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凡尔赛宫园林的造园艺术

论凡尔赛宫园林的造园艺术

论凡尔赛宫园林的造园艺术
论凡尔赛宫园林的造园艺术

论凡尔赛宫园林的造园艺术

摘要:由大运河、瑞士湖和大小特里亚农宫组成的凡尔赛宫花园是典型的法国式园林艺术的体现,也是西方造园艺术的典型代表。它极富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造园面积大、花园主轴线强调视觉效果、园林的总体布局像建立在封建等级制之上的君主专制政体的图解、几何对称美显著、植物造景以及瀑布和喷泉的应用几个方面。

关键词:西方造园艺术凡尔赛宫园林艺术形式

正文:凡尔赛宫是欧洲最大的王宫,为法国古典主义风格建筑,整体的建筑规划形体对称,中轴东西向造型轮廓整,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包括了前宫大花园、宫殿和放射形大道三部分,立面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来表现。而严格规则化的园林设计,则作几何式布局,以中轴线为主线加以延伸,大方得体。在规划设计和造园艺术上都被当时欧洲所效仿。

如今,凡尔赛宫已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除了是因为其中收藏着大量珍贵的肖像画、雕塑、巨幅历史画以及其它艺术珍品外,其园林也是主要的参观对象。

凡尔赛宫花园是由人工大运河,瑞士湖和大小特里亚农功组成,园林位于凡尔赛宫西侧,园内道路、树木、水池、亭台、花圃、喷泉等均呈严整对称的几何图形,有统一的主轴、次轴、对景,整体园林布局整齐划一,体现出路易十四对君主政权和秩序的追求。园中道路宽敞,草坪树木修剪齐整,喷泉、雕塑随处可见。大小运河呈十字交叉状贯穿园林,为皇家花园增添了天然氛围。园中道路宽敞,绿树成荫,草坪树木都修剪得整整齐齐;喷泉随处可见,雕塑比比皆是,且多为美丽的神话或传说的描写。呈十字交叉的大、小运河,为多人文色彩,少自然气息的皇家花园增添了几多天然氛围。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凡尔赛宫及其园林的评价是:凡尔赛宫一直是欧洲王室官邸的第一典范。而凡尔赛宫园林,更称得上是欧洲园林的经典作品,其造园艺术也多种多样,颇具特色。

第一,面积非常大。

意大利的园林一般只有几公顷,而凡尔塞园林竟有1600公顷,轴线有3000米长。如此巨大的面积,将是一次多么繁重的工程。虽然给整体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就视觉效果来说,还是有其特色。

第二,花园的主轴线大大加强。

它已不再是单纯的几何对称轴线,而成了突出的艺术中心。最华丽的植坛,最辉煌的喷泉,最精彩的雕像,最壮观的台阶,一切好东西都首先集中在轴线上或者靠在它的两侧。把主轴线做成艺术中心,一方面是因为园林大了,没有艺术中心就显得散漫,另一方面,它反映着绝对君权的政治理想,构园也要分清主从,像众星拱月一般。

第三,园林的总体布局像建立在封建等级制之上的君主专制政体的图解

凡尔赛宫具有浓重的皇权象征寓意。宫殿或者府邸统率一切,往往在整个地段的最高处,前面有笔直的林荫道通向城市,后面紧挨着它的是花园,花园外围是密密匝匝无边无际的林

园,府邸的轴线贯穿花园和林园,是整个构园的中枢,在中轴线两侧,跟府邸的立面形式呼应,对称地布置次级轴线,它们和几条横轴线构成园林布局的骨架,编织成一个主次分明、纲目清晰的几何网络。

第四,几何对称美显著。

凡尔赛宫园林是规则式园林,整个园林及各景区景点皆表现出人为控制下的几何图案美。园林题材的配合在构图上呈几何体形式,在平面规划上多依据一个中轴线,在整体布局中为前后左右对称。园地划分时多采用几何形体,其园线、园路多采用直线形;广场、水池、花坛多采取几何形体;植物配置多采用对称式,株、行距明显均齐,花木整形修剪成一定图案,园内行道树整齐、端直、美观,有发达的林冠线。其主要的设计者勒诺特尔是西方最著名的风景园林设计师之一,他的设计突出了“强迫自然接受匀称法则”的规则式设计理念,肯定了人工美高于自然美。而人工美的基本原则,则是变化中的统一。所谓变化,就是园林地形和布局的多样性,花木的品类、形状和颜色的多样性。所谓统一,即一切多样性,都应该“井然有序,布置得均衡匀称”,直线和方角的基本形式都要服从几何比例原则。有着严谨的数理逻辑。

第五,植物造景。

勒诺特尔用多种方式进行植物造景,其中,常绿树种在设计中占据首要地位。其非常独特之处在于大规模地将成排的树木或雄伟的林荫树用在小路两侧,加强了线性透视的感染力。就植物造景的艺术性方面,追随了造型艺术的基本原则,即多样统一,对比调和,对称均衡和节奏韵律。不论是水体与植物的组合景,还是街道与植物的组合景,都强调了相互因借,相互映衬的和谐美。

第六,瀑布和喷泉的运用。

凡尔赛宫园林的另一特色是喷泉和瀑布。宫殿后的花园喷泉多且美,每组喷泉都有一个神话故事。一组由红色大理石砌成的拉脱娜喷泉,为希腊神话中阿波罗和狄安娜之母复仇的故事。拉脱娜曾被小亚细亚农民所辱,众神之王朱庇特便把这些农夫变成青蛙。喷泉中一群青蛙和头部刚刚变成青蛙的农夫口喷清泉,形成一个晶莹的水帘,把立于泉水之巅的拉脱娜罩在一片白茫茫的水花之中。沿台阶走下中央平台,可以看到拉脱娜喷泉里的马尔西雕塑的代表作。喷泉中央制高点,女神和她的女儿阿波罗与狄安娜呈三角形依偎在一起,这座喷泉处在长长的绿色地毯大道的起点。再往前,这条路通往又一个大的阿波罗喷泉。在此喷泉中,设计者杜比想像出阿波罗乘坐一辆四马战车跃出水面,显示出一副英姿勃发的形象,几个海妖手持海螺吹响着,宣告阿波罗的降临。

总而言之,凡尔赛宫吸收各地宫殿、园囿的特色而熔为一炉,是法国封建统治时期的一座纪念碑,它不仅是皇帝的宫殿,也是国家的行政中心,还是当时法国社会政治观点、生活方式的具体体现,是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凡尔赛宫是法国园林建筑中的奇葩,显示了法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充满着无穷的魅力。

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尽显奢华 【摘要】 凡尔赛宫是欧洲最宏大、豪华的皇宫,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1979年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经过路易十三所建的狩猎宫改造而来,由著名的建筑师勒沃和天才的园林师勒诺特尔及具有天赋的画家勒布朗等艺术家精心设计建造的。历经了300多年的历史,它所表现出的历史、园林、建筑风格等等都代表着其精美、杰出的文化艺术成就,是17世纪专制王权的象征,也是法国古典主义艺术最杰出的典范。 【关键词】法国古典主义艺术园林凡尔赛宫造园手法 【正文】 凡尔赛宫,始建于1661年,到1689年才得以完成。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公顷,以东西为轴,南北对称,包括正宫和两侧的南宫和北宫,内部500多个大小厅室无不金碧辉煌,大理石镶砌,玉阶巨柱,以雕刻、挂毯和巨幅油画装饰,陈设稀世珍宝,100公顷的园林也别具一格,花草排成大幅图案,树木修剪成几何形,众多的喷水池、喷泉和雕像点缀其间。凡尔赛宫及其园林堪称法国古建筑的杰出代表,1833年被辟为国家历史博物馆,198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如今,这里是法国领导人会见外国元首和使节的地方。对于这样一个艺术的瑰宝,凡尔赛宫的艺术成就表现在雕刻、建筑、园林多个方面。 历史文化: 凡尔赛,位于巴黎西南23km,在17世纪初,被亨利四世买下时,还是一座小村庄。1624年,法王路易十三以1万里弗尔的价格买下这里及附近面积达117法亩的森林、荒地和沼泽地区并修建一座两层红砖楼房,作为狩猎行宫,是为躲避宫廷生活时的隐居场所。当时的这个行宫仅拥有26个房间,一层为家具储藏室和兵器库,二楼为国王办公室、寝室、接见室、藏衣室、随从人员卧室等房间。 1661年,路易十四亲政,臣子福凯在沃勒维贡特庄园的豪华盛会,被路易十四认为是对他的巨大挑战,促成了福凯的牢狱之灾。之后,路易十四便开始筹划对凡尔赛宫的建设了。因为路易十四对艺术、建筑、雕塑等的精益求精,他在凡尔赛宫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造园手法 摘要:文章通过对江南园林的空间布局进行分析,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在空间处 理上常用的手法,并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古典园林;空间;布局;自然;意境 A Discussion On The Gardening Art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The Layout Of Garden In The Areas South Of Yangtze River. ZHANG Lei Abstract: Through analytizing the spacious layout of the gardens in t he areas south of Yangtze river, this article introduce the gardening methods of layouting space i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In additio n, many examples are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statement above. Key words: Classical Gardens; Space; layout; Nature; 中国古典园林荟萃于江南,尤以苏州为胜,多为明清时代的遗存。从造园的历史发展来看,明清园林 较之唐宋的空间范围已在缩小,在本已不大的空间里,再建筑许多庭院,空间上的矛盾也就更加尖锐,主 要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在这样局促的空间里再现自然山水的形象?二是如何使端方齐整的庭院 与自然山水的景境创作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和谐而完整的园林艺术形象?正由于这种历史发展所形成的 矛盾,和矛盾的解决,园虽一而质已不同。基于这个认识,本文将从“空间布局”这一角度出发,谈一谈 笔者对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认识。 园林布的局,用现代话说,就是在选定园址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规划,根据园林的性质、规模、使用要 求和地形地貌的特点进行总的构思。它不仅要考虑园林内部空间的现状,还要研究外部空间的现状和特点。 这样的构思是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山石、水面、植物、建筑等——进行的,按照美学的规律去创造出 各种适合人们游赏的环境。因此,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所在地段环境的全面认识,分清利弊,扬长避 短;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整体空间中各种环境的丰富想象和高度概括。 1 突破园林空间范围较小的局限,实现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1.1利用空间大小的对比 江南的私家园林,一般把居住建筑贴边界布置,而把中间的主要部分让出来 布置园林山水,形成主要空间;在这个主要空间的外围伺机布置若干次要空间及 局部性小空间;各个空间留有与大空间联系起来。这样即各居特色,又主次分明。 在空间的对比中,小空间烘托、映衬了主要空间,大空间更显其大。如苏州网师 园的中部园林:从题有“网师小筑”的园门进入网师园内的第一空间,就是由“小 山丛桂轩”等三个建筑以及院墙所围绕的狭窄而封闭的庭院,庭院中点缀着山石 树木,构成了幽深宁谧的气氛。但当从这个庭院的西面,顺着曲廓北绕过濯缨水 阁之后,突然闪现水光荡漾、水崖岩边、亭榭廊阁、参差间出的景象。也正由于 前一个狭窄空间的衬托,这个近均30米×30米山池区就显得较实际面积辽阔开 朗了。 1.2注意选择合宜的建筑尺度 在江南园林中,建筑在庭院中占得比重较大,因此,很注意建筑尺度的处理。 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一般均取亲切近人的小尺度,体量较小,有时还利用人们 观赏物体“近大远小”的视觉习惯,有意识地压缩位于山顶上的小建筑的尺度, 而造成空间距离较实际状况略大的错觉。如苏州怡园假山顶上的螺髻亭,体量很 小,柱高仅2.3米,柱距仅1米。网师园水池东南角上的小石拱桥,微露水面之 上,从池北南望,流水悠悠远去,似有水面深远不尽之意。 1.3增加景物的景深和层次 在江南园林中,造景深多利用水面的长方向,往往在水流的两面布置石林木 或建筑,形成两侧夹持的形式。借助于水面的闪烁无定、虚无缥缈、远近难测的 特性,从流水两端对望,无形中增加了空间的深远感。

园林史试题

中外园林史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 1.园林构成四大要素有。(C) A.筑山,理水,植物,动物 B.筑山,建筑,动物,植物 C.筑山,理水,植物,建筑 D.理水,植物,建筑,动物 2.以下不属于古埃及园林类型的一项是。(B) A.宫苑园林 B.学术园林 C.圣苑园林 D.陵寝园林 3.伊斯兰园林属于园林范畴。(B) A.自然式 B.规则式 C.混合式 D.古典园林 4.下列不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园林类型的是。(D) A.美第奇式园林 B.台地园林 C.巴洛克式园林 D.勒诺特尔式园林 5.御花园又名。(B) A后殿B后苑C名苑D名殿 6.造园艺术开始以现实生活为创造起点,是在时期。(C) A、秦汉 B、东汉 C、魏晋南北朝 D、唐宋 7.以下不是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风格特征的是。(D) A. 成熟期的英国园林排除直线条园路,几何形水体和花坛。 B. 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与中国山水写意园林同属自然山水园林。 C. 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注重园林内外环境的默契结合。 D. 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往往在郁郁葱葱的森林中辟出一小块空地,里面 装饰者孤植树和树丛。 9. 不是苏州四大名园中的。 (A) A、辋川别业 B、拙政园 C、狮子林 D、沧浪亭 10. 中国园林的形成是在(时期)。(A) A.秦 B、汉 C、宋 D、唐 11.西班牙阿尔罕布拉宫中园最能体现伊斯兰庭院特色。(B) A. 里亚德 B. 桃金娘 C. 达拉克萨 D. 罗汉松 二、多项选择。 1.以下哪种是园林建筑局部造型屋顶的造型艺术。( ABD) A悬山B硬山C骊山D歇山 2.多选题:中国古代的园林类型是。( ABC) A.皇家园林 B.私家园林 C.寺观园林 D.陵寝园林 3.下列不属于别墅园的是。( AB ) A、泰姬陵 B、胡马雍陵 C、夏利玛尔园 D、里夏德园 三、填空。 1. 按园林的构成的方式分,可分为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三类 2.影响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景史方向上发展的三个意识形态哦方面的因素有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3. 建章宫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从此以后一池三山遂成为历史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 4. 中国园林主要由建筑、山石、水体、动物、植物等五大要素组成。 5. 按园林的从属关系区分,园林可以分为皇家园林,寺观园林,私家园林,陵寝园林和公园等类型。

浅谈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浅谈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浅谈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滋生与东方文化的土壤中,对自然之景加以概括、提炼,形成了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鲜明格调,成为了世界园林史上的一朵奇葩。江南私家园林以其独特的清雅秀丽,通透轻巧,成为了清代造园艺术的精华,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之称。 关键词:清代江南园林造园山水情趣叠山理水空间感 (一)清代江南园林发展的历史背景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园林自成体系独具风格,私家园林更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而在江南,苏杭则更为集中和突出。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造园最多的时期。经中前期康雍乾三代君主的治理,社会出现了安定繁荣的盛世局面。就文化艺术方面来说,清代总体上继承和发展了前代的传统,而且获得了很多长足的进步。但在这一时期虽然崇尚文学,由于清政府大兴“文字狱”、禁锢思想和言论,因此很多文人更多地醉心于园林艺术中,使得大量的园林著作及美学思想问世,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造园艺术家”。例如:计成的《园治》,李渔的《闲情偶记》等。 江南私家园林发展至清代,以其浓郁的诗画风情和精湛的造园工艺,成为我国园林史上的一个鼎峰。 (二)山水画情趣与文人气质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中国的古典园林就开始定性为山水园。绘画、诗歌和文学影响了造园艺术。尤其是中国山水画,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非常的直接和深刻。山水画的审美态度和理论,甚至决定了园林艺术的外在形态、发展走向,特别是宋朝以来的造园家将诗画情趣巧妙融进园林中,也使得中国山水画对中国园林的艺术表现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园林特别是江南私家园林很好地融入了山水画“外师造化,内发心源”的原则,展示出设计者崇尚自然地内心世界。 明代文人茅元仪在观赏其友的影园后说:“园者,画之见诸行事也”。意思是说,此园就是将画中的景物再现于现实中。其实当时的很多文人都有与茅元仪一样,常常参与园林的设计与建筑,并且,将山水画的意境构思、美学理念、意态风格乃至线条色彩、技法手段等都运用进来,体现了“师造化夺天工”的写意特点。 走进江南古典园林,一种具有避利恬静,浪漫飘逸的文人气质形态便映入眼

修建凡尔赛宫的园艺师——勒诺特尔

修建凡尔赛宫的园艺师——勒诺特尔 摘要 勒诺特尔式园林,是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代表,它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恢弘气势,并影响了欧洲园林长达一个多世纪。作为勒诺特尔式园林的创始人,法国造园师安德烈·勒诺特尔以非凡的能力,改变了传统的造园手法,为园林式的革新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对勒诺特尔的生平介绍,以及对其代表作“凡尔赛宫苑”的剖析,同时结合与不同类型园林的比较,总结出勒诺特尔式园林的特点,并进一步体会勒诺特尔的造园手法,明确其历史地位。 关键词:安德烈·勒诺特尔勒诺特尔式园林凡尔赛宫苑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一、前言 一提到法国巴黎,大多数人的第一映像就是艺术。的确,巴黎有着众多享誉世界的建筑、雕塑、画作等等。而在巴黎众多的建筑作品中,凡尔赛宫苑给人的印象尤为深刻。对于凡尔赛宫苑的营造者,人们却知之甚少。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凡尔赛宫的主要设计者——安德烈·勒诺特尔大师,通过他的作品体味大师的精神。 二、安德烈·勒诺特尔生平 安德烈·勒诺特尔1613年3月12日出生在巴黎的造园世家中。其祖父皮埃尔(Pierre Le Notre)是宫廷园艺师曾在马丽·德·梅迪西斯的花园里经管施肥与播种,也在16世纪下半叶为丟勒里宫苑设计过花坛。其父让(Jean Le Notre)与路易十三时期在克洛德·莫莱手下为圣·日耳 曼花园工作过,1658年以后成为丟勒里宫苑的 管理人,去世前是路易十四的园艺师。可以说安 德烈·勒诺特尔从小是在蔬菜和鲜花丛中长大的, 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他的审美观及思维方式产生 了极大的影响。安德烈从13岁起师从巴洛克绘 画大师伍埃(Simon Vouet,1590-1649)习画。 再那里,他结识了许多来访的当代艺术大师,其 中著名的古典主义画家勒布伦(Charles Le Brun,1615-1690)和建筑师芒萨尔(Francois Mansart,1598-1666)对他的艺术思想影响巨大。 在1630年,也就是安德烈16岁的时候,他突然 表示不愿子承父业,要在伍埃的画坊工作。这在 当时是一件很不合常理的事情,因为当时法国安德烈·勒诺特尔 贫苦家庭都遵循子承父业的原则,除非晚辈无能才会干其他的事情。安德烈的决定让家人无比伤心,但在不断地学习中,他渐渐明白了自己的责任,最终放弃了画笔和尺规,重新拿起了铁锹。1636年,安德烈离开了伍埃的工作室,之后的许多年里,他一直在丟勒里花园从事一般性的园艺工作。同时他研究了建筑、透视法和视觉原理,并研究过笛卡尔的唯理论哲学,这些都在他后来的作品中有所体现。 勒诺特尔的成名作无疑是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维贡特花园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形式成为了法国园林史上划时代的作品。路易十四看到维贡特府邸花园后被深深地震撼了,羡慕嫉妒之余,他心中萌发了造一座更宏伟壮观的园林的想法,

寿山艮岳的园林艺术成就

寿山艮岳的园林艺术成就 ①园林总体格局 园林的东半部以山为主,西半部以水为主,大体上成“左山右水”的格局,山体从北、东、南三面包围水体。主山“万岁山”先筑土后加石料堆叠而成为大型的土石山。大体轮廓模仿杭州凤凰山,主峰高九十步是全园的最高点,上建“介亭”。山上蹬道盘纡萦曲,南坡怪石林立。从主峰之介亭遥望景龙江,景界极为开阔。万岁山的西面隔溪涧为侧岭“万松岭”,上建巢云亭,与主峰之介亭东西呼应成对景。万岁山的东南面,小山横亘二里名“芙蓉城”,仿佛前者的余脉。水体南面为稍低的次山“寿山”又名南山,双峰并峙。从园的西北角引来景龙江之水,河道入园后扩为一个小型水池名为唐长安的“曲江池”,可能是模拟唐长安的曲江池。池中筑岛,岛上建蓬莱堂。—折而西南,名曰回溪,河道至万岁山东北麓分为两股。—绕过万松岭,注入凤池;沿寿山与万松岭之间的峡谷南流入山涧(白龙沜、濯zhuó龙峡)—大方沼,池中筑二岛—雁池—从东南角留出园外,构成完整的水系。 ②艮岳西部靠南还有两处园中园,名药寮(liáo)和西庄,模仿农家景色。(16、17) ③筑山 北面主山万岁山是先筑土、后加石料堆叠而成的大型土石山。西面隔溪涧为侧岭“万松岭”,东南的芙蓉城则是延绵的余脉。南面寿山居于山系的宾位,隔着水体与万岁山遥相呼应,这是一个宾主分明、有远近呼应、有余脉延展的完整山系,即把天然山岳作典型化的概括,又体现了山水画论的构图规律 ④置石 经过优选的石料千姿百态,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石峰,尤其是太湖石峰的特置手法,在宋代园苑里面已普遍运用。

⑤理水 园内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河、湖、沼、溪、涧、瀑、潭等的缩影。 ⑥植物配置 有孤植、丛植、混交,大量的则是成片的栽植。 ⑦建筑 布局绝大多数从造景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点景”和“观景”的作用,但就园林总体而言,则又是从属于自然景观。 艮岳称得起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它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中国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造园艺术的比较

中国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造园艺术风格的比较 中国园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国、欧洲、阿拉伯)中独树一帜。它是融建筑、书画、文学、金石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品。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巧妙的构思布局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艺术、哲学等表现的淋漓尽致。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是中国园林的两大主要流派,二者在各自的布局、构思、选材及对构景要素的处理上又自成体系,从而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 一、园林的规模、布局及造园思想萌发于商周时期的皇家园林主要是为帝王游乐所建。园主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决定了其造园的规模和档次。无论是号称“广长三百里,离宫七十所” 的汉武帝时期的上林苑,还是现存于北京的颐和园,都是规模浩大、建设恢宏,尽显帝王气派。更有甚者,将部分山水风景的精华直接组入园内,如古代著名燕京八景 中的“玉泉垂虹” 和“西山晴雪” 分别是玉泉山静明园和香山静宜园的主景。一般名山胜水中所能见到的自然峰岭、峡谷沟壑、溪泉瀑布,大多能在帝王的苑囿中见到。真可谓“除却帝王家,安有此山水”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这是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形成的传统思想。在皇家园林中,这种礼制思想直接导致了“园中园” 格局的形成。于是在皇家园林内的几十乃至上百个景点中,势必有对江南小园的仿制和佛道寺观园林的包容。所以在皇家园林中我们既可看到玲珑秀美的江南私园,又可见到别具风韵的民族建筑,甚至还有欧洲文艺复兴时的“西洋景” 。各种园林流派和造园思想在这里汇聚和积淀,从而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皇家园林体系。皇家园林在山水构造、建筑布局、植物配置乃至园路的铺设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尤其在建筑布局上,皇家园林出于整体宏大气势的考虑,需要安排一些体量巨大的单体建筑和组合丰富的建筑群。在建筑布局中将比较明确的中轴对称关系或主次分明的多重轴线关系带入到原本强调因山就势、巧若天成的造园理论中来。如以宏大的佛香阁建筑及其主轴线控制全景的颐和园,就突显了“皇权至尊、天子威仪” 的礼制思想;同样,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 如众星捧月般地环绕山庄,无疑是大清王朝君临天下的象征。皇家园林严格地说是体现了当时皇家艺术的审美观和其所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它通过运用一切艺术手段,创造意境,将皇家的伦理内容用美的形式加以具体体现。再者,皇家园林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全面继承。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的承德避暑山庄,可以说是承袭了汉唐御苑之传统,融合江南私园之特点, 是皇家园林的杰作。整个山庄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 苑景区又可分为湖区、平原区和山区。宫殿区是山庄中最大的建筑群体,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构成。整个建筑群按照中轴线对称布局,院落九进,分前朝后寝两部分。前朝主体建筑为“澹泊敬诚”,后寝部分为清帝起居之处,主体建筑为“烟波致爽” 。在苑景区,面积多达30万平方米的湖区被洲、岛、桥、堤分隔为上湖、下湖、银湖、镜湖、长湖、内湖、如意湖、澄湖八个大小湖面,构成江南水乡名园的意境。湖区建筑分三部分,其中东部系仿镇江金寺形式而建;中部有仿嘉兴烟雨楼之意境而建的单檐重层楼“烟雨楼”,有形如杭州苏堤的芝径云堤。平原区是以万树园为中心,占地60万平方米,建筑规模和数量远不及宫殿区和湖区。现存建筑以仿宁波天一阁而建的清代皇家四库全书藏书楼“文津阁” 有名。山区则是连绵起伏的峰峦之地,在这上面建有象征万里长城的北部宫墙,而康乾盛世时依山就势而建的山中之园则基本无存。与皇家园林相比,私家园林无论是在园林的整体布局,还是在构思选材上,都显得内敛了许多。当然也就不会出现象征“禹贡九洲” 的圆明园后湖九岛环列的造园盛景。私家园林意境的主题是表现文人士大夫怡情自然山水,超脱世俗功名的情结。“我们说儒家知识分子虽不像道家知识分子那样消极遁世,却也有了‘道不明则隐’ 的清醒选择,他们也需要有一个能与封建权力分庭抗礼的环境。” 这个环境无需很大,也无需奢侈,深谙“大隐隐于市” 之道的没落文人,只求在城市的喧闹中造就一种隐居的气氛,使他们在简朴的生活中继续磨砺着自己的意志和德

凡尔赛宫

目录 摘要 (4) 关键词 (4) 前言 (5) 1 历史年表 (5) 1.1来历 (5) 1.2建造过程 (6) 1.3历史演变 (6) 2 凡尔赛宫的地理位置极其影响 (7) 3 政治活动 (7) 4 凡尔赛宫苑景观设计 (7) 4.1 凡尔赛宫的解析 (7) 4.2 凡尔赛宫轴线分析 (7) 4.3 凡尔赛宫立体分析 (8) 5 凡尔赛著名景观 (8) 5.1大理石庭院 (9) 5.1.1大特里亚农宫 (9) 5.1.2小特里亚农宫 (9) 5.1.3海格力斯厅 (9) 5.1.4丰收厅 (9) 5.1.5维纳斯厅 (9) 5.1.6狄安娜厅 (9) 5.1.7玛尔斯厅 (9) 5.1.8墨丘利厅 (9) 5.1.9阿波罗厅 (9) 5.2战争厅 (10) 5.2.1镜厅 (10) 5.2.2和平厅 (10) 5.2.3维纳斯厅 (10)

5.2.4国王套房 (10) 5.2.5战争画廊 (11) 5.2.6花园 (11) 5.2.7剧场 (11) 5.2.9教堂 (12) 6 凡尔赛的特点 (12) 6.1独特的法兰西式花园 (12) 6.2 采用平顶式屋顶 (12) 6.3 独特的镜厅 (12) 6.4 室内装饰 (12) 7 建筑问题 (13) 7. 1地基下沉 (13) 7. 2功能分区不方便 (13) 7. 3造成资源浪费 (13) 7. 4整体性差 (13) 8 历史价值 (14) 9 结语 (15) 参考文献 (15) (目录部分宋体小四,1.5倍行距)

皇家园林的辉煌 ——法国凡尔赛宫廷园林赏析 李静指导老师:赵金鹏 摘要:17世纪下半叶,法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国王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宫扩建一处超过任何其他苑园的最美丽最宏伟的宫苑——凡尔赛宫,建成后的凡尔赛宫极富艺术特色。本文主要讲解凡尔赛宫的历史背景以及在造园面积、花园主轴线强调的视觉效果、建立在封建等级制之上的园林的总体布局、显著的几何对称美、由大运河、瑞士湖和大小特里亚农宫组成的凡尔塞宫花园、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和建筑遗留问题。而正是这些使得凡尔赛宫成为强大的国家和强大的君主的纪念碑。 关键词:西方造园艺术;凡尔赛宫园林;艺术形式 (题目是黑体、小二。。。。。其他全是小四,1.5倍行距)

中国园林艺术史作业题

中国园林艺术史作业题 1、园林艺术主要的欣赏方法有哪些? 2、如何创作园林动态和静态空间序列? 3、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向风景式方向发展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4、简述秦汉宫苑规划布局特点。 5、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艺术成就。 6、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对园林发展的影响。 7、简述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的主要成就。 8、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9、明清时期的山水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有何异同点? 10、简述艮岳的造园艺术成就。 答:(1)筑山:天然山岳典型化的概括。(2)置石:出现特置石。(3)理水:有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4)植物配置:植物品种多且有孤植,丛植,混交及片植等方式。(5)建筑:建筑40余处,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 11、简述宋代社会对城市公共园林的影响。 12、结合圆明园论述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空间特征及理水特点? 1)、皇家园林占地面积广阔、规模宏大,一般多选择真山真水,建筑单体规模保持皇家宫殿规制,因此园林整体规模和单体规模均属最大。皇家园林采用大分散、小集中,大空间开敞、小空间封闭、园中有园、大中见小、小中见大的布局方式。园中分成若干景区,大景区中又有小景区,小景区中又有若干景点。景点之间多用山石、林木、廊墙、桥堤、园路分隔与联系,达到隔而不断、联而又隔的艺术效果。 圆明园总体上是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这三座相互连通、实为一体的园林组成的。三园可各自划分为数十个景点,每个景点都以一组建筑为中心,并搭配若干山形水系而形成。景点中的每组建筑都包括了若干个院落,而每一个院落又分别有几幢建筑。这种园中有园、层层嵌套的格局是圆明园的一个重要特征。2)、中国古代水景园林理水的特色主要概述如下:形声兼备以静为主的观赏性、神仙意识,民族情愫的象征性、儒、道、释寓意深厚的哲理性、高雅脱俗。风格独特的文化性、赏用结合,多种功能的综合性。理水模式,一池三山。从秦始皇

园林艺术概论网课新版答案

园林艺术概论 园林相关概念 1 【单选题】(D)被誉为“美国近代园林之父”。 A、佐佐木英夫 B、贝聿铭 C、勒·柯布西耶 D、奥姆斯特德 2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属于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C) A、云冈石窟 B、新疆天山 C、泰山 D、青城山 3 【单选题】(C)是中国第一位园林工程院院士。 A、孙筱祥 B、吴良镛 C、汪菊渊 D、陈俊愉

【单选题】(B)是北京最大的亭子。 A、醉翁亭 B、廓如亭 C、爱晚亭 D、陶然亭 5 【判断题】在园林设计中,地形与水体是园林创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6 【判断题】“清漪园”这一名称出自《楚辞》。(×) 7 【判断题】园林的规划形式有两种,分别为自然山水园林和规则式园林。(√) 园林五大要素——地形 1 【单选题】规则式的中轴对称的园林的代表是(C)。 A、拙政园 B、诚笃园 C、法国凡尔赛宫 D、美第奇别墅

【单选题】全中国降雨量最少的地方位于(D)。 A、西藏林芝 B、新疆天山 C、甘肃陇西 D、新疆吐鲁番盆地 3 【单选题】对园林建造设计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B)。 A、植被 B、地形 C、降水量 D、海拔 4 【单选题】世界园林三大流派不包括以下哪项?(C) A、东方自然山水园林 B、规则式的中轴对称式园林 C、印度佛教园林 D、西亚园林 5 【判断题】西安的芙蓉园属于邑郊园林。(√) 6 【判断题】提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古代思想家是墨子。(×)

【判断题】法国的园林被称为“风致园”。(×) 园林五大要素——植物、道路、建筑、装饰艺术 1 【单选题】颐和园前门牌楼牌匾上的“涵虚罨秀”几字,是由以下哪位皇帝所题的?(D) A、顺治 B、雍正 C、康熙 D、乾隆 2 【单选题】颐和园的前身是(A)。 A、清漪园 B、畅春园 C、静宜园 D、煦园 3 【单选题】以下植物中,不在春季开花的是(C)。 A、丁香 B、连翘 C、木芙蓉

中外园林史试题及答案

中外园林史试题及答案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中外园林史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 1.园林构成四大要素有。 (C) A.筑山,理水,植物,动物 B.筑山,建筑,动物,植物 C.筑山,理水,植物,建筑 D.理水,植物,建筑,动物 2.以下不属于古埃及园林类型的一项是。 (B) A.宫苑园林 B.学术园林 C.圣苑园林 D.陵寝园林 3.伊斯兰园林属于园林范畴。 (B) A.自然式 B.规则式 C.混合式 D.古典园林 4.下列不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园林类型的是。 (D) A.美第奇式园林 B.台地园林 C.巴洛克式园林 D.勒诺特尔式园林 5.御花园又名。 (B) A后殿B后苑C名苑D名殿 6.造园艺术开始以现实生活为创造起点,是在时期。 (C) A、秦汉 B、东汉 C、魏晋南北朝 D、唐宋 7.以下不是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风格特征的是。 (D)

A. 成熟期的英国园林排除直线条园路,几何形水体和花坛。 B. 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与中国山水写意园林同属自然山水园林。 C. 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注重园林内外环境的默契结合。 D. 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往往在郁郁葱葱的森林中辟出一小块空地,里面 装饰者孤植树和树丛。 9. 不是苏州四大名园中的。 (A) A、辋川别业 B、拙政园 C、狮子林 D、沧浪亭 10. 中国园林的形成是在(时期)。 (A) A.秦 B、汉 C、宋 D、唐 11.西班牙阿尔罕布拉宫中园最能体现伊斯兰庭院特色。 (B) A. 里亚德 B. 桃金娘 C. 达拉克萨 D. 罗汉松 二、多项选择。 1.以下哪种是园林建筑局部造型屋顶的造型艺术。 ( ABD) A悬山B硬山C骊山D歇山 2.多选题:中国古代的园林类型是。 ( ABC) A.皇家园林 B.私家园林 C.寺观园林 D.陵寝园林 3.下列不属于别墅园的是。 ( AB )

中国私家园林的艺术特色及其历史价值

中国私家园林的艺术特色及其历史价值 中国古代园林,除皇家园林外,还有一类属于王公、贵族、地主、富商、士大夫等私人所有的园林,称为私家园林。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墅、别业等。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或几个景点;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清高风雅,淡素脱俗。私家园林集中在南京、苏州、无锡等地。 特点: 1.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造园家的主要构思是"小中见大",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再创造,曲折有致,造成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 水面建设 2.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几个景点围合而成景区; 修身养性 3.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 清高风雅 4.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 造园手法 5.在布局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手法;善于仿造自然山水的形象;十分讲究园林的细部处理。 历史价值: 私家园林的成熟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与封建权力之间持久的冲突与融合。文人士大夫私家园林原也是受到皇家园林的启发,希望造山理水以配天地,寄托自己的政治抱负。但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腐败总令信奉礼教的中国知识分子失望,于是一部分士大夫受老庄思想影响,崇尚自然,形成与儒家五行学说比较形式化的天地观相对立的,以自然无为为核心的天地观念。因此园林中的山水不再局限于茫茫九派、东海三山;又由于封建权力和礼制的打压,私家园林的规模与建筑样式受到诸多限制,这正好又与庄子齐万物的相对主义思想相吻合。 于是从南北朝时期起,私家园林就自觉地尚小巧而贵情趣。一些知识分子甚至借方士们编造的故事,将园林称作“壶中天”,要人们在小中见大。中国知识分子的“壶中天地”给这个民族留下了一整套的审美趣味和构园传统,留下了一大批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儒家知识分子虽不像道家知识分子那样消极遁世,却也有了“道不明则隐”的清醒选择。于是他们也需要一个能与封建权力分庭抗礼的环境,这个环境也无需很大,无需奢侈,无需过多的建筑,而是要在城市的喧闹中造就一种隐居的氛围,使他们在简朴的生活中继续磨练自己的意志和德行,世道一旦清明,明君一旦出现,他们就可即刻复出。更重要的是,在这里他们也可直接与天道相通,而不必假皇权的中介了。这当然也是符合他们的人生社会理想的好去处。他们以孔子对颜回的赞誉为鉴,在小小的园林(“勺园”、“壶园”、“芥子园”、“残粒园”等)中“一瓢饮,一箪食”,乐而不改其志,坚定地等待着。正所谓“身在山林,心存魏阙”。这时的半亩方园就成了“孔颜乐处”。失意的士大夫们便可“文酒聚三楹,晤

意大利,法国 ,英国园林各自的特点

总结分析不同时期意大利台地园的特征 一,什么是台地园 别墅园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中的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类型。 别墅园林多半建立在山坡地段上,就坡势而作成若干的台地,即所谓的台地园。 二,台地园形成的原因 意大利台地园的形成和意大利的国家地理相当吻合,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的亚平宁半岛上,境内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的80%。这里夏季在各地平原上既闷且热,而 在山丘上,哪怕只有几十米的高度就令人感到迥然不同,白天有凉爽的海风,晚上有 来自山林的冷空气,正是这样的地形和气候特征造就了意大利独特的台地园。因此自 古以来,意大利的贵族、富豪多背靠山坡、面向大海建造宅院别墅。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成为经济繁荣的中心,使园林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也达 到极盛时期。特别是古希腊的建筑师、园林师为逃避土耳其入侵者,大批逃亡意大利,使希腊古罗马帝国时期的文化在该国得以复兴,并得到高度发展。 三,意大利台地园的主要特色 A,台地园的通常布局为主要建筑物通常位于山坡地段的最高处,在它的前面沿山坡而引出的一条中轴线上开辟一层层的台地,分别配置保坎、平台、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各层台地之间以蹬道相联系。中轴线两旁栽植高耸的丝杉、黄杨、石松等树丛作为本生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过度。这是规整式与风景式相结合而以前者为主的一种园林形式。 B,台地园的另外一个特色是理水的手法远较过去丰富。每与高处汇聚水源作贮水池,然后顺坡势往下引注成为水瀑,平淌或流水梯,在下层台地则利用水落差的压力作出各式喷泉,最低一层平台地上又汇聚为水池。此外,常有欣赏流水落差的压力作出各式喷泉,最低一层台地上又汇聚为水池。常有为欣赏流水声音而设的装置,甚至有意识地利用激水之声构成音乐的旋律. C,装饰点缀的“园林小品”也极其多样,那些雕镂精致的石栏杆、石坛罐、保坎、碑铭以及为数众多的、以古典神话为题材的大理石雕像,它们本身的光亮晶莹衬托着暗绿色的树丛,与碧水蓝天相掩映,产生一种生动而强烈的色彩和质感的对比。 四,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的特征 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背景: A,欧洲文艺发源于意大利,公元14,15世纪是早期,16纪极盛,18世纪末走向衰没。 B,艺复兴的思想是人文主义。 C,人文主义是与以神为中心的封建思想相对立,它肯定人是生活的创造和享受者,要求发挥人的才智,对现实生活取积极态度。这一知道思想反映在文学,科学,音乐,艺术,建筑,园林等各个方面。

苏州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之以小见大

苏州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之以小见大 [摘要]:山水画的创作方法启示了园林崇尚自然,创造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意境。苏州古典园林吸收了中国画欲露先藏,含蓄有致,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形成画中有景,景中有画,增强了园林艺术的感染力,把园林意境提到一个更高的审美境界。 [关键词]:造园;意境;小中见大;苏州古典园林;网师园 引言 中国古代造园家善于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来创造所要达到的园林意境,以期达到“虽尤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其中手法之一便是“咫尺山林,以小见大”。 一、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与绘画艺术的关系 “咫尺山林,小中见大”原始绘画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然而,在古代的中国有着一种特殊的现象:造园理论多借鉴于绘画理论;众多画家诗人文人直接参与园林设计及建造,将诗情画意融于园林之中。 在造园理论和专著方面,分别有明代著名造园家计成的《园冶》,清代李渔的《闲情寄语》和文震亨的《长物志》等。另外,造园理论还可于一些游记、散文和小说中找见,如《梦溪笔谈》、《红楼梦》等,但更多的还是见诸于山水画理论中。 在造园者方面,造园者不单只有一种身份,而是兼有诗人、画家等多重身份。如,元末著名的山水画家倪云林善,苏州的狮子林即为他所造,狮子林也因其画作被清朝的乾隆皇帝赞美:“一树一峰入画意,几弯几曲远尘心”;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在辋川置别业造庭院,因借辋川山色之胜,以画设景,以景入画;明代才华横溢的唐伯虎、祝枝山建造苏州园林中亦留有印记。另外,历代著名的造园专家,如计成、文震亨等,全部都精通诗词绘画,在造园理论上做出了很大贡献。 二、咫尺山林,小中见大 南朝宋宗炳说:“夫昆仑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其形莫睹,回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计成也在《园冶》中说:“多方胜景,咫尺山林”。可见“咫尺山林,小中见大”不仅是绘画的表现手法之一,也是园林意境的重要表现手法,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风格分析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风格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到明清时期已经逐步进入成熟时期,由于自然,人文等个方面因素,使得江南私家园林在造园艺术方面有独特的风格特色,这些风格特色在空间布局,建筑营造方面都有明显的表现。 引言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东方园林艺术的一部分,对世界园林的进步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已达到了鼎盛,兴盛的造园活动和精湛的造园技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本文主要讨论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由于其区位地形,气候水文,经济,教育,宗教等人文环境等的影响,造成其造园手法在园林布局,建筑营造,景观组织等各方面的突出风格特色。 一、形成明清私家园林造园风格的影响因素 (一)区位因素 江南地区位于中国大陆的南北之间,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明清时期,江南成为文人荟萃,经济昌盛的核心地区,此时的江南私家园林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江南园林的造园风格融汇了南北的造园精华,为康熙,乾隆皇帝建造皇家园林提供了素材。

(二)地形因素 中国辽阔的地域面积和复杂的地形条件产生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资源,为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江南地区平坦的地势,发达的水系,优雅的自然环境奠定了江南园林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 (三)气候水文因素 江南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因此在造园时注意了园林与气候的相呼应,考虑了夏季的通风排水和冬季的保温节能。 (四)文化因素 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是全国的文化艺术中心,文化艺术氛围浓郁,这为江南园林的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文学,戏曲,书法,绘画等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对江南园林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五)经济因素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并成为全国工商业的中心,为江南园林的蓬勃发展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六)宗教因素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是高度的君主专制,对宗教有严格的管理,佛教和道教思想理论退化,政府限制不合理,而儒教作为政府附属组织而得以发展。江南园林的造园技巧在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 古典园林荟萃于江南,尤以苏州为胜,多为明清时代的遗存。从造园的历史发展来看,明清园林较之唐宋的空间范围已在缩小,在本已不大的空间里,再庭院,空间上的矛盾也就更加尖锐,主要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在这样局促的空间里再现自然山水的形象?二是如何使端方齐整的庭院与自然山创作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和谐而完整的园林艺术形象?正由于这种历史发展所形成的矛盾,和矛盾的解决,园虽一而质已不同。基于这个认识,本文将从局”这一角度出发,谈一谈笔者对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认识。 林布的局,用现代话说,就是在选定园址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规划,根据园林的性质、规模、使用要求和地形地貌的特点进行总的构思。它不仅要考虑园林内现状,还要研究外部空间的现状和特点。这样的构思是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山石、水面、植物、建筑等——进行的,按照美学的规律去创造出各种适赏的环境。因此,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所在地段环境的全面认识,分清利弊,扬长避短;正确的布局来源于对园林整体空间中各种环境的丰富想象和。 突破园林空间范围较小的局限,实现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利用空间大小的对比 南的私家园林,一般把居住建筑贴边界布置,而把中间的主要部分让出来布置园林山水,形成主要空间;在这个主要空间的外围伺机布置若干次要空间及局间;各个空间留有与大空间联系起来。这样即各居特色,又主次分明。在空间的对比中,小空间烘托、映衬了主要空间,大空间更显其大。如苏州网师园林:从题有“网师小筑”的园门进入网师园内的第一空间,就是由“小山丛桂轩”等三个建筑以及院墙所围绕的狭窄而封闭的庭院,庭院中点缀着山石树了幽深宁谧的气氛。但当从这个庭院的西面,顺着曲廓北绕过濯缨水阁之后,突然闪现水光荡漾、水崖岩边、亭榭廊阁、参差间出的景象。也正由于前一间的衬托,这个近均30米×30米山池区就显得较实际面积辽阔开朗了。 注意选择合宜的建筑尺度 江南园林中,建筑在庭院中占得比重较大,因此,很注意建筑尺度的处理。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一般均取亲切近人的小尺度,体量较小,有时还利用人们“近大远小”的视觉习惯,有意识地压缩位于山顶上的小建筑的尺度,而造成空间距离较实际状况略大的错觉。如苏州怡园假山顶上的螺髻亭,体量很小 2.3米,柱距仅1米。网师园水池东南角上的小石拱桥,微露水面之上,从池北南望,流水悠悠远去,似有水面深远不尽之意。 增加景物的景深和层次 南园林中,造景深多利用水面的长方向,往往在水流的两面布置石林木或建筑,形成两侧夹持的形式。借助于水面的闪烁无定、虚无缥缈、远近难测的特水两端对望,无形中增加了空间的深远感。 ,在园林中景物的层次越少,越一览无余,即使是大的空间也会感觉变小。相反,层次多,景越藏,越容易使空间感觉深远。因此,在较小的范围内造园大空间的感受,在景物的组织上,一方面运用对比的手法创造最大的景深,另一方面运用掩映的手法增加景物的层次。 可以拙政园中部园林为例,由梧竹幽居亭沿着水的长方向西望,不仅可以获得最大的景深,而且大约可以看到三个景物的空间层次:第一个空间层次结束于的荷风四面亭,其南部为邻水的远香阁和南轩,北部为水中的两个小岛,分列着雪香云蔚亭与待霜亭;通过荷风四面亭两侧的堤、桥可以看到结束于“别半亭的第二个空间层次;而拙政园西园的宜两亭及园林外部的北寺塔,高出很矮游廊的上部,形成最远的第三个空间层次。一层远似一层,空间感比实际远得多。 利用空间回环相同,道路曲折变幻的手法,使空间与景色渐次展开,连续不断,周而复始,造成景色多而空间丰富,类似观赏中国画的山水长卷,有一气,而芴一览无余之弊。路径的迁回曲折,更可以增大路程的长度,延长游赏的时间,使人心理上扩大了空间感。 接外景 园外的景色被借到园内,人的视线就从园林的范围内延展开去,而起到扩大空间的作用。如无锡寄畅园借惠山及锡山之景。 通过意境的联想来扩大空间感 州的环秀山庄的叠石是举世公认的好手笔,它把自然山川之美概括、提炼后浓缩到一亩多地的有限范围之内,创造了峰峦、峭壁、山涧、峡谷、危径、山洞幽溪等一系列精彩的艺术境界,通过“寓意于景”,使人产生“触景生情”的联想。这种联想的思路,必能飞越那高高围墙的边界,把人的情思带到浩瀚中去,这样的意境空间是无限的。这种传神的“写意”手法的运用,正是中国园林布局上的高明的地方。 园林边界规则、方整的生硬感觉,寻求自然的意趣 以“之”字形游廊贴外墙布置,以打破高大围墙的闭塞感。 廊随山势蜿蜒上下,或跨水曲折延伸,廊与墙交界处有时留出一些不规则的小空间点缀山石树木,顺廊行进,角度不断变化,即使墙在身边也不感觉到它的平硬。廊墙上有时还嵌有名家的“诗条石”,用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从远处看过来,平直的“实”墙为曲折的“虚”廊及山石、花木所掩映,以廊代墙,以产生了空灵感。 为打破围墙的闭塞感,不仅注意“边”的处理,还注意“角”的处理,一般不使造成生硬的90°转角。 见的手法,有的在转角部位叠以山石,山上建亭,亭有时还有爬山斜廊接引,使人门的视线,由山石而廊、亭,再引向远处的高空,本来局促的角落变成为

造园史考试题目答案

1.我国园林最古老的形式 囿:出自“囿,所以御养禽兽也”。囿,起源于狩猎,具备园林的雏形。 台:利用地形或在地面上垒土、筑石成台形,顶部平整,一般在台上建筑屋宇房舍或仅有围栏,供游人登高览胜的构筑物。 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我国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 国园林的起源与最初形式和内容 答: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建筑物是“台”,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型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囿”便是王室专门中豢养这些离兽的场所,囿的建置与帝王的狩猎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囿起源于狩猎;“台”即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台的原初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沼”,主要是指水池 2.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大内御苑:建置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皇居或离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的皇家园林。 行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近郊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尔游憩或短期驻足之用。 离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远郊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3.一池三山、三山五园 一池三山:以汉代建章宫中太液池,蓬莱、瀛洲、方丈三山为开始,成为中国造园山水格局的典范。 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是从康熙朝至乾隆朝陆续修建起来的。 三山五园的形成:三山是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是: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和清漪园(颐和园)。三山五园”——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清漪园、香山的静宜园、圆明园的畅春园。 4.刺绣花坛 克洛德·莫莱是法国园林中的刺绣花坛真正的开创者,他以花草模仿衣服上的刺绣花边。刺绣花边的时尚,是在17世纪初由西班牙传入法国的,在当时非常流行。莫莱将服饰变成了一种园饰,因此时常向国王的刺绣匠瓦莱(Pierre Vallet)请教。过去的花坛中,花纹是用花草来做的,既不耐久,又难管理。莫莱率先采用了黄杨做花纹,除了保留花卉外,还大胆使用彩色页岩或砂子作底衬,装饰效果更强烈。 勒·诺特尔常用的花坛有六种类型,即刺绣花坛、组合花坛、英国式花坛、分区花坛、柑桔花坛和水花坛。刺绣花坛是以黄杨做成图案,也是最美丽的花坛,主要用在主体建筑的前方。组合花坛是指由涡形图案植坛、草地、花结和花丛等四个对称的部分组合而成的花坛。英国式花坛即草坪植坛,边缘镶有花带,是不太显眼的花坛形式。分区花坛是由完全对称布置的黄杨篱构成,其中看不到草地和刺绣图案。柑桔花坛就是以柑桔等灌木组成的几何形植坛。水花坛是将几何形草地与水池、喷泉组合而成的形式。 5.奥姆斯特德是谁,其作品,成就 奥姆斯特德:美国景观设计之父,是美国最重要的公园设计者。杰出的园林大师,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他科学地预见到由于移民成倍增长,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必将加速城市化进程,因此,城市绿化将日益重要,而建设大型城市公园可使居民享受城市中的自然空间,改善生态环境。于1854年设计建造了中央公园等。 奥姆斯特德原则: 答:1.保护自然景观,在某些情况下,自然景观需要加以恢复或进一步强调; 2.除了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尽可能避免使用规则式; 3.保持公园中心区的草坪和草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