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7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第一课时)清新区第二小学陈楚平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会认“卿、钦、宗、诀、溺、俭、肖、职”;会写“唐、凑、宗、诀、弦、溺、殿、袍、罢、俭、富、贤、肖、惹、职”理解“紧凑、秘诀、弦外之音、沉溺、俭朴、富有、贤良、惹恼、职位、铁骨铮铮、喜不自胜、名正言顺、流芳百世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1、欣赏柳公权字帖,谈感受。
2、板书:柳公权。
3、出示柳公权资料。
4、过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柳公权的一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生字,生读字。
2、学生给生字组词。
唐朝紧凑穆宗秘诀偏殿龙袍罢黜俭朴富有贤良惹恼职位钦佩不肖之臣赏罚分明弦外之音3、出示几组词语。
分不同方法识记生字词。
出示成语和词语的意思,由学生说出词语,检查预习效果,在老师的提示下写出词语。
连接很紧,没有空隙、间隔或多余的部分。
(紧凑)能解决问题的不公开的巧妙办法。
(秘诀)比喻没有明确说出,而是间接透露出来的意思。
(弦外之音)俭朴:俭省朴素贤良:才德兼备的人赏罚分明:该赏的赏,该罚的罚。
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
惹恼:生气;引人发怒职位:是指承担一些列工作职责的某一任职者所对应的组织位置。
4、反馈读课文,请你选择一个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读好给大家听。
5、柳公权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呢?板书完课题。
二、初读感知:1、响亮地自由读书,思考:书上的哪句话写出了心正笔正的含义?2、反馈:“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笔法出自内心,只有心底正直才能写出好字来。
”3、有一句话直接写出了柳公权的心正,也直接写出了柳公权的笔正,请你用直线画出来。
“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铁骨铮铮,深得世人钦佩。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语文S版,(10)]》摘要:真诚而大胆的······,真诚在于······,大胆在于······)分析这个句子的关系:总——分关系,再读:柳公权一面握笔直书······,一面慷慨直言······,“一面······一面······”是什么关系的关联词“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会认“卿、钦、宗、诀、溺、俭、肖、职”;会写“唐、凑、宗、诀、弦、溺、殿、袍、罢、俭、富、贤、肖、惹、职”理解“紧凑、秘诀、弦外之音、沉溺、俭朴、富有、贤良、惹恼、职位、铁骨铮铮、喜不自胜、名正言顺、流芳百世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一、导入同学们,在22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大书法家,他是谁?课文对他作了哪些方面的介绍?(生答:三方面:一是书法成就;二是柳规劝穆宗皇帝、文宗皇帝的事;三是对柳的书法成就、为人风格作了总结。
)课文哪些自然段介绍柳的字好?哪些自然段介绍柳的做人风格?(第1自然段;2-8自然段。
)二、新授(一)学习柳的书法成就请在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柳的字好词汇。
铁骨铮铮无限忠诚
冯老师:《“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讲述的是晚唐时期大书法家柳公权的故事,通过读这些故事中,柳公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刘学强:我觉得柳公权是铁骨铮铮。
当穆宗询问写好字的方法时,柳公权借谈论书法秘笈,劝告穆宗要心正治国、律己清政。
忠言往往逆耳,但利于行。
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柳公权不怕触怒正沉溺酒色的穆宗,可见他铁骨铮铮,为人正直。
王爱国:是呀,柳公权铁骨铮铮,敢于直言。
当别人为文宗穿洗过三次的龙袍赞颂不已时,柳公权却敢于从劝谏的角度持不同的意见,可见他有胆识。
张家伟:我觉得柳公权还很机智,你看他先提出做为君主应当怎么做,然后又平和地提出对于这件衣服的看法。
他的正直,敢言,不逢迎附和,不趋炎附势,让皇帝都觉得他的品格的可贵,皇帝身边需要这样的人。
冯老师:大家说的非常好!“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这是柳公权写好字的秘诀,更是他做人的准则。
正是因为他有着写字的秘诀,才写出了结构精美,瘦劲通神,骨格清奇字,也正是他有这做人的准则,刚正不阿,敢于劝谏,才能名垂青史。
22.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会认“卿、钦、宗、诀、溺、俭、肖、职”;会写“唐、凑、宗、诀、弦、溺、殿、袍、罢、俭、富、贤、肖、惹、职”理解“紧凑、秘诀、弦外之音、沉溺、俭朴、富有、贤良、惹恼、职位、铁骨铮铮、喜不自胜、名正言顺、流芳百世等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结合实际理解难懂的词语。
教学准备:
把课文读通读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结合资料,揭示课题
1.师:柳公权是晚唐大书法家,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搜集的资料,为大家介绍一下柳公权。
2.生介绍柳公权(师随机出示柳公权肖像和书法作品图)
3.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提问(为什么用“心正笔正”来形容柳公权?“心正”和“笔正”有什么关系……)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大家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生词多读两遍。
2.思考:课文讲了关于柳公权的哪两件事?
(1)写柳公权借谈论书法秘诀,劝告穆宗“心正”治国,律已清政。
(2)柳公权借谈论皇上穿衣,劝诫文宗正确用人,赏罚分明。
3.反馈交流预习情况
(1)教师抽读生词强调弦(xìáng)溺(nì)肖(xiào)凑(c òu)等字的读音。
(2)由学生交流自己认为易写错的字
如“唐”(中间一竖出头);凑(最后一笔是点)
“袍”(衣补旁);贤(右上是“又”字)
“殿”(右半部分是殳)……
(3)出示成语和词语的意思,由学生说出词语,检查预习效果暗藏试着写下词语。
比喻坚贞、刚硬,像铁一样硬的骨头。
形容坚强不屈的意志和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的凛然正气(铮铮铁骨)
能解决问题的不公开的巧妙办法。
(秘诀)
比喻没有明确说出,而是间接透露出来的意思。
(弦外之音)
高兴到了极点。
(喜不自胜)
表示对人重视。
(垂青)
三、学习第一部分,精读品味
1.指名读,自然段,了解柳公权在书法方面的成就。
(1)唐朝著名书法家。
(2)对后世影响及大。
(3)与颜真卿并称为“颜筋柳骨”。
2.用课题中的一个词形容他的字——“笔正”
3.柳公权的字骨力挺秀,洒脱有法,那他的人呢?
请你从中找到一句话来概括。
(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
铁骨铮铮,深得世人钦佩)
用课题中的一个词形容他的人——“心正”
四、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整体回顾。
1.默读课文,思考,柳公权深得世人的钦佩是因为什么?
[写得好,(笔正)做人做得好〈铁骨铮铮〉(心正)]
2.文中写了柳公权两次直言与劝告,而这两次直言与劝告分别是怎样的,你能用文中的语言来概括吗?
(第一次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第二次是机智而大胆的)
二、精读品味,体验感悟。
过渡:一次当穆宗问柳公权书法的秘诀时,他豪不犹豫地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
1.默读3、4自然段,思考柳公权只是在谈书法吗?
(不是,借书法希望穆守律己清政,告诉穆宗写字和治理国家一样,都必须“心正”。
2.为什么柳公权的劝告如此真诚而大胆,他不怕触怒皇上吗?
[忠言往往逆耳,但利于行,正因为他铁骨铮铮,为人正直,他才敢于直言劝告,说明他对于国家是无限忠诚的,并不考虑自己的得失,这正是“心正”的表现。
]
3.带着理解分角色读,穆宗和柳公仅的对话。
指导朗读
[※柳公权豪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读出柳公权的铮铮铁骨,不向当权者奴颜卑膝]
4.默读第二件事,可做简单的画批,一边默读,一边思考:从哪语句能感受到柳公权的“心正笔正”?
1)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出示重点句进行点拨。
※柳公权答道:“陛下,您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应当选用贤良,罢黜不肖之臣;还应接受劝谏,赏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真正和乐光明。
至于穿一件洗过几回的衣服,只不过细枝未节罢了。
”
为什么说这是一次机智大胆的直言?
(1)别的大臣都赞颂不已时,柳公权却敢于从劝谏的角度持不同的意见,有胆识。
(2)机智,表现在他先提出做为君主应当怎么做,然后又平和地提出对于这件衣服的看法。
]
※为什么他的这番话反而得到文宗的格外垂青?
(柳公权的正直,敢言,不逢迎附和,不趋炎附势,让皇帝都觉得他的品格的可贵,皇帝身边需要这样的人,不断指了不足。
)(3)分角色读5-8自然段
三、整体回归,总结全文
1.教师总结:铮铮铁骨,笔正心正的柳公权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君主的得与失,表达了他对于国家的忠诚与爱。
投影出示他的一幅书法作品,他流芳百世的只是他的字吗?
(正直的良臣形象;铁骨铮铮,高尚的人品……)
2.带着我们的敬佩齐读最后一段。
3.屏幕引唐太宗的一段话: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亡,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引导学生感悟,一个国家君主要容百川之胸怀,纳谏如流,更要有像柳公权这样正直,敢于说真话说实话的忠臣,国家才会兴旺、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板书设计:
书法“笔正”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正直敢言
铁骨铮铮
做人“心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