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岭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6
浅析岭南古典园林造园艺术——以江南园林为比较作者:黎映欣,杨尚其,方舒丽,王欣来源:《广东园林》 2016年第4期黎映欣杨尚其方舒丽王欣*(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临安 311300)摘要: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发展成为两大不同地域风格的园林。
概括性地回顾岭南发展历程,比较江南园林与岭南园林,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思想、造园师及园主人四个方面分析岭南园林风格形成的原因,并总结了岭南园林的造园艺术特征。
关键词:江南园林;岭南园林;造园艺术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2641(2016)04-0037-04收稿日期:2016-01-22修回日期:2016-03-02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两大璀璨明珠,因为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环境、造园师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江南和岭南两大地方风格的园林,在中国园林史上具有各自坚实的文化传统。
现有岭南艺术风格研究,多从一个时期或是通过案例进行分析比较。
本文通过研究岭南园林的发展历程,以历史的角度审视和把握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各时期的艺术实践状态,从而建立对江南与岭南园林的整体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和研究岭南园林风格形成的原因,从而发现岭南园林造园特征。
1 岭南园林发展历程1.1 岭南传统园林发展历程1.1.1 生长期秦汉时期,岭南园林处于萌芽、产生、发展的阶段。
首先出现的是皇家园林,最早的实例是赵佗所建的南越国宫署御苑遗址。
此宫苑效仿秦皇宫室苑囿,于广州越秀山下建王宫,并依山而筑赵王台和朝汉台。
赵佗是北方人,带来中原文化,便有了宫殿里修筑高台的做法。
三国时,岭南私园开始产生,如建立在虞翻的虞苑。
而后,虞翻后人施其宅为寺,是为制止寺,开岭南寺庙园林之先河。
顾微《广州记》[1]所记载的菖蒲涧为一处林泉胜景,被视为岭南城市公共园林的起源。
1.1.2 发展期唐代,佛教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入岭南,促进了寺庙园林的发展。
浅析清代岭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摘要:清代岭南私家园林在我国古典园林里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造园艺术有着与北方园林和江南园林不同的风格。
本文通过分析岭南私家园林,并重点分析东莞可园,来探究岭南私家园林的造园艺术,总结其特点和经验,并为现代园林造园提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岭南;私家园林;艺术;可园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1-0089-02一、岭南私家园林概况(一)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岭南园林泛着我国南方的五岭以南的地区,古称南越。
岭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气候特点。
岭南地处丘陵地区,农耕地少。
此外,岭南地区气候炎热多雨,湿度很大,夏秋季常有台风暴雨。
(二)人文背景岭南人的造园审美意象,首先归功于岭南地域的山水风貌。
再加上岭南的经济模式是商贸经济,经商意识弥漫于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制约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即追求生活的真实,注重过程和意义,不停留在表面的矫饰和虚幻的风雅上。
因此,岭南造园,常将园林的人文环境融入到自然景观环境之中。
园主崇尚自然,追求平实,不太重视人工制造的假山流水,也不羡慕江南园林那种在咫尺中营造山林的技巧。
另外,岭南由于地理位置原因而较早的接触了西洋文化,造园手法也受到影响。
本文将着重分析东莞可园,来探究清代岭南私家园林的造园艺术。
二、实例分析——东莞可园简介:可园,位于东莞城西博厦村,始建于雍正年间,是围绕山石、池水、花木、庭院、用游廊和建筑组成曲尺形平面的一组庭院住宅,创建于清咸丰年间。
园主人张敬修,亲自参与可园的筹划兴造,布局周密,设计精巧,在三亩三的土地上,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并俱全。
(一)空间布局1、岭南私家园林住宅的布局方式有几种:(1)疏密相对。
住宅在庭院之旁或后部,住宅与庭院两者之间相对独立,各自成区,并用围墙门洞或置有大门来联系出入,如佛山的梁园。
(2)连房广厦。
住宅布置于庭院内,住宅和庭院间隔或用洞门花墙、或用廊亭、或用花木池水,庭院是主人生活的一部分,布局比较疏朗开阔和灵活自由,如番禺余荫山房、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等。
江南、北方和岭南(广西)私家园林的艺术特征作者:刘延东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10期摘要:中国江南、北方和岭南私家园林的表现形式和造园手法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江南园林轻灵空透、小巧细腻、青瓦墨黛;北方园林大多以宫廷帝王园林为代表,气势恢弘、磅礴、布局对称严谨,无不体现出皇权政治,庄严稳重;岭南私家园林本文以广西私家园林为例,具有代表性的有谢鲁山庄、雁山园、明秀园。
体型轻盈、通透、朴实体量较小。
本文通过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对这三种园林的造园艺术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艺术特色江南建筑总体来说空灵小巧,玲珑细致,到处散发着温婉的气质;北方皇家园林庄重沉稳,为了适应北方冬季寒冷凌冽、夏季多风的气候,打造出一种封闭厚重的建筑感,是一种有别于江南园林的刚健之感;而岭南园林的建筑以生活性为主,在园林庭院中使用较少的如亭台楼阁之类的江南园林建筑,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寻求新的发展。
1花木配置江南园林位于长江流域处,气候湿润,植物种类丰富;北方皇家园林较为单一;岭南地区亚热带气候植物种类也十分丰富江南地区水网密布,气候温暖湿润,为植被的生长创造了优越的环境,因此江南的植物品类要远胜于北方地区,而且园艺匠师还能够充分考虑生态景观随季相的变化和天候的更迭来灵活地搭配植物的形态和色彩。
北方冬季持续时间长,气候寒冷干燥,能够适应这种恶劣条件的植被品种较少,因此造园者在进行花木的配置时对植栽品种的选择收到较多限制。
有些庭园为了求得四季常绿,甚至以松柏作为景观主题,虽然别有一番古朴苍劲的气势,却也难免失于乏味单调。
岭南地区的气候环境条件是决定岭南园林植物景观的重要因素,当地的自然植被以及植物群落是营造岭南园林植物景观值得学习的极好范例。
2 堆山叠石北方皇家園林的山石比较厚重;江南园林的山石比较空灵;岭南私家园林的山石堆放散落。
北方皇家园林中的山石堆放虽然引用了大量江南流派的技法,皇家园林对江南叠石技艺的借鉴并非简单模仿,而是结合北方地域特色,适应北方鉴赏习惯的一种艺术再创造。
明清私家园林的特点主要特征明清私家园林的特点主要特征自唐代以后,私家园林如雨后春笋般的大量涌现。
发展到明清时期,私家园林已遍布全国各地,甚至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有相当数量的私家园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明清私家园林的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明清私家园林的特点江南的私家园林的特点1.相比较其他地域而言往往是最复杂最多变的大多数情况下会以水池作为中心然后以湖石和黄石来堆叠假山;2.建筑的造型偏于灵巧,喜欢用粉墙、漏窗,整体的色彩偏于素雅;3.植物的种类比较喜欢松、竹、梅、梧桐等具有特殊文化涵义的品种。
岭南地区园林的特点1.建筑密度偏大,“广厦连屋“;2.水池大多数情况下喜欢采用比较规则的几何形状,假山常常会使用本地特产的大块的花岗岩;3.植物种类往往会包含这个区域所特产的水松、榕树、荔枝等等品种。
北方私家园林的特点:1.相比于南方私家园林,布局比较端庄,变化不丰富;2.缺水,更加重视假山,因缺少湖石,一般用青石代替;3.总体上风格偏于雄健,喜用灰砖墙和鲜艳的彩画。
私家园林的发展私家园林在汉代已发其端。
但此时它虽然从宫苑系统中离异、分化出来,却不能归属于非宫苑系统,只能构成为宫苑系统中具有一定独立价值的子系统。
因而汉代的私家园林,不但为数极少,而且并不具备后来私家园林的典型特征。
此时的代表作有茂陵袁广汉、刘武的兔园、董仲舒的舍园等。
在魏、晋时期,由于隐逸之风和欣赏自然的趣味已波及社会上层,因此建构私家园林是其连锁反应。
石崇在洛阳的金谷园就是典型的例子。
金谷园地形起伏,并且临河而建。
它把金谷涧的水引来形成园中水景,河涧可行游船,人坐岸边又可垂钓,岸边杨柳依依,又有繁多的树木配置。
到了南北朝,建园之风大炽。
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一是宫苑遍布都城及其周郊,二是寺观园林大量出现。
如著名的报恩寺、龙华寺、追圣寺等。
三是和宫苑、寺院同步相应的宅园——主要是王侯、贵族的园林更为稠密地出现在北国和江南,它们往往和寺院交错在一起,但在艺术风格方面却和宫苑比较接近。
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林艺术江南私家园林的特征姓名:何慧燕学号:5400111315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班级:经济类116班【摘要】:我国园林的发展历史是极为悠久的,特别是清代园林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其清新典雅的风格,独特的建造艺术是我国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学习其建筑原理,在了解民族文化的同时,传承文化。
【关键字】:江南私家园林人文气息规模自然条件空间对比疏密虚实花木山石一、园林发展史中国园林繁荣发展历史悠久,在商超或更早时期就出现了园林的最初模式--囿,魏晋南北朝私家园林大为兴盛,唐代是中国古代园林风格转变的重要时期,元代的私家园林开始成为文人雅士抒写自己性情的重要艺术手段,明、清是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集成时期。
二、江南私家园林的人文气息浓厚清代是满洲人统治的天下,朝廷大掀文字狱,文人不能自由地谈论政治。
而且汉人受到朝廷重用的不多,特别是江南一代的文人,他们大多不得志,这些园林的设计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他们的心境。
他们崇尚自然,追求平静, 逃避现实和向往原始自然状态的生活, 努力营造一种清净无为、息心去欲的境界。
也正是优美的田园风光和生动的自然景色使诗人的心灵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净化。
中国古典园林在追求诗情画意一般艺术境界的同时, 将中国画的写意手法巧妙地融入造园中, 并借助松柏、古梅、美竹创造出令人神往的太虚幻境。
所以许多游人在观赏江南古典园林时经常受到联想使人赋情于景, 园同人情景交融,创造出极高的艺术境界。
例如,在苏州城东南阔家头巷的网师园,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当时的园主人为侍郎史正志,园名“渔隐”。
后来几经兴废。
到清代乾隆年间归宋宗元所有,改名“网师园”。
网师即渔隐,仍含渔隐的本意,都是标榜隐逸清高的。
三、江南私家园林规模较小历史上由于封建权力和礼制的打压,私家园林的规模与建筑样式受到诸多限制,私家园林受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园林中建筑面积所占比例很小,单体建筑体量不大,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
岭南四大名园的布局特点分析摘要:岭南园林由于其在气候、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不同,表现在造园手法、实用性方面都有别于于皇家园林、江南园林。
本文通过对岭南四大名园清晖园、可园、余荫山房、梁园的布局特点描述和评价,来分析归纳岭南园林的布局特点。
关键词:岭南文化;岭南四大名园;布局手法;造园理念前言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是任何文化形态产生、发展、兴盛、衰落、甚至消亡的重要因素,岭南园林作为一地域文化形态,其产生和特点的形成,从某种程度上也脱离不了岭南特定的人文和自然环境的制约。
一、岭南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岭南古称南粤,秦末汉初它是南越王国的辖地。
所谓岭南指五岭以南,包括大庾岭、骑田岭、越城岭、萌渚岭、都庞岭,范围大致包括了今广东、海南、闽南和广西大部。
地理环境上处于低纬度,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夏季以南至东南风为主,冬季以北至东北风为主。
全年太阳辐射量大,日照时间长,高温多雨,夏季有台风侵袭,具有亚热带季风海洋气候特点。
同时,岭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和中原文化一脉相承。
而岭南有临海之利,又有悠久的海外通商历史,使岭南不仅接触了各方海外文化,商业也随之繁荣,商业文化往往追求务实性、适应性和创新性。
正是这样的地域条件,造就了岭南“多元共存,商文合流”的文化特质。
这样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无疑也对岭南园林的造园布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中国私家园林的建筑布局形式在中国的私家园林布局中,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生活区与园林区相对分隔,这种类型的园林精髓在于园林区,园林包围建筑,空间结构以自然空间为主,建筑在其中起辅助、点缀作用,从属于自然空间环境。
此布局方式在江南园林中较为常见。
另外一种是生活区和园林区相互融合,这种类型一般是建筑包围园林,园林空间往往是作为建筑的一个室外空间场所,因此可以称为“庭园”,以区别于自然空间为主的造园形式。
岭南古典园林多采用此布局方式。
三、岭南四大名园的布局手法比较分析在众多岭南园林中,现今保存较为完整的岭南晚清四大名园,有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以及佛山梁园。
摘要:岭南私家园林,在清朝时代,与北方皇家园林,江南园林成三足鼎立之势。
北方皇家园林贵在威严恢弘,江南园林贵在诗情画意,岭南私家园林贵在不拘一格、务实舒适。
所谓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岭南私家园林,总是着墨于几亩之地,给与世间万千迤逦。
若要究其造园艺术,必先了解其风土人情,明了政要富商“此心归处是吾乡”的皈依心情,明了岭南集各地之所长、西风东渐的海岸风情,如此之后,才能明了岭南私家园林造园之用心与随意。
同时,我们要了解这个岭南的气候,面朝大海,炎热多雨。
如此的天气,给了岭南私家园林独特的植物和因地制宜的布局。
接着,当我们步入广东四大名园番禺馀荫山房、东莞可园、佛山梁园、顺德清晖园时,我们才能够对其造园艺术有具体的了解。
最后,去体会属于岭南的细节,或灰塑或门窗或理水,往往细节决定了园林的感情脉络。
如此之后,对于清代岭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才能说略知一二。
关键词:清代岭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文化气候历史广东四大名园一.知人则知园,文化乃造园之魂岭南,五岭以南的地域,炎热湿润的地方,湿漉漉的,植物野蛮生长,漫长的海岸线。
自从海关互通有无,此处也甚是富庶。
富商或政要,便也用心经营自己的宅邸,莳花莳草,自是此心归处是吾乡。
以今观古,这些私家园林也正是民族的珍宝,沉淀了百年岁月,皆闻其香。
到了清朝,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也呈三足鼎立之势。
北方皇家园林,恢弘盛大,处处皆是严密,以其威严之美折服人们;江南园林,小家碧玉,山石清奇,池塘枯荷,讲求一个意境美,自是文人骚客游园惊梦之地;岭南私家园林,有一股野趣,不求恢弘不求意境,只求个舒适自在,甚是务实,倒也是自成一派。
梓翁曾说过:“它(指园林)同文学、戏剧、书画,是同一种感情不同形式的表现[ 1 ]。
”曾有人形容岭南园林之美,灵秀,窈渺,峻拔,奇掘,清虚,空灵,简远,所谓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 2 ]。
园林如诗词书画,渗透这一片土地的气质。
若要读懂岭南私家园林的造园艺术,必先读懂这片土地。
南方私家园林艺术特点论中国南方私家园林艺术的历史变迁南方私家园林艺术特点论中国南方私家园林艺术的历史变迁通常所说的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
一、私家园林的概述在历史上,游憩境域因内容和形式的不同用过不同的名称。
“园林”一词,见于西晋以后诗文中,如西晋张翰《杂诗》有“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句;北魏杨玄之《洛阳伽蓝记》评述司农张伦的住宅时说:“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及。
”唐宋以后,“园林”一词的应用更加广泛,常用以泛指以上各种游憩境域。
私家园林是区别于皇家园林、宫苑、宫囿的园林。
中国古代的私家园林有四大派系:北京私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岭南私家园林、皖南私家园林,这里所述的主要是江南私家园林。
二、南方私家园林的历史私家园林的历史较为悠久,苏州园林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纪。
秦汉以来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有宫室的园林,又称宫苑。
西汉时已有贵族、富豪的私园,规模比宫苑小,内容仍不脱囿和苑的传统,以建筑组群结合自然山水,如梁孝王刘武的梁园。
茂陵富人袁广汉于北邙山下筑园,构石为山,反映当时已用人工构筑石山。
园中有大量建筑组群,园中景色大体还是比较粗放的,这种园林形式一直延续到东汉末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园林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陷入大动荡,社会生产力严重下降,人口锐减,人民对前途感到失望与不安, 于是就寻求精神方面的解脱,道家与佛家的思想深入人心。
此时士大夫知识分子转而逃避现实,隐逸山林,这种时尚必然体现在当时的私家园林之中,其中的代表作有位于中国北方洛阳的西晋大官僚石崇的金谷园,和中国南方会稽的东晋山水诗人谢灵运的山居。
岭南园林的风格特色及成因摘要中国园林享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称,早在皇帝时期,我国就已经开始兴建古典园林。
而在我国现有的园林文化中,岭南园林更是因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将中国园林的山水之美发挥到了极致。
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对中国造园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主要是浅谈岭南园林的风格特色及成因。
关键字岭南园林形成时期发展岭南特色正文岭南,是我国南方五岭之南的概称,其境域主要涉及福建南部、广东全部、广西东部及南部。
北回归线横贯境内,由于受惠于季风的调节,这里仍然是山清水秀,植物繁茂,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呈现出一派典型的亚热带和热带自然景观,被誉为南国风光。
由自然景观所形成的自然园林和适合于岭南人生活习惯的私家园林,也不同北方园林的壮丽,江南园林的纤秀,而具有轻盈,自在与敞开的岭南特色。
据历史记载,岭南园林始建于南越帝赵陀,效仿秦皇宫室园囿,在越都番禺大举兴宫筑苑,把岭南的皇家宫苑推上了顶峰,但是随着割据政权的衰亡,岭南皇家园林也就销声匿迹;后随着岭南社会经济的逐步上升、文化艺术的发展和海内外日益频繁的交流,岭南园林逐渐呈现越来越浓厚的地方民间色彩。
一极具特色的园林文化的形成岭南园林文化有因自然而上升的文化,有因人工而积淀的文化,前者可归结为海岸文化和热带文化,后者可归结为远儒文化和世俗文化、享乐文化和商业文化,开放文化和兼容文化,贬谪文化和务实文化。
远儒文化是岭南学者对岭南园林文化最精辟的阐释,如果说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的儒意较浓的话,岭南园林的儒家意味则很淡。
岭南人远离政治中心的忤逆和反叛表现于古典园林建筑梁架的不规范和现代园林文联匾对的不重视,另长期处于南疆的“蛮夷之族”的传统造就了武家文化,表现于清代园林的碉楼形式和近代园林的“肥胖”立面和简朴粗柱。
岭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和中原文化一脉相承。
但是,由于五岭的阻隔,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的缘故,使中原文化对岭南的影响相对脆弱,所以使岭南某些原生文化元素没有被强势的中原文化所消解;另外,岭南有临海之利,又有悠久的海外通商历史,使岭南不仅接触了各路各方的海外文化,商业也随之繁荣。
浅析清代岭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摘要: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岭南园林的背景环境,然后分析了清代岭南园林的空间布局、置石、理水等方面的特点。
而后选取了清代岭南名园之一的余荫山房,从造园手法的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最后精要总结了岭南园林的特点。
关键词:岭南园林;艺术手法;余荫山房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5312(2012)20-0041-01
一、概述
岭南,系我国南方五岭之南概称,其境域主要涉及广东、福建南部、广西东部及南部。
岭南山水秀丽、而又濒临沧海,环境特殊,孕育出了富有自身特色的岭南园林,成为我国园林的一个重要流派。
岭南园林因为其独特的地域环境,与北方及苏杭园林有着很大差别。
北方的皇家园林注重气派与寓意,壮丽而大气。
苏杭的私家园林注重寄情山水、隐士思想,轻盈淡雅。
岭南私家园林则畅朗精巧。
广东是岭南园林的主要发源地,广东的私家园林多是一些小型的庭院。
二、环境条件
一个园林风格的形成并不是一意孤行的,要因地制宜,以功能实用性为前提。
它周围的环境决定了它,孕育了它。
影响园林形成的几个重要方面就是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文化。
这些因素共同
作用产生了一个园林风格。
岭南地区背山面海,处于半封闭的地理环境,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不及皇家园林和苏杭私家园林。
给园林创造提供了开阔的发挥空间。
气候条件对于居住环境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岭南气候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纬度低,受海洋气流影响大,造成了岭南炎热多雨,湿度大的气候特点。
岭南文化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文化体系,岭南作为沿海地区,是一个较为开放的区域,如司徒尚纪先生所说:“岭南文化主要是以当地南越文化为底蕴,同时又与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以及国外舶来的各种文化长期交流,整合而成的一种区域文化或者地方文化,可以说岭南文化是一种原生型、多元性、感性化、非正流的世俗文化。
”岭南地处偏远,受到中原儒道思想影响较小,且岭南地区商贾较多,经商者多求真务实,造就了广东人“经世致用”的处事哲学,园林以实用性之上,能够吸收各方思想为我所用,且在建造园林时不拘泥于各种形式,有一定的随意性。
岭南园林在布置时借鉴了一定的西方思想,采用了一定的几何对称性布局。
三、造园艺术分析
岭南园林的各种艺术手法,大多都是先为了适应气候条件和满足使用需求,然后再考虑艺术审美,从适应性和实用性的角度来看
岭南园林的各种造园方法才能理解个中缘由。
由于温湿多雨,岭南园林体量较小,空间布局及造园艺术大多为了适应较小的空间。
置石和理水的做法都是为了适应、改变庭院的小空间而应运产生的。
除此之外,岭南园林还注重细节,每一个细部都能给园林增加一丝风味。
(一)选址
苏杭园林常选址选在闹市区,求一闹中取静。
岭南园林则远离闹市区,把园林融入大自然中。
同时,由于岭南园林面积较小,通过借景等方法也可以扩大园林的观赏范围。
岭南庭园在景观组织上,特别是在视线组织上常将园内外空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产生空间的扩散感。
岭南园林造园通过借助园外景色,使园林空间获得丰富的层次。
(二)空间布局
以建筑空间为主的岭南庭园主要有建筑绕庭、前庭后院、书斋侧庭、前宅后庭等布局方式,常用连房广厦的形式通过连廊将船厅、亭榭、楼阁等联成一片,形成既分隔又连通的庭园有机空间。
岭南人务实,园林布局形式多为了适应当地炎热多雨,兼有台风的气候。
因此,园林面积狭小,布局紧凑, 建筑在其中占据了主要地位。
采用水庭,围合出空间的手法,能很好的营造有限的园林空间。
利用建筑和围廊来减少台风带来的伤害,而且可以很好的沟通交通。
同时紧凑的布局还利于遮荫, 所以岭南园林多使用“连
房广厦”的方式来布局。
如果两栋建筑之间需要连接,多以冷巷、桥廊的方法处理。
岭南园林组织建筑朝向多以南低北高处理,迎合夏季主导风向,降低院内温度,例如清晖园。
同时,建筑紧临水面,通过水体减低温度。
园林内多种植高大的乔木, 不仅可以观赏, 还可遮荫挡雨。
(三)叠山置石
北方造园掇山主要以山形山势为主,而不是追求某几块山石砌叠形成的“瘦、皱、漏、透”之效果。
苏州园林造山,不追求体量的庞大,而以能得山林意境为上乘。
岭南庭园由于规模小,故很少布置土山,而是以石为山,因此假山石景便成为庭园的主要观景。
岭南掇山叠石以观赏性为主,叠石假山多与池水、建筑、植物共同组成园林景观。
只是材料上广东本土盛产英石,园林多用英石,同时也兼用太湖石、腊石、钟乳石等。
叠石的形式也与石材有关。
岭南园林置石叠山有三种形式:壁式、峰式、散式。
壁式,叠石依附庭园院墙而筑的浮雕式叠山,有扩大空间的效果,柔化院墙线条,由于庭院较小,也常与亭等搭配构建(图1)。
峰式,是庭中自成一体的独立堆山,可以四面观赏,主峰拔峭,客峰呼应,远观层次深远,近观山峦昂然。
散式,是岭南园林置石的一种传统手法。
不表现完整的山形,只用零散的山石表现某种意境,以欣赏山石本色为主。
(四)凿池理水
水庭,是岭南庭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东传统园林对各类水体的营造,主要在于水体的岸线及背景处理,池岸的形式是决定园林特点和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岭南园林由于吸纳了西方园林文化,大多把水池做成规则几何形,例如曲池、方池、甚至是余荫山房的回形池等,多采用直立池壁,少有自然山石的驳岸。
(图2)组织空间有大致可分为三种手法:一是环水布局,如:余荫山房玲珑水榭建筑,采用了八角形的回形水池。
二是建筑临水而构,建筑物紧贴着水面或悬挑深入水面,打破了几何形体池岸那种规整呆板的格局,活跃了水面的气氛,如清晖园入口处内庭矩形水池中,澄漪亭、六角亭亭亭玉立于池中水面,碧溪草堂和船厅临水而构。
三是水中叠石掇山,山水相随相依,构出幽深阴清之碧潭景,如建于清末的广东潮阳西园,其山水布局是根据海岛形象来构思的,海礁石假山壁峭而叠,匠心独运。
(五)植物特色
岭南园林务实岭南园林中的植物有以下两个特点:1.多使用果木,岭南气候适宜热带水果生长,园林结合生产的树木较多,园林中多使用可食用的果木。
2.岭南园林多采用花台和盆栽种植。
3.大量而精巧的使用竹子及南方特色的热带植物。
参考文献:
[1]陆琦.岭南造园艺术研究[j].新建筑,2003,(2).
[2]陆琦,郑洁.岭南园林石景[j].南方建筑,2006,(4).
[3]杨翼飞,陆琦.论广东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j].广东园
林,2008,(1).
[4]肖河章.岭南传统园林的营造手法与艺术特色[j].惠州学院学报,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