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和鲍照
- 格式:ppt
- 大小:2.91 MB
- 文档页数:46
南朝·宋·鲍照:[鲍照,字明远,人称鲍参军,南北朝时期诗人。
他是上集六朝精华、下启唐八风气的文学家,他的诗主要学习张协和张华,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元嘉三大家”。
著有《鲍参军集》。
胡应麟《诗菽》称其“上挽曹刘之逸步,下开李杜之先鞭”。
]《白纻(zhù)歌》:千金买笑(qiān jīn mǎi xiào):词意:指不惜重金博取美女欢心。
《代淮南王》:明月入怀(míng yuè rù huái):词意:比喻心胸开朗。
《登大雷岸与妹书》:波澜壮阔(bō lán zhuàng kuò):词意:波涛浩渺广阔。
比喻声势浩大,雄伟壮观。
《芜(wú)城赋》:瓜剖豆分(guā pōu dòu fēn):词意:瓜被剖开,豆从荚里裂出。
蕙心纨质(huì xīn wán zhì),也作——蕙心兰质:词意:形容女子姿质美好,心灵纯净。
南朝·宋·谢灵运:[谢公义,字灵运,小名“客”,人称谢客。
又以袭封康乐公,人称谢康公、谢康乐,东晋末年刘宋初年的文学家、山水诗人。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
从谢灵运开始,山水诗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
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为“颜谢”。
著有《谢灵运集》。
] 《登江中孤屿》:交相辉映(jiāo xiāng huī yìng):词意:指各种光亮、色彩等相互映照。
《拟魏太子邺(yè)中集诗序》:良辰美景(liáng chén měi jǐng),也作——美景良辰:词意:美好的时辰,美丽的景色。
赏心乐事(shǎng xīn lè shì):词意:欢畅的心情和快乐的事情。
南朝三谢之一谢灵运的个人作品及人物评价>个人作品《隋书·经籍志》所录谢灵运著作36卷,已佚,除《晋书》而外,尚有《谢灵运集》等14种。
《谢灵运集》19卷(梁20卷,录1卷),已佚。
北宋以后就已散佚。
明代李献吉等从《文选》、《乐府诗集》及类书中辑出谢灵运的作品,由焦竑刊刻为《谢康乐集》。
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有《谢康乐集》2卷。
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逯钦立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均有辑录。
黄节有《谢康乐诗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8年曾据清华大学讲义本校订排印。
谢灵运诗歌代表作如《登池上楼》等,另有赋10余篇,其中《山居赋》、《岭表赋》、《江妃赋》等比较有名,景物刻划颇具匠心,但成就远不及诗歌。
谢灵运早年信奉佛教、道教,曾润饰《大般涅槃经》,撰写《十四音训叙》以注解《大般涅槃经.文字品》。
有《辨宗论》为其阐释顿悟的哲学名篇。
谢灵运还于元嘉间奉诏撰《晋书》,但未成。
人物评价总评谢灵运曾自评“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其山水诗多集中笔墨于客观山水本身的精描细摹,往往末尾缀以说理议论,极少明显见出作者的主观感情,因而招致“寡情”之讥。
毛泽东晚年多次评论谢灵运在开创中国山水诗题材方面的贡献。
他认为,山水诗的出现和蔚为大观,是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如果没有魏晋南北朝人开辟的山水诗园地,没有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派,唐人的山水诗就不一定能如此迅速地成熟并登峰造极。
就此一点,谢灵运也是“功莫大焉”!历代评价谢玄:我乃生瑍,瑍那得生灵运!钟嵘《诗品》:若人兴多才高,寓目辄书,内无乏思,外无遗物,其繁富宜哉!然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
鲍照: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汤惠休: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采镂金。
萧纲《与湘东王书》:谢客吐语天拔,出于自然。
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批评当时文坛“酷不人情”之弊,说是源自谢灵运的影响。
文人对谢灵运才气的评价东晋名将谢玄:我乃生瑍(谢瑍),瑍那得生灵运!南朝宋文学家鲍照: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谢灵运半身像《宋书》:①文章之美,江左莫逮。
②性奢豪。
③灵运为性褊激,多愆礼度。
④有晋中兴,玄风独振,为学穷于柱下,博物止乎七篇,驰骋文辞,义单乎此。
自建武暨乎义熙,历载将百,虽缀响联辞,波属云委,莫不寄言上德,托意玄珠,遒丽之辞,无闻焉尔。
仲文始革孙、许之风,叔源大变太元之气。
爰逮宋氏,颜、谢腾声。
灵运之兴会标举,延年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
若夫敷衽论心,商榷前藻,工拙之数,如有可言。
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
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
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
妙达此旨,始可言文。
至于先士茂制,讽高历赏,子建函京之作,仲宣霸岸之篇,子荆零雨之章,正长朔风之句,并直举胸情,非傍诗史,正以音律调韵,取高前式。
自《骚》人以来,而此秘未睹。
至于高言妙句,音韵天成,皆暗与理合,匪由思至。
张、蔡、曹、王,曾无先觉,潘、陆、谢、颜,去之弥远。
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诗品》:①才高词盛,富艳难踪。
固已含跨刘、郭,凌轹潘、左。
故知陈思为建安之杰,公干、仲宣为辅;陆机为太康之英,安仁、景阳为辅;谢客为元嘉之雄,颜延年为辅。
斯皆五言之冠冕,文辞之命世也。
②其源出于陈思。
杂有景阳之体,故尚巧似,而逸荡过之,颇以繁芜为累。
嵘谓若人兴多才高,寓目辄书,内无乏思,外无遗物,其繁富宜哉!然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
②《诗品·颜延之》引汤惠休:谢诗如芙蓉出水,颜(颜延之)如错采镂金。
南朝梁历史学家萧子显:江左风味,盛道家之言:……颜、谢并起,乃各擅奇,休、鲍后出,咸亦标世。
朱蓝共妍,不相祖述。
今之文章,作者虽众,总而为论,略有三体。
一则启心闲绎,托辞华旷,虽存巧绮,终致迂回。
宜登公宴,本非准的。
成语天妒英才的出处
摘要:
1.成语“天妒英才”的来源
2.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
正文:
【成语“天妒英才”的来源】
“天妒英才”这个成语出自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原文中记载:“谢灵运尝问鲍照曰:‘天下文章何人可与比?’鲍照答曰:‘惟韩康伯与支道林耳。
’谢灵运曰:‘何如我?’鲍照答曰:‘您乃天妒英才,非人力也。
’”这个故事讲述了南朝著名文学家谢灵运向鲍照询问天下文章谁写得最好,鲍照回答说韩康伯和支道林,而谢灵运认为自己应该也在其中。
鲍照为了不伤谢灵运的自尊心,便回答说谢灵运是“天妒英才”,才华非人力所能及。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成语“天妒英才”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有才华,但因为天意使然而中途遭受不幸,未能充分发挥其才华。
它多用于形容文学、艺术等领域的杰出人才。
在用法上,这个成语一般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
“天妒英才”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广泛使用,用以赞誉他人的才华。
在各种书籍、文章以及日常交流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个成语的身影。
例如,当我们称赞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时,可以说:“他的作品真是天妒英才,
让人叹为观止。
”
总之,“天妒英才”这个成语来源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中的一个故事,用来形容非常有才华但中途遭受不幸的人。
虞炎《鲍照集序》鲍照字明远,本上党人,家世贫贱,少有文思。
宋临川王爱其才,以为国侍郎。
王死,始兴王浚又引为侍郎。
孝武初除海虞令,迁太学博士兼中书舍人。
(一本云,时上多忌,以文自高,趋侍左右,深达风旨,以此赋述,不复尽其才思。
)出为秣陵令,又转永嘉令。
大明五年,除前军行参军,侍临海王镇荆州,掌知内命,寻迁前军刑狱参军事。
宋明帝初,江外拒命,及义嘉败,荆土震扰。
江陵人宋景因乱掠城,为景所杀,时年五十馀。
身既遇难,篇章无遗,流迁人间者,往往见在。
储皇博采群言,游好文艺,片辞只韵,罔不收集。
照所赋述,虽乏精典,而有超丽,爰命陪趋,备加研访,年代稍远,零落者多,今所存者,傥能半焉。
钟嵘《诗品》宋参军鲍照。
其源出於二张,善制形状写物之词,得景阳之諔诡,含茂先之靡嫚。
骨节强於谢混,驱迈疾於颜延。
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而孤出。
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
然贵尚巧似,不避危仄,颇伤清雅之调。
故言险俗者,多以附照。
沈德潜《古诗源》如五丁凿山,开人世所未有。
鲍照创作以诗为主,今存204首。
《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少部分诗描写了边塞战争和征戍生活,为唐代边塞诗的萌芽。
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直接继承了建安传统,对后世李白、岑参、高适、杜甫有较大影响。
艺术形式上,大力学习和写作乐府诗,存80余首,有三言、五言、七言和杂言等多种形式。
五言诗讲究骈俪,圆稳流利,内容丰富,感情饱满。
七言诗变逐句用韵为隔句押韵,并可自由换韵,拓广了七言诗的创作道路。
他的乐府诗突破了传统乐府格律而极富创造,思想深沉含蓄,意境清新幽邃,语言容量大,节奏变化多,辞藻华美流畅,抒情淋漓尽致,并具有民歌特色。
沈德潜曰:“明远乐府,如五丁凿山,开人世所未有。
后太白往往效之”(《古诗源》卷十一)。
《芜城赋》借广陵在汉代的繁荣和今时的荒凉来抒发怀古之幽情,被视为六朝抒情小赋代表作之一。
[元嘉三大家名词解释]元嘉三大家元嘉三大家篇(一):鲍照的山水诗谢灵运被公认为山水诗的开山鼻祖。
其实同是元嘉三大家的另一位诗人鲍照也写了大量的山水诗。
下面一起来欣赏下!后人提及南朝诗坛写作山水诗的大家中,首先想到的是被誉为“江左莫逮”的谢灵运。
谢灵运是公认的山水诗的开山鼻祖。
其实同是元嘉三大家的另一位诗人鲍照也写了大量的山水诗。
鲍照的诗歌现存200多首,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乐府诗、山水诗、边塞诗、交游诗。
他的山水诗不仅数量多,而且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鲍照山水诗有以下三个特点:发露无余、险山恶水、功在密附。
一、发露无余罗宗强先生提出:元嘉文学思想新变的一个特点就是由哲理化又回到了抒情上来。
鲍照大胆吐露所思所想,一改前人“温柔敦厚”的写作模式,在山水诗中把自己的情感表露无遗,带有明远式的写作特色。
鲍照仕途不顺,表现愁绪的字眼常常出现。
“临流断商弦,瞰川悲棹讴。
”(《登黄鹤矶》),“幽篁愁暮见,思鸟伤夕闻”(《自砺山东望震泽》),“旅人令愉乐,薄暮增思深。
”(《日落望江望荀丞》),“物哀心交横,声切思纷纭。
叹慨诉同旅,美人无相闻。
”(《还都道中》)这与他刚刚踏进仕途时的意气奋发形成鲜明的对比。
刘宋王朝一建立,就开始大量的任用寒族世人,对抗世代形成的门阀士族,加强皇权。
这一历史机遇,促使寒族世人建功立业之心大增,他们迫切希望凭借一己之才能,走进政治中心,建立丰功伟绩,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
鲍照是一个事业心极强的诗人,他坦率的直白地表现出对仕途功名的热心。
年轻时鲍明远就曾自荐献诗,许多人劝阻他“郎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
他不屑的答道:“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闻者,安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辩,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自诩为兰,鲍明远信心十足可见一斑。
临川刘义庆慧眼识珠,对鲍照极为欣赏,“寻擢为国侍郎”。
当鲍照真正走入到仕宦中,才发现仕途远非他想象的那般美好美好。
元嘉十七年,他遭到了刘义庆禁止的处分,处分解除后有因过失受到责问。
元嘉三大家的名词解释
元嘉三大家是指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在位期间 (424 年 -453 年) 出现的三位著名诗人,他们是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
他们在诗歌创作方面有共同的特点,即注重描绘山川景物,讲究词藻的华丽和对仗的工整。
元嘉三大家的出现标志着南朝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
谢灵运是元嘉三大家之首,他是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被誉为“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为主,善于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表现出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颜延之是元嘉三大家之一,他是南朝宋文帝的侍中,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
他的诗歌以婉约清新著称,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鲍照是元嘉三大家之一,他是南朝宋文帝的中书舍人,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
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手法,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总之,元嘉三大家的文学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的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