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柳公权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7
形考任务一1、198年,中国将大地原点确定在陕西省泾阳县的(永乐)镇。
2、陕西这一称呼最早出现在(西周)初年。
3、周代的(股阴阳历)是我国最早的历法。
4、1963年发现的(蓝田猿人)是中华大地上发现时间最早、最为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
5、1963年出土的一件西周时期的文物上,铭文出现了“余其宅兹中或”的字样,中或就是中国。
这件文物叫(司母戊大方鼎),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6、(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村落遗址。
7、秦末汉初,刘邦领兵从秦地四大关塞中的(武关)入关中灭秦。
8、陕北黄土高坡上标志性的民居是(窑洞)9、(黄帝陵)被誉为“天下第一陵二10、秦岭的主峰是(太白山)11、在石门十三品中,最负盛名的当属(曹操)所书的“衮雪”石刻。
12、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中点燃烽火的烽火台位于(骊山)上。
13、位于陕西省乾县的(乾陵)既是两个皇帝的合葬墓,又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的墓葬。
14、隋大兴城的设计和布局思想,不但对中国的都市建设有重大影响,而且对日本、朝鲜的都市建设也有深远影响。
它的规划设计者是建筑家(宇文凯)。
15、位于终南山太乙镇的(翠华山)被称为“山崩天然博物馆二16、“尾生抱柱”的故事发生在蓝田的(蓝桥),被称为中国版的“梦断蓝桥二17、(宝塔山)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也是革命圣地的象征。
18、三国时期,77岁的蜀汉老将黄忠将44岁的夏侯渊斩于马下的故事发生在汉中的(定军山)19、因揭皇榜治好皇后娘娘的病,唐太宗盛赞(孙思邈)“真乃药中之王”,“药王”之称自此开始。
20、(镇北台)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台。
形考任务二1、盛唐时期的画家(韩干)以画马见长,人们称赞他笔下的马是能跑动的马,他被誉为“画马神手工。
2、颜真卿与柳公权并称为“颜柳”,二人的书法有“颜筋柳骨”之誉。
3、张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走出国门、开展外交活动的外交活动家。
他被封为(博望)侯。
4、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他修史的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柳公权的书法艺术柳公权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其书法风格独特,为后人所推崇。
柳公权的书法艺术不仅继承了汉字书法的传统,而且在创新中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从柳公权的生平、书法特点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以便更好地了解柳公权的书法艺术。
一、柳公权的生平柳公权,唐代著名书法家,生于唐代贞观年间(627年),卒于唐代开元年间(公元765年),享年139岁。
柳公权出生于江苏苏州,因其父亲是江宁(今南京)人,所以也有人认为其籍贯是江宁。
早年,柳公权跟随其父学习书法,受到父亲的影响,柳公权在书法方面很早就展现出了非同寻常的天赋。
他从小喜爱书法,和同龄人玩耍时也经常拿起笔砚刻字,随手涂鸦,练就了很高的书法技巧。
后来,柳公权更是亲自前往长安学习书法,广泛学习各种书法流派。
柳公权在艺术生涯中共创作数百件书法作品,其中尤以《祭侄文稿》、《雪堂张先生碑》和《君子之风》等著名之作获得认可。
二、柳公权的书法特点1. 铁画银钩,清秀飘逸柳公权的书法之所以备受推崇,是因为他的书法不仅仅是秀丽、俊逸,而且强调了书法字体的清秀、自由。
他的书法作品在笔画上兼顾了铁画银钩的硬朗和清秀飘逸。
由于他十分注重笔画的起筆落筆和节奏的优美度,所以,他的笔画非常顺畅流畅,蜿蜒曲折的线条连绵不断,形成了与众不同的书法风格。
2. 深厚的文化底蕴,注重字体造型柳公权在书法上注重字形的造型和书法品位的提高。
他追求的是书法字体的修养和藏品上的时尚感。
因此,他将书法作品的大致构图、字体的造型、筆划的力度和柔韧度、笔画线条的顺畅和稳定程度、字形的规整合成一体,在书法艺术上有一定的建树。
3. 汉魏书法的精髓柳公权融合了汉魏书法的精髓,在书法筆画上寥寥数笔,以简奥的书法造型传递出深厚的文化氛围和悠久的历史感。
而且,他非常注重用笔的法度和笔锋的用力,在书法作品中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能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书法家内心的情感。
三、柳公权的影响柳公权的书法风格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贡献与成就楷书是我国书法字体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我国历史上最出名的楷书书法家就是柳公权。
他的楷书在我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那么,关于柳公权的贡献与成就,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柳公权的贡献与成就,希望能帮到你。
柳公权一生的楷书成就柳公权是楷书书体的总结者和创新家,他在研究和继承钟繇、王羲之等人楷书风格的基础上,遍阅近代书法,学习颜真卿,溶汇自己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楷书,为后世百代楷模,成为“唐书尚法”的突出代表之一。
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
“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自唐代元和年间以后,柳公权声誉日高。
唐宣宗尤为珍爱柳公权的墨宝,曾召柳公权到殿前,由军容使西门季玄捧着砚台,枢密使崔巨源拿着笔,柳公权用真书在一张纸上写了“卫夫人传笔法于王右军”十字;用行书在一张纸上写了“永禅寺真草千字文得家法”十一字;用草书在一张纸上写了“谓语助者焉哉乎也”八字。
宣宗赏给他锦彩及瓶盘等银器。
又让他自写谢状,不拘真书、草书。
当时公卿大臣家为先人立碑,如果得不到柳公权亲笔所书的碑文,人们会认为是不孝行为。
而且柳公权声誉远播海外,外夷入贡时,都专门准备钱财来购买柳公权的书法。
唐文宗曾称赞其书法连钟繇、王羲之再生,也超不过。
今人学书入门,依然首选唐代颜、柳、欧、褚、虞等书法家,特别是柳公权所建立的一整套楷书的规范,今天仍然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柳公权在书法艺术的改革和发展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唐代书法发展进行总结,也为整个楷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柳公权的文化精神有人说,你写的是柳宗元传啊,我说是柳公权。
往往咱们在书里边读到柳宗元的诗比较多,在族谱里的辈份是柳宗元把柳公权叫叔父,中间隔了若干代了,不是出五服的事。
柳宗元的先祖在初唐曾做到了宰相,武则天时因为站错了队,罪名是搞阴谋判乱,被贬到南方一个叫艾州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越南清迈,最后也让人追杀了。
玄秘塔者,大法师端甫灵骨之所归也。
於戏!为丈夫者,在家则张仁义礼乐,辅天子以扶世导俗;出家则运慈悲定慧,佐如来以阐教利生。
舍此无以为丈夫也。
背此无以为达道也。
和尚,其出家之雄乎!天水赵氏世为秦人,初母张夫人梦梵僧谓曰:当生贵子。
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
及诞,所梦僧白昼入其室。
摩其顶曰:必当大弘教法。
言讫而灭。
既成人,高颡广目,大颐方口,长六尺五寸,其音如钟。
夫将欲荷如来之菩提,凿生灵之耳目,固必有殊相奇表与?始十岁,依崇福寺道悟禅师为沙弥。
十七,正度为比丘,隶安国寺。
具威仪於西明照律师,禀持犯於崇福寺升律师,传唯识大义於安国寺素法师。
通涅槃大旨于福林寺,崟法师复梦梵僧以舍利满琉璃器,使吞之且曰:三藏大教尽贮汝腹矣。
自是经律论无敌於天下。
囊括川注,逢原委会,滔滔然莫能知其畔岸矣。
夫将欲伐株杌於情田,雨甘露於法种者,固必有勇智宏辨与?无何谒文殊於清凉,众圣皆现;演大经於太原,倾都毕会。
德宗皇帝闻其名徵之,一见大悦。
常出入禁中与儒道议论。
赐紫方袍。
岁时锡施,异於他等。
复诏侍皇太子於东朝。
顺宗皇帝深仰其风。
亲之若昆弟。
相与卧起。
恩礼特隆。
宪宗皇帝数幸其寺。
待之若宾友。
常承顾问。
注纳偏厚。
而和尚符彩超迈,词理响捷,迎合上旨,皆契真乘。
虽造次应对,未尝不以阐扬为务。
繇是,天子益知佛为大圣人,其教有大不可思议事。
当是时朝廷方削平区夏,缚吴干蜀,潴蔡荡郓,而天子端拱无事。
诏和尚率缁属迎真骨於灵山,开法场於秘殿。
为人请福,亲奉香灯。
既而刑不残兵不黩,赤子无愁声,沧海无惊浪。
盖参用真宗以毘大政之明效也。
夫将欲显大不思议之道,辅大有为之君,固必有冥符玄契与?掌内殿法仪,录左街僧事,以标表清众者十一年。
讲涅盘唯议经论,位处当仁传授宗乘以开诱道俗者,凡一百六十座。
运三密於瑜伽,契无生於悉地。
日持诸部十余万遍。
指净土为息肩之地,严金经为报法之恩。
前后供施数十百万,悉以崇饰殿宇,穷极雕绘。
而方丈匡床静虑自得。
贵臣盛族皆所依慕,豪侠工贾莫不瞻向。
柳公权:开创“柳体”的书法大家柳公权(778—865),字诚悬,河东郡(今山西永济)人,唐朝著名书法家,书法“柳体”开创者。
柳公权是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柳家塬人。
他小的时候,字写得并不好,常常因为字写得七扭八歪而受到私塾先生和父亲的训斥和批评。
小公权内心感到很惭愧,于是下决心一定要练好字。
经过一年多的日夜苦练,他写的字大有起色,和柳家塬年龄相仿的小伙伴相比,小公权的字已成为全村最拔尖的了。
从此以后,他写的大字,得到同窗称赞,老师夸奖,连严厉的父亲的脸上也露出了微笑,小公权感到很得意,渐渐地就骄傲起来。
有一天,柳公权和同村的几个小伙伴在村旁的老桑树下摆了一张方桌,举行“书法大会”,约定每人写一篇大楷,看谁写得最好。
小公权很快就写好了一篇。
这时,一个卖豆腐脑儿的老头放下担子,来到桑树下歇凉。
他很有兴致地看着孩子们练字,柳公权看到老人在看他们写字,想夸耀自己的字写得好,便兴致勃勃地递过自己写的字说:“老爷爷,你看我写得棒不棒?”老头接过去一看,只见写的是:“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
”老头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皱了皱眉头,沉吟了一会儿才说:“我看这字写得并不好,不值得在人前夸。
这字好像我担子里的豆腐脑儿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有形无体,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几个小伙伴都停住笔,认真地听老人的品评,小公权见老头把自己的字说得一塌糊涂,不服气地说:“人家都说我的字写得好,偏你说不好,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老头爽朗地笑了笑说:“小孩子,我老汉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
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里看看去吧!”起初小公权很生气,以为老头在嘲笑他,但他一想到老头和蔼的面容,爽朗的笑声,又不大像是在骂他,就决定到华京城里去看看。
华京城离柳家塬有40多里路。
第二天,小公权很早就起了床,独自一人往华京城赶去了。
柳公权一进华京城,就见北街一颗大槐树下挂着个白布幌子,上写“字画汤”三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笔法雄健潇洒。
柳公权简介
柳公权(773年—819年),字谷梁,唐朝政治家、书法家。
其祖籍为汝南郡新蔡县,后迁居颍川郡阳翟县(今河南禹州市)。
柳公权出身世家,自幼聪明好学,在学问上注重实践,研究天文、地理、数学、音律等诸多领域,为唐代广泛博大的文化氛围下的多面手。
柳公权是唐朝初期著名的地方长官。
先后担任过镇北、
镇南、魏博、益州等地的刺史或节度使,由于其勤政廉明、善于营救民生,备受人民敬爱。
唐德宗即位后,柳公权因其才干得到重用,在被任命为司空的时候,柳公权明确了科举考试的范围和标准,树立了科举制度的大致框架,对后世科举制度的完善有着重要的贡献。
另外,柳公权还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在《唐人千字文》和《资治通鉴》等文献中,均有他的题签或碑刻。
柳公权的书法风格以笔力雄健、端庄大方、工整清秀著称,尤其是楷书方面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总的来说,柳公权是一位才学俱佳、治政能力强而又文
艺才华过人的杰出政治家。
他一生致力于国家建设和民生改善,提倡以让百姓生活更美好为核心的治理思想,在唐朝贞观、开元时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同时,他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高超的书法水平至今仍然被人们广为传颂。
古代著名的书法家柳公权的故事古代著名的书法家柳公权的故事(精选7篇)今人学书入门,依然首选唐代颜、柳、欧、褚、虞等书法家,特别是柳公权所建立的一整套楷书的规范,今天仍然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人轶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古代著名的书法家柳公权的故事篇1人物简介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
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柳公权二十九岁时进士及第,早年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入李听幕府。
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书,长在朝中。
共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
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权去世,年八十八,追赠太子太师。
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传世碑刻有《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十六日》、《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
柳公权亦工诗,《全唐诗》存其诗五首,《全唐诗外编》存诗一首。
人物轶事发奋练字柳公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
小时候,他和几个小伙伴举办了一次“书会”。
他们各自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写了不少毛笔字。
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了柳公权写的“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几个字,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了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听到这话,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也写几个字让我看看!”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
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就到华京城去看看吧。
”第二天,小公权五更天就起床了,并独自去了华京城。
柳公权生平故事及作品欣赏
柳公权,一个著名的作家,他曾经发表过众多代表性作品,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
印记。
柳公权出生在陕西省西安市一个贫困的家庭,8岁时他随父母来到北京谋生。
长大后,柳公权开始展示他的文学才能,在一本刊物上发表小说《孩子情绪》,该小说多次刊登,为柳公权赢得一片名声。
他的后来作品更优秀,《桃花运》、《不捨》等小说极受读者喜爱,他抒发了父女之
间的挚爱,批判了社会的压抑,但同时也带给人们温暖。
柳公权的短篇小说《鸡犬之声》更是被赞誉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文学宝库里金秋之作,其代表作《红楼梦》也只有他能够像士心一样,敢于独领风骚,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
开创了一种新的文章,颠覆了方方面面的观念,完备的抨击社会矛盾,同时带给人们浓浓
的文字诗意。
最重要的是,柳公权做人真诚,正直,总是把责任放在自己身上,有着坚韧的意志和
无私的心,为人体谅,勤劳善良,永远把最珍贵的爱放在爱人身上,把最强大的信仰放在
中华民族上,一生把自己与入他们紧紧结合在一起。
他一生努力拼搏,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都传达给世人。
他后来也出版了多部新作品,
如《水浒传》、《三国演义》、《史记》等,让社会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了更深入的
了解。
正是由于他的贡献,才铸就了今天中国文学的辉煌。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地域文化(专)
分校(工作站)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年月
摘要:唐代是中国书法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书法艺术百花竞放,名家辈出。
柳公权所创造的柳体楷书,骨雄力健,瘦硬通神,风格独特,自成一家,与颜真卿并称为“颜筋柳骨”,为后世景仰,成为人们临习的典范。
在现代,凡稍涉中国书法者,无不知道柳体,柳公权的楷书几乎是每个习书者必学之范字。
在他的高超的书法艺术之下,他的人品更值得我们去学习,而他的人品又融入其字中,形成字如其人的风格,这其中无不渗透出浓厚的文化气息。
我们去探寻柳公权的书法艺术,理解柳公权书法思想,不仅能使我们见识书法的魅力,也能开阔眼界,陶冶心性。
关键词:柳公权书法传承
浅谈柳公权书法艺术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
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
他平生致力经学,对《诗》、《书》、《左氏春秋》、《国语》及《庄子》等,都有较深的研究,此外尚通音律。
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
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他一生作品很多,主要有《大唐回元观钟楼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神策军碑》。
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
一、柳公权书法艺术的形成
(一)、书法风格形成期
柳公权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书法初学王羲之,并借鉴了欧阳询、颜真卿的笔法,最后不断钻研终于自成一家。
柳公权不仅书法独具一格,他的诗才,他的品格也受世人推崇。
在他五十岁以前的作品有《金刚经》、《洛神赋十三行跋》等,从中可以看到王羲之的书体,欧阳询的体态。
五十岁以后的作品有《李晨碑》、《大唐元观钟楼铭》及墨迹《送梨帖跋》,可见其楷书概貌,但尚未大成。
(二)、书法风格鼎盛期
柳公权在六十岁以后的十年中,书法进入鼎盛时期。
笔风突变,改变了以前中唐肥腴之态,笔力深注,爽利快健,以方为主,济之以圆,且在蹲锋与铺毫之间显示瘦硬劲挺之线条,这便现在所说的“柳骨”。
这一时期作品有《冯宿碑》、《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等二十通碑,而《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为柳体的代表。
(三)、书法风格新发展期
柳公权在七十岁以后的十年中,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此阶段书碑有《魏公先庙碑》、《高元裕碑》等十通碑。
从这些碑中可以看到柳公权似乎想继《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淋漓尽致地表露柳体之后、再辟一新的境界。
想以淡拙渗透笔法,以平易渗透结体,以古雅渗透气韵。
因此中期那种刀切钢铸般的
用笔就有所收,抛筋露骨的结体有所隐,森严峻峭的风棱有所敛。
不过“柳骨”已经过数十年千锤百炼而成,柳公权也终未能再化出全新的另一番面目来。
我们只看到柳书在这一时期冉冉斜阳的一种魅力,八十岁以后的八年中,柳公权进入人生和书艺创作的晚期。
他依然让生命与书艺交互滋养——生命在书艺创作中前行,书艺又为生命润色辉映。
二、柳公权书法艺术价值
柳氏之书出入颜真卿,兼收欧阳询的峭劲、虞世南的圆融、褚遂良的疏朗,取精用宏,神明变化,遂以方拓峭险而别开生面。
他继承了前辈书体结构,自创所谓“柳体”,并为后世百代楷模,直至进入印刷体时代。
其书体化身万千,流传于民间,甚至国外。
柳公权楷书初从右军入手,又博涉隋唐诸名家,尤着力于颜真卿,而脱颜体“肥厚”之弊,因以晋、隋、初唐之瘦硬,加以丰润,酝酿变化,融会贯通,形成遒媚劲健之风,卓然成一大家。
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视,他官居侍书,仕途通达。
文宗皇帝称他的字是“钟王复生,无以复加焉”。
穆宗帝问他怎样用笔最佳,他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这句名言被后世传为“笔谏”佳话。
“柳体”与“颜体”齐名,并称“颜筋柳骨”,后人则多以“颜柳”并称。
柳公权在书法史上属于“庄士”一类书家,他在思想上尊崇“孔、孟”,以儒、庄、禅为核心思想,精研国学,写作诗文,创作书法。
柳公权一生书碑很多,如柳公权正书《金刚经刻石》、《李晟碑》、《回元观钟楼铭并序》、《冯宿碑》,《苻�碑》等等。
其中《玄秘塔碑》全称“大达法师玄秘塔碑”,此碑是柳公权64岁所作,是他书法发展演进中的一座里程碑,也是柳公权楷书极具代表之作。
它标志着柳体书法的完全成熟。
三、柳公权书法的赏析及学习
柳公权初学钟繇、王羲之,又融入了颜、欧、虞、褚各家风格。
但是在他的《玄秘塔碑》中既见不到欧阳询的“戈戟森列”之势,也见不到褚遂良的“端劲绰约”之姿,更见不到虞世南的“典雅谦和”之态,他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完全是一种迥异于前人的新的体态柳体,其瘦劲挺拔、端严清峻,别具一格。
(一)玄秘塔碑
《玄秘塔碑》字字向四周舒放,中宫收紧,开张相配合,更显得极利流宕,
特具风格。
笔势非常爽疾,一往无前。
结体短者较肥,疏者宜丰行,长者宜瘦,画密者宜匀,体态端庄,均衡平稳,疏密均匀,肥瘦得体。
他在处理字形结构时,使用了内紧外松、辐射开张和撇低捺高、险中求稳的方法,使每个字表现出潇洒超逸之姿态。
(二)神策军碑
《神策军碑》又名“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
此碑为柳公权66岁所书,字形较大,用笔更遒劲而厚重,意态雄豪,气势遒劲,比《玄秘塔碑》笔势挥洒得更得心应手,点画更精练,笔力愈加老利,毫无拘谨之态,表现出浑厚中见劲利、平正中得洒脱的艺术风格特征,其实它的艺术更高于《玄秘塔碑》,但是由于《神策军碑》记的是唐武宗李炎巡幸左神策军事,碑立于皇宫禁地,不能随便传拓,因而流传较少。
仅北京图书馆藏有北宋拓本。
我们在学习柳体时,不仅要仔细研究其本身特点,更要去溯源,从根源上学习,学习钟繇和二王书风,学习颜、欧、虞、褚各家之风,还要学习北碑中方笔字斩钉截铁、棱角分明的长处,把点画表现得像刀刃一样更加爽利深挺。
将这些书风相结合,巧妙地运用到柳体之中,这样才能将柳体表现得淋漓尽致,更能掌握柳体之风格。
四、结语
作为晚唐宫廷的重要一员,柳公权默默无闻,虽居高官却淡泊处世。
他志耽书学,潜心书艺,以毕生的精力在书法艺术的殿堂竖立起一座与颜真卿比肩的丰碑,为后世所景仰。
他高耸的丰碑有着多重意义。
一是楷书艺术到颜真卿、柳公权已大成,柳同颜一样以楷书嘉惠后学;二是柳与颜一样以人格和书艺相结合,成为后世书家的楷模。
确实,“柳体”与“颜体”已成学习书法之津筏。
“心正笔正”之说,为书法伦理标准之一,“颜筋柳骨”已是书法审美的一种类型,柳体以创造一种新的书体美,征服了当代,也赢得了后代。
参考文献:
[1]孙俊红. 柳公权及其书艺思想探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9.
[2]吴克敬. 刚健开阔存骨格——柳公权书法故事[J]. 紫禁城,2010,01:106-109.
[3]陈一梅. 柳公权《金刚经》敦煌本书法考评[J]. 书法,2013,12:102-106.
[4]陶小军,王菡薇. 论柳公权书法评介及认知中的限制性因素[J]. 书法,2014,06:64-6 7.
[5]胡师鹏. 柳公权[J]. 贵阳文史,2008,05:87-91.
[6]孙俊红. 试析柳公权书法思想中的禅学趣味[J]. 丝绸之路,2009,12:14-15.
[7]楚欣. 心正则笔正——读《唐书·柳公权传》[J]. 炎黄纵横,2010,01:50-51.
[8]郭慧娟. 关中文化世家柳公权柳公绰[J]. 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07:169-170
[9]秦建. 柳公权书法作品《玄秘塔碑》赏析[J]. 新长征,2007,18:60.
[10]吴克敬. 颜筋柳骨笔生风[J]. 江南,2009,05:171-177.
[11]王吴军. “颜筋柳骨”的柳公权[J]. 椰城,2011,03:60.
[12]李富林. 唐代书法艺术精神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