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含答案版)
- 格式:doc
- 大小:165.00 KB
- 文档页数:10
课内阅读“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
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什么作用?2.加点的“精神食粮”指代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3.理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句子的含义。
4.文中“不动不响,无声无闻”深刻含义是什么?(“做”没有说)参考答案:1.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引起悬念(结构),并且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形成鲜明对比,层层深入,更能表现先生的品质。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01积累运用1.给下列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jí(籍)钻探,有如向地壳.(qiào)寻求宝藏。
仰之mí(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qiè)而不舍。
2.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A.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B.全军将士气冲斗牛....,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C.十八大以后,各地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不断完善充实提升,锲而不舍....地推进各项工作。
D.鲁迅以笔作刀枪,慷慨淋漓地揭露了辛亥革命的弊端。
(解析:“慷慨淋漓”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而“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尽致,达到极点。
“慷慨淋漓”用在这里表意有所欠缺,建议换成“淋漓尽致”。
)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C)A.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
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C.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D.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解析:A中第一个句号应为分号;B中冒号应为逗号;D顿号应为逗号。
)4.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真正美丽的生命应该像闻一多先生那样,执着地追求着真善美,①它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不会莫名奇妙地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
②有时,它也许会被冷酷地阻断;有时,它也许会被无情地搁浅。
③但是,生命之所以美丽,正在于它始终高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的原因:在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知与渴望。
(1)画线句①有一个错别字,请改正。
“奇”改为“其”。
(2)画线句③有一处明显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第一单元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赫.然(hè)校.补(xiào)气冲斗.牛(dòu)B.窥.探(ɡuī) 硕.果(shuò) 潜.心贯注(qián)C.衰.微(shuāi) 卓.越(zhuó) 慷慨.淋漓(kǎi)D.澎湃(pénɡ) 伴侣.(lǚ) 锲.而不舍(qì)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抱歉无遐及此潜心贯注B.深霄群蚁排衙声震天地C.迭起兀兀穷年心不在焉D.小楷一返既往目不窥园3.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2)闻先生大骂特务,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3)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4)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A.引用反复拟人排比 B.对比反复比喻比喻C.对比引用拟人比喻 D.引用引用比喻排比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四川移动和摩拜单车合力启动大数据交通工程,其目的是为了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
B.关于《摔跤吧!爸爸》,看似简单的励志故事,实则深刻地反映出印度社会的现实问题。
C.随着“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建设规划的提出,成都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D.为提高节目的文化特色,《朗读者》邀请文化艺术界重量级专家参与节目的策划与制作。
5.写出下列各句中“说”字的含义。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2)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3)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6. 词句赏析。
(1)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7. 文章围绕闻一多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了哪几件事?8. 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有什么变化?前后的“说”和“做”矛盾吗?请阅读朱自清悼念闻一多先生的一段话,回答问题,完成9-10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步练习(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高标兀兀穷年B.衰微潜心惯注C.叠起一反即往D.校补心会神疑2.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函寄(hán) 硕果(shuò) 锲而不舍(qì)B.弥高(ní) 校补(xiào) 迥乎不同(jiǒng)C.潜心(qián) 迭起(dié) 沥尽心血(lì)D.赫然(hè) 凝结(níng) 气冲斗牛(dòu)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那些杀身成仁的志士将生命视作敝履,他们并非对于生已感到厌倦,相反,他们倒是乐生的人。
②这是“生”的美丽之最高的体现。
③他们是为了保持“生”的美丽,维持多数人的生存,而毅然献出自己的生命的。
④这样深的爱!甚至那躯壳化为泥土,这爱也还笼罩世间,跟着太阳和明星永久闪耀。
⑤“生”的确是美丽的,乐“生”是人的本分。
A.①③④②⑤B.①③②④⑤C.⑤①③④②D.⑤②①③④4.在下列句后的括号中指出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②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③(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④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5.闻一多先生去世之后,许多文人都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
请你也用一句简短的话来评价闻一多先生。
朱自清:你是一团火,照见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冰心:闻一多的死是一首伟大的诗,他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他正向古代典jí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时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他正向古代典藉(钻研研究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qiè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jiǒnɡjiǒnɡ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弱衰微衰败)的民族开一剂(救良拯救救济)的文化药方。
(1)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地壳.()宝藏.()qiè()而不舍jiǒngjiǒng()目光(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3)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文段中的横线上。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中学举行中考前誓师大会,庄严的国旗下,十六个教学班方阵棋布操场,声震山河,气冲斗牛....,引得校园外的路人纷纷驻足,交口称赞。
B.他家的保姆是个品行端正的人,从来都是目不窥园....。
C.上课时如果心不在焉....,课后做练习就会遇到困难。
D.我们与父母在许多方面都是迥乎不同....的,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排斥父母的借口。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他无法理解劳动内涵、无法珍视劳动价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经历过劳动造成的。
B.能否在公众场所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巩固防疫成果的重要前提。
C.参加庆功会的老科学家们欢聚一堂,兴致勃勃地畅谈祖国航天事业的未来。
D.我不但认识他,我妈妈也认识他。
4.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2)(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3)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4)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A.引用反复拟人排比B.对比反复比喻对偶C.对比引用拟人比喻D.引用引用比喻排比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二八原则”的简单定义是:花百分之二十的力气,达到百分之八十的效果。
第2课说和做同步练习课内跟踪(15分钟小练)【基础存盘】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dì qiào()寻求宝藏。
(2)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hè rán()而出。
(3)闻一多先生,是zhuó yuè()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中医师只有在对病人进行望闻问切....之后,才能对症下药。
B.因为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小倩气冲斗牛....地跑回家,当天的晚饭也没有吃。
C.虽然明知此次前去谈判凶多吉少....,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义不容辞。
D.闻一多先生在会议上慷慨淋漓....地痛骂特务,骂出了作为一位民主人士的风骨。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天到来,聆听着大自然悦耳的鸟语花香,大家感到特别惬意。
(将“鸟语花香”改为“鸟鸣”)B.驾驶员如果一直长时间开车,极易因疲劳而发生交通事故。
(删掉“一直”或“长时间”)C.近百年来大学校训的变化,见证了中国教育。
(在句末加“的发展历程”)D.在阅读中,使我们的智慧更加丰富,眼界更加宽广。
(将“宽广”改为“宽阔”)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内容。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20日清晨,随着北京冬奥组委赴希腊代表团抵达首都机场,北京 2022 年冬奥会火种顺利抵达北京。
据悉,火种欢迎仪式将于20日上午举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是一副与冬奥会有关的对联,请你运用对联知识,将其补充完整。
上联:冬奥鸟巢紫云起下联:___________【课内精读】阅读课文第①~⑤段,完成下面的小题。
5.开篇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第③段中的“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第③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一句中四字短语有什么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跟踪迁移【拓展阅读】我心目中的闻一多(节选)商金林①朱自清在开明版《〈闻一多全集〉序》中说:“闻一多先生为民主运动贡献了他的生命,他是一个斗士。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第一单元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01积累运用1.给下列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jí()钻探,有如向地壳.( )寻求宝藏。
仰之mí()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2.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B.全军将士气冲斗牛....,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C.十八大以后,各地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不断完善充实提升,锲而不舍....地推进各项工作。
D.鲁迅以笔作刀枪,慷慨淋漓地揭露了辛亥革命的弊端。
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A.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
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C.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D.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4.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真正美丽的生命应该像闻一多先生那样,执着地追求着真善美,①它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不会莫名奇妙地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
②有时,它也许会被冷酷地阻断;有时,它也许会被无情地搁浅。
③但是,生命之所以美丽,正在于它始终高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的原因:在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知与渴望。
(1)画线句①有一个错别字,请改正。
(2)画线句③有一处明显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5.请你辨析下面句子中“说”的含义。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2)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3)“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4)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6.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②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③“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④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A.①无②排比③引用④对比B.①反复②比喻③对比④引用C.①无②比喻③对比④对比D.①反复②排比③引用④引用7.闻一多先生去世之后,许多文人、学者、革命家都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
请你也用简短的一句话,评价一下闻先生。
朱自清: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冰心:闻一多的死是一首伟大的诗,他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
你对闻一多的评价:02课内精读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8.选文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9.“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这句话中的“这”指代什么?10.文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11.体会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12.体会“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的含义以及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03拓展阅读(宜昌中考改编)儒者之豪迈徐百柯蒙文通一生治经史之学,著作颇丰,但他曾说自己学问最深处,恰恰是不著一字的宋明理学。
蒙先生指导研究生,上来先是两句话。
第一句引陆象山言:“我这里纵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
”第二句是他自己的信条:“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做学问不可能有什么大成就。
”蒙文通以教书为业,却曾两次遭遇未被大学续聘的尴尬。
一次是上世纪30年代在北京大学。
他在历史系任教年余,却始终未去院长家拜访过一次,因而被同事称为“此亦稀有之事也”。
据说此事弄得院长非常难堪,以致置北大隋唐史无人授课一事于不顾,也不再续聘蒙文通,而蒙文通也处之泰然,仍我行我素。
后转至天津一女师任教,与“领导”交往依然如故。
另一次是上世纪40年代在四川大学,由于学阀玩弄手腕,蒙文通未被文学院续聘。
但一干学生倾倒于他的学识,请求他继续授课。
他说:“我可以不拿钱,但我是四川人,不能不教四川子弟。
”于是让愿意上课的学生到自己家里,继续传授。
曾经有川大学生回忆蒙先生:“先生身材不高,体态丰盈,美髯垂胸,两眼炯炯有神,持一根二尺来长的叶子烟杆,满面笑容,从容潇洒地走上讲台,大有学者、长者、尊者之风。
”他讲课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不带讲稿,有时仅携一纸数十字的提要放在讲台上,但从来不看,遇风吹走了也不管;第二是不理会下课钟,听而不闻,照讲不误,每每等到下堂课的教师到了教室门口,才哈哈大笑而去。
他的考试也颇有趣味,不是先生出题考学生,而是由学生出题问先生,往往考生的题目一出口,先生就能知道学生的学识程度。
如学生的题目出得好,蒙先生总是大笑不已,然后点燃叶子烟猛吸一口,才开始详加评论。
考场不在教室,而在川大旁边望江楼公园竹丛中的茶铺里,学生按指定分组去品茗应试,由蒙先生掏钱招待吃茶。
蒙文通曾对儿子蒙默讲,自己对问学者一向是知无不言,就像钟,“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
他的学生常晚上登门问学,他总是热情接待,有问必答,侃侃而谈。
夜深,学生告辞,他常不准走,非等他燃过两根抽水烟的纸捻后才放行。
他的学生吴天墀说:“先生豁达大度,不拘小节,行乎自然,喜交朋友,社会上三教九流,一视同仁,所以有不少和尚、道士跟他有交情。
喜欢上街坐茶馆,和人作海阔天空的闲谈,也爱邀熟人上餐馆小吃一顿。
”另一位学生隗瀛涛回忆说,一次,遇见蒙先生坐三轮车去学校。
蒙先生一眼看见他后高声喊道:“隗先生(对他的戏称),我家有四川近代史资料,你快来看了写文章。
我的文章发表了可以上耀华餐厅(成都著名的西餐厅),你的发表了也可以吃一顿回锅肉嘛!”许多学者都曾慕名到成都拜访蒙文通,交往过后,他们往往发出这样的感叹:“读先生的书,以为只是一个恂恂①儒者,没想到先生还这么豪迈。
”【注释】①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
13.从蒙先生做人的角度看,你认为他两次未被续聘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14.蒙先生曾表示对问学者一向是“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
请用直白的语言解释这句话在语境中的含义。
15.蒙先生的“豪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任选两个方面举例说明之。
豪迈的具体表现:智慧幽默,刚正不阿,不拘小节,诲人不倦,慷慨大方……16.积累链接:请你默写出《论语》中强调“学”“思”结合读书方法的句子。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重要句子”主要包括文章中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和思想感情的句子、蕴含深层意义的句子、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具有哲理启示的句子等。
这类语句除了基本含义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如比喻意义、象征意义等。
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含义,首先要理解句子的表层含义,即字面意义;其次局势理解句子的预警表意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最后才是理解句子的句外之意,即“言外之意(比喻、象征意义)”。
【典型例题】请说说“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参考答案】这是比喻的说法,是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技法点睛】答题思路与方法:(1)联系具体的语境,上下文中找含义;(2)找出句中关键词,分析词义知句意;(3)抓住句中修辞,分析效果知含义;(4)通览全文明中心,句子含义整体悟。
答题格式:句子本义+深层含义(比喻、象征意义等)【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14。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第一单元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01积累运用1.给下列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jí(籍)钻探,有如向地壳.(qiào)寻求宝藏。
仰之mí(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qiè)而不舍。
2.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A.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B.全军将士气冲斗牛....,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C.十八大以后,各地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不断完善充实提升,锲而不舍....地推进各项工作。
D.鲁迅以笔作刀枪,慷慨淋漓地揭露了辛亥革命的弊端。
(解析:“慷慨淋漓”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而“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尽致,达到极点。
“慷慨淋漓”用在这里表意有所欠缺,建议换成“淋漓尽致”。
)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C)A.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
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C.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D.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解析:A中第一个句号应为分号;B中冒号应为逗号;D顿号应为逗号。
)4.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真正美丽的生命应该像闻一多先生那样,执着地追求着真善美,①它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不会莫名奇妙地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
②有时,它也许会被冷酷地阻断;有时,它也许会被无情地搁浅。
③但是,生命之所以美丽,正在于它始终高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的原因:在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知与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