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二、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致敏阶段 发敏阶段 效应阶段
8
(一)致敏阶段 抗原进入机体B细胞产生IgEIgE Fc段与 FcεRⅠ结合机体对抗原处于致敏状态。 无任何临床症状,可维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9
(二)发敏阶段 细胞活化释放生物活性介质 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IgE交联FcεRⅠ传递活 化信号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及合成新的生物活性介 质引起局部或全身反应
32
四种类型超敏反应比较
类型
Ⅰ
Ⅱ
Ⅲ
Ⅳ
Ab
IgE
IgG, IgM IgG, IgM -
补体
-
+
+
-
中性粒细胞
肥大细胞
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Mφ NK
肥大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Th1 CTL Mφ
血小板
33
超敏反应的特点
1.I、Ⅱ和Ⅲ型超敏反应由抗体介导; 2.补体参与Ⅱ、Ⅲ型超敏反应,但必须依赖补体 才能致病的只有Ⅲ型超敏反应。 3.同一变应原在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可引起不同 类型的超敏反应。 4.在同一个体可能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超 敏反应。 5.同一疾病也可由不同类型的超敏反应引起。
29
一、IV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1.抗原—胞内寄生菌、病毒、寄生虫和化学药物 2.效应细胞—CD4+Th1细胞、CD8+CTL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3. CD4+Th1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CD8+CTL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30
二、IV 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 (一)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 多见于胞内寄生菌(如结核、麻风、布氏杆菌)及 某些真菌、病毒感染。 (二)接触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