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站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1.84 MB
- 文档页数:3
地铁厦门火车站设计研究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新的国铁综合交通枢纽投入使用,其中必然引入轨道交通,行业内在此方面研究成果颇丰。
然而目前国内存在数量较多的位于城市中心的国铁枢纽,受制于各种原因无法迁移至城市外围。
其周边大多地块已充分开发,城市空间密集、建设环境非常复杂。
如何在该片区引入轨道交通,使之与国铁枢纽及周边区域良好衔接,提升城市的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相关研究成果比较缺乏,但却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地铁;立体衔接;城市空间;国铁枢纽;桩基托换中图分类号: U231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Xiamen railway stationYU yumei(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hengdu China)Abstract: The medium-sized national railway hub located in the prosperous urban area and the surrounding highly developed areas together constitute an extremely complex urban spatial environment. National railway hub is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spatial environment. The introduction of subway in this area should not only meet the transfer demand with the national railway hub, but also take into account the passenger flow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Technical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ensure that the station spatial structure should be constructed in the existing and extremely complex spatial environment, so as to complete the functions of the subway and ensure the structural safety of surrounding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 The function and space of the subway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urbanspace of the whole area, reshape the three-dimensional pedestrian transportation network with the subway as the center, and improve the public service level of the city; The ground accessories of the subway should also be fully integrated into the urban landscape.Key words: Subway; Three dimensional connection; Urban space; National railway hub; Pile underpinning1.引言位于繁华市区的中型国铁枢纽,与周边已高强度开发的片区共同构成了一个极其复杂的城市空间环境。
背景资料2004年11月27日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控制规划》两方案,接受国内相关专家评选。
获选方案根据专家意见,作进一步深化设计,方案成熟后再召开评审会。
据悉,这两方案由厦门市规划局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下称中国城市规划院)和日本中央复建工程咨询株式会社(下称日本中复建会社)分别编制,专家将从中选出一个作为基础方案。
此次规划包括核心规划范围、扩展研究范围和区域协调范围三部分。
核心规划范围即厦门城市总体规划1565平方公里的市域范围;扩展研究范围即厦门、泉州、漳州地区;区域协调范围是依据区域轨道交通系统的主要影响范围。
据介绍,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准点率高和安全、合适、环保等众多优点。
而厦门城市规模和机动化水平快速增长,跨海通道交通压力持续增加,公共交通运输出入岛线路运输效率低下,岛外各片区间道路交通亟待建立,以及加强城市辐射功能和促进厦泉漳的协调发展等诸多方面,交通供需矛盾逐步凸现,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刻不容缓。
建设及规划中的线路岛内轨道线路配置在嘉禾路、湖滨北路/南路、厦禾路上,形成城市轴。
岛外支持马銮、杏林、集美、同安各车站发展成地区重要地。
规划轨道总长96.7公里,车站58个(本岛41个,岛外17个),日客流量为196万人。
具体规划3条线路。
轨道车站高崎机场、厦门站、后溪客运站,构筑综合换乘枢纽;马銮湾、集美孙厝、东坑湾南岸,成为岛外发展的中心;本岛鹭江道、枋湖、厦门站为市域级1、2、3号线间的换乘枢纽;吕厝是市域3号线与市区级4号线的客流换乘中心。
3条轨道线路分别为:厦门地铁1号线(杏林海沧线):杏林石塘至马銮西。
途经石塘、东屿、兴港路、嵩屿、鼓浪屿、轮渡、思北、斗西、将军祠、文灶、厦门站、莲坂、莲花路、江头西、仙岳路、塘边、火炬园、石鼓山、厦门北站、集美、文化路、杏林、前场、马銮西,全长39.4公里。
厦门地铁2号线(莲前线):岭兜至西堤。
途经岭兜、前埔、潘宅、洪文、西林、龙山桥、莲坂、湖东、湖中、白鹭洲、十中、西堤,全长11.9公里。
福州火车南站规划方案图福州火车南站是福州市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福厦高速铁路(福州至厦门)的终点站。
为了进一步提升福州火车南站的综合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福州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规划方案,并最终确定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规划方案,本文将对此进行介绍。
规划背景福州火车南站位于福州市闽侯县大学城镇,是福厦高速铁路和广深铁路的换乘站。
为了满足福州市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政府决定对福州火车南站进行大规模改造和扩建。
改造后的福州火车南站将成为一个更加现代化、高效、舒适的综合交通中心,拥有更快捷、便利的铁路、轨道交通、长途客运、公交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
规划设计福州火车南站的规划设计主要包括车站建筑、广场景观和周边交通组织。
这些设计旨在提升车站建筑和周边景观的美学价值,并对周边的道路、公交等交通设施进行优化和改造,以提高它们的运行效率。
车站建筑福州火车南站的建筑结构采用现代化、简约的风格,并采用了很多高科技技术。
车站站厅由一系列带有玻璃幕墙的建筑单元组成,中央广场是车站整体结构的核心部分。
车站建筑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主要服务于长途客运和城际铁路的旅客。
广场景观福州火车南站的广场景观设计则是一系列令人赞叹的建筑与景观的结合,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央广场。
中央广场面积为17000平方米,是车站整个规划方案的核心部分。
广场上设有多种雕塑、喷泉和照明设施,让晚上的广场也成为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地方。
周边交通组织除了车站建筑和广场景观之外,福州火车南站的规划方案还着重优化了周边道路和公交设施。
这些改造旨在提高城市的整体交通流量,并让这个交通枢纽更加现代、便捷。
对于前往车站的游客和旅客,政府还将在车站附近增加多个停车场,车站附近的道路将更加宽敞,以便于容纳更多的车辆和人流量。
结论总体来说,福州火车南站的规划方案看上去相当不错。
这个交通枢纽的设计美学价值极高,同时还能够提供人流量和车流量的高效通行。
随着福建省整个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福州火车南站的未来仍然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将成为福建省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福州市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7.31•【文号】民航发〔2024〕28号•【施行日期】2024.07.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航正文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民航发〔2024〕28号民航各地区管理局、各运输(通用)航空公司、各服务保障公司、各机场公司、民航局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国际航空枢纽是航空运输服务体系的核心节点,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是民航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便捷高效航空出行具有重要作用。
为解决我国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谋划不深、枢纽竞争力不强、协同运行效率不高、国际运输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高水平建设国际航空枢纽,提升民航国际竞争力,更好发挥民航国家重要战略产业作用,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牢牢把握国家对特定地区的战略定位,落实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打造定位清晰、各具特色、竞争力强的航空枢纽功能体系。
以推进一批夯基础、强功能、利长远的重大规划、重点工程、重要政策实施为抓手,以推动国际航空枢纽顶层设计更加完善、规划建设更加优化、运行管理更加协同、运输服务更加高效为重点任务,推动国际航空枢纽资源优化配置,打造2-3家世界级超级航空承运人,强化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航空枢纽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功能,打造一批面向特定区域的国际航空枢纽和区域航空枢纽,为更好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满足人民美好航空出行需求,加快谱写交通强国建设民航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国内各大铁路枢纽资料图1北京枢纽北京铁路枢纽是联结八个方向的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
有京广、京沪、京九、京沈、京包、京通等铁路呈辐射状通向全国,并有国际列车通往朝鲜、蒙古和俄罗斯。
北京铁路枢纽属环形铁路枢纽,核心区形成内环(北京一北京南一广安门一北京西)和外环(丰台、丰西一东南环一双桥一东北环一西北环一丰沙一丰台、丰西)二重环线。
通过环线连接京广、京山、京包、京原、京九、京承、京秦、京通、丰沙等9条铁路干线。
北京铁路枢纽是以特大型客运站北京站、北京西站和路网性编组站丰台西站为主,辅之以北京南站、北京北站等客运站和枢纽辅助编组站丰台站、双桥站,以及广安门、大红门、百子湾、石景山南站等货运站组成的中国最大的铁路枢纽北京站:车站现有站台8座。
初期,各站台长度371米、面积34133平方米,雨棚6座25100平方米。
1976年以来,历次进行站台东扩西延工程延长施工,站台有效长分别增至497米至603米,可接发客车18至20辆,适应了列车扩大编组需要,提高了车站的客运能力。
2002年,站台总面积为46838平方米,雨棚总面积为27278平方米。
2004年4月,北京站扩能改造主体工程交付使用,在全路首次建成站台无柱雨棚79000平方米,新建站台2座、列车到发线3条,大型地下行包库20000平方米。
北京西站:北京西客站是一座现代化客运站,占地5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7万平方米,候车摩天楼高90米,呈“品”字形;整个车站内设9个站台。
北京西客站的投资总额达23.5亿元。
北京西站是京九铁路的龙头工程,这里开出的旅客列车可直达香港九龙。
被誉为“亚洲第一大站”的北京西客站最高客运能力可达每日90对列车60万人次,是世界最大的铁路客运站之一;随着铁路运输的不断的发展,北京西客站已成为北京向全国、全世界传递信息的重要窗口;北京西客站出发的列车覆盖华南、西南、西北地区的主要城市:香港、广州、深圳、武汉、西安、郑州、南昌、成都、重庆、长沙、石家庄、太原、福州、厦门、桂林、南宁、呼和浩特、西宁、济南、乌鲁木齐、昆明等;北京南站:中国最大的客运特等站,客流量名列世界第三,被誉为“亚洲第一站”。
关于厦门市地铁工程招标公告一、招标条件1. 招标项目名称:厦门市地铁工程2. 招标项目编号:XXB2023-00013. 招标人:厦门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4. 招标代理机构:XX招标代理有限公司5. 招标内容:厦门市地铁工程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全过程服务6. 招标方式:公开招标7. 招标地点:厦门市XX区XX路XX号8. 招标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二、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厦门市地铁工程2. 项目地点:厦门市3. 项目规模:厦门市地铁工程共分为若干条线路,包括但不限于:(1)厦门市地铁1号线(2)厦门市地铁2号线(3)厦门市地铁3号线(4)厦门市地铁4号线(5)厦门市地铁5号线(6)厦门市地铁6号线(7)厦门市地铁7号线4. 项目总投资:约XX亿元人民币5. 项目工期:约XX年6. 项目概况:厦门市地铁工程是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厦门市公共交通水平,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项目将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
三、招标范围及内容1. 招标范围:厦门市地铁工程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全过程服务2. 招标内容:(1)建设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土建工程、机电安装工程、轨道工程、隧道工程、桥梁工程、路基工程、环境保护工程等。
(2)设计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总体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技术咨询等。
(3)施工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施工进度等。
(4)监理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工程监理、质量控制、安全监督、进度控制等。
四、投标人资格要求1.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持有有效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 具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有效资质证书。
3. 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4. 具有类似项目业绩,且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5. 投标人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1)具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地铁建设、设计、施工、监理资质。
厦门北站岩内片区发展规划与轨道交通建设关系之思考杨延坤【摘要】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高效、安全、节能环保的大容量城市客运交通方式.本文以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岩内车辆段为例,探讨城市规划的合理布局,以引导城市轨道站点综合开发.【期刊名称】《福建建筑》【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5页(P19-23)【关键词】轨道交通;规划布局;综合开发【作者】杨延坤【作者单位】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福建厦门361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91E-mail:****************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很多城市均在发展轨道交通系统,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实施,将从根本上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促进城市的发展。
地铁所经过的区域的城市功能将发生改变,并通过地铁车站与站域地区的公共建筑,形成以地铁车站为原点的发散状的地下人流步行系统。
作为城市轨道交通一部分的车辆段的周边也被地铁带动并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带动城市布局优化及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厦门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已获批准,目前已进入开发建设的关键时期。
根据厦门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至2020年厦门将建成轨道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和5号线共5条轨道线路。
其中,轨道1号线全线长30km,包括24个轨道站点以及高崎停车场和岩内车辆段(图1)。
目前由于1号线岩内片区位于城市建设用地外,缺乏有效的规划来指导具体建设;同时为提高土地的综合使用效率,集约使用土地,拟借鉴香港等其它发达地区和国家的成功经验,对轨道1号线岩内车辆段的顶盖进行综合开发。
因此有必要开展该片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2.1 区位及规划范围规划区位于厦门北站东北侧,为北站片区与自然山体之间的过渡地带(图2)。
规划用地南侧以学院路、岩昌路、岩和路、圣岩路等规划道路为界,西侧以驾训场用地为界,北侧和东侧基本以50m等高线为界。
总面积约257hm2。
厦门港总体规划厦门港的性质定位是: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是全面提升海峡西岸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推动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扩大海峡两岸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口岸。
厦门港作为集装箱运输干线港,将依托区域内发达的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成为海峡西岸的物流中心,主要为腹地外向型经济发展服务,并逐步发展成为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高效、效益显著、文明环保的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港口。
厦门港的功能是:逐步具备现代化的装卸储存、中转换装、运输组织、现代物流、临海工业、通信信息、综合服务以及保税、加工、商贸、旅游等多种功能。
规划厦门港将形成“环两湾辖十区”的总体发展格局,即厦门港将环厦门湾、东山湾两湾发展,由东渡、海沧、翔安、招银、后石、石码、古雷、东山、云霄和诏安等十个港区组成。
各港区的功能定位和总体规划如下:东渡港区:规划期内主要调整、完善既有设施的布局和功能,以集装箱运输为主,兼顾散粮、杂货、成品油和客滚运输,积极拓展邮轮经济,为大型豪华邮轮停靠提供服务,并相应发展保税和现代物流业务。
规划形成码头岸线长9500m,整合后生产性泊位49个,其中深水泊位24,综合通过能力近3040万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230万TEU,形成港区陆域面积621万㎡。
海沧港区:以集装箱干线运输为主,发展保税、现代物流服务,并兼顾液体散货和煤炭等干散货运输。
规划形成码头岸线长13500m,可建设生产性泊位44个,其中深水泊位38个,综合通过能力可达1亿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为800万TEU,形成港区陆域面积1419万㎡。
翔安港区:以承接东渡港区货运功能外迁起步开发,逐步发展成为以集装箱干线运输为主,兼顾散杂货运输,大力拓展保税和物流功能。
规划形成码头岸线长6345m,可建设生产性泊位18个,其中深水泊位18个,综合通过能力达5600万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660万TEU,形成港区陆域面积626万㎡。
招银港区:以集装箱和杂货运输为主,兼顾散粮、建材和客滚运输,积极拓展临港工业,发展水运工业。
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印发厦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审查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公布日期】2013.02.08•【字号】厦交建[2013]9号•【施行日期】2013.02.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印发厦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审查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厦交建﹝2013﹞9号)各有关单位:为加强和规范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审查工作,提高设计文件的编制和审查质量,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我局组织制定了《厦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审查管理暂行规定》,现随文发布。
自发布之日起,各级相关交通主管部门、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本通知要求组织设计文件审查工作。
请各单位将执行中的问题及时反馈我局。
特此通知。
厦门市交通运输局2013年2月8日厦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审查管理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设计的行业管理工作,保证设计文件的编制质量,规范设计文件的审查及批复工作,根据《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2000年国务院令第293号)、《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交通运输部令2011年第11号)、《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5年第5号)及《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等国务院、交通运输部及省、市各级部门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我市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实际,制定本设计文件审查管理暂行规定。
设计质量关系到项目建设确定的工程规模、建设标准、投资控制执行,关系到工程建设质量。
设计文件是下达工程建设任务的主要依据。
对设计文件的审查是交通主管部门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
第二条设计文件一般分为两阶段设计和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两阶段设计分为初步设计和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本规定所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审查,是指交通主管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详见附件5)及工可批复文件等对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建设规模、技术标准、技术方案、工程数量、主要材料指标、施工方案、投资测算、设计说明及图表资料等进行的审查。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电动厦门”发展规划(2023-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10.26•【字号】厦府办〔2023〕63号•【施行日期】2023.10.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电动厦门”发展规划(2023-2025年)的通知厦府办〔2023〕63号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市属各国有企业,各高等院校,各有关单位:《“电动厦门”发展规划(2023-2025年)》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10月26日“电动厦门”发展规划(2023-2025年)前言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抓手。
2020年,国务院颁布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三横三纵”技术路线和具体任务举措,为区域道路交通降碳发展和产业协同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国家部委相继开展了“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等一系列试点项目,鼓励有条件、有积极性的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带动产业协同,逐步推动区域道路交通体系构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良性发展生态。
厦门市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不断巩固提升“双循环”优势,始终坚持发展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着力推动下,发布了《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促进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一揽子”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
在“政策+市场”的双擎驱动下,截至2022年底,本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1.4万辆,占比约5.74%,核心区充电桩密度约为24.5台/平方公里,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构建了“车桩相伴、协同发展、市场与产业协同”的发展生态。
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快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23.11.24•【文号】交水发〔2023〕164号•【施行日期】2023.11.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港口正文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快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的意见交水发〔2023〕16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长江航务管理局、珠江航务管理局: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智慧交通等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按照《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水运“十四五”发展规划》等有关要求,推动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水运篇,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统领,以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为主线,以提效能、扩功能、增动能为导向,以智慧化生产运营管理服务为重点,推动水运行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着力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可持续交通体系,书写好交通强国水运篇章,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有力的服务保障。
(二)基本原则。
统筹谋划、注重质效。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区域间、产业间、方式间融合发展,强化港口和航道建设、生产、运营、管理、服务全流程协同。
注重集约共享、质效齐升,推动资源有效整合、业态开放共享。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坚持需求导向,立足港口和航道发展条件及功能定位,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科学确定建设重点与路径,分类指导推进港口和航道智慧化建设。
创新驱动、数字赋能。
厦门市交通枢纽发展策略研究孟永平【摘要】交通枢纽是支撑城市交通网络的基础,功能完善、级配合理、分布有序的交通枢纽系统是大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必不可少的支柱,是锚固多种交通方式的基础。
在分析厦门市交通枢纽存在的问题症结的基础上,从构筑都市区级综合交通枢纽构建、客运主枢纽分级及整合、停车换乘枢纽布局、交通枢纽引导城市发展及物流中心布局优化等方面提出了厦门市交通枢纽发展策略,为其它大城市构筑交通枢纽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交通枢纽;都市区级、停车换乘;物流中心1 引言城市交通是一张巨大的网络。
交通枢纽,即网络的重要交织点,是支撑网络的基础。
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的客货运输枢纽是大城市交通的支柱。
多种交通方式和交通线路相互衔接共构而成的交通枢纽系统具有独立运行的特征,对促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具有支柱性重大作用。
功能完善、级配合理、分布有序的交通枢纽系统是大城市综合交通必不可少的支柱。
2 厦门城市交通发展概况厦门是我国经济特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主要包括厦门岛(含思明区和湖里区)、海沧区、集美区、同安区及翔安区。
其中,厦门岛建设较为成熟,基础设施完善,岛外集美区相对完善,其他区尚处在开发建设阶段。
截至2012年末,厦门市户籍人口190.92万人,常住人口367万人,超过50%居住在厦门岛。
至2012年底,厦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92万辆,其中小汽车总量已经达到40万,其大部分集中于厦门岛,近十年来呈现迅猛增长态势,年增长率大于30%。
主要政府职能部门和高端服务产业也基本聚集岛内,然而岛内道路资源有限,大量的小汽车分布在有限的道路资源上,导致厦门岛交通拥挤日益严重。
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小型客车(辆)30426430335799578709106776143554177111221236282204354937440660增长率(%)30.06 41.43 34.77 35.72 35.66 34.44 23.38 24.91 27.56 25.77 24.15 051015202530354045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350000400000450000500000小型客车保有量(辆)图1 城市建设用地分布现状图 图2 近十年厦门市小汽车增长情况根据厦门市远景发展研究,城市人口规模将突破800万,且增加主要在翔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