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 格式:ppt
- 大小:98.50 KB
- 文档页数:20
《中国古代文学》下(高起专)题库及答案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从建安文学到正始之音一、单选题(每题1分)1.建安著名诗人曹操字①孟德②孟起③子桓④子建2.《咏怀诗》的作者是:①阮籍②嵇康③何晏④山涛3.建安诗风的特点是①志深笔长,梗概多气②嵇志清峻,阮旨遥远③缛旨星稠,繁文绮合④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4.《洛神赋》的作者是①曹操②曹丕③曹植④曹彰5.下列作品为曹植所作的是①《三都赋》②《赠白马王彪》③《咏怀诗》④《游仙诗》6.最早的纯粹的文人七言诗是①曹操的《短歌行》②曹操的《蒿里行》③曹丕的《燕歌行》④曹植的《升天行》二、多选题(每题2分)1.著名文学批评著作《典论。
论文》的作者是——————。
2.《大人先生传》的作者是————————。
3.“刚肠疾恶,遇事便发”的诗人是——————。
4.建安“三曹”是指———、————、——。
5.正始时期四言诗写作别开生面的诗人是————。
6.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1.建安风骨四、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建安辞赋繁荣的原因2、“建安风骨”是指什么样的文学风貌?五、论述题(每题25分)1、“三曹”是指何人?他们有何文学成就?2、阮籍的《咏怀诗》内容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3.论述正始政治时局对诗歌创作的影响第二章两晋诗坛一、单选题(每题1分)①志深笔长,梗概多气②嵇志清峻,阮旨遥远③缛旨星稠,繁文绮合④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2.左思的代表作是①〈咏史诗〉②〈咏怀诗〉③〈游仙诗〉④〈赠妇诗〉3 .郭璞的代表作是①〈咏史诗〉②〈咏怀诗〉③〈游仙诗〉④〈赠妇诗〉4.被评为“文典以怨”的作者是①左思②刘琨③陆机④潘岳二、填空题(每空1分)1.晋末宋初对七言诗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诗人是————。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1.游仙诗2.玄言诗四、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晋代诗歌风貌2、左思的诗歌有什么特点?第三章陶渊明一、多选题(每题2分)1.陶渊明的散文作品有①《五柳先生传》②《桃花源记》③《归园田居》④《饮酒》二、填空题(每题1分)1.采菊东篱下,——————。
第5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5.1 复习笔记一、谢灵运所开启的新风与山水诗的兴盛1.南朝山水诗歌(1)山水诗的发展①在《诗经》和《楚辞》的时代,诗中就出现了山水景物,但只是作为生活的衬景或比兴的媒介,而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
②到了汉末建安时期,曹操的《观沧海》才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③西晋左思的《招隐诗》和郭璞的游仙诗都写到山水的清音和美貌。
这类诗虽然数量不多,但它们毕竟在客观上为后来的山水诗提供了艺术经验。
④山水诗与魏晋之后隐逸之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士大夫以山林为乐,自然景物很自然反应在诗中。
(2)山水诗兴起的背景①山水诗的产生,与玄学和玄言诗有着密切的关系。
②晋宋之际,山水绘画及理论也应运而生,这对于山水诗的产生也有着促进的作用。
③五言诗的成熟以及江南民歌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艺术经验,也为山水诗的产生做好了文学上的准备。
(3)山水诗的意义①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
②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
2.山水诗人——谢灵运(1)谢诗的鲜丽清新谢灵运的山水诗,大部分是他任永嘉太守以后所写。
这些诗,以富丽精工的语言,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
其主要特点是鲜丽清新。
(2)谢诗的“自然”唐释皎然在《诗式》卷一《不用事第一格》中说:谢诗的“自然”,是“为文真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顾词彩而风流自然”。
所谓“作用”,就是经营安排、琢磨锻炼。
以此而能达于自然,这正是谢诗胜人之处,也是他开启新诗风的关键所在。
3.从陶渊明到谢灵运的诗风转变从诗歌发展史的角度看,魏晋和南朝属于两个不同的阶段:魏晋诗歌上承汉诗,总的诗风是古朴的;南朝诗歌则一变魏晋的古朴,开始追求声色。
而诗歌艺术的这种转变,就是从陶谢的差异开始的。
陶渊明是魏晋古朴诗歌的集大成者,谢灵运却另辟蹊径,开创了南朝的一代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