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先了解对方的心态再说话,以便正中下怀
最好先了解对方的心态,说对方希望听的话, 让对方觉得与你不谋而合,这样不仅容易被人接 受,而且,可以很快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最 怕的就是不了解对方的心态,说了对方不愿意听 的话,很快引起对方的反感。 •
• 3.不当面挖苦人,不当众揭别人的短,不当众批评别人 • 北魏的高允是一个很善于处理君臣关系的人,他从 来不在大庭广众之下对皇帝提意见,如果有意见要提, 也是单独求见,等皇帝将身边侍奉的人都遣开以后,才 痛快淋漓地陈述,毫无顾忌,毫不避讳,有时能从早说 到晚。但出宫以后,便一字不提,大臣们谁也不知道他 对皇帝说了些什么。因此,虽然他有时提的意见很尖锐, 言词很激烈,魏主有些接受不了,但也不怪罪他,并对 大臣们说:“国君如同父亲一样,父亲有了过错,做儿 子的为什么不写一封意见书当众宣读批评,而是关起房 门私下里规劝呢?这不就是为了不让父亲的过错被外人 所知吗?”
•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 •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 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
• 二:事理哲理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 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宋.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题临安邸》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 头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