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谢灵运、鲍照、颜延之
- 格式:ppt
- 大小:682.50 KB
- 文档页数:46
颜、鲍、谢的名次地位之升降时国强【摘要】颜延之、谢灵运、鲍照后人称之为元嘉三大家,而实际上他们的成就却不尽相当,历代对他们的评价也有着相当大的差异,他们的名次地位也因之而有着较大的变动.总体上看,三人名次的变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南朝:颜、谢称盛期;二、唐宋:颜、鲍、谢并称定型期;三、明清:颜、鲍、谢名次纷歧期.【期刊名称】《商丘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26)010【总页数】4页(P27-30)【关键词】I206.6颜延之;鲍照;谢灵运【作者】时国强【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商丘,47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206.6颜延之、谢灵运、鲍照后人称之为元嘉三大家,而实际上他们的成就却不尽相当,历代对他们的评价也有着相当大的差异,他们的名次地位也因之而有着较大的变动。
了解他们排名顺序的变动,有助于全面准确地把握他们的创作,也有助于了解不同时期文学观念的变化。
总体上看,三人名次的变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南朝时期;二、唐宋时期;三、明清时期。
史书中最早对颜、鲍、谢进行记载的是《宋书》。
《宋书》基本上是沈约在何承天、山谦之、苏宝生、徐爰等人的旧本基础上加工而成,沈约自己仅写了宋末永光至禅让十多年的史实。
因此《宋书》对颜、谢、鲍等人的记载,可以看作是刘宋当代人的评价。
《宋书·颜延之传》称:“延之与陈郡谢灵运俱以词彩齐名,自潘岳、陆机之后,文士莫及也,江左称颜、谢焉。
”[1](P1904)把颜延之、谢灵运当作了自潘岳、陆机之后,成就最高的诗人。
《南史·谢灵运传》则直接称谢灵运“文章之美,与颜延之为江左第一”[2](P538)。
但当时似乎还有一种意见,认为颜延之不如谢灵运。
《南史·颜延之传》:“延之尝问鲍照己与灵运优劣,照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君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
’延之每薄汤惠休诗,谓人曰:‘惠休制作,委巷中歌谣耳,方当误后生。
曾国藩文集《为学篇》原文、翻译及解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曾国藩文集《为学篇》原文、翻译及解析【导语】:为学篇读书须专一经【原文】至唐镜海先生处,问检身之要,读书之法。
关于谢灵运的评价《南史·颜延之传》:(颜)延之尝问鲍照己与灵运优劣,照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君诗如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
”汤惠休曰:“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采镂金。
”(《诗品》中引)钟嵘曰:宋临川太守谢灵运。
其源出于陈思,杂有景阳之体,故尚巧似,而逸荡过之,颇以繁富为累。
嵘谓其人兴多才高,寓目辄书,内无乏思,外无遗物,其繁富宜哉。
然名章迥句,然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发。
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
初,钱塘杜明師夜梦东南有人来入其馆,是夕即灵运生於会稽。
旬日,而谢安亡。
其家以子孙难得,送灵运於杜治养之。
十五方还都,故名“客兒”。
——(《诗品》上)白居易《读谢灵运诗》:吾闻达士道,穷通顺冥数。
通用朝廷来,穷即江湖去。
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
壮志郁不用,须有所泄处。
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
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
岂惟玩景物,亦欲摅心素。
往往即事中,未能忘兴谕。
因知康乐作,不独在章句。
(《白氏长庆集》卷七)释皎然曰:康乐公早岁能文,性颖神澈。
及通内典,心地更精,故所作诗,发皆造极。
得非空王之道助邪?夫文章,天下之公器,安敢私焉?曩者尝与诸公论康乐为文,直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顾词彩,而风流自然。
彼清景当中,天地秋色,诗之量也,庆〔一作卿〕云从风,舒卷万状,诗之变也。
不然,何以得其格高,其气正,其体贞,其貌古,其词深,其才婉,其德宏,其调逸,其声谐哉!至如述祖德一章,拟邺中八首。
经庐陵王墓临池上楼,识度高明,盖诗中之日月也,安可攀援哉!惠休所评:谢诗如芙蓉出木,斯言颇近矣!故能上蹑风骚,下超魏晋。
建安制作,其椎轮乎?(《诗式》)敖器之曰:谢康乐如东海扬帆,风日流丽。
(《敖陶孙诗评》) 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爰及江表,微波尚传。
孙绰、许询、恒(温)、庾亮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
先是郭景纯用隽上之才,变创其体,刘越石仗清刚之气,赞成厥美。
文人对谢灵运才气的评价东晋名将谢玄:我乃生瑍(谢瑍),瑍那得生灵运!南朝宋文学家鲍照: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谢灵运半身像《宋书》:①文章之美,江左莫逮。
②性奢豪。
③灵运为性褊激,多愆礼度。
④有晋中兴,玄风独振,为学穷于柱下,博物止乎七篇,驰骋文辞,义单乎此。
自建武暨乎义熙,历载将百,虽缀响联辞,波属云委,莫不寄言上德,托意玄珠,遒丽之辞,无闻焉尔。
仲文始革孙、许之风,叔源大变太元之气。
爰逮宋氏,颜、谢腾声。
灵运之兴会标举,延年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
若夫敷衽论心,商榷前藻,工拙之数,如有可言。
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
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
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
妙达此旨,始可言文。
至于先士茂制,讽高历赏,子建函京之作,仲宣霸岸之篇,子荆零雨之章,正长朔风之句,并直举胸情,非傍诗史,正以音律调韵,取高前式。
自《骚》人以来,而此秘未睹。
至于高言妙句,音韵天成,皆暗与理合,匪由思至。
张、蔡、曹、王,曾无先觉,潘、陆、谢、颜,去之弥远。
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诗品》:①才高词盛,富艳难踪。
固已含跨刘、郭,凌轹潘、左。
故知陈思为建安之杰,公干、仲宣为辅;陆机为太康之英,安仁、景阳为辅;谢客为元嘉之雄,颜延年为辅。
斯皆五言之冠冕,文辞之命世也。
②其源出于陈思。
杂有景阳之体,故尚巧似,而逸荡过之,颇以繁芜为累。
嵘谓若人兴多才高,寓目辄书,内无乏思,外无遗物,其繁富宜哉!然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
②《诗品·颜延之》引汤惠休:谢诗如芙蓉出水,颜(颜延之)如错采镂金。
南朝梁历史学家萧子显:江左风味,盛道家之言:……颜、谢并起,乃各擅奇,休、鲍后出,咸亦标世。
朱蓝共妍,不相祖述。
今之文章,作者虽众,总而为论,略有三体。
一则启心闲绎,托辞华旷,虽存巧绮,终致迂回。
宜登公宴,本非准的。
诗人鲍照是哪个朝代的鲍照是南朝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杰出的诗人,那么鲍照是哪个朝代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鲍照是哪个朝代的,希望对你有帮助!鲍照是哪个朝代的人物鲍照出生于415年,卒于466年,字明远,是东海群兰陵人士,就是如今的山东省兰陵县人。
他是南朝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跟谢灵运和颜廷之二人被后人称之为“元嘉三大家”。
青年时期的鲍照,大概一直在京口一代度过,虽然他曾经拜见过临川王,毛遂自荐,但是得不到任何重用,但是他不死心,想要用自己的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有人见状,来劝阻他,说:“你身份卑微,怎么可以轻易忤逆大王呢?”鲍照听了之后,甚为恼怒,说:“纵观古今,有多少能人异士被淹没,这是数不过来的。
大丈夫活在人世间,怎么可以保留自己的才能,而不去争辩,只是碌碌无为的度日呢?”之后,他果然得到了重用,被封为临川国侍郎。
在444年的时候,临川王因病去世,而鲍照也就随之失去职位,在家中闲住了一些时日,之后在始兴王上位的时候,他才继续做自己的侍郎。
之后,他被任命为海虞令,最后被迁移为永嘉令。
在461年的时候,他成为了临海王的一位幕僚,替他出谋划策。
同年的时候,临海王被任命为荆州刺史,于是,鲍照就随同前往到江陵,担任前军参军等职位,掌书记之任。
在466年的时候,孝武帝去世了,而刘彧杀死了即位太子,而自立为王,于是临海王就联合其余众王想要推翻刘彧的统治,但是在这次斗争中,以失败而告终,而鲍照同样被认定为乱兵,将其斩杀。
鲍照简介鲍照(414年-466年),字明远,人称鲍参军,东海郡人(今属山东兰陵县长城镇),中国南北朝诗人。
宋元嘉(424年—453年)中,刘义庆以他为国侍郎。
其后成为太学博士、中书舍人。
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由于任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466年刘子顼遵奉其兄刘子勋为正统的宋帝,出兵攻打建康的宋明帝(465年底弑杀凶暴的前废帝刘子业,自立为帝),参加了所谓的“义嘉之难”(义嘉为刘子勋年号)。
刘子勋与刘子顼在同年兵败被杀,鲍照也在刘子顼的军中被乱兵杀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南朝三谢之一谢灵运的人物生平及成就导语:人物生平谢灵运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嵊州市),祖籍陈郡阳夏。
原名谢公义,字灵运。
父谢瑍,仕至秘书郎;母为王羲之与郗璿的独女王孟姜的女儿人物生平谢灵运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嵊州市),祖籍陈郡阳夏。
原名谢公义,字灵运。
父谢瑍,仕至秘书郎;母为王羲之与郗璿的独女王孟姜的女儿刘氏。
谢灵运小时在钱塘道士杜炅的道馆中寄养,十五岁回建康,故小名客儿。
灵运“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
”十八岁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公、谢康乐。
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谢灵运已二十岁,出任琅玡王、大司马司马德文的行军参军,后任太尉参军、中书侍郎等职。
好营园林,游山水,制作出一种“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的木屐,后人称之为“谢公屐”。
与族弟谢惠连、东海人何长瑜、颍川人荀雍、泰山人羊璿之,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时人谓之四友。
义熙二年(406年),谢灵运出仕。
义熙三年(407年)改任抚军将军、豫州刺史刘毅的记室参军。
义熙八年(413年)刘毅反刘裕,兵败自杀,谢灵运返京任秘书丞。
义熙十一年(416年),谢灵运转任中书侍郎。
义熙十四年(419年),刘裕在彭城建宋国,谢灵运任宋国黄门侍郎。
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东晋自立,创刘宋,是为宋武帝,谢灵运爵位由康乐公降为康乐县侯,食邑五百户,任太子左卫率。
永初三年(422年),刘裕死,宋少帝继位,谢灵运被权臣排挤出京,任永嘉郡太守,在职一年,即称病返乡隐居。
元嘉元年(424年),宋文帝刘义隆即位,任命他为秘书监,始不肯就任,经光禄大夫范泰的催促,于元嘉八年(431年)就职。
元嘉三年(426年)。
文帝诛权臣徐羡之等,召谢灵运回朝,谢灵运因不受重用,心有不平,多称疾不上朝而肆意遨游。
借文帝讽旨令其自生活常识分享。
第一节谢灵运和元嘉山水诗谢灵运、鲍照、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
南朝山水田园诗的产生1、时间跨度长:先秦汉魏诗歌中的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导夫先路。
2、社会条件成熟:魏晋南朝庄园经济的发展,为山水文学的兴起和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
3、自然景观的激发:江南山川清幽秀丽之美,激发了文士新的审美欲望。
4、思想的变革与审美风尚的嬗变:道法自然、玄观山水审美观的盛行,为其艺术触媒。
一、谢灵运山水诗创作及作品选读登池上楼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及穷海,卧痾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重点)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重点)祈祈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徵在今。
二、谢灵运对山水诗的贡献真正把山水作为审美对象;扭转玄言诗风,促进山水诗的发展•谢灵运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
其诗最大的特点是善于经营画境。
谢灵运的领略山水,不是陶渊明式的静观,而是移步换景式的游赏。
他以富丽精工的语言,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诗风鲜丽清新。
如“白云抱幽石,绿篠媚清涟”(《过始宁墅》),写山幽水秀的清景;“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写空水澄明的境界;“野旷沙岸静,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写沙岸的越野风光;“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游南亭》),写初晴时的山林暮色,无不鲜明如画,可见作者观察之细致、感受之敏锐和刻画之精妙。
第二节谢朓和永明新体诗永明新体诗•永明体:齐梁时代产生的一种讲究对偶和声律的新体诗,以五言四句,八句为多,平仄观念较明确,尚未有“粘”的概念谢朓和沈约同时,诗也齐名。
号称“永明体”。
梁简文帝曾称赞他们两人的诗为“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
”其五言诗有新的特色:寄情山水,不杂玄言。
虽然曾受谢灵运的影响,但内容的深刻和文采的清丽都超过谢灵运。
元嘉三大家(含图)元嘉三大家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从公元424年至453年,前后共三十年。
元嘉年间,文人辈出,其中最为突出的有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时人称之为“元嘉三大家”。
颜、谢的社会地位较高,诗风典雅绮丽,属于主流派,而鲍照的诗既有与正统诗风一致之处,同时又开创出一种通俗浅显、奔放流畅的风格,到唐代产生了巨大影响。
谢灵运画像谢灵运(385—433)晋、宋间诗人,原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
小名客,出身东晋世家大族,为名将谢玄之孙。
晋安帝元兴元年(402),袭爵康乐公,世因称谢康乐。
幼即颖悟,笃志好学,博览群书,又以文章秀出,为族叔谢混所知爱。
义熙元年(405)始出仕,任琅琊王大司马行参军,次年任抚军将军、豫州刺史刘毅的记室参军。
义熙九年(413),刘裕击败刘毅,为安抚、笼络谢氏家族,任命谢灵运为太尉参军。
次年改秘书丞,不久免职。
义熙十二年(416),任骠骑将军刘道怜的咨议参军,转中书侍郎。
宋永初元年(420),刘裕代晋自立,降谢灵运封爵为康乐侯,起为散骑常侍,转太子左卫率。
永初三年(422),少帝即位,为司徒徐羡之等所患,出为永嘉太守,遂纵情山水,不理郡务。
不久辞官,隐居会稽。
文帝元嘉三年(426),被征入京,任秘书监。
因不能忘情于早先与庐陵王义真之交情,又常称疾不朝,为文帝所忌,两年后再度辞归。
元嘉八年(431),出为临川内史。
不久被诬以叛逆罪,流徙广州,于元嘉十年(433)被杀。
谢灵运一生著述繁富,诗文并擅,今存诗九十余首,文四卷。
他是我国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作家,在晋、宋诗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完成宋初诗歌由玄言诗向山水诗的变革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他的山水之作实际上是其政治失意后的寄托,他的诗中常常有一种人格化的东西,表现其孤高、忧愤的情怀,正如白居易在《读谢灵运诗》中所说的,“壮士郁不用,须有所泄处。
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白氏长庆集》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