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一安徽省皖西七校2013至2014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语文
- 格式:doc
- 大小:179.00 KB
- 文档页数:10
2014年“皖西七校”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合考试语文试题2014年“皖西七校”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合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无限政府由于其权力、职能、规模以及行为方式等没有依法受到监督和制约,超越了其法定的界限,因而具有不可遏制的扩张冲动:官员越来越多,税费越来越多且重,政府的膨胀必然给社会的经济发展带来沉重的负担,使正常的经济活动受到严重的妨碍。
而政府的规模越庞大,运作的成本越高,社会的负担就越重。
这时,只有政府官员才是社会中一本万利且永不亏损的职业,于是,人们为了谋生存,想尽办法从前门或后门挤入官员的队伍。
在政府的膨胀过程中,官僚的腐败起着重大的作用。
官僚们通常所关心的不是公益,而是如何去保护他们的工作及其机构,这是他们个人的荣耀和权力的基础。
任何官僚都有潜在的腐败倾向,他们总是倾向于在执行公务中满足自己的私利。
所有政治领袖和官僚都是在对某种人负责,在许多情况下,那些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他们个人利益的人才是他们负责的对象.由于中央和各级政府机构官员人数太多,无法做到高薪养廉,因而就不择手段地增加额外的收入,而中央政府往往会陷入税收的两难困境:税率低下则税款不足,税率高企则百姓无法负担。
而政府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只能选择后者,不仅如此,有时还发明名目繁多的税外收费项目。
中央政府不断加大从民间提取的力度,又为地方政府和官员搭车收费提供了良机。
于是就形成以下的恶性循环:政府从民间提取资源的力度越来越大,制度的漏洞越来越大,官员的私囊越来越饱,而国库本身却越来越空。
最后,政府只好竭泽而渔,无限政府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就是经费饥渴,食税胃口大增,因此,也每每有御用“学者”建议财政收入向中央倾斜以挽救将倾之船。
这样做不仅于事无补,反而饮鸩止渴。
财政紧张的真正原因,不是政府的提取能力太弱,而是政府的摊子太大,各级官员的胃口太大,导致政府的扩张漫无节制。
安徽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总分为150分,语文考试总时间为150分钟;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生作答时,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社会调查是伴随着社会学学科的产生而发展的。
20世纪20年代,第一批留学欧美的社会学学者回到国内,在建立中国社会学学科的同时,他们大力推动社会调查的发展,从北平人力车夫调查、居民生活费调查,到定县社会调查等,掀起了一场引人瞩目的“社会调查运动”。
在此基础上,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为主力的学者提出“社会学中国化”的主张,引进英国文化人类学、美国芝加哥人文生态学方法,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建立了“社区研究”的基本框架。
与“社会调查运动”相比,“社区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更进一步,主张选择一些相对固定的社区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和历史的研究,这有利于深入全面地认识社会的本质。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者们在华北和西南地区开辟了多个社区研究的田野地点,产生了以《江村经济》《云南三村》为代表的社区研究的典范作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如费孝通《乡土中国》这样的理论著作,深刻把握和概括了中国乡土社会的本质。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学在费孝通等人的主持下得以恢复。
在重建过程中,费孝通大力倡行社会调查的研究方法,我们通常也将其称为田野调查,是对“社区研究”方法的拓展。
费孝通身先士卒,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在他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学学科始终以“从实求知”作为学科准则,走出了一条紧贴中国社会现实、反映中国发展经验的中国社会学道路。
“从实求知”是费孝通对社区研究和田野调查方法的概括,其中蕴含了深刻的社会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问题,主要是如何通过调查实践来处理理论和经验之间的关系,达到对社会现实客观而深刻的认识。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2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
表现的志向是文情并茂,“充溢而有光辉”,虽经苦心雕琢,却是完备无缺,自然熨贴,不现牵强作为痕迹。
一件完备的艺术品像一个大家闺秀,引人注目而却不招邀人注目,举止大方之中仍有她的贞静幽闲,有她的珍贵的身份。
艺术和人一样,有它的品行,我们常说某种艺术品高,某种艺术品低,品的凹凸当然可以在多方面见出,最重要的仍在作者的看法。
品高的是诚于中,形于外,表里如一的高华完备。
品低的是内不充溢而外求光辉,故意卖弄,像小家娼妇涂脂抹粉,招摇过市,眉挑目送的样子。
文艺的卖弄有种种方式。
最普遍的是卖弄词藻,只顾堆砌美丽的字眼,显得花枝招展,绚烂夺目,不管它对于思想情感是否有确定的必要。
从前骈俪文犯这毛病的最多,现在新进作家也有时不免。
其次是卖弄学识。
文艺作者不能没有学识,但是他的学识须如盐溶解在水里,尝得出味,指不出形态。
有时饱学的作者无心中在作品中流露学识,我们尚不免有“学问汩没性灵”之感,至于有意要卖弄学识,如暴发户对人夸数家珍,在寻常人如此已足见趣味低劣,在文艺作品中如此更不免令人作呕了。
过去中国文人犯这病的最多,在诗中用僻典,谈哲理,写古字,都是最显著的例。
新文学作家常爱把自己知道比较清晰的材料不分皂白地和盘托出,不管它是否对于表现情调、描写人物或是点明故事为确定必需,写农村就把农村全部的东西都摆进去,写官场也就把官场全部的奇形怪状都摆进去,有如杂货店,七零八落的货物乱堆在一起,没有一点整一性,连比较闻名的作品如赛珍宝的《大地》,吴趼人的《二十年来目睹之怪现状》之类均不免此病,这也还是卖弄学识。
第三是卖弄才气。
文艺作者固不能没有才气,但是逞才使气,故意炫耀,仍是趣味低劣。
像英国哲学家休谟和法国诗人魏尔兰所一再指示的,文学不应只有“雄辩”(eloquence),而且带不得雄辩的色调。
语文高一安徽省皖西七校2013至2014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语文安徽省皖西七校2013-2014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和第Ⅱ卷(表达)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阅读题共68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汉代叙事诗的转捩李鸿雁汉代叙事诗是中国古典叙事诗史上的第一次高峰。
在抒情成为中国诗歌主流的中国古典时代,叙事诗的开掘与兴盛,意义弥足珍贵。
汉代文化的变革,使叙事诗的发展出现转捩,呈现出独有的艺术品格。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在这个国度里,诗言志、诗缘情,抒情诗构成了中国诗歌永恒的基调。
《诗经》中的诗篇,大多选取一些简单的生活片段,缺少对人物细致入微的整体把握与描述,人物描写还初显稚嫩与不成熟,也缺乏比较完整的情节,缺乏对事件的完整叙述,只是人物情感的自然宣泄。
到了汉代,诗歌开始由“诗言志”发展为“缘事而发”,故事性加强,戏剧化形态出现了。
情节的完整安排、人物形象的鲜明塑造、环境的极致描写都使汉代叙事诗呈现出相对成熟的范式。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被婆婆所遣,夫妻话别、生死盟誓、兄长谴责、赴水悬树、信守承诺、双双殉情。
戏剧情节可谓环环紧扣,戏剧冲突异常尖锐。
戏剧化的倾向使得叙事诗有了自己的品格,到后来,因事寄情,因事生情就成为可能。
汉代以来儒家的道德理想,一直被诗人推崇。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建功立业的使命感、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感,成为诗人的人生追求。
东汉以来,社会政治的衰败和经学意识形态的衰落,使老庄渐盛,这不能不对诗人产生重大影响。
老庄学说历来是中国诗人特有的人生庇护和心灵依归,是儒家的正统价值溃败之后,诗人内心的精神支撑。
道家的人生阐释与精神自由的哲理,给予了诗人独立而深长的心灵启示。
借助于道家,诗人们开始滋养与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于是,拒仕、耕作、采药、桑园、突破等级界限等,成为了诗人安贫乐道、独守心灵的立身良药,也成为了汉代叙事诗的重要母题。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第二高级中学2014-2015 学年高一语文放学期期末考试一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上即可。
第I 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题 3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1--3题。
“淘宝体”:冰层上的暖和关系韩浩月“淘宝体”走红了,这一来自购物网站卖家与买家互相之间交流的语体,正在浸透更多领域。
和“凡客体”、“丹丹体”、“私奔体”、“吼叫体”爆红后逐渐降温比较,“淘宝体”表现出坚毅的生命活力。
在各种网络语体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时候,“淘宝体”向来是静静而长远地存在。
此刻它能打破购物网站的交流地区,是由于人们忽然发现了它那种“平易又腻歪”的语言魅力和感情深度。
网络上曾流传这样一个对话,卖家在向买家打招呼的时候,忘掉在第一句话的开头加上个“亲”字,这让买家大为光火,立刻指责“为何没叫我‘亲’?还想不想要订单了?还想不想要好评了?”卖家连忙发出一个垂泪的表情图,于是,全部从头开始,卖家说“亲,请问有什么能帮忙的吗”,买家回道:“亲,我想买×××物件,请问包邮么?”这是一个温情脉脉的段子,看了让人忍俊不由。
其实“淘宝体”背后还隐蔽好多让人啼笑皆非的实情,比方当男买家遇到男卖家,为了要一个折扣也许包邮,也会在聊天工具上两方“亲来亲去” ,“亲”这个字眼在购物网站上,已经失掉了性别特色,它已经成为和“喂”、“你好”拥有相同作用的问候语。
认真观察一下会看到,“淘宝体” 有三个一模一样的要点词,包含“亲” 、“包邮” 、“好评” ,由此不难发现“淘宝体”的温人情纱之下,是一种光秃秃的砍价交易,也是一场有关买卖两方利益的直接博弈。
鉴于网络购物骗局不断、诚信度不高、常有卖家以次充好,因此网络交易目前其实不值得圆满相信,好多首次上网购物的人总有踏在冰层上的感觉,而“淘宝体”则是建立在这冰层上的暖和关系,人们经过语言的平易来缓解内心的疑虑。
安徽省宿州市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读经典可改变气质①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近百年来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于东方,影响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也无须拒绝这种影响。
只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融解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
②选择什么书来读,不是毫无讲究。
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风气的养成而言,无论哪一行业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的书需要大家来读一读,这就是本民族的那些文化经典。
③我国是世界上主要“文明体国家”之一,文化典籍多。
但是作为一般阅读而不是从事专业研究,需要读、应该读、可能读的经典,并不如想象的那样多。
哲学,无非是先秦时期的诸子,而且主要是孔子、孟子、老子和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公孙龙子等,都可以暂时不读,甚至孟子,也不一定全部都读。
但汉代的《礼记》里有两篇著作,却不能不读:一是《中庸》,一是《大学》。
当然宋明儒的书,还是要读一些的,特别是朱熹、王阳明的著作。
朱熹把《大学》《中庸》和《论语》《孟子》合为“四子书”,并精心注释,成为传统社会流传最广的儒家经典。
④史学方面,文史从业人员讲究“前四史”,即《史记》、前后《汉书》和《三国志》。
一般阅读,光读《史记》就可以。
如嫌篇幅大,可选取其中的《传》和《本纪》阅读。
文学方面,《诗经》《楚辞》不可不选择一些来读。
《楚辞》可选屈原的《离骚》,《诗经》不可忽略《小雅》。
另外晋的陶渊明,唐的李白、杜甫的诗,韩愈、柳宗元的古文,宋的苏东坡、黄庭坚、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元的关汉卿、王实甫,明的汤显祖及《三国》《水浒》,清的《红楼梦》等,都是不能不读的。
汉代王充写的《论衡》,是一部奇特的书,读起来会打开你的思想,而不会被传统所束缚。
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②因为虚报的这两岁,陈岩石的职务止步于省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但他不以为意....,退休后仍坚持发挥余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燃料空气炸弹被称为世界上最令人发指....的武器之一,遭受打击的人员往往窒息身亡,惨状令人目不忍睹,给士兵带来空前的恐惧。
④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叔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
⑤社会对校园欺凌的严重性认知不足,学校不愿意张扬,家长们投鼠忌器....,使得多数校因欺凌最终沉没水底,私下消化。
⑥这些游戏或多或少都占据了我们手机一定的存储空间,有时候为了保留它们,我们不得不忍痛割爱....一些应用或者照片、视频等。
A. ①③⑤B. ①④⑥C. ②③⑥D. ②④⑤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精准扶贫,是为了脱贫.要完善贫困对象,建立电子档案,按照“脱贫即出,返贫纳入”原则实行动态管理.B. 3月23日,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12强战小组赛中,以1:0力克韩国国家男子足球队.这不仅是国足时隔十六年在这个阶段赢下的第一场球,更是国足主帅里皮率国足拿下的首场12强赛胜利!C.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以诗词为主题的大型互动益智节目,其赛制、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富有创意,打造了一席特色鲜明的文化盛宴.D. 在第53届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书展上,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开创了华人在这一世界儿童文学领域至高奖项上零的突破.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感谢您三年来的谆谆教导,作为您的高足,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很荣幸能代表同学们对您表达我们的谢意.B. 孟子是“亚圣”,从学问渊源上讲,他也算是孔子的嫡传,这正统地位,连唐代韩愈都不敢有任何微辞.C. 美国新任国务卿在访华行程中多次呼吁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债券,而中国政府对她的不情之请并没有马上作出明确答复.D. 凡获得一等奖的同学,本组委会将惠赠《鲁迅全集》一套.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2014安徽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6页,第II卷第7页至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I卷1 ~ 6题,第II卷15 ~ 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I卷7 ~ 14题,第II卷18 ~ 21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的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
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
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
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
《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
安徽省六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共3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
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摩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
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
“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
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
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
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
从俗即是从心。
换一句话说,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
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
这样才发生法律。
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
“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
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
西洋的商人到现在还时常说中国人的信用是天生的。
类于神话的故事真多:说是某人接到了大批瓷器,还是他祖父在中国时订的货,一文不要地交了来,还说着许多不能及早寄出的抱歉话。
——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在中国的大多数乡村,春节一过,绝大多数青壮年纷纷背上简单的行囊,踏上远赴他乡打工谋生的行程。
平常惟有老幼留守家园。
据田野调查统计,山区及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外出打工者的人数一般在户均1.5至2人之间。
在农村大量劳动力离土离乡之后,熟人社会的行为逻辑是否还在运作?我试图以“无主体熟人社会”这一概念,描述并解释中国农村空心化之后的社会生活。
安徽省六安市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
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
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
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
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
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
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
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猪等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
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
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中,一是接受,二是消融。
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
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
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
安徽省皖西七校2013-2014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和第Ⅱ卷(表达)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阅读题共68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汉代叙事诗的转捩李鸿雁汉代叙事诗是中国古典叙事诗史上的第一次高峰。
在抒情成为中国诗歌主流的中国古典时代,叙事诗的开掘与兴盛,意义弥足珍贵。
汉代文化的变革,使叙事诗的发展出现转捩,呈现出独有的艺术品格。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在这个国度里,诗言志、诗缘情,抒情诗构成了中国诗歌永恒的基调。
《诗经》中的诗篇,大多选取一些简单的生活片段,缺少对人物细致入微的整体把握与描述,人物描写还初显稚嫩与不成熟,也缺乏比较完整的情节,缺乏对事件的完整叙述,只是人物情感的自然宣泄。
到了汉代,诗歌开始由“诗言志”发展为“缘事而发”,故事性加强,戏剧化形态出现了。
情节的完整安排、人物形象的鲜明塑造、环境的极致描写都使汉代叙事诗呈现出相对成熟的范式。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被婆婆所遣,夫妻话别、生死盟誓、兄长谴责、赴水悬树、信守承诺、双双殉情。
戏剧情节可谓环环紧扣,戏剧冲突异常尖锐。
戏剧化的倾向使得叙事诗有了自己的品格,到后来,因事寄情,因事生情就成为可能。
汉代以来儒家的道德理想,一直被诗人推崇。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建功立业的使命感、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感,成为诗人的人生追求。
东汉以来,社会政治的衰败和经学意识形态的衰落,使老庄渐盛,这不能不对诗人产生重大影响。
老庄学说历来是中国诗人特有的人生庇护和心灵依归,是儒家的正统价值溃败之后,诗人内心的精神支撑。
道家的人生阐释与精神自由的哲理,给予了诗人独立而深长的心灵启示。
借助于道家,诗人们开始滋养与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于是,拒仕、耕作、采药、桑园、突破等级界限等,成为了诗人安贫乐道、独守心灵的立身良药,也成为了汉代叙事诗的重要母题。
汉代叙事诗讲述的是身边的故事,摒弃了《诗经》时代的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大多采用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的立场进行叙述。
这种无视角限制的第三人称叙述,给了诗人无尽的自由,他可以了解过去、把握当下、预知未来。
《诗经》多是平静讲述,零度情感。
汉代叙事诗则站在人民的角度,书写人民性。
这些诗歌是弱者的胜利,是小人物的狂欢。
这样的叙述立场遍布在汉代叙事诗中,成为一种经典的存在。
汉代叙事诗是继《诗经》之后,中国古代诗歌的又一次高峰。
至此,汉代叙事诗在承继《诗经》抒情性的同时,叙事的特征凸显。
叙事诗在汉代的转捩与发展,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拓展了诗歌的视域,完备了诗歌的范式。
汉代叙事诗是中国叙事诗史的第一个高潮,直接影响建安时期的现实主义诗风,乃至六朝“拟乐府”诗作和唐代的“新乐府”运动。
(摘自2013年3月6日《光明日报》,有删节)1.关于“汉代叙事诗”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在抒情成为中国诗歌主流的中国古典时代,汉代叙事诗的兴盛,意义极其重大,也更为珍贵。
B.汉代叙事诗是中国古典叙事诗史上的第一次高峰。
这一变化主要受汉代文化的变革的影响,并呈现出独有的艺术品格。
C.汉代叙事诗是继《诗经》之后,中国古代诗歌的又一次高峰。
此后,叙事的特征成为中国诗的突出特征。
D.汉代叙事诗直接影响建安时期的现实主义诗风,乃至六朝“拟乐府”诗作和唐代的“新乐府”运动。
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首尾两段指出叙事诗的转捩与发展在中国诗歌史上的意义,反复强调汉代叙事诗是中国叙事诗史上的又一次高峰。
B.第二段指出汉代叙事诗出现戏剧化倾向,戏剧情节环环紧扣,戏剧冲突异常尖锐,呈现出成熟的范式。
C.第三段从文化和思想的角度指出汉代叙事诗叙述视角逐渐拓宽,特别是道家文化和思想的影响,使诗人们开始滋养与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D.第四段认为汉代叙事诗采用无视角限制的第三人称叙述和站在人民的角度,书写人民性的叙述立场,使汉代叙事诗成为一种经典。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诗经》中的诗篇,大多选取一些简单的生活片段,缺少对人物细致入微的整体把握与描述,人物描写还不成熟,只是人物情感的自然宣泄。
B.《孔雀东南飞》采用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的立场进行叙述,情节安排完整,人物形象鲜明,较好地体现了汉代叙事诗的特点。
C.汉代以来儒家的道德理想使诗人们追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建功立业的使命感、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感。
D.《诗经》是平静叙述,没有情感;汉代叙事诗站在人民的角度大多采用无视角限制的第三人称,打破时空束缚,关注弱者及小人物。
二、(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今海内皆知虞山有毛子晋先生。
毛氏居昆湖之滨,以孝弟.力田世其家。
祖心湖,父虚吾,皆有隐德。
子晋生而笃谨,好书籍。
父母以一子,又危得之,爱之甚。
而子晋手不释卷,篝.灯中夜,尝不令二人知。
蚤岁为诸生,有声邑庠,已而入太学,屡试南闱不得志。
乃弃其进士业,一意为古人之学。
读书治生之外,无它事事矣。
江南藏书之富,岿然独存者,唯毛氏汲古阁。
登其阁者,如入龙宫鲛肆,既怖急,又踊跃焉。
其制上下三楹,自子迄亥,分十二架。
中藏四库书及释道两藏,皆南北宋内府所遗,纸理缜滑,雅可宝玩。
有金元人本,多好事家所未见。
子晋日坐阁下,手翻诸部,雠其讹谬,次第行世。
盖自其垂髫即好锓①书,有屈、陶二集之刻。
客有言于虚吾者曰:“公拮据半生,以成厥家,今有子不事生产,日召梓工弄刀笔,不急是务,家殖将落。
”母戈孺人解之曰:“即不幸以锓书废家,犹贤于樗蒲六博②也。
”乃出橐中金助成之。
书成而雕镂精工,字绝鲁亥③,四方之士,购者云集。
于是向之非且笑者,转而叹羡之矣。
变革④已后,杜.门却扫,著书自娱,无矫矫之迹,而有渊明乐天之风。
与耆儒、故老、黄冠、缁衲十数辈,为佳日社,又为尚齿社,烹葵翦菊,朝夕唱和以为乐。
闲或临眺山水,当其得意处,则留连竟日。
遇古碑文碣志,急呼童子摩搨数纸,然后去。
尝雨后与予探乌目诸泉,穷日之力。
予饥且疲矣,回顾子晋,方行步如飞,登顿险绝,乐而忘返,其兴会如此。
居乡党好行其德,笃于亲戚故旧。
其师若友,如施万赖、王德操辈,或橐饘⑤而终其身,或葬而抚其子。
岁大饥,则赈谷代粥,周邻里之不火者。
予与子晋交阅.数年矣,久而敬之,如一日也。
子晋初名苞,字子九,后更名晋,字子晋,潜在其别号也。
(选自清·况周颐《餐樱庑随笔》有删改)注:①锓:印刻②樗蒲六博:泛指赌博③鲁亥:文字印刷错误④变革:明朝灭亡⑤橐饘:衣食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孝弟.力田世其家弟:同“悌”,对兄弟友爱B.篝.灯中夜,尝不令二人知篝:篝火C变革已后,杜.门却扫杜:阻塞,关闭D.予与子晋交阅.数年矣阅:经历,经过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父母以.一子,又危得之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B.皆南北宋内府所.遗若属皆且为所.虏C.乃.出橐中金助成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D.笃于.亲戚故旧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况,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毛子晋从小表现出对书籍的热爱,读书很勤奋,在当地学校名气大,后因科举受挫,一心读书治业。
B.汲古阁内藏书丰富、珍贵,种类繁多,其中一些书籍有的藏书家没有见过。
毛子晋没有私心,将有些书亲自勘定后印传给世人看。
C. 父母十分爱毛子晋,有人劝诫他们毛子晋会因刻书而败家,他们不仅不听,还拿出钱鼓励他刻书,认为这比赌博输了要好得多。
D.明朝灭亡后,毛子晋过起了隐士般的生活,与朋友天天流连山水和田园,不再过问世俗生活中的事情。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四方之士,购者云集。
于是向之非且笑者,转而叹羡之矣。
(5分)译文:(2)岁大饥,则赈谷代粥,周邻里之不火者。
(5分)译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品令·送黔守曹伯达供备①黄庭坚败叶霜天晓。
渐鼓吹、催行棹。
栽成桃李未开,便解银章②归报。
去取麒麟图画③,要及年少。
劝公醉倒。
别语怎向醒时道。
楚山千里暮云,正锁离人情抱。
记取江州司马,坐中最老。
注:①这首词是作者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时作。
曹伯达,黔州留守判官,黄庭坚友人。
②银章,官印。
③麒麟图画,武官官袍上的纹饰,正一品。
8. “楚山千里暮云,正锁离人情抱”中哪一字最传神?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答:9.词中除送别之情外,这首词还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4分)答: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8分)甲:(1)(2)(3)(4)(5)(6)(7)(8)(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乙:(1),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3),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4)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醉花阴》)(5),任重而道远。
(《论语》)(6)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7)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三、(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流浪的扁担王清铭⑴总会在不经意间在城市某个偏僻角落碰见几把流浪的扁担。
这座城市的年纪很大,但近几年来发展很快,原先长庄稼的城郊农田被鲸吞,现在纷纷长出钢筋水泥的丛林。
城市的灯红瓷白和震耳的轰鸣,让单调而宁静的农田自惭形秽,缩在越来越远的地方。
⑵这是一些失去土地和根基的扁担。
我也曾经是其中的一员,随意喊一个乳名,他们中间肯定有人应声而答,尽管我们不认识。
但现在扁担们竖在这个城市的某个角落,飞驰的车辆和风驰电掣般的变化使他们手足无措,慌乱的眼神从攒动的人群扫过,如无处落脚的候鸟。
他们低着头,手绞着衣角,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尽管他们也不懂错在哪里。
⑶零星的,有人在扁担们面前站定,寥寥数语,然后伸出几个指头,就有一把或数把扁担尾随他们消失在高楼间,若即若离的。
其他的扁担用羡慕的表情目送着,也极少说话。
扁担是木讷的,他们只知道埋头干活。
⑷扁担的身份也是尴尬的。
扎根乡村的时候是农民,进入城市,就什么也不是了。
什么活都可以找他们干,扛水泥、运行李、搬家具,粗活重活,城里人细皮嫩肉干不了的,都找扁担。
扁担的身份是临时的,因事而定,按力气取酬。
唯一不变的是,汗水砸在地上,也是摔成八瓣。
⑸扁担的身份与汗臭味、烟草味连在一起,但你看到某个娇贵的城里人捂住同样娇贵的鼻子,往往是一把扁担走过来了。
⑹扁担现身最集中的地方就是城市的建筑工地,那里活多,挑砖头挑水泥挑他们也叫不出名字的装潢材料,挑起太阳挑落月亮,让城市明亮的霓虹灯将他们黝黑的身影拉得很长,很孤单,像另一把瘦硬的扁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