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敏反应
- 格式:ppt
- 大小:10.68 MB
- 文档页数:76
超敏反应超敏反应:已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同一抗原,造成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病理损伤。
超敏反应与正常免疫应答的区别在于是机体在识别和排除抗原的同时,还给机体造成机能障碍或病理损伤,将损伤一面称之为超敏反应,属于病理免疫,又称变态反应根据Gell 和Coombs,把超敏反应分为四种类型:I型:过敏反应Ⅱ型:抗体介导的细胞毒反应Ⅲ型:免疫复合物反应Ⅳ型:迟发型超敏反应第一节I型超敏反应:过敏反应由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释放大量过敏介质而造成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过敏介质诱发的临床表现时间极短,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
始动因素:IgE作用机制:肥大细胞膜上的FcεR结合IgE类抗体,经过交联作用,激活了肥大细胞,促使其脱颗粒,释放出多种类型的过敏介质。
一、IgE和肥大细胞的活化(一)IgE及其类别转换IgE分子的免疫生物学特性:通过其高亲和力受体FcεRI首先和细胞及组织结合,然后再识别和结合抗原。
表达FcεRI的细胞: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活化的嗜酸粒细胞Ig类别转换: NK1.1CD4+T cellDC2(树突细胞)Th2 cell IL-4 Th0 cell低浓度抗原(应变原作用特点之一)IgE IL-4, IL-3 B cell(二)IgE介导的信号转导FcεRI:由四条肽链组成:α、β及两条γ链。
α链:胞膜外两个IgSF结构域:识别IgEFc段β链:四次跨膜结构域,N、C端在膜内胞内有ITAM,参与细胞活化信号的胞内转导γ链:同源二聚体IgE和两个以上FcεRI分子的α链交联:引起受体及相关跨膜分子的聚合,致Src家族PTK成员(Lyn)相互磷酸化而激活肥大细胞还有蛋白酪氨酸激酶Btk的参与。
(三)肥大细胞活化的调节1、CD23(FcεRⅢ):低亲和力IgE受体,负向调节IgE合成。
2、FcγRⅡ-B:负反馈调节,机制未明3、GIF:糖基化抑制因子4、GEF:糖基化增强因子二、肥大细胞与过敏介质(一)肥大细胞类型特征粘膜肥大细胞结缔组织肥大细胞组织分布肺、肠道粘膜皮肤、肠道粘膜下层T细胞依赖+-颗粒超微结构漩涡形隔栅、网格形FcεR ++++胞质内IgE +-蛋白酶类胰蛋白酶类胰蛋白酶、类疑凝乳蛋白酶组胺+++LTC4: PGD225:1 1:40主要蛋白多糖硫酸软骨素肝素(二)过敏介质1、血管活性胺:组胺、血清素2、花生四烯酸衍生物:是细胞膜磷脂胆碱经磷脂酶水解后释放的代谢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