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钱钟书的幽默观
- 格式:pdf
- 大小:153.19 KB
- 文档页数:4
结合小说《围城》,谈谈你对钱钟书“幽默”文风的理解?回答问题之前,有必要先说说钱钟书先生对幽默的看法。
钱钟书说过:“幽默当然用笑来发泄,但是笑未必就表示着幽默。
刘继庄广阳杂记云:‘驴鸣似哭,马嘶如笑’;而马并不以幽默名家,大约因为脸太长的缘故。
老实说,一大部分人的笑,也只等于马鸣萧萧,充不得什么幽默。
”这是他对幽默的理解。
接着他又说:“一个真有幽默的人,别有会心,欣然独笑,泰然微笑,替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
也许要在几百年之后,几万里以外,才有另一个人与此人隔着时间空间的河岸,莫逆于心,相视而笑”。
他的这段话说得很明白:幽默的作品决不是游戏文章,也不是专为卖笑而幽默,而是幽默家洞察世事,面对严酷的现实,沉闷的人生,泰然处之,把人世的纷争,美与丑的搏斗,善与恶的撞击,大千世界匆匆过客的娇姿憨态,德行劣迹,用生动诙谐的笔调写出,能引起读者一种轻松的、戏谑而又含有深意的会心的笑,在笑的过程中领略人生的滋味,得到才智的增广。
《围城》的幽默风格就是如此,语言挥洒自如,摇曳生姿,亦庄亦谐,情趣无限。
在那行云流水一般的语句中,钱钟书以其匠心独运的幽默笔法,调侃社会人生,挖掘人物灵魂,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三十年代后期中国社会青年知识分子生活的生动画卷。
纵观全文,《围城》通过夸张、对比、拟人、比喻、引申、反语等手法,最终形成了独特的钱钟书式的幽默氛围,我将从《围城》呈现出的这几个幽默手法出发,说说钱钟书的幽默文风。
01 夸张手法《围城》开篇就用了夸张手法,在描写白拉日隆爵号邮船上一个姓孙的小孩时,先描写孩子“塌鼻子”、“两条斜缝的眼睛”,然后突设夸张:“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活像报上讽刺画里中国人的脸”。
这样一来,描写对象就如同在哈哈镜前一样,让人产生新奇感,从而引起笑声。
作者对孩子相貌的夸张描写,俏皮幽默,却不会给旁人造成痛苦与伤害。
《围城》剧照再如,孙柔嘉初次在船上亮相,小说写道:“鸿渐道:‘有一次,我们坐的船险的嵌在鲸鱼的牙齿缝里。
论《围城》的幽默讽刺艺术摘要:在现代小说丛林中,可以称为讽刺小说的数量并不多,其中具有现代主义风格,进行较为有力的人性批判和幽默感的作家作品更是凤毛麟角。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以其深刻的哲理内涵、广泛的社会内蕴以及卓越的幽默讽刺艺术在现代文学之中独树一帜。
《围城》也成为现代小说中不可多得的幽默讽刺艺术精品。
本文着力对钱钟书《围城》中的幽默讽刺艺术分别从主题思想、语言的运用、人物的形象塑造和故事情节等诸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钱钟书《围城》幽默讽刺艺术在现代小说丛林中,可以称为讽刺小说的数量并不多,其中具有现代主义风格,进行较为有力的人性批判和幽默感的作家作品更是凤毛麟角。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以其深刻的哲理内涵、广泛的社会内蕴以及卓越的幽默讽刺艺术在现代文学之中独树一帜。
《围城》也成为现代小说中不可多得的幽默讽刺艺术精品。
钱钟书先生用他魔杖般的笔,在《围城》之中,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具有“人的形体,兽的个性,鬼的念头”的众生相。
以冷静、犀利的笔锋触及社会人性的本质,于是我们从中看到了《围城》人物性格中种种懦弱、虚伪、贪婪的人类本性,感受到作者寄寓主题之中的千年忧患、百年孤独。
然而这一切都与作者深厚的传统学养和中西兼融的文化底蕴融合在一起,一同化为深刻、机智的讽刺与幽默,使得钱先生的讽刺艺术焕发出独有的才情和智性,使人“或欣然独笑,或冷笑或微笑,替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
”(1)小说在主题思想、语言的运用、人物的形象塑造和故事情节几个方面都体现了钱钟书先生深刻、冷静、幽默的讽刺艺术,这也是《围城》具有长久生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围城》主题的讽刺意蕴“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这是杨绛先生对《围城》的注解,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作为最了解钱钟书,也最有资格给《围城》作注释的杨先生来说,她的话恰巧精辟地阐述出了小说《围城》的主题,即人生万事,莫若“围城”,爱情也好,婚姻也好,生活也好,事业也好,无非是进了出,出了进,没有了局。
以童真洞观世界后的率性表达——论钱钟书小说的幽默性王思方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摘要:钱钟书先生为数不多的小说中充满了幽默的气息,读后让人忍俊不禁。
实际这种幽默并非是单纯的引人捧腹,更多的是一种全面的视角,是一种洞观了世界后以儿童戏谑的方式对复杂人情的反应。
钱钟书幽默的实质是玩味的看待中西、古今、女性与男性、社会现状与人性本身的致命性弱点,这种幽默是独特的,它是一种把世事当作戏剧来观看的冷眼与孩童顽皮的本性的结合,语言层面的幽默和情节本身的悲剧性让钱钟书的幽默成为一种独一无二的、值得研究的文学现象。
关键词:钱钟书;小说;幽默;童真;洞观世界钱钟书先生一生出版的小说只有《围城》和《人兽鬼》,比起文学家的身份,他更大的程度上是一个学者。
但是在他创作小说的时代背景下,他的幽默成了独具一格而值得分析的文化现象,这种幽默显然和林语堂式或王小波式的幽默是不同的。
有些学者用“刻薄”去形容他的幽默性的语言,把它看成是一种讽刺的手段,此前少有学者讨论这种幽默的深层含义,或者说没有解读这种表达方式究竟是否是幽默。
田建民在《论钱钟书的幽默观》中特意运用了钱先生在《说笑》中自己对幽默的定义:“他在《说笑》中提出‘幽默至多是一种脾气’”、“幽默的客观性”、“幽默的不确定性”、“追求上乘的幽默”。
①实际上最后一点,钱先生说“一个真正有幽默的人别有会心,欣然独笑,冷然微笑……也许要在几百年后、几万里外,才有另一个人和他隔着时间空间的河岸,莫逆于心,相视而笑”体现了钱钟书的幽默是一种洞观的幽默。
而张典姊提出的“他的幽默里蕴藏有很深的哲理。
而且是洞悉世情,看破人性后的一种悲观式的幽默。
”②是真正概括出了钱钟书式幽默的特点,遗憾的是他之后并没有进行更为详细的论述。
在我看来,钱钟书的幽默不是故意想引人发笑,而是在看透了世界的复杂和人性的丑恶后以一种孩子似的语气来和这个悲剧性的世界抗衡。
具体体现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就是对男性女性的心理剖析、对中西文化碰撞下的社会现象的揭露和对人性的思考。
32论小说《围城》的讽刺幽默风格文/刘慧卿 摘要:钱钟书的《围城》之所以成就巨大,原因之一便是其开创的讽刺幽默文学风格,描写社会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
在《围城》中,钱钟书通过精妙犀利的心理讽刺、漫画式的描述笔法、比喻修辞的运用,展现出独特的讽刺幽默风格。
关键词:《围城》;讽刺幽默;艺术风格长篇小说《围城》是钱钟书的代表作,从出版开始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作家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展现犀利深刻的讽刺效果,让每个看过小说的人都能捧腹大笑,但是笑过之后能去思考这背后的深刻含义。
作家在刻画小说人物的时候,常常运用讽刺幽默笔法,对讽刺幽默的运用出神入化,会让人觉得智慧、充满书卷气,作家用幽默的语言讽刺现代知识分子的同时,也赋予了小说无限的艺术魅力。
一、钱钟书的讽刺幽默观在《说笑》这篇随笔中,钱钟书对幽默进行了阐释,并且尤其重视智慧对于幽默的价值,肯定了“幽默当然用笑来发泄”,但笑“本来是幽默丰富的流露”。
在钱钟书看来,幽默是脾气的一种体现,主要表现为:一是修养高深,对世事人生看的比较透彻,因而具有优越感和超越感;二是将命运和人生看成一场游戏,以“自嘲”的态度对所有问题一笑置之。
钱钟书提出:“一个真有幽默的人别有会心,欣然独笑,冷然微笑,替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幽默减少人生的严重性,决不把自己看得严重。
真正的幽默是能反躬自笑的,它不但对于人生是幽默的看法,它对于幽默本身也是幽默的看法”。
这些幽默看法,也体现在《围城》中,将幽默与讽刺结合起来,达到以幽默达成讽刺社会、人生、人性的目的。
二、《围城》讽刺幽默主要特征分析(一)犀利精妙的心理讽刺《围城》注重心理描写,善于捕捉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动,运用心理冲突,将幽默与讽刺体现出来。
如第六章中,方鸿渐来到高松年家,目的是要“兴师问罪”,因为他没履行当年聘任自己做教授的承诺,小说中两个人物间上演了一场微妙却激烈的心理战。
见面后,虽然高松年对方鸿渐的举动有些畏惧,认为对方很难缠,必须费一番唇舌。
钱钟书的幽默钱钟书的幽默,也大都来自《围城》“他们便找到一家门面还像样的西菜馆。
谁知道从冷盘到咖啡,没有一样东西可口: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期伏在水里;除了醋以外,面包、牛油、红酒无一不酸。
”“有个生脱发病的人去理发,那剃头的对他说不用剪发,等不了几天,头发压根儿全掉光了;大部分现代文学也同样的不值得批评。
”“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的彼此要害相思病。
”“没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
”……诸如此类的幽默在《围城》中举不胜举。
这里就不赘述了,本文主要探讨《围城》外的一些鲜为人知的钱氏俏皮话。
“有种人神气活见,你对他恭维,他不推却地接受,好像你还他的债,他只恨你没有附缴利钱。
另外一种假作谦虚,人家赞美,他满口说惭愧不敢当,好象上司纳贿,嫌数量太少,原壁退还,好等下属加倍再送。
”“你不会认识我,虽然你上过我的当。
你受我引诱时,你只知道我是可爱的女人、可亲信的朋友,甚至是可追求的理想,你没有看出是我。
只有拒绝我引诱的人,像耶稣基督,才知道我是谁。
”“做文章时,引用到古人的话,不要用引号,表示辞必己出,引用今人的话,必须说‘我的朋友’——这样你总能招揽朋友。
”“为别人做传记也是自我表现的一种;不妨加入自己的主见,借别人为题目来发挥自己。
反过来说,作自传的人往往并无自己可传,就逞心如意地描摹出自己老婆、儿子都认不得的形象,或者东拉西扯地记载交游,传述别人的轶事。
所以,你要知道一个人的自己,你得看他为别人做的传。
自传就是别传。
”——以上均见钱钟书的《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一文“李太太深知缺少这个丈夫不得;仿佛阿拉伯数码的零号,本身毫无价值,但是没有它,十百千万都不能成立。
”----见钱钟书的短篇小说《猫》“我们吃了人家的饭该有多少天不在背后说主人的坏话,时间的长短按照饭菜的质量而定;所以做人应当多多请客吃饭,并且吃好饭,以增进朋友的感情,减少仇敌的毁谤。
2013新作文素材:钱钟书的幽默与睿智2013新作文素材钱钟书的幽默与睿智杏坛归客的博客钱钟书(—),中国著名学者、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
钱钟书无论是日常谈话还是平时写作,他那机智风趣的幽默话语总是脱口而出。
无怪乎当年一位外国记者动情地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
”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文学大师钱钟书最怕被宣传,更不愿在报刊上露脸。
有一次,一位英国女士求见他,他执意谢绝,在电话中,他对那位女士说:“小姐,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妙语证婚1942年4月,周而复先生与王郓女士在上海举行订婚仪式。
周而复请钱钟书先生当证婚人,由于他俩交情深厚,钱钟书欣然同意。
在订婚仪式上,钱钟书致辞说:“一个是医生,一个是文学家。
一个真一个美。
这桩婚姻是真善美!”钱钟书的一席话赢得了满堂喝彩。
钱钟书的证婚辞只有三句话,巧妙地依据男女双方的职业特点进行即兴发挥:新娘是医生,是搞科学的,科学讲究真;新郎周而复是作家,是搞文学的,文学讲究美。
真与美的结合,就是善。
钱钟书由此说出“一个真一个美。
这桩婚姻是真善美!”既是赞扬又是祝贺,妙语天成,简洁明了。
同时又与订婚仪式的气氛格调特别切合,所以这段精彩的祝词,被传为佳话。
瓮中捉鳖1985年,香港记者林湄小姐采访了很多文坛名人,唯独没有见到钱钟书,颇觉遗憾。
于是,就请《文艺报》编辑吴泰昌帮忙,代她同钱钟书电话联系。
钱钟书在电话里说:“这分明是引蛇出洞嘛!请你转告她,谢谢她的好意,这次免了。
”谁知林小姐不甘心,又邀吴泰昌搞突然袭击,径直找上门来,“闯”入钱先生家中。
钱钟书哈哈大笑道:“泰昌,你没有能引蛇出洞,却又来瓮中捉鳖了?!”得先把图书馆安放在自己的作品里一天,有个青年问钱钟书先生,怎样才能像他一样使自己的作品被图书馆收藏。
钱钟书先生风趣地回答说:“要想自己的作品能够收列在图书馆里,得先把图书馆安放在自己的作品里。
论《围城》的讽刺幽默艺术小说《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先生用讽刺幽默的艺术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和人的意义作哲理性探索,从而使他的讽刺具有深刻的力度。
他在用X光线透照“一切琐屑的、可怜的、卑微的、鄙陋的”世事人性,对某些现象作深刻的概括和鞭辟入理的剖析,达到惊世骇俗的效果。
讽刺艺术细腻锐利机智1947年,《围城》一书问世,随之在褒贬不一的评论中销声匿迹。
30年后,《围城》从海外归来,已经蜚声国际,举世传诵,并被译为英、法、德、日、俄、捷、西等多种译本。
《围城》在越来越多的注意中成为一种文学现象。
我想这不仅是因为《围城》深刻的主题意蕴,更因为其独具魄力的艺术特色:讽刺幽默。
一、讽刺艺术讽刺是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法,它用讽刺和嘲讽的手段描写敌对、落后和反动的事物,有时甚至用夸张的笔法加以揭露,以达到贬斥、否定的艺术目的。
中国文学作品的讽刺艺术,历来过于凝重,如冷峭夸张的张天翼、沉郁深厚的沙汀、京片子式的老舍。
而钱钟书《围城》的讽刺却是铺张、细腻、机智、幽默,既见清代吴敬梓之功力,又有西方近代讽刺大家的风范。
钱钟书的艺术成就源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精通经史,学贯中西,通晓古今,因而目光深遂、透彻,能俯看人世间的纷扰,自然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而他睿智的才思所焕发出的创作才华更使他的小说语言既有讽刺的机锋,又有幽默的机智。
《围城》中的讽刺,体现了作者对人性及其弱点的哲理性思考,是对人的文化心理的细微精确的把握。
从而增大了作品的内涵,同时也使讽刺意蕴更加丰富。
讽刺的犀利性与蕴含性融于一炉,形成其独特的讽刺艺术风格。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讽刺的细腻嘲笑含辛涩,揶揄有沉思,快感夹感叹,用钱钟书自己的话来说即为“银笑”。
也就是把讽刺的线条变得粗中有细,更富表现力。
这一艺术风格在《围城》中随处可见。
那么作者是怎样巧妙地运用多种语言手段使作品产生讽刺效果的呢?聊举几例。
在方鸿渐即将到达三闾大学的一幕场景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语言描写:“撇下一切希望罢,你们这些进来的人!”方鸡渐几乎是用《圣经》中上帝的口吻,来教谕尘世的凡人去解脱他们的苦难,而他自己却是钉在十字架上的耶酥基督,永远受苦受难。
论钱钟书的“幽默”[摘要]在我们的认识当中一直都认为只要是会开玩笑的人或者捧场大笑的人都具幽默,而其实不然,到底怎样才算是称得上幽默呢。
本文将从幽默的分类,幽默与笑的区别以及幽默的作用这三方面来进行论述。
关键词:幽默说笑钱钟书引言:自从幽默文学提倡以来,卖笑变成了文人的职业。
幽默当然用笑来发泄,但是笑未必就表示幽默。
刘继庄《广阳杂记》云:“驴鸣似哭,马斯如笑。
”而马并不以幽默成名,大约因为脸太长的缘故吧。
老实说,一部分的笑,也只等于马鸣萧萧,充不得什么幽默。
一、幽默的分类把幽默分类成人兽,好像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
他在《动物学》里说:“人是唯一能笑的动物。
”近代奇人白伦脱有《笑与死》的一首十四行诗,简单的也有说自然界如飞禽走兽之类,喜怒爱具,无不发为适当的声音,只缺乏表示幽默的笑声而已。
禽兽的鸣叫,尽能够来表示一般人的情感,怒则狮吼,悲则猿啼,争则蛙噪,遇冤家则如犬之吠影,见爱人则如鸠之呼妇。
请问多少人真有幽默,需要来表现呢?然而造物者已经把笑的能力公平地分给了整个人类,脸上能做出笑容,嗓子里能够发出笑声;有了这种本领而不使用,未免有点可惜。
所以,一般人并非因有幽默而笑,是会笑而借笑来掩饰他们的没有幽默。
晓得本意,逐渐丧失;本来是幽默丰富的流露,慢慢地变成了幽默贫乏的遮盖。
于是你看见傻子的呆笑,瞎子的趁淘笑---还有风行一时的幽默文学。
二、幽默与笑的区分笑是最流动、最迅速的表情,从眼睛里泛到口角边。
东方朔《神异径,东荒径》记载着东王公投壶不中,“天为之笑”;张华注称天笑即是闪电,真能够说是绝顶聪明的想象。
笑的确可以说是人面上的闪电,眼睛忽然增添了明亮,唇吻间闪烁着牙齿的光芒。
当然我们不能扣留住闪电来代替高悬普照的太阳和月亮,所以我们也不能把笑变成一个固定的、集体的表情。
经提议产生的幽默,一定是矫揉造作的幽默,这种机械化的笑容,只像骷髅的露齿,算不得活人灵动的姿态。
所以,付出单调的言动,无不惹笑,像口吃,像口头习惯语,像小孩子的有意模仿大人。
国学大师钱钟书的幽默是什么国学大师钱钟书因为一直以来都没有接受过媒体的访问,所以会自然地给人一种神秘、高不可攀的感觉。
但有一种钱钟书的幽默不知你知不知道?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国学大师钱钟书的幽默是什么钱钟书对于幽默的态度只有一个,那就是幽默最多只是一种脾气,一个人幽默与否并不能以他能不能将身边的人逗笑为基准,在钱钟书看来,幽默其实就是‘躬身自嘲’,钱钟书的幽默并不只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他幽默的了解更多的则是在他的书里,一部《围城》,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最幽默的小说之一,但是这种幽默并不是让人哈哈大笑的那种,反而是让人看见后引起一些思考,之后才淡淡一笑,这种带有些微的嘲讽,却又让人忍不住弯起唇角的就是钱钟书表达幽默的方法,除了这部著名的《围城》之外,其实还有很多相较而言并不是特别著名但也特别幽默的语句,也在透露着钱钟书对幽默的那种独特表达,如《猫》中对李太太对丈夫的态度和表达,《说笑》中钱钟书对笑的理解,《论快乐》中钱钟书对快乐在人生中的作用等等,虽然这种句子在其中并不非常普遍,但是却让人印象十分深刻,而这些书在显露钱钟书强大记忆力和语言组织力的同时,也可以让人从侧面了解到,钱钟书并不像外界传闻的那样严肃,或者说他只是一位对国文、史学很有兴趣的学者而已。
不管是钱钟书对幽默的理解,还是他对幽默的表达,在中国文学的表达中都是很特别的,而这种特别的幽默,贯穿了他的一生。
国学大师钱钟书拆金玉良缘的故事谈到钱钟书为何要拆金玉良缘,首先我们要知道钱钟书是要拆散哪对金玉良缘。
钱钟书拆散的是自己的妹妹钱忠霞和钱钟书父亲的一位学生叫石声淮,这桩婚事因为是钱钟书父亲一手操办的,他觉得自己的学生有知识有涵养,虽然生活上不是很富裕,但这个学生在生活上很细心,女儿嫁给他一定不会吃亏,毕竟钱钟书父亲是很钟爱这种读书人的。
于是婚事就这样被初步决定了。
可是这毕竟是钱钟书父亲自己的想法,家里的其他人对此桩婚事都有不同的看法,钱钟书为妹妹综合考虑后都觉得很不妥,于是钱钟书要拆散这对金玉良缘。
2000年1月第23卷第1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 urnal of Hebei N or mal U niver sity(Social Science) Jan.2000V ol.23N o.1论钱钟书的幽默观田建民(河北大学中文系,河北保定 071002)〔摘 要〕钱钟书吸收各家幽默理论的长处而形成了自己较为合理的幽默理论体系,即在承认幽默主体具有高度的机敏和智慧并具备诱发幽默感的客体对象这两大前提条件下,从主体内心世界着眼,强调幽默是一种脾气、性格或心态,具体表现为具有高深修养的了悟世事人生的超越感或优越感和对人生、命运采用“一笑置之”的游戏或自嘲的态度。
最理想而纯正的幽默表现为智者哲人的有会于心的微笑。
幽默具有流动飘忽、变化不居的不确定性,不能固定为模式,因此不可摹仿和提倡。
〔关键词〕钱钟书;幽默观;超越感〔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587(2000)01-0049-04 幽默是一个古老而有纷争的话题,它的历史可能和人类社会同样悠久。
在西方,从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西塞罗,到康德、叔本华、柏格森、弗洛伊德等众多的学者哲人,都曾从哲理的角度对幽默进行探讨和研究;在中国,虽然《诗经》中就有“善戏谑兮,不为虐兮”¹,但真正对幽默大力提倡并进行理论研究,却是在本世纪20—30年代。
中西学者对幽默做了各种各样的解释,众说纷纭,各持己见,莫衷一是,用康格里夫的话说就是“幽默的种类无穷无尽……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意见”º。
不过,我们说,各家幽默理论虽都不能完全精确地概括幽默的本质和特性,但却大都能反映幽默的一部分合理的属性或特点。
钱钟书先生参与了30年代关于幽默问题的讨论,他在《说笑》中提出“幽默至多是一种脾气”»,据此张健先生把他划在“主观论”派之中¼,这种从宏观角度的划分,抓住了钱钟书幽默观的一个重要特点,但要比较全面地了解钱先生的幽默观,还需要做更细致而具体的分析。
我们说,如果各家幽默理论都是盲人摸象般的一孔之见,那么钱先生的幽默观就是融各家之长于一起的一个复合体。
他的幽默观主要表现在《说笑》这样一篇以幽默的笔调来说幽默的随笔中,篇幅虽然不长,却融进了西方的一些主要幽默观点而形成自己的体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强调主体的机智和诱发幽默感的客观对象是产生幽默的前提条件。
先说“机智”(w it)。
机智在欧洲文艺复兴时原指“天才”而言,后来发展为美学术语,表示机敏智慧,言语巧妙。
许多幽默理论家都强调机智,特别是“智”在幽默中的重要作用,有人认为“幽默是机智加爱”½;有人认为“幽默感积极的创造性的形式是机智”¾;有人认为“幽默是能飞的智慧的神经”¿;钱仁康说:“幽默是一切智慧的光芒,照耀在古今哲人的灵性中间。
凡有幽默的素养者,都是聪敏颖悟的”À;林语堂说:“当一个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生产丰富之智慧足以表露其理想时则开放其幽默之鲜葩,因为幽默没有旁的内容,只是智慧之刀的一晃”Á;我国古人把幽默和智慧看得密不可分,如《史记》中有:“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b k。
钱钟书先生也特别强调智慧在幽默中的作用,甚至把智慧看作幽默的前提。
但是《说笑》一文是用富于幽默的散文形式写的,他的这些思想不是像理论文章一样明明白白条分缕析地说出来,而是以形象和谈笑的方式来表露,所以,这些思想的捕捉需要我们去感悟和分析。
钱先生在文中首先引用了拉白莱(Rabelais)“把幽默来分别人兽”的名言,“笑是人类特具的本领(pro pr e)”,并肯定“幽默当然用笑来发泄”,笑“本来是幽默丰富的流露”。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钱先生思维的逻辑:人之所以区别于兽,关键在于人有智慧,有智慧才有幽默,有幽默才发泄为笑。
所以笑表现了幽默,而幽默表现了智慧,强调智慧是幽默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在文中,钱先生引荷兰夫人(La dy Holland)《追忆录》中薛德尼・斯密史(Sidney Smit h)的话:“电光是天的诙谐(wit)”。
英语w it一词,一般人都翻译成“机智”,而钱先生则翻译成“诙谐”,可以看出,钱先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简直把“机智”等同于“幽默”,特别认为其中“智”是最重要的,没有智慧就没有幽默。
他在《管锥编》中也说:“‘滑稽’训‘多智’,复训‘徘谐’,虽‘义’之‘转’乎,亦理之通耳”。
在考论“滑a〔收稿日期〕19980811〔作者简介〕田建民,男,河北大学中文系,博士,副教授。
稽”之本义是能“乱同异”时说:“盖即异见同,以支离归于易简,非智力高卓不能”b l。
在钱先生看来,人有智慧所以产生了幽默,有幽默就发为笑,这在原本意义上是一致的,是合于逻辑的。
但是后来却发生了变化,产生了笑和幽默的不一致性,其原因是,既然智慧产生幽默,幽默发为笑声,慢慢笑变成了幽默和智慧的标志,人人都喜欢表现自己有智慧,所以人人都笑,以至缺少智慧和幽默的人也跟着笑。
这样,笑逐渐演变成了人的一种生理本能和一些人冒充幽默和智慧的幌子。
这样,笑也就不再都是幽默和智慧的表现了,比如“傻子的呆笑,瞎子的趁淘笑”。
于是产生了“幽默当然用笑来发泄,但是笑未必就表示着幽默”,“笑的本意,逐渐丧失;本来是幽默丰富的流露,慢慢地变成了幽默贫乏的遮盖”的情况。
另外,钱先生承认幽默有一定的客观性。
也就是说认为幽默的原因不仅在于主体的内心世界,而且与作为客体的对象的诱因有关,即只有当客体对象具备了某些特定的性质和条件时,才能诱发主体产生幽默感。
他在文中根据柏格森认为笑的原因在于“生气的机械化”的理论,列举“口吃”、“口头习惯语”、“小孩子的模仿大人”等等“复出单调的言动”都是可以引人发笑的,即是诱发幽默的材料。
并认为经提倡的幽默“本身就是幽默的资料,这种笑本身就可笑”,“真有幽默的人能笑,我们跟着他笑;假充幽默的小花脸可笑,我们对着他笑”。
从这些表述可以看出,钱先生承认幽默具有客观性和可以用幽默来批评或讽刺的态度。
总之,强调主体的机智和诱发幽默的客观对象是产生幽默感的前提条件,这是钱先生幽默观中的重要观点之一,正是由于对幽默持这样的看法,决定了他作品中的幽默多是“机智型幽默”和“讽刺型幽默”,对他作品的幽默风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从主体内心世界着眼强调幽默是一种脾气,具体表现为两种心态:一种是具有高深修养的了悟世事人生的超越感和优越感;另一种是对人生和命运采用“一笑置之”的“游戏”式“自嘲”的态度。
从主体内部的心灵世界来研究探讨幽默奥秘的人,多把幽默看成一种脾气性格或对待世界及生活和命运的一种心态,里普斯说:“幽默是我本身的一种状态,一种自有的心境”b m;林语堂认为:“幽默者是心境之一状态,更进一步,即为一种人生观的观点,一种应付人生的方法”;b n陈瘦竹说:“幽默是一个人所特有的言谈举止的方式和性格的自然流露,……幽默是一种人生态度,幽默的人在观察世界时虽从理性出发,但更带着丰富的感情”b o,都主张幽默产生于内部心灵,“是艺术家的人格在按照自己的特殊方面乃至深刻方面来把自己表现出来”b p,主要是一种人格的精神价值。
钱钟书先生在《说笑》中说:“幽默至多是一种脾气”,“一个真有幽默的人别有会心,欣然独笑,冷然微笑,替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幽默减少人生的严重性,决不把自己看得严重。
真正的幽默是能反躬自笑的,它不但对于人生是幽默的看法,它对于幽默本身也是幽默的看法”。
从这些对于幽默的富于形象而又蕴意深刻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悟出钱先生在幽默问题上的主要观点,那就是:承认幽默是一种脾气、性格或心态,但并没有停留在笼统不清的心态说上,而是具体描述出了两种心态:一是“别有会心,欣然独笔,冷然微笑”的具有高深修养和了悟世事人生的超越感或优越感;二是“减少人生的严重性”,“替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并“能反躬自笑”的对人生和命运采取“一笑置之”的“游戏”或“自嘲”的态度。
这两种态度又是互为因果,相互关联的,只有有高深的修养,了悟世事人生,才能对人生和命运取平静的“一笑置之”的态度,也只有持“以笑置之”的态度,才能对世事人生以俯瞰的姿态“别有会心,欣然独笑,冷然微笑”。
这里“高深的修养”和“了悟世事人生”是形成幽默心态的重要条件,面对世上的风雨波涛而能以平静的幽默心境相对,没有修养是办不到的。
鹤见辅说:“懂得幽默,是由于深的修养而来的”b q。
高深的修养加上了悟世事洞察人生的能力,就能产生出“笑的哲人”的悠然泰然的“超越感”和“优越感”,以这种“超越感”或“优越感”来看旁人的蒙昧无知或荒谬,于是“欣然独笑”,“冷然微笑”。
这种幽默的心态和情感,符合英国霍布士所主张的幽默“是在见到旁人的弱点或是自己过去的弱点时,突然念到自己某优点所引起的‘突然的荣耀’感觉(Sudden g lo ry)”b r的理论。
波德莱尔说:“人的笑,产生于人的优越感”b s。
马赛尔・帕尼奥尔说:“我笑,因为我感到比你、比他、比全世界人都优越”b t。
另外,钱钟书先生所说的幽默“替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能减少人生的严重性”,“决不把自己看得严重”,“真正的幽默是能反躬自笑的”,这些思想是吸收了西方的“游戏说”、“自由说”和“自嘲说”。
西方“游戏说”的代表人物是伊斯特曼,他认为人有幽默的本能,所以能拿游戏态度来看待事物,只要用“一笑置之”的游戏心态来对待事物,就是失意的事也可以变成快感的来源。
朱光潜先生很欣赏伊斯特曼这种观点,引了他一段有趣的话来说明这种“一笑置之”的游戏态度:“穆罕默德自夸能用虔信祈祷使山移到面前来。
一大群徒弟围着来看他显这本领,他尽管祈祷,山仍是巍然不动,他于是说:‘好,山不来就穆罕默德,穆罕默德就去就山罢’。
我们也是同样的竭精殚思来求世事恰如人意,到世事尽不如人意时,我们说:‘好,我就在失意中寻乐趣罢!’这就是诙谐。
诙谐就像穆罕默德去就山。
它的生存是对于命运开玩笑”c k。
朱光潜先生认为这种“游戏说”是“在近代各家学说之中可以说是最合理的”c l。
和“游戏说”相接近的是彭约恩(penjo n)、倍恩、杜威和克来恩(kline)等人的“自由说”,在这一派看来,人们生活在法律规则、道德习俗、宗教礼仪等等政治文化的约束之下,甚至现实世界和实际生活都是人生一种约束,笑就是暂时脱去了人的假面而使自然本性5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得以自由流露。
倍恩说:“笑是严肃的反动。
我们常觉得现实世界事物的尊严堂皇的样子是一种紧张的约束;如果突然间脱去这种约束,立刻就觉得喜溢眉宇,好比小学生在放学时的情形一样”。
彭约恩说:“笑是自由的爆发,是自然摆脱文化的庆贺”c m。
这种“自由说”很接近精神分析学派的“移除压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