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的检测技(1)
- 格式:ppt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62
生命体征测量技术操作流程生命体征测量是医疗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为医疗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介绍生命体征测量技术的操作流程,以便读者能够正确、规范地进行相关工作。
1.准备工作。
在进行生命体征测量之前,首先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包括检查测量仪器是否正常工作,确保电源充足,检查测量仪器的传感器是否干净,以及准备好记录测量结果的工具。
2.测量体温。
体温是人体生命体征中的重要指标之一,测量体温需要使用体温计。
在测量体温之前,需要选择合适的体温计,然后将体温计放置在患者口腔、腋窝或肛门等部位进行测量。
测量完毕后,要及时记录体温数据,并对体温计进行消毒处理。
3.测量脉搏。
脉搏是人体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测量脉搏可以通过手动触摸动脉或使用脉搏仪器进行。
在测量脉搏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部位,如颈动脉、手腕动脉等,然后记录脉搏的频率和节律。
4.测量呼吸。
呼吸是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过程,测量呼吸需要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
在测量呼吸时,需要观察患者的胸部或腹部的起伏情况,并记录呼吸的频率和规律性。
5.测量血压。
血压是人体循环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测量血压需要使用血压计。
在测量血压之前,需要让患者保持安静,选择合适的测量部位,然后进行血压测量。
测量完毕后,要及时记录血压数据,并对血压计进行消毒处理。
6.记录和分析数据。
在完成生命体征测量后,需要及时记录测量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患者身体状况的变化,为医疗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7.清理和消毒。
在完成生命体征测量后,需要对测量仪器进行清理和消毒。
清理和消毒工作要做到彻底,以确保下次使用时不会对患者造成交叉感染。
总结。
生命体征测量技术的操作流程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只有做到规范、准确,才能为医疗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本文介绍的生命体征测量技术操作流程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测量生命体征的方法测量生命体征(也称为生理参数)是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和监测疾病进展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心电图等。
1. 体温测量:体温是衡量人体热量与能量平衡的一种生理参数。
常用的体温测量方法包括口腔测温、腋下测温、耳膜测温和额温测温等。
例如,耳膜测温利用耳温计将传感器放置在耳道内测量耳膜的温度,并据此推测全身体温。
2. 脉搏测量:脉搏是心脏收缩和舒张的结果,反映了心脏泵血功能和血管弹性状态。
常见的脉搏测量方法包括手动测量和自动测量。
手动测量通常通过轻触动脉(如颈动脉、桡动脉或股动脉)来计算每分钟的搏动次数,自动测量则通过脉搏传感器和计时装置来测量脉搏频率。
3. 呼吸测量:呼吸频率是人体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反映了肺活量和呼吸系统功能。
常见的呼吸测量方法包括手动计数和使用呼吸传感器。
手动计数需要观察胸部或腹部的起伏,并计算每分钟呼吸次数;而呼吸传感器则利用压力传感器或流速传感器来监测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
4. 血压测量:血压是衡量动脉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
常见的血压测量方法包括非侵入式和侵入式测量。
非侵入式测量常用的方法是袖带式血压计,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动脉的压力变化。
侵入式测量通常需要在动脉内插入导管,并通过监测导管内的压力来测量血压。
5. 心电图:心电图是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图像,可以用于评估心脏功能和检测心脏疾病。
心电图测量通常通过将多个电极粘贴在胸部和四肢上,将心脏电活动转化为图形化的电压信号。
除了上述常见的生命体征测量方法,还有一些新的技术正在不断发展,例如呼吸音分析、脑电图、眼底成像等。
这些非侵入性的测量方法有助于提高测量的舒适性以及准确性,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信息。
在现代医疗中,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不断发展和改进。
它们为评估身体健康、监测疾病进展以及进行有效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准确的测量方法和设备是保证生命体征测量可靠性和一致性的关键因素,因此,专业人员在选择和使用测量设备时应当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测量生命体征的方法
一、测量生命体征的方法
1.体温测量
体温是衡量人体正常生理状态的重要参数,是检测人体是否患有疾病的重要指标。
一般情况下,人体体温平均测量结果为37.2℃,体温测量可以采用体表温度计、体内温度计等方法。
2.血压测量
血压是衡量人体正常生理状态的重要参数,是检测人体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成人的正常血压为120/80mmHg以下,血压测量可以采用血压计等仪器设备。
3.脉搏测量
脉搏是衡量人体正常生理状态的重要参数,是检测人体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标。
一般情况下,成人的正常心率介于60-100次/min,脉搏测量可以采用脉搏表、脉搏计等仪器设备。
4.呼吸测量
呼吸是衡量人体正常生理状态的重要参数,是检测人体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指标。
一般情况下,成人的正常呼吸率为12-20次/min,呼吸测量可以采用呼吸计等仪器设备。
5.血氧测量
血氧是衡量人体正常生理状态的重要参数,是检测人体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指标。
血氧测量可以采用血氧仪等仪器设备对血氧浓度进行测量。
总之,测量生命体征的方法包括体温测量、血压测量、脉搏测量、呼吸测量和血氧测量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仪器设备进行测量,以便于对人体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为正确应对和治疗疾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生命体征测量技术知识1、何谓生命体征?其正常值范围是多少?答:临床上把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统称为生命体征。
正常范围为:(1)体温:口腔温度37℃左右,直肠温度比口腔温度高0.5℃左右,腋下温度比口腔温度低0.5℃左右。
(2)脉搏:每分钟60~100次。
(3)呼吸:每分钟16~20次。
(4)血压:收缩压为90~140mmHg,舒张压为60~90mmHg,脉压差为30~40mmHg。
2、哪些因素影响测量的体温值?答:体温可随昼夜、年龄、性别、活动、药物等出现生理变化,但一般不超过0.5~1.0℃。
此外,情绪激动、紧张、进食、环境温度的变化、有些治疗如灌肠、坐浴等都会对体温有影响,在测量体温时,应加以考虑。
同时要注意体温计本身的误差对测量值的影响。
3、哪些病人不能进行口腔测温?答: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口腔疾患、口鼻腔手术、呼吸困难、不能合作病人不可采用口腔测温。
4、哪些病人不能进行直肠测温?答:直肠疾病或手术后、腹泻、心梗病人不宜用直肠测温。
5、常用体温计消毒液有哪些?答:70%的乙醇、100mg/L过氧乙酸、0.1%碘伏等,消毒溶液应每天更换。
6、如何检查体温计的准确性?答:将体温计甩至35.0℃以下,同时放入40.0℃以下温水中,3min取出,读数相差0.2℃以上或汞柱出现裂隙则体温计不能使用,应取出。
7、如果病人的体温突然升高时应考虑哪些因素?答:(1)测温时在体温计附近是否有热源,如热水袋。
(2)测温前30min内是否有进食、热水浴或剧烈运动。
(3)是否是病人有意制造假体温。
排除以上可能时,应给病人重新测量体温,如果病人的确发热应采取措施。
8、体温的观察包括哪些内容?答:体温的类型、热型和发热过程中伴随的临床表现及病人的心理反应。
9、什么是速脉、缓脉?答:速脉:指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大于100次/分,又称为心动过速。
缓脉:指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低于60次/分,又称为心动过缓。
10、如何测量短绌脉,如何绘制?答:若发现病人脉搏短绌时,应由2名护士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一人测脉率,由听心率者发出“起”或“停”的口令,计时1分。
项目仪表评估15生命体征测量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00分)班级: 姓名: 得分:技术操作要求仪表端庄、服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一、用物:治疗盘内备清洁干燥的容器用于放体温计 (体温计甩至35 C以下)、一盛有消毒液的容器、血压计、听诊器、有秒针的表、消毒液纱布、记录本、笔,如测肛温可另备液状石蜡、棉签、卫生纸、清洁手套二、病人1.询问、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有无运动、进食、肢体疾病、心肝肾等病史。
2.评估病人适宜的测量方法3. 了解病人病情、自理程度及心理状况。
评分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1、用物缺一件扣2分,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2、评估内容少一项扣2分得分操作流程701.操作前准备:检查体温计、血压计等无破损,清点体温计数目。
2.核对解释:携带用物至床旁,核对并向病人解释。
3.安置体位:协助病人米取坐位或卧位。
4.测体温: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1)测口温:将口表水银端斜放于舌下热窝(舌系带两侧)3分钟,嘱病人闭唇含住口表,用鼻呼吸,勿用牙咬;(2)测腋温:擦干腋下的汗液,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腋窝深处并紧贴皮肤,屈臂过胸5〜10分钟,必要时托扶病人手臂;(3)测肛温:病人侧卧、屈膝仰卧或俯卧位,露出臀部,在肛表水银端涂润滑剂,将肛温计的水银端轻轻插入肛门3 —4cm,测量3分钟;⑷记录每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甩表破损全扣。
性能不良者扣2分。
未核对扣2分。
未解释、不说明注意事项扣3分安置体位不当扣5分不说明注意事项扣3分,放置位置不当扣5分时间不足扣2分不擦干腋下扣2分。
不屈臂过胸、不紧贴皮肤各扣2分时间不足扣2分卧位不当扣2分,未涂润滑剂扣3分,插入深度不准确扣3分,时间不足扣2分不记录者扣2分5.测血压:(1)将衣袖卷至肩部露出上臂,伸直肘部,手掌向上外展15°,保持血压计零点、肱动脉与心脏同一水平。
(2)放平血压计,排尽袖带内空气,平整无折地缠于上臂中部,下缘距肘窝 2 - 3cm ,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测量)操作规范一、操作目的1、判断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有无异常。
2、动态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康复、护理提供依据。
3、监测血压变化,间接了解循环系统功能。
二、评估要点1、询问患者身体情况:(1)病情、营养状况、意识状态、年龄、合作程度。
(2)患者 30 分钟内有无进食、冷热饮、行冷热敷、沐浴、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基础血压值,使用兴奋剂(如浓茶、咖啡)、使用镇静剂或洋地黄类药物等。
(3)被测量部位有无创伤、手术、炎症、偏瘫、功能障碍。
2、向患者解释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目的,取得患者配合。
三、物品准备1、治疗盘内: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清洁容器(内备已消毒体温计 1 支)、另备一容器(放使用后的体温计)、含消毒液的纱布或棉球、弯盘;2、表(带有秒针);3、记录纸、笔;4、测量肛温时另备润滑剂、棉签、卫生纸;5、医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桶。
四、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评估患者。
3、洗手,戴口罩。
检查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是否完好,将体温计水银柱甩至35℃以下。
4、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再次核对。
5、根据患者病情、年龄等选择测量体温的方法。
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卧位。
6、测量体温:按要求放置体温计,计时。
(1)测腋温:擦干患者腋下的汗液,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患者腋窝深处并贴紧皮肤,协助患者屈臂过胸夹紧,防止滑脱。
测量时间 10 分钟。
(2)测口温:将水银端斜放于患者舌下热窝,闭紧口唇,用鼻呼吸,测量时间 3 分钟。
(3)测肛温:先在肛表前端涂润滑剂,将肛温计的水银端轻轻插入肛门 3-4厘米,测量时间 3 分钟,并用卫生纸擦净肛门。
7、测量脉搏:(1)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按压桡动脉,力度适中,以能感觉到脉搏搏动为宜。
(2)一般患者可以测量 30 秒,脉搏异常者,测量 1 分钟,核实后报告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