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固体热容的量子理论
- 格式:pdf
- 大小:879.45 KB
- 文档页数:33
固体热容两种物理模型的分析和比较宋学丽【摘要】固体热容是反映晶体热学性质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对固体热容的具体求解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在一般讨论中,常采用爱因斯坦模型及德拜模型.其实验结果的理论解释是贯穿整个统计物理学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假设模型的不同导致所得的结果各自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分别针对两种模型在高温和低温时的特点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把两种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理论与实验出现差异的原因.对进一步理解两种模型的物理思想,及其讨论具体问题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26)012【总页数】2页(P143-144)【关键词】爱因斯坦模型;德拜模型;固体热容;金属固体【作者】宋学丽【作者单位】锡林郭勒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与电力工程系,内蒙古锡盟02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469固体热容的实验结果的理论解释是贯穿整个统计物理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爱因斯坦模型和德拜模型进行理论计算所得结果的分析,爱因斯坦模型和德拜模型分别在高温和低温时表现出各自的特点.按照经典玻尔兹曼统计定容热容量为3Nk恒量[1-3].而实验上当低温时却趋于零.爱因斯坦模型和德拜模型在高温时都与实验结果一致,但低温时爱因斯坦模型趋于零的速度过快,而德拜模型在低温时以的方式趋于零的结果与实验符合的很好.通过对两种模型的对比可以对固体热容有更深的认识.爱因斯坦首先用量子理论分析固体热容量[4,5,7]的问题,成功的解释了固体热容量随温度下降[1-3]的实验事实.爱因斯坦把固体中原子的热容看成3 N个振子的振动假设这3 N个振子的频率都相同,所以有,定域遵从玻尔滋曼分布,所以振子的配分函数为:内能热容令(1)当高温时,T>>θE,CV=3 NK这个结果与经典所得的结果是一致的.(2)当低温时结果与实验定性相符,但是在定量上符合的不好.德拜模型[4,5,7]认为,固体是各向同性的连续弹性介质,固体中的原子或离子集体微振动,在固体中形成了各种频率与波矢量k的弹性驻波,整个固体的热振动能量为各种弹性驻波的能量之和,即在固体中原子产生的弹性驻波属于声波,因此声波场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以hv为单位增减能量,我们把声波场能量的最小单位叫‘声子’[8],可以把声子看成粒子,但又不同与真实粒子,所以称为准粒子.声子的能量和动量分别为ε=hv,p=hk对应的弹性波可分为纵波与横波,横波有两个分量代表两个偏振方向,纵波与横波波速不同,因此声子可分为纵波声子与横波声子,能量和动量的关系分别为E=clp,E=ctp,在简谐近似下,各种弹性驻波是相互独立的,所以各种频率的声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且处在某一状态的声子数是任意的,所以声子是理想的玻色气体,由于声子可以不断产生和消灭,所以声子数不守恒,即声子气体的化学势为零.于是温度为T时处在能量为hv的一个量子态的平均声子数为由此可知,温度为T时的内能为其中Φ0表示所有原子都位于平衡位置时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势能,上式中第二项为声子的总能量,即温度为T时固体热运动的能量.因此在体积v内,频率在v-v+dv之间的声子(包括纵波声子和横波声子)的量子态数为由于固体中有N个原子或离子,共3 N个自由度,相应的有3 N的独立的弹性驻波,即声子的量子态总数为3 N,于是有因此其中固体内能可表示为即令于是有其中(1)高温极限[6]这正是经典玻尔滋曼统计理论所推出的能均分定理的结果.(2)低温极限[6]:T<<θD,则有U=U0+3 Nk·上式称为T3定律.两种热容量各有不同的特征,爱因斯坦模型高温时符合实验(CV=3 Nk),低温时热容趋于零的速度过快,是定性相符,定量符合的不好.原因是爱因斯坦模型认为所有谐振子都取同一频率太简化了.德拜模型高温时符合实验(CV=3 Nk),低温时符合T3律,对于金属固体德拜模型在3 K以下不符,原因是3 K以下电子对热容的贡献不可忽略.图中画出了爱因斯坦理论(虚线),德拜理论(实线),和铜的实验结果(圆圈),以作比较.固体中真实的粒子是原子,由于原子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如果直接去处理他们,问题会变得很复杂,德拜在引入声子[8]概念后,使得模型十分形象,问题也大为简化,目前这种准粒子的方法已成为处理耦合着的多粒子系统的很有效的方法.【相关文献】〔1〕汪志诚.热力学统计物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2〕马本坤,高尚惠.热力学与统计物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3〕梁希侠,班士良.统计热力学[M].内蒙古:内蒙古出版社,2001.〔4〕黄昆,韩汝琦.固体物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王矜奉.固体物理学教程[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6〕王矜奉,范希会,张承琚.固体物理概念和习题指导[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7〕方俊鑫,陆栋.固体物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8〕李正中.固体理论(第 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有关固体热容的两种模型的讨论【摘要】固体热容是一个反映晶体热学性质的重要物理量,本文先简要介绍了固体热容的经典理论,紧接着又具体阐述了爱因斯坦模型和德拜模型以及它们两者在求解固体热容中的应用,然后通过比较介绍了它们两者的联系与区别,进而说明了他们的好处与局限,同时也将晶格热容的实验测量结果与理论推导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与讨论了这两种模型与实验测量结果符合或者偏离的原因,最后又对德拜温度进行了具体的讨论。
D【关键词】固体热容;晶格热容;爱因斯坦模型;德拜模型;德拜温度目录绪论 .................................................................................................................................................. 3 第一章爱因斯坦模型与德拜模型 (5)1. Einstein model : ........................................................................................................... 5 2. p.Debye model : ............................................................................................................... 6 3. Einstein model 和 p.Debye model 的区别 ............................................................... 7 4. 德拜模型对晶格热容贡献的优缺点 ................................................................................. 7 第二章 晶格热容的实验测量结果和理论推导的比较 . (10)1高温情况 .............................................................................................................................. 11 2.低温情况 ............................................................................................................................. 11 第三章 两种模型与实验测量结果符合或者偏离的原因分析与讨论 .. (12)1. 德拜温度D Θ高于爱因斯坦温度E Θ ........................................................................... 13 2. 德拜温度是经典概念和量子概念定性解释热容现象的分界线 ................................... 13 3. 关于德拜温度的正确性 ................................................................................................. 13 参考文献:. (14)绪论在固体物理学中,我们所讨论的热容通常指定容热容V C ,而在热学中,我们已经知道v C =(TE ∂∂)V ]2,1[,该式中的E 指平均内能,实验研究表明,对固体热容的贡献主要有两个:贡献一是晶格所进行的热振动,称为晶格热容,贡献二是固体原子中的电子热运动,称电子热容,当固体的温度很低时,电子热运动的贡献不可忽略,因此晶格热振动是热容的主要来源,在经典物理中,由能均分定理得,所有简谐振动的平均能量都是T K B ,其中B K 是波尔兹曼常数。
3.3 固体热容的量子理论一. 经典理论二. 爱因斯坦模型(Einstein 1907年)D b1912三. 德拜模型(Debye 1912年)四. 实际晶体的热容参考:黄昆书 3.8节(p122-132)Kittel 书5.1节(79-87)前面提到:热容是固体原子热运动在宏观性质上的最直接体现,因而对固体原子热运动的认识实际上首先是从固体热容研究开始的。
我们讨论固体热容仍是以揭示原子热运动特征为目的,而完整地介绍热容统计理论应是统计物理的内容。
而完整地介绍热容统计理论应是统计物理的内容固体热容由两部分组成:部分来自晶格振动的贡献,称为固体热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来自晶格振动的贡献称为晶格热容;另一部分来自电子运动的贡献,称为电子热容。
除非在极低温度下,电子热容是很小的(常温下只有晶格热容的1%)。
这里我们只讨论晶格热容。
经典理论的失败固体比热Dulong-Petit 定律曾在多年间被用作量度原子质量的一种技巧,然而,后来詹姆斯·杜瓦及海因里希·夫里德里希·韦伯的研究表明杜隆-珀蒂定律只于高温时成立;在低温时或像金刚石这种异常地硬的固体,比热还要再低一点。
在低温时或像金刚石这种异常地硬的固体热要再低点双原子气体比热气体比热的实验观测也引起了对均分定理是否有效的质疑。
定理预测简单单元子气体的摩尔比热容应约为3cal/(mol·K),而双原子气体则约为()7cal/(mol·K)。
实验验证了预测的前者,但却发现双原子气体的典型摩尔比热容约为5cal/(mol·K),并于低温时下跌到约3cal/(mol·K)。
麦克斯韦于1875年指出实验与均分定理的不合比这些数字暗示的要坏得多。
金属的比热根据古典德鲁德模型,金属电子的举止跟几乎理想的气体一样,因此它们应该向(3/2)NekB 的热容,其中Ne 为电子的数量。
不过实验指出电子对热容的供给并不多很多的金属的摩尔比热容与绝缘体几乎样给并不多:很多的金属的摩尔比热容与绝缘体几乎一样。
关于对固体热容的补充摘要:在《热力学与统计物理中》提到过许多关于固体热容的模型,能均分模型,爱因斯坦模型,德拜模型。
这些模型都是在统计物理这个大的背景下对三维固体的热容进行探讨。
这篇文章是在统计物理的背景下,对上述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详细推到了一维和二维固体的热容,对原有的理论进行了拓展,推导出较低维度的固体热容。
关键词: 固体热容能均分定理一维德拜模型二维德拜模型爱因斯坦模型目录1 绪论 (1)2 固体热容经典理论 (1)2.1 三维固体热容的经典理论 (1)2.2 二维固体热容经典理论 (1)2.3 一维固体热容经典理论 (2)3 固体热容的爱因斯坦理论 (2)3.1 三维爱因斯坦热容理论 (3)3.2 二维固体热容下的爱因斯坦热容理论 (4)3.3 一维固体热容下的爱因斯坦热容理论 (5)4 德拜模型 (6)4.1 三维德拜模型 (7)4.2 二维德拜模型 (10)4.3 一维德拜模型 (11)5 用冷却法测定金属比热容 (13)5.1 实验原理 (13)5.2 实验仪器 (14)5.3 实验过程 (14)参考文献 (15)Abstract: (16)Keywords: (16)1 绪论《热力学与统计物理中》提到过许多关于固体热容的模型,这些模型都是在统计物理的背景下讨论了三维固体的热容,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维和二维的固体逐渐走入了人们的研究范围,例如一维导体TTF-TCNQ ,二维导体AsF 的石墨夹层,低维超导体(一维的BEDT-TTF ).上述材料都有很好的物理应用价值,所以很有必要对低维固体的一些物理性质做一些研究,这篇文章就是仿照三维固体热容的一些物理热容模型,类似推导出一维和二维的固体热容,并将理论结果与实验值进行了一个对比. 2 固体热容经典理论 2.1 三维固体热容的经典理论如果将三维固体中的原子看成是没有相互作用的定域粒子,粒子和粒子之间可以区分,则粒子的分布符合波尔兹曼分布.而将固体中的原子看成是定域粒子后,可认为每个原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做着相互独立的简谐振动,粒子和粒子间相互不影响。
关于固体热容爱因斯坦量子理论的一点讨论(杨宇轩 南漳县第二中学 湖北 襄阳 441100)摘要:阐述了固体热容的经典理论所遇到的困难。
对固体热容的爱因斯坦量子理论作了一些讨论;并评述了爱因斯坦对固体热容及量子理论的发展所做的重大贡献。
关键词:热容 量子理论 谐振子引言热容是研究固体物质性质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因此,热容是化学家和物理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1819年,原是化学家的杜隆(P.L.Dulong ,1785—1838)和物理学家珀替(A.T.Petit ,1790—1820)在长期合作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原子特性的关系之后,进行了一系列比热实验。
他们选择的对象是各种固体,想通过热容研究其物理性质。
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他们发现,对于许多物质原子量和比热的乘积往往是同一常数。
由此总结出杜隆---珀替定律:“所有简单物体的原子都精确地具有相同的热容量。
” 在固体中讨论的热容,一般指的是定容热容V C 。
由经典理论,固体热容主要由两部分贡献:晶格振动的晶格热容;电子热运动的电子热容。
根据经典统计理论的能量均分定理推导出来,固体热容3V B C Nk =;也就是说固体的热容是一个与温度和材料无关的常数,这就是杜隆---珀替定律。
在高温时,该定律与实验结果符合的很好。
但是,在低温时,实验中发现固体热容不再保持常数,而是随着温度的下降而趋于零。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爱因斯坦在1907年发展了普朗克的量子假说,第一次提出了固体热容的量子理论。
固体比热的量子统计推导固体中原子的热运动可以等效为个谐振子的振动。
根据量子理论,谐振子的能量本征值为:n 1()2j j n εω=+ (其中0,1,2,3...j n =) (1)将晶体看作热力学系统,在简谐近似下,每个谐振子所代表的振动是独立的,可以分辨的粒子服从波尔兹曼分布。
谐振子的统计平均能量为:121j J j j E e βωωω=+- (2) 晶格的定容热容为: 22()(1)j B j B k T jB V B k T e k TC k e ωωω=- (3)由公式(3),可以看出,谐振子的能量在量子理论中与振动频率有关,而且晶格的热容确实与温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