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2.53 KB
- 文档页数: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o积累文中的生字词,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o理解文章内容,概括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o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梳理文章结构。
o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展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o感受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和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o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o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o学习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教学难点o理解文中夹叙夹议的手法及作用。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文章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深入理解文本。
3.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写作手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3 分钟)o播放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音频,引出闻一多先生。
o提问学生对闻一多先生的初步了解。
2.作者及背景介绍(5 分钟)o介绍作者臧克家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3.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0 分钟)o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不熟悉的字词。
o教师讲解“锲而不舍”“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等重点字词。
4.整体感知(15 分钟)o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o小组讨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o教师引导总结:学者方面和革命家方面。
5.课堂小结(2 分钟)o回顾本节课内容,强调对文章结构的初步把握。
6.布置作业(5 分钟)o熟读课文,思考闻一多先生在学者和革命家方面分别有哪些具体表现。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3 分钟)o回顾文章的主要结构和内容。
o提问文中的重点字词。
2.精读课文,分析人物(12 分钟)o学生精读课文,找出描写闻一多先生学者和革命家形象的具体事例。
o小组讨论,分析闻一多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o教师引导总结:学者方面的专注严谨、刻苦勤奋;革命家方面的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3.写作手法探究(10 分钟)o引导学生分析文中夹叙夹议的段落。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教材中《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这一章节。
该章节详细记载闻一多先生言行一些具体事例,通过这些事例,展示闻一多先生崇高品质和为人师表榜样力量。
具体内容包括闻一多先生在治学、为人、处世等方面言行举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闻一多先生生平事迹,感受其崇高品质。
2. 通过对闻一多先生言行学习,培养学生言行一致、为人师表道德观念。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闻一多先生品质,并将其内化为自己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分析闻一多先生言行事例,学习其为人师表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学习资料、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为人师表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主题。
2. 新课内容展示:展示闻一多先生生平事迹,让学生初步解其为人师表品质。
3. 例题讲解:挑选几个具有代表性言行事例,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闻一多先生品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身边为人师表榜样,并进行小组讨论。
6. 课堂互动: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感悟和体会,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主题:《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2. 板书内容:a. 闻一多先生生平事迹b. 为人师表品质特点c. 言行一致重要性d. 学生感悟与体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你结合教材内容,谈谈你对闻一多先生为人师表看法。
b. 请举例说明你身边一个为人师表榜样,并简要介绍其事迹。
2. 答案:a. 闻一多先生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严谨治学,关爱学生,是我们学习楷模。
b.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关于闻一多先生著作,深入解其为人师表品质,将所学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主要内容通过讲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展现了他作为学者和革命者的两面。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总写闻一多先生的特点;第二部分重点写他在学术上的成就,特别是唐诗研究;第三部分重点写他在革命中的表现,突出他“说”和“做”的结合。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习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分析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闻一多先生吗?对他有什么了解?然后简介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特点和成就。
3.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联系现实生活,思考如何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课文主题,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闻一多先生学者革命者说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要概括课文内容,阐述闻一多先生的特点和成就。
(2)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如何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2. 作业答案:(1)课文内容概括:课文通过讲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展现了他作为学者和革命者的两面。
在学术上,他致力于唐诗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在革命中,他积极参与,为革命事业付出了生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一. 教材分析《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展示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卓越的学术成就。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形象、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以及体会课文所传达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但学生在理解和领悟作者写作技巧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事迹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课前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形象,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闻一多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形象,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对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事迹的了解,以及对作者写作技巧的领悟。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闻一多先生形象和作者写作技巧的理解。
3.写作法: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稿,相关资料关于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事迹,写作练习题目。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事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闻一多先生的诗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5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朗读,感受课文的语气和情感。
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闻一多先生形象和作者写作技巧的理解。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精品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一篇描写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斗士闻一多先生的人物通讯。
文章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闻一多先生在学术研究和革命斗争中说和做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崇敬和赞扬。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人物通讯的文章,对于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闻一多先生的的生平和事迹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背景,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来理解闻一多先生的品质和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闻一多先生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具体事例分析,理解作者是如何刻画闻一多先生的品质和特点的。
2.难点:深刻理解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原因,以及这种特点背后的精神内涵。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事迹的相关资料,课堂提问的问题和讨论的话题。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搜集与闻一多先生相关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闻一多先生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思路和通过具体事例刻画人物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归纳出闻一多先生的品质和特点。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与闻一多先生相关的资料,了解闻一多先生在学术研究和革命斗争中的贡献。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这一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和言行举止进行展开。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他为国家、民族、文化所付出的努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成语和典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通过分析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 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质,学习他的言行举止。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闻一多先生的品质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课文,找出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分析其品质。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质。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身边是否存在具有闻一多先生品质的人,如何向他们学习。
5. 例题讲解:分析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的成语、典故,讲解其意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典故进行造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2. 主要内容:a. 闻一多先生生平事迹b. 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及品质分析c. 课文中的重要词语、成语、典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 请运用课文中的一个成语、典故,写一段话描述你的一个朋友。
2. 答案:a. 闻一多先生的品质:热爱祖国、勇于担当、勤奋好学、严于律己等。
b. 示例:我的朋友小李,他勤奋好学,堪称“凿壁借光”的典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引导学生学习他的崇高品质。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关注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并接受了这些品质。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精选5篇)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
2、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
3、注意本文的选材角度和记叙重点。
4、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并学习本文的写法。
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切入角度:探寻闻一多先生的足迹。
程序:一、导入新课。
上个世纪30年代,闻一多先生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在教学间隙,他写了大量的诗作,出版了《红烛》、《秋菊》等诗集。
当时,不少人想拜他为师,但他有规矩,你若要拜他为师,必须先把诗作给他看,他觉得你有发展前途,才肯收你为徒……文学青年臧克家不远千里慕名而去,以一首题为《幻光》的诗向闻先生请教。
诗曰:“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若把幻光看作是幻光/那他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闻先生读完这首诗,深受感动,欣然收臧克家为徒!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一篇写他的老师的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二、解读文本。
1、整体把握:⑴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完后把下面这句话补充完整。
(可以用课文原句)闻一多先生是一位。
⑵本文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两个方面?注意两部分之间的过渡语。
2、仔细品味:探寻闻一多先生的足迹,体会其精神品质。
(1)作为学者和诗人的方面:向古籍钻探、开文化药方《唐诗杂论》毅力顽强、忧国忧民、(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楚辞校补》珍惜时间、吃苦耐劳!《古典新义》该部分哪些地方在叙述中穿插了形象描写?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作用。
(2)作为革命家的方面:争取民主、反对独裁大声疾呼言行一致!(说了就做。
)函寄传单大骂特务英勇无畏、义无返顾!带队游行身先士卒!该部分在叙述中穿插的描写比较少,但有一些评论人物言行的话,请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作用。
3、小结、回顾:⑴闻一多先生的业绩及品质;⑵大体比较在两部分中闻一多先生言行、思想的异同;⑶归纳:闻一多先生足迹深深,品德高尚,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初一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文及教案(7篇)学习目标篇一1、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段的作用,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3、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深层体会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检查预习,了解人物。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重点)3、细读课文,探究质疑。
(难点)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了解人物。
1、认读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地壳校补赫然函寄漂白仰之弥高锲而不舍潜心贯注炯炯目光目不窥园警报迭起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群蚁排衙迥乎不同气冲斗牛慷慨淋漓2、简介闻一多先生。
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1899年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家庭。
五四运动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即参加了学生运动。
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
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3年后,因目睹反动政府的贪腐,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1946年7 月15日被特务暗杀。
闻一多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生。
3、介绍臧克家。
当代诗人。
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
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
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
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
目标导学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什么不同一般人之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
2、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3、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4、思考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详案第一课时一、视频导入播放电视剧或电影中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片段。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是谁在演讲,在呐喊吗?生:闻一多!师:看了短片,你有什么感受?生:热血沸腾,感情澎湃,激动人心。
我们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面对凶残的敌人,表现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师: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备受世人瞩目的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闻一多先生。
(板书课题、作者并介绍他与闻一多的关系)臧克家,现代诗人,山东诸城人。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中以三句杂感诗被独具慧眼的主考——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破格录取。
学习期间经常出入闻一多先生的办公室和家中,向先生请教,受闻先生影响很大。
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以后连续出版诗集《泥淖集》《淮上吟》等。
闻先生遇难后,臧克家撰写了《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二、初读感知(一)检查预习1.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jí(籍)钻探,有如向地壳(qiào)寻求宝藏。
仰之mí(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mí(弥)坚,越坚,钻得越锲(qiè)而不舍。
2.通晓词义,填对词语。
①迥乎不同:很不一样。
②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③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④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什么不同于一般人之处?答案:闻一多先生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
2.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答案:文章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3.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同答)答案:“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或“他,是口的巨人。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细节来表现人物性
格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中品味本文凝练含蓄的语言,理解本文结
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嫉恶如仇、为祖
国安危而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选取典型事例和细节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难点:理解本文结构特点,即高度概括、凝练的语言。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回顾历史人物事迹,引导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的杰
出贡献和崇高品质。
2.课文朗读:通过集体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自主探究: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
教
师提出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4.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分享答案。
教师巡视指
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深入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内涵,品味语言,体会
作者情感。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比较阅读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闻一多先生的贡献和品
质。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和拓展阅读。
四、教学评价:
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反思和评价,
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2.小组互评:小组之间互相评价学习成果,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肯定学生的进
步和成绩,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优秀4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篇一导语:每一节课堂都有老师精心备课,都离不开教案。
下面小编整理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欢迎参考借鉴!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理解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的赞美敬重之情。
3、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生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品味重点语句关键词语,探究其内涵。
课前准备阅读课文,预习生字、生词。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邓稼先》这篇文章,我们无不为我国优秀知识分子为祖国默默奉献的感人品质所感染。
甘愿为国为民而献身,是我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光荣传统。
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篇写我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让我们在从闻一多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效果。
二、整体感悟1、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听读的学生思考如何归纳文章的中心内容。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一分钟,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本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在说和做方面表现的不同特点,热情赞扬他救国救民的需要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三、品味探究1、闻一多一心救国救民的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在哪些事情上?a.全班讨论交流。
估计不止提到老师预期的两件事。
b.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每一阶段中最突出的表现:苦读写作《唐诗杂论》,在李公朴被害后大无畏地参加群众大会。
2、探究品味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部分:a.齐读三、四小节。
b.这部分文章叙述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以及他为了这一目的而苦读钻研的特点。
请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内容的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三分钟。
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随时评议归纳学生的讨论意见:要给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大开光明之路”,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古籍的目的。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闻一多治学“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1.把握文章内容,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品味语言,揣摩语句含义,理解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3.学习闻一多先生崇高的品格和革命精神。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最后一次讲演》视频。
二、教学新课(一)走进作者和闻一多【臧克家】(1905—2004年),山东潍坊诸城人,笔名少全、何嘉。
是闻一多的学生,现代诗人,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1932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
【闻一多】(1899—1946年),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闻一多经历简介】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二)背景链接本文选自1980年2月12日《人民日报》,是臧克家对闻一多精神的颂扬之作。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国立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徒,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二人相交很深。
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积累“地壳、炯炯、赫然、淋漓”等字词;快速朗读课文,思考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明确:一是作为学者方面;二是作为革命家方面。
2阅读课文,试着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明确:第一部分(1-7):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务实勤奋、谦虚淡泊的品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教案一. 教材分析《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课文通过讲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展示了他作为一个学者和革命者的形象,体现了他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
课文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对学生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历史人物的了解相对较少,可能对闻一多先生的背景和经历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事迹,同时,课文中的有些词语和句子结构较为复杂,需要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和特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讨论和表达,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闻一多先生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和特点的把握。
2.难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阅读理解:通过自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讨论表达: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分析讲解:通过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重点词语和句型等。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和标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闻一多先生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闻一多先生的外貌和气质,然后简要介绍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事迹,为学生阅读课文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和特点。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
【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和文章脉络结构,理解闻一多先生的人物形象。
2.学习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格。
【学习重点】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学习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格。
【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先通过“走近闻一多”“理解闻一多”,由浅入深地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
2.通过分组讨论的活动,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空山新语】(猜话游戏)
PPT出示9班师生常说的话,让他们猜话语是出于谁。
师总结导入课题:一句话,就是一个故事,这些简单的具有个人特色的话语,将来会成为我们美好校园生活的回忆。
平凡的我们尚且如此,那些为国家、为时代大声疾呼着的文人墨客、民主战士的话语,更值得我们去回味。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二、【读文准备——知识积累】
1.知人读文:作者臧克家和闻一多介绍。
2.识记生字词。
三、【初读感知——内容结构】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怎样的呢?分别用了哪些事来例证?
《唐诗杂论》起稿传单学者:做了再说《楚辞校补》革命家:说了就做大会演讲
(1—7)做了不说《古典新义》(8—18)言行一致参加游行
(PPT显示)
四、【研读人物——曲径通幽】
第一部分对闻先生的叙述中,有许多深刻、细致的描写,试用横线划出来,并加以分析,说说体现了他哪些品质?(提示:语言、肖像、细节……)
小组合作学法指引:1.朗读课文,自做批注。
2.小组交流,思想碰撞。
3.小组展示,评点总结(PPT显示)
师总结:同学都说得非常到位,从你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总结到:作者主要运用语言、外貌、细节描写刻画闻一多先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潜心学术、不畏艰辛、默默无闻、硕果累累的学者。
五、【以读悟情——卧听风雨】
(齐读与个读、坐读与站读相结合),歌颂并学习闻一多先生的品格精神。
1.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说了些什么呢?
第11段“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第13段“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
第15段“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第17段“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进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出大门。
”
【朗读指导】①抓关键词汇:大无畏的,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等词。
②抓句式特点:连续三字句,四字句,对称句式。
③抓标点符号:多个感叹号。
2.补充材料:观看视频,颂读文章最后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
(最后3段)
3.结束语:是啊,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是大无畏的革命家,(板书卓越和大无畏)怎样把这两者融为一体呢?中间不变的是爱国之心(板书爱国)正如闻一多先生有一句名言所说,“诗人最重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
”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