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陵墓雕塑
- 格式:pptx
- 大小:831.25 KB
- 文档页数:17
欣赏15座中国古代雕塑,每一座都是传统文化雕刻技术的传承!展开全文中国一直承载的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古代石雕,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现都集聚在中国古代博物馆,这里展现的古代石雕上起战国、下至明代,每一个石雕作品都体现了不同时期的创作特色。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佛像雕塑艺术,从北魏佛像的飘逸俊秀,到北齐和隋代佛像的优雅洗练、生动传神;从形态丰满、姿态优美的唐代造像到清新秀丽、富有世俗情态的宋代菩萨像。
每一座石雕精品都是中国民族文化融为一体的发展过程。
1、陶俑(西汉)陶俑在古代雕塑艺术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古代墓葬雕塑艺术品的一种。
它们是将泥捏成的人体然后放入炉中与陶器一起烧制。
上图中的陶俑雕塑身材修长、垂目俯首,神态安详而恭谨,是为两个典型的西汉侍女形象。
陶俑宽大的衣袖与瘦窄的喇叭形衣裙相配合,构成优美的曲线,简洁而又韵味。
2、陶狗(东汉)这只陶狗昂头而立,两耳高竖,双目炯炯,嘴大鄂长,身躯肥硕,四肢粗壮。
尾巴上卷。
颈与前腹紧束套戴,头身分塑,套合成形。
这只陶狗整体雕塑生动,刻画传神,给人以凛然不可侵犯之神态。
3、抚琴佣(东汉)这座佣为汉墓出土,是一座艺术性很高的东汉音乐佣,整体造型概括洗练,表情生动自然,尤其是那眉飞眼笑的形态,把陶醉在乐曲声中而自得其乐的古乐演奏者,刻画得惟妙惟俏,极其传神。
4、佛石像(北齐)这是一件极具特色的北齐佛石像。
佛陀的端庄肃穆,胁侍的虔诚宁静,以及众多供养人像的整齐排列,使整个作品充满着神圣的佛国气氛。
作品雕刻精美,雕刻刀法娴熟细腻,布局对称,人物形态富于变化。
5、刘氏家族造思惟菩萨白石像(北齐)1954年曲阳修得寺遗址出土,故宫博物院借展。
此像底座内容最为繁复,基座为长方形,四面浮雕图案,满刻佛像、伎乐、神王、供养人、化生童子等。
正面图案分为三层:上层雕力士像,浅刻飞天、化生童子和莲花博山香炉;中层中间雕有两力士托座,两侧有三组施舍图案;下层雕护法双狮,相向而立,左前肢向前伸出。
一、填空题1、美术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分别是绘画、工艺、建筑、雕塑.2、画像石是以石为地,以刀代笔的艺术图象,主要发现于:山东、江苏、四川、河南、陕西、山西等地3、中国古代称肖像画为“传神”,它要求画家不仅要画出对象的外形,而且要深入地表现人物的精神。
4、《韩熙载夜宴图》内容可以分为五个部分来欣赏,分别是第一部分描绘众人静听琵琶的情景。
第二部分描摹宴间的舞蹈景象。
第三部分绘写乐舞结束后韩熙载退入内室休息的情形。
第四部分绘写韩熙载聆赏萧笛合奏的景况第五部分图写韩熙载热情留客的情状。
5、《清明上河图》是属于风俗性绘画作品,或者说是城市题材的绘画作品,作者是北宋时期的张择端,反映的是当时的首都汴京在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象。
6、《江山如此多娇》是由傅抱石关山月合作的山水画作品,再现了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的磅礴气象。
7、大西北戈壁滩上的敦煌莫高窟,保存了从十六国时期到元代上千年的佛教壁画。
8、中国画按画科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人物、山水、花鸟,按照技法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工笔、写意两大类。
二选择题(不定项)1、属于皇家园林的是()A 颐和园B畅春圆 C 圆明园A 颐和园B畅春圆 C 圆明园 D 网师圆2、《艰苦岁月》属于()B圆雕D室外雕塑A 浮雕B圆雕C架上雕塑D室外雕塑3、画像砖是以刻了画像的木范,压印于土坯上,经过烧制,再涂,粉着色,完成后镶嵌于墓室四壁,主要流行于地区。
()C四川A山东B河南C四川D山西4、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从技法上说属于()B青绿山水A水墨山水B青绿山水C浅绛山水D没骨山水5、20世纪20-40年代的代表画家有()A 徐悲鸿B刘海粟C林凤眠 D 李铁夫6、作品《血衣》的作者是()D王式廓A 靳尚谊B董希文 C 罗中立D王式廓7.发明陶器是( )时代的主要标志之一。
B.新石器A.旧石器B.新石器C.夏商D.春秋8.代表仰韶文化艺术成就的是( )。
C.彩陶A.磨制石器B.漆器C.彩陶D.陶塑9.夏、商、周三代以( )艺术成就最为突出。
中国雕塑: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要内容内容分别是陵墓雕塑(包括地上的纪念性石刻与墓室随葬俑)、宗教雕塑、民俗性及其他内容的雕塑。
著名的佛教造像雕塑家有东晋是的戴奎。
唐代著名雕塑家有杨惠之,被称作“塑圣”。
四大石窟及其特点。
佛教雕塑各时期特点:(北魏造像秀骨清俊,睿智的微笑,暗含着对恐怖现实的蔑视,对人生荣辱的淡忘和超脱世俗之后的潇洒与轻松;西魏、北周造像的温婉和淳厚,沉醉于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和对佛国世界的向往;隋唐造像丰满细腻;宋代造像衣纹写实,面貌庄重。
真实的反映了各个时代艺术家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审美取向。
)早期佛教雕塑的手法明显受印度影响。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最引人注目的第20窟主佛,创造于北魏初年,佛像面部菱角分明,平直的鼻梁与额面成为一体,鼻子向侧面和下面的转折也概括平直,整个神像显示了庄严、肃穆、超人的美。
而创作于北魏后期的陕西天水麦积山石窟23号窟中的佛像,造型手法明显趋于圆润,额部与浅浅的眼窝转折关系淡化,消除了眉梢的表现,鼻子圆鼓,嘴的造型更趋向于写实,明显接近了汉人形象的特点。
罗汉形象进入中国,就穿上了汉式僧衣。
宋元之后,罗汉的形象越来越平民化,明清时期的罗汉雕像逐步失去了早期神像那种超凡脱俗的气象,吸引我们的已经不是神像的“神性”了,而是人像的“神情”了。
课本中涉及的石窟年代:北魏初年的大同云冈石窟;北魏后期的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唐代的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主要雕塑作品及其年代:三星堆青铜面具三星堆遗址是一处距今5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遗址,即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至商末周初,是上个世纪我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199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名单。
在三星堆遗址,出土了许多青铜人面具,共出土人面具20余件,分大、中、小三型。
这些以纵目面具为代表的青铜面具群,是三星堆文物中最有特色同时最具精神文化内涵的文物之一,它们是中国时代最早和出土规模最大的面具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