颇具幽默感。
1991年,全国十八家省级电视台联合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录》,要拍钱钟书,被他婉拒了,别人告诉他被选入者可获得一大笔钱。
他淡谈一笑:“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东西吗?”段子手作家三:海涅德国诗人海涅是犹太人,常常遭到无端攻击。
有一次晚会上,一个旅行家对他说:“我发现了一个小岛,这个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海涅不动声色地说:“看来,只有你和我一起去那个岛上,才会弥补这个缺陷!”段子手作家四:歌德德国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在一条仅能让一个人通行的小路上和二位批评家相遇了。
“我从来不给蠢货让路,”批评家说。
“我恰好相反!”歌德说完,笑着退到了路边。
段子手作家五:马克吐温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收到一位初学写作的青年的来信:听说鱼骨里含有大量的磷质,而磷则有补于脑,要成为一个举世有名的大作家,必须吃很多鱼才行,不知这种说法是否符合实际。
他问马克·吐温:“您是否吃了很多很多的鱼,吃的又是哪种鱼?”马克·吐温回信说:“看来,你得吃一条鲸才成。
”段子手作家六:萧伯纳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萧伯纳,被誉为“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
一次,萧伯纳收到一位社会地位高而又狂妄自大的某夫人的请贴:“星期六下午4至6时,我将在家。
”萧伯纳在回帖上也写了一句:“我也一样。
中国幽默大师1. 引言幽默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表达方式,能够带给人们快乐和欢笑。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著名的幽默大师。
他们以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幽默风格,为人们带来了无数的欢笑和乐趣。
本文将介绍几位中国幽默大师及其代表作品,带您走近中国幽默文化。
2. 鲁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一位以幽默见长的作家。
他的作品充满了犀利的讽刺和幽默的笔调,展现出对社会弊端和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力。
他的代表作《狂人日记》通过一个“疯子”的视角,以幽默的方式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无聊和荒谬,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思考。
3. 老舍老舍是中国现代戏剧界的重要人物,也是一位享有盛誉的幽默大师。
他的作品以幽默、讽刺、夸张的手法让人捧腹大笑,同时又能够深刻地反映社会中的种种问题。
他的代表作《茶馆》是一部真实生动的戏剧作品,通过对中国饭店茶馆中各种角色和故事的描绘,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以及人民的痛苦和奋斗。
4. 金庸金庸是中国武侠小说界的巨擘,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浪漫的情节和英雄的形象,还融入了许多幽默的元素。
他的小说中经常出现一些机智幽默的对白和情节,令读者在忍俊不禁之余也能感受到主人公的智慧和机智。
例如在《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和黄蓉之间的对话充满了幽默和机智,让人捧腹大笑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两人的深情厚意。
5. 周星驰周星驰是中国现代电影界的幽默大师,他以其独特的喜剧风格和幽默形象成为了中国观众心目中的笑匠。
他的作品中常常有夸张滑稽的情节和搞笑的对白,让观众捧腹大笑的同时也能够引人思考。
其代表作《唐手跆拳道》和《喜剧之王》等电影成为中国喜剧片的经典之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 小结中国幽默大师以其独特的才智和幽默风格影响了无数的人们。
他们的作品通过幽默的方式揭示了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弱点,让人们在欢笑中思考和警醒。
无论是鲁迅的讽刺小说,还是老舍的戏剧作品,亦或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和周星驰的电影,都给中国幽默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
钱钟书与老舍小说幽默艺术的比较摘要老舍和钱钟书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幽默艺术大师,他们不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幽默理论,还通过自身的写作实践为中国现代文学幽默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从老舍和钱钟书小说的幽默观、幽默艺术的个性特征、两人不同幽默风格的成因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幽默艺术的贡献这四个方面对钱钟书与老舍小说的幽默艺术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老舍钱钟书幽默艺术比较Comparison between Art of Humorin Qian Zhongshu and Lao She’ NovelsAbstractLao She and Qian Zhongshu are humor artists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They not only formed distinctive theory of humor of their own, but also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humor art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through writing practice. This essay discuss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art of humor in Lao She and Qian Zhongshu’s novels through their view of humor, their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art of humor, the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heir different styles of humor, as well as their contributions to art of humor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Key words: Lao She; Qian zhongshu; art of humor; comparison目录1引言 (1)2老舍、钱钟书的幽默观 (2)3老舍、钱钟书小说不同幽默风格的个性特征 (3)3.1老舍小说幽默风格的个性特征 (4)3.1.1温和的笔调 (4)3.1.2夸张的手法 (4)3.1.3通俗的语言 (5)3.2钱钟书小说幽默风格的个性特征 (6)3.2.1理性的眼光 (6)3.2.2机智的话语 (6)3.2.3新奇的联想 (7)4老舍、钱钟书小说不同幽默风格的成因 (9)5老舍、钱钟书对中国现代文学幽默艺术的贡献 (11)6结语 (13)参考文献 (14)外文资料 (15)谢辞..................................................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试论老舍小说的幽默艺术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其小说中所运用的幽默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结合具体作品,深入探讨老舍小说的幽默创作特点及其表现手法,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位文学大师的艺术风格和人文情怀。
幽默是一种文学修辞手法,它通过诙谐、戏谑的语言和荒诞、滑稽的情节,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品味到人生的酸甜苦辣。
在小说中,幽默往往被用来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同时也能表达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批评和讽刺。
幽默在老舍的小说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作品增色不少。
老舍小说的幽默艺术体现在多个方面。
老舍擅长运用讽刺手法来展现人物的矛盾与荒谬。
在《骆驼祥子》中,作者通过描写祥子与虎妞的婚姻生活,暴露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
祥子身陷婚姻的枷锁,却又幻想通过婚姻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作者用戏谑的笔触揭示了这一矛盾,使读者在捧腹之余,也能深入思考社会的现实问题。
老舍小说中的幽默还体现在诙谐的语言上。
他常常运用轻松幽默的对话和生动形象的比喻来增加作品的趣味性。
在《猫猫神和喇叭花》中,作者用“拦路抢劫”来形容两位老妇人争夺一只鸡的情景,使人忍俊不禁。
这种诙谐的语言为紧张的情节注入了轻松的氛围,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感受到乐趣,又能在轻松的语境中体味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老舍还运用滑稽手法来表现小说的幽默艺术。
他常常刻画一些荒诞滑稽的人物形象,使之成为作品中的“笑点”。
在《小坡的生日》中,小坡的妹妹把自己打扮成“女皇”,摆出一副神气十足的架子,而小坡则扮演“臣子”,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
作者通过这种荒诞的情节设计,以滑稽的手法展现出人物形象的童真与憨态,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忍俊不禁。
老舍小说的幽默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他的作品常常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品味到人生的酸甜苦辣,使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愉悦和享受。
作者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评和讽刺,也使人们在欢笑之余能够受到启发和教育。
老舍的幽默艺术既具有娱乐性,又具有思考性,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享受。
名家散文精选大全名家散文精选大全一、鲁迅《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作家鲁迅创作的一篇伟大的散文作品,此文横空出世,以寓言手法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无能与荒谬。
在这篇散文中,鲁迅通过讲述疯狂的主人公的生活经历,暴露了封建社会无知愚昧的一面。
他深入骨髓的讽刺让读者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感到深深的悲痛和无奈。
此文极具思想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散文史上的经典之作。
二、钱钟书《围城》《围城》是中国现代作家钱钟书的一部著名散文作品。
散文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描述了在封建社会背景下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婚姻破裂的故事,通过对男女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和人物性格的塑造,展现了封建伦理束缚和物质虚荣的不可避免的矛盾冲突。
小说以幽默诙谐的笔调讽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随波逐流的心态,揭示出小人物在封建社会中的窘迫和尴尬。
这部作品给当代社会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三、老舍《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作家老舍的散文代表作之一。
小说以骆驼祥子的生活为主线,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残酷和无情。
骆驼祥子从贫穷低微的出身逐渐奋发图强,但最终被社会所挤压,最终沦为生活的无助和绝望。
通过对主人公命运的描写,老舍揭示了封建社会压迫个体的现实,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对个人命运的关注。
这部作品以生动的笔触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封建社会的丑陋。
四、俞平伯《风花雪月》《风花雪月》是中国作家俞平伯的散文代表作之一。
此文以美丽动人的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出了一个美好而浪漫的爱情故事。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自然界的美丽景色,与爱情的喜悦交织在一起,充满了诗意和浪漫。
读此文者不禁为之陶醉,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和自然的力量。
俞平伯以他独特的散文风格让读者陷入了对美的迷恋和对人性善良的肯定,成为散文史上的经典之作。
五、林语堂《背影》《背影》是中国作家林语堂的一篇散文名篇,以温馨感人的笔触描绘了父子之间的深情。
主人公离家多年,但在离开父亲的时候,他远远地看到了父亲瘦弱的背影,内心感到无尽的愧疚和思念。
鲁迅和老舍两者作品幽默风格的比较作者:曾丽琼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9年第08期内容摘要:鲁迅和老舍笔下幽默的作品都取材于现实生活,通过“寄悲于幽默”的表现方式,服务于当时的中国人民。
此外,二人对幽默的理解和表达幽默的方式之所以有所不同,是因为他们家庭背景的影响、人生阅历的积淀以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鉴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二人作品“幽默”风格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做出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词:幽默风格鲁迅老舍差异性相似性“幽默”是一个音译的外来词,在《小辞海》中“幽默”指:“英文hu-~的音译。
原意是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
在文学艺术中有两种含义。
(1)发现生活中喜剧性因素和在艺术中创造、发现戏剧性因素的能力。
(2)一种艺术手法。
以轻松、戏谑但又含有深意的笑为其主要审美特征。
通常运用滑稽、双关、反语、谐音、夸张等表现手段,把缺点和优点、荒唐和合理、愚笨和机敏等两极对立的属性不动声色地集为一体,表现出深刻的意义或自嘲的智慧风貌。
”[1]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老舍先生在《谈幽默》中将“幽默”与“奇趣、反语、讽刺、机智和滑稽”进行区别,总结出“幽默首要的是一种心态”[2]——一种逃避式的苦中作乐的心态。
同一时代的鲁迅则把幽默当做是一种批判社会的手段,类似于我们现在所说的用言语杀人于无形之中,但是他会客观地看待幽默,比如他并不反对娱乐式的幽默,只是批判歪曲和滥用幽默的行为,正如他在《一思而行》所说:“只要并不是靠这来解决国政,布置战争,在朋友之间,说几句幽默,彼此莞尔而笑,我看是无关大体的”。
[3]老舍和鲁迅的作品在上个世纪曾风靡整个中国。
时至今日,他们的作品仍有不少被录人小学、中学和高中教材之中,且成为学生们的精读课文。
虽然他们二人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甚至于性格都迥然不同,但是他们的写作风格却是大同小异,在语言上都有其幽默的基调,当然这种幽默的风格既有相似之处,又有迥异之点。
第11卷第6期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 l .11,N o .62009年11月Journal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No v .2009老舍、钱钟书幽默讽刺艺术及成因剖析莫丽君(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辽宁 阜新 123000)摘要:在中国现代幽默讽刺文学的长河里,曾升起过两颗璀璨的“新星”。
一位是“和善的长者”、“平民作家”老舍,一位是四十年代中期,光芒四射、才情横溢的学者钱钟书。
老舍和钱钟书的幽默讽刺艺术,分别代表了中国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幽默讽刺艺术的最高峰。
在分析老舍钱钟书文学作品中幽默讽刺艺术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其成因,在了解其幽默讽刺艺术不同风格基础上,分析了各自的优势、不足和局限,对于深化丰富幽默讽刺艺术,纠正某些不良倾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老舍;钱钟书;幽默讽刺;成因剖析中图分类号:I 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91X (2009)06-0634-03Lao She 's and Qian Zhongshu 's art of humorous satire and its origin analysisM O Lijun(Department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Ideolog 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Liao 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Fuxin 123000,China )A bstract :In the perpe tual river of the mode rn humo rous satire literature in China ,there once has raised tw o bright new stars .One is Lao She w ho w as called the genial elder and the co mmo n people w riter ;the other is Qian Zhong shu ,w hose light shining in all directions and w ho brimmed w ith talent in 40's inter -m ediate stag es .Lao She 's and Qian Zhongshu 's humo rous satire arts represented separately the hig hest level in 30's and the 40's China in 20th centu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 f the hum orous satire art in the literary w ork o f Lao She and Qian Zhong shu ,and taking it as a foundation ,emphatically analyzes its origin .Taking as foundatio n by pointing out the diffe rent sty les of hum orous satire art in their w o rk ,the paper re spectively analyzes the superiority ,the insufficiency and the limitatio n in their w orks .A ll the se have certain practical sig nificance for enriching and deepening now humo rous satire lit -erary arts and for cor recting certain undesirable tendencies .Key words :Lao She ;Qian Zho ng shu ;humo rous satire ;origin analy sis 收稿日期:2009-07-04 作者简介:莫丽君(1969-),女,内蒙奈曼旗人,文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目录
一、鲁迅、老舍、钱钟书选择幽默讽刺艺术的不同原因及侧重 (3)
(一)“忧国讽世”—“为人生”的利刃(鲁迅)
(二)“忧民悯人”—“写人生”的妙笔(老舍)
(三)“忧生刺魂”—“观人生”的明镜(钱钟书)
二、鲁迅、老舍、钱钟书不同的幽默讽刺观·
(一)鲁迅的幽默讽刺观(二)老舍的幽默讽刺观
(三)钱钟书的幽默讽刺观
三、鲁迅、老舍、钱钟书小说不同的幽默讽刺风格·14
(一)孤独“战士”—阴郁的笑(鲁迅:思想家
1、真实·
2、洗练
3、凝重
(二)和善“长者”—含泪的笑(老舍:文学家)
1、夸饰
2、温婉
3、俗白
(三)理性“哲人”—嘲弄的笑(钱钟书:学者)
1、妙语
2、智慧
3、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