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正笔正的柳公权(1)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3
语文S版《“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课文原文语文S版《“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课文原文柳公权是唐朝著名的大书法家。
他的字结构紧凑,骨力秀挺,洒脱而有法度,对后世影响极大。
人们将另一位著名书法家颜真卿(qīnɡ)与柳公权并称颜柳,并用颜筋柳骨来形容他们的字。
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样,铁骨铮(zhēnɡ)铮,深得世人钦(qīn)佩。
据说,有次柳公权在写字,穆宗(zōnɡ)皇帝一边看着柳公权运笔写字,一边连连赞叹,还惊诧地问道:你的字怎么写得这么好呢,能告诉我书法的秘诀(ju )吗?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法出自内心,只有心地正直才能写出好字来!这确实是柳公权写字的法。
但在此时此刻,他作为穆宗的书法指导,向穆宗说这样的话,显然是有弦(_i n)外之音的。
原来,柳公权是在告诉穆宗,写字和治理国家一样,都必须心正。
难怪当时正沉溺(n )酒色的穆宗半天没有说话,脸色都变了。
这个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
真诚在于柳公权以自己的书法心得来打动穆宗,希望穆宗能够律己清政;大胆则在于他毫不虚伪做作,直言答对。
如此劝告,自然是对穆宗的一次不小的触动。
十几年后的一天,穆宗之子文宗在偏殿上与担任中书舍人的柳公权等人谈话。
说着说着,文宗忽然扬起袖子来让柳公权等人欣赏他的龙袍,并洋详自得地说: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刚刚说罢,在场众人立刻赞颂不已,都说穿洗过三次的衣服体现了皇上俭(jiǎn)朴的美德。
文宗被捧得喜不自胜,猛然间却发现站在身旁的柳公权竟然始终一言不发。
文宗禁不住问他怎么不说话,柳公权答道:陛下,您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应当选用贤良,罢黜(ch )不肖(_i o)之臣;还应接受劝谏(ji n),赏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真正和乐光明。
至于穿一件洗过几回的衣服,只不过是细枝末节罢了。
这番话显示了心正笔正的柳公权又一次机智大胆的直言。
幸运的是,这些话非但没有惹(rě)恼文宗,反而得到文宗的格外垂青。
文宗当时便说道:我知道以你现在这么高的职(zh )位,是不应再兼任劝诫为职务的谏议大夫的。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的故事柳公权啊,那可是唐朝大名鼎鼎的书法家。
这柳公权小时候就特别聪明伶俐,对书法那是痴迷得很呢。
他练字可勤奋了,就像着了魔一样,整天拿着笔在那写写画画。
有这么一回呢,小柳公权觉得自己的字写得已经很不错了,就有点小骄傲。
他拿着自己写的字跑到一个村里的老先生那儿,想让老先生夸夸他。
哪知道这老先生看了一眼,就慢悠悠地说:“娃呀,你这字写得就像那没筋骨的面条,软趴趴的,看着没劲儿啊。
”小柳公权一听,脸“唰”地就红了,就像个熟透的大苹果。
不过他可没灰心,反而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字写好。
从那以后,柳公权更加刻苦练字了。
他到处去看那些有名的书法作品,学习人家的笔法、结构啥的。
而且啊,他练字的时候那叫一个认真,一笔一划都像是在雕琢一件绝世珍宝。
柳公权长大之后,那字写得是相当厉害,好多人都想求他一幅字呢。
就连当时的皇帝唐穆宗都知道他的大名。
有一次,唐穆宗把柳公权召进宫里,就问他:“柳爱卿啊,你这字为啥写得这么好呢?”柳公权就恭恭敬敬地回答:“陛下,写字其实和做人是一个道理,心正才能笔正。
要是心里歪歪扭扭的,那字肯定也好看不到哪儿去。
”唐穆宗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还有个事儿也特别能体现柳公权的“心正笔正”。
有个大官儿想让柳公权给他写个字,这个大官儿呢,平时为人不咋地,有点横行霸道的。
柳公权心里就不太乐意,可是又不好直接拒绝。
他就想了个法子,在写的时候故意把字写得规规矩矩、方方正正,但是又透着一股刚正不阿的劲儿,就好像在无声地告诉那个大官儿:“你呀,做人得像这字一样,端端正正的,别整天搞那些歪门邪道。
”那大官儿看了这字,虽然心里不太舒服,但也知道柳公权的意思,只能干瞪眼。
柳公权就这样,用他的字和他的心正笔正的态度,在书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的字就像他的人一样,刚劲有力,挺拔端正,让后人敬仰不已。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语文S版,(1)】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___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了解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4.会认“钦、宗、诀、弦、溺、俭、肖、惹、职”;会写“唐、凑、宗、诀、弦、殿、袍、罢、俭、富、贤、肖、惹、职”;理解“紧凑、秘诀、弦外之音、俭朴、贤良、惹恼、职位、铁骨铮铮、喜不自胜、名正言顺、流芳百世”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通过柳公权直言规劝皇帝的两件事认识柳公权铁骨铮铮的良臣形象。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柳公权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书法作品导入,揭示课题(一)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的书法作品吗?你们通过课前收集到的资料对柳公权有哪些了解呢?(生介绍柳公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根据有关史书资料编写的故事《“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板书课题)(二)请同学们读题,你觉得课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心正笔正”)围绕这个关键词,你有什么疑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 1.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
2.遇到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交流反馈 1.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读音。
2.重点识记“凑”“袍”“职”字,分别与“奏”“包”“只”进行比较,注意“袍”左边是衣字旁,不是示字旁。
3.理解词语:紧凑、秘诀、弦外之音、不肖之臣。
4.指名朗读课文,生点评。
5.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一)默读课文,思考:文章思考文章按什么思路来写文章?明确:按总—分—总来分。
第一部分(1)概括柳公权的书法成就。
第二部分(2-8)具体分述柳公权多次直言规劝皇帝的事情。
第三部分(9)归纳总结柳公权的“柳骨”风采和良臣形象。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是谁说的柳公权: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柳公权( 778-865 ),唐朝最后一位大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官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
笔法出自内心,只有心地正直才能写出好字来!这确实是柳公权写字的“法”。
但在此时此刻,他作为穆宗的“书法指导”,向穆宗说这样的话,显然是有弦(xián)外之音的。
原来,柳公权是在告诉穆宗,写字和治理国家一样,都必须“心正”。
难怪当时正沉溺(nì)酒色的穆宗半天没有说话,脸色都变了。
这个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
真诚在于柳公权以自己的书法心得来打动穆宗,希望穆宗能够律己清政;大胆则在于他毫不虚伪做作,直言答对。
如此劝告,自然是对穆宗的一次不小的触动。
十几年后的一天,穆宗之子文宗在偏殿上与担任中书舍人的柳公权等人谈话。
说着说着,文宗忽然扬起袖子来让柳公权等人“欣赏”他的龙袍,并洋洋自得地说:“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刚刚说罢,在场众人立刻赞颂不已,都说穿洗过三次的衣服体现了皇上俭(jiǎn)朴的美德。
文宗被捧得喜不自胜,猛然间却发现站在身旁的柳公权竟然始终一言不发。
文宗禁不住问他怎么不说话,柳公权答道:“陛下,您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应当选用贤良,罢黜(ch ù)不肖(xiào)之臣;还应接受劝谏(jiàn),赏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真正和乐光明。
至于穿一件洗过几回的衣服,只不过是细枝末节罢了。
”这番话显示了“心正笔正”的柳公权又一次机智大胆的直言。
幸运的是,这些话非但没有惹(rě)恼文宗,反而得到文宗的格外垂青。
文宗当时便说道:“我知道以你现在这么高的职(zhí)位,是不应再兼任劝诫为职务的谏议大夫的。
可是,因为你实在具有正直敢言的诤(zhèng)臣风采,所以还是委屈你兼任此职。
”第二天,文宗就正式任命柳公权为谏议大夫,他所任的其他职务照旧不变。
这下他向皇帝进言就名正言顺,也更加方便、更加直接了。
五年级语文教案
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教学目标
1、理解“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的含义。
2、熟读课文,并理解文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30分钟)
一、导入新课
1、书法是我国艺术宝库的瑰宝。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的书法家以他们独具风格的书法作品而流芳百世。
现在,我们一起去欣赏几幅书法作品。
(点击:柳公权书法)
2、大家能评价一下吗?觉得怎么样?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
3、没关系,我们一起来看看世人如何评价这几幅作品。
(点击:课文第一段)自由地读一读,说说哪些词可以看出世人的评价。
板书:骨力秀挺
教师稍作解释:骨力秀挺、洒脱而有法度、颜筋柳骨。
4、今天,我们就去认识这位晚唐时期极负盛名的大书法家——柳公权。
(点击:柳公权像)
板书:柳公权
5、其实,柳公权不仅字好,历史上的他更是一位贤德的良臣,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22课,去瞻仰这位名垂千古的大书法家的风采。
板书:22 “心正笔正”的
7、谁能说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二、学习柳公权的人品
1、自由读课文。
(点击:思考题)
2、学生自学。
2、柳公权的字骨力秀挺,洒脱有度,那么他的人呢?请你找出一句话来概括。
(点击:柳公权不仅……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什么是铁骨铮铮?(板书:铁骨铮铮)
2、一起读一读,看看这句话起了什么作用。
3、一个过渡句承接上文:柳公权的字写得好,又引出下文:他人如
其字,铁骨铮铮,深得世人钦佩。
写人必然要叙事,那么,作者用了几件事来表现柳公权的铁骨铮铮呢?
4、谁能用简炼的语言概括第一件事?
引:柳公权做了什么,他怎么劝,是直接说你应该怎样怎样吗,他的目的是干什么呢
5、找找能表现柳公权铁骨铮铮的句子。
6、(点击: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7、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8、柳公权只是在谈论书法吗?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9、“毫不犹豫”说明了什么?【说明他对于国家是无限忠诚的,并不考虑自己的得失,这正是“心正”的表现。
】?
10、作者对这件事发表了哪些议论?为什么说“这个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
5)从这这件事可以看出柳公权是一个怎样的人?
6)、师小结:是啊,正因为柳公权的铁骨铮铮,为人正直,他才敢于直言劝告,说明他对于国家是无限忠诚的,并不考虑自己的得失,这正是做人铁骨铮铮的表现。
7)、在这里作者抓住了柳公权的神态、语言突出了他铁骨铮铮的品格。
齐读这句话。
3、学习第二件事(5——8自然段)用第一件事的学习方法。
1)读、画、批。
2)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出示重点句进行点拨。
柳公权答道:“陛下,您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应当选用贤良,罢黜不肖之臣;还应接受劝谏,赏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真正和乐光明。
至于穿一件洗过几回的衣服,只不过细枝末节罢了。
”
(1)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听了文宗自夸的话,柳公权的表现与在场众人一样吗?这里运用了什么方法描述了当时的场景?(对比)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柳公权是一个怎样的人?(不逢迎附和,不是趋炎附势的小人,而是堂堂正正的君子。
)
(3)为什么说这是一次机智大胆的直言?
1)别的大臣都赞颂不已时,柳公权却敢于从劝谏的角度持不同的意见,有胆识。
2)机智,表现在他先提出做为君主应当怎么做,然后又平和地提出对于这件衣服的看法。
(5)他这样和文宗皇帝说话,文宗生气了吗?为什么他的这番话反而得到文宗的格外垂青?
(柳公权的正直,敢言,不逢迎附和,不趋炎附势,让皇帝都觉得他的品格的可贵,皇帝身边需要这样的人,不断指出不足。
)
(五)学习最后一段。
1、铮铮铁骨,心正笔正的柳公权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君主的得与失,表达了他对于国家的忠诚与热爱,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2、柳公权流芳百世的只是他的书法吗?由此我们看出柳公权不仅是一位大书法家,而且是一位贤良之臣。
结尾
1、为了永久纪念柳公权,后人在陕西省为他修建了一座陵墓(出示课件),这就是柳公权墓。
同学们,假如我们有幸能为柳公权题写碑文,你会在碑上写什么呢?
2、生写——指名读——全体学生读。
3、师:同学们写得太好了,我从中读出了大家对这位大书法家的赞美和钦佩。
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来缅怀这位德才兼备的大书法家。
板书:
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铁骨铮铮骨力秀挺
正直敢言洒脱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