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TENDED ABSTRACT Abstract
- 格式:pdf
- 大小:775.07 KB
- 文档页数:14
论文类别papertype论文类别|paper type上一层主页上一层评价基础|Indicators basic研究人员评价|Indicate researcher 学生评价|Indicate student实验室评价|Indicate labs学校评价|Indicate University 项目评价|Indicate project论文评价|Indicate paper论文类别|paper type 1论文类别1.1大论文,就是毕业论文1.1.1硕士论文,50%是自己的成果,博士论文,70%是自己的成果1.1.2将会在网络上提供下载1.1.3可以作为参考文献1.2小论文,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属于公开发表2会议论文2.1计算机领域最好论文发表地,有最快的时效性,且可以参会交流2.2一般认为是没有经过严格审稿过程,顶级会议好一些,主要评审你的原创观点、数据分析,不关心结构、措辞等2.3烂会论文没人看2.4好会论文可以被选送到期刊上发表,即使发表在期刊上,后继者也引用原发在会议上的文章,显示出会议级别比期刊强2.5会议论文的类别2.5.1一些会议将论文分为Research paper或industry paper两类,前者为学术论文,后者为项目性质2.5.2或者全部为research paper2.6会议论文性质2.6.1Full paper全文(或称Regular paper 、oralpaper)2.6.1.1好的会议要求10或12页以上,越好的会议一般要求较长,也有特例2.6.2Short paper短文2.6.2.1一般6-8页=====以上一定算论文,以下就可不算论文=====2.6.3Extended Abstract扩展摘要2.6.3.1般1-2页2.6.4Poster墙报2.6.4.1一页,需要作者设计一个A1幅面的墙报,带到会场张贴,站在边上等人来看,并回答问题=====以上一定能算论文,以下就一定不算论文=====2.6.5Demo演示2.6.5.1在会场给一个工作台,演示自己设计的系统2.6.6学术规范:要求学者标注出论文类别,尤其是后3种3期刊论文3.1经过严格审稿过程的3.1.1审稿周期长3.1.1.1审稿3.1.1.2第一次修订3.1.1.3再审3.1.1.4再修订3.1.1.5定稿3.1.1.6等待发表3.1.2初审一般是小同行3.1.3最后的几次再审就是编辑,对标点都严格要求3.1.4一般投稿到录用为半年,录用到定稿要半年,发表要半年3.2国内的制度是录用即可答辩,发表检索才拿学位3.3期刊论文写作要更为严谨3.4顶级期刊论文来源3.4.1作者在顶级会议论文基础上,整合形成阶段性成果3.4.2或者顶级期刊当作review用3.4.3或者约稿3.5国际期刊名称3.5.1transaction:学报,或者会刊3.5.1.1一个组织下属的学术期刊,如ACM的sig组织的学报,IEEE CS的TC的学报,或者CCF组织的计算机学报等。
SOLO分类评价理论及应用SOLO理论是一种基于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方法,它着重考察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SOLO分类评价理论将学习成果分为五个层次:前期多元结构(Pre-structural)、uni-structural(单元结构)、multi-structural(多元结构)、relational(关联性结构)和extended abstract(抽象拓展结构),从无序到有序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首先,前期多元结构阶段的学生在一些知识领域往往对概念和信息缺乏整体的认知和理解,仅能提出一些零散的、无关联的信息。
其次,uni-structural阶段的学生可以理解概念和信息的一部分,但缺乏整体的认知。
然后,multi-structural阶段的学生能够有关联地理解概念和信息,但在深入理解和运用方面仍有欠缺。
接着,relational阶段的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并运用概念和信息,能够看到知识之间的关联性。
最后,extended abstract阶段的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和运用概念和信息,还能够拓展知识的应用,形成新的观点和理论。
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明确学生所处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进展阶段,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此外,SOLO分类评价理论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评价结果来发现自己的学习不足以及提升的方向,从而更好地规划学习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
在教育领域,SOLO分类评价理论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课堂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其次,SOLO理论还可以用于课程评估和学校教学质量评估。
通过评价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成果,可以更客观地评估教育质量和学校的办学水平。
最后,SOLO 分类评价理论还可以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远程教育的评价。
SOLO分类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SOLO分类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将对SOLO分类理论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其起源、基本内容和特点。
然后,我们将重点分析SOLO分类理论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包括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设计教学活动、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等。
通过对SOLO分类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为教学设计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本文还将探讨SOLO分类理论在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教学中的应用案例,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SOLO分类理论概述SOLO分类理论,全称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是由澳大利亚教育心理学家约翰·比格斯(John Biggs)和凯文·科利斯(Kevin Collis)于1982年提出的一种学习成果分类理论。
该理论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为基础,着重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结构层次,以此来评估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深度。
SOLO分类理论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划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为:前结构层次(Prestructural)、单点结构层次(Unistructural)、多点结构层次(Multistructural)、关联结构层次(Relational)和抽象拓展结构层次(Extended Abstract)。
这五个层次反映了学生从对知识的初步接触到深入理解、应用和创新的认知发展过程。
在前结构层次,学生对问题缺乏理解,无法形成有效的思维结构;在单点结构层次,学生只能从一个角度或单一知识点来理解和解决问题;在多点结构层次,学生能够联系多个知识点,但未能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在关联结构层次,学生能够将不同知识点相互关联,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而在抽象拓展结构层次,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知识,还能够进行创新性应用,形成独特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CAREER HORIZON学术平台职业时空 2010年6月・158・收稿日期:2010-04-07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国际比较视野中的教师教育改革研究”(J05T06),主持人:赵长林作者简介:赵建华(1985-),男,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赵长林(1969-),男,聊城大学研究生处处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
摘要: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伴随课程的改革,与之相关的教学评价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SOLO分类理论为教学评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有助于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行。
关键词:SOLO分类理论;教学评价;新课程改革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评价从过去注重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评价,向注重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转变。
新课程改革中教学评价内容的变化,也要求教学评价方法发生相应的变化。
教学评价方法如何改进?新的评价标准怎样制定?本文将介绍一种新的教学评价理论——SOLO 分类理论,并探讨该理论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一、SOLO分类理论及其内涵SOLO 是英文短语“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 ”的简称,原意为“可观察到的学习结果的结构”。
SOLO 分类理论是由澳大利亚著名教育心理学教授John Biggs 和他的同事Collis ,K.,在1982年出版的《学习质量的评价——SOLO 分类法》一书中最先提出的。
SOLO 分类理论是一种描述个体认知发展的理论,在教育学领域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SOLO 分类理论起源于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对皮亚杰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皮亚杰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3)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岁);(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SOLO分类理论在初中物理复习课的教学应用研究摘要:在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中,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SOLO分类理论在初中物理复习课的教学应用研究。
文章介绍了SOLO分类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初中物理复习课的教学中。
通过实践教学,作者发现SOLO分类理论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特别是对于理解难度较高的物理概念和公式,更是有帮助的。
SOLO分类理论为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SOLO分类理论;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应用;学习效果;积极性一、引言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许多初中物理知识和公式较为复杂,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难以理解和掌握。
教育工作者需要探寻新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此,本论文旨在探讨SOLO分类理论在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二、SOLO分类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SOLO分类理论(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是由Biggs和Collis于1982年提出的一种认知发展理论,主要用于评估学生认知发展的级别和水平,评估学生的能力和技能。
SOLO分类理论将学生的认知发展分为五个层次:单项式(prestructural)、多项式(unistructural)、相关式(multistructural)、关联式(relational)和扩展式(extended abstract)。
这五个级别具体含义如下:1.单项式:学生只有零散的信息,无法把它们组合成意义连贯的整体。
2.多项式:学生只能理解散碎的知识,无法将其结合到一个整体中。
3.相关式:学生可以把不同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但还是局限于重复记忆。
4.关联式:学生可以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推理和分析。
计算机思维的结构计算机思维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解思维: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更简单的部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
2. 抽象思维:通过抽象出关键信息和特征,将问题简化为更基本的概念,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处理。
3. 归纳思维:通过观察和比较现象、数据等,推断出普遍规律和概念。
4. 演绎思维:通过推理出逻辑关系,从已知的事实和假设中得出结论。
5. 算法思维:从问题的描述中推导出一系列步骤,以实现特定的目标。
6. 数据结构思维:将数据分别组织为不同的数据结构,以实现更高效的操作和分析。
7. 计算思维:利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工具,解决各种问题,并开发和使用软件和系统。
这些思维方式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计算机思维的核心,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分析和处理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伟大的计算机原理以下是伟大的计算机原理:1. 图灵机理论:提出了计算机通用性的概念,即一种通用的计算机可以模拟其他所有的计算机。
2. 冯·诺依曼结构:将程序和数据存储在同一种类型的内存中,计算机处理器能够自动获取和执行指令,从而实现自动化计算。
3. 库仑-沃尔夫定律:预测了微处理器的性能和成本随时间呈指数级增长的曲线。
4. 摩尔定律:推断了芯片上集成电路数量随时间的指数级增长,进而推动了计算机的快速发展。
5. KISS原则(Keep it simple, stupid):在设计计算机软件或硬件时要保持简单化,以提高性能和可靠性。
6. 阿姆达尔定律:说明了在多核处理器上运行并行程序的加速程度与程序中可并行部分的比例有关。
这些原理对计算机的发展和实际应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现代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
计算机思维的结构计算机思维的结构通常可以被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 计算机应用层:这是计算机使用者直接感知和操作的层次,包括各种应用软件和界面。
在这个层次上,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各种任务,如处理文档、制作演示文稿、浏览网页、玩游戏和沟通交流等。
“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 )”,英文缩写为SOLO。
——————对2008年SOLO试题的认识与思考我们可以判断学生在回答某一具体问题时的思维结构处于哪一层次,这种分析学生解决一个问题时所达到的思维高度的评价方法就称为SOLO分类评价法。
根据SOLO分类评价法,比格斯(J.B.Biggs)把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具体含义如下:1.前结构层次(pre-structural):学生基本上无法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提供了一些逻辑混乱、没有论据支撑的答案。
2.单点结构层次(uni-structural):学生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却就此收敛,单凭一点论据就跳到答案上去。
3.多点结构层次(multi-structural):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却未能把这些思路有机地整合起来。
4.关联结构层次(relational):学生找到了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能够把这些思路结合起来思考。
5.抽象拓展层次(extended abstract):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抽象的概括,从理论的高度来分析问题,而且能够深化问题,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
从上述分类法中我们首先可以看到,比格斯提出的思维分类结构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类型,具体说来就是从点、线、面、立体、系统的发展过程,思维结构越复杂,思维能力的层次也就越高。
其次,SOLO分类的焦点集中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质”,而不是回答问题的“量”。
虽然没有量的支撑,质是无从体现的,但针对“质”的评价与针对“量”的评价的确大有区别。
例如,传统高考历史题目中的主观题评卷,我们就习惯于把答案细分为若干个采分点来打分,这基本上就是一种针对“量”的评价方法。
SOLO评价不在乎学生答对了多少个与标准答案相近的字眼,更不在乎学生写出了多少字,只是力求从学生的回答中分析出他能够达到哪一思维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