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四章第2节政府间财政关系
- 格式:ppt
- 大小:857.50 KB
- 文档页数:24
《财政学(第2版)》章节配套习题部分参考答案第一章现代国家的经济职能一、重要概念1.市场失灵:市场机制本身却存在固有的缺陷与不足,即所谓“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垄断、外部性与公共产品、收入分配不公平和经济波动。
2.垄断: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之后,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现象,这时就会形成垄断。
3.外部性:无法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市场交易成本或收益。
4.纯公共产品:是指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任何其他人消费的减少。
5.公共需要:是当众多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时所产生的需要。
6.资源配置职能: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指财政通过参与财力分配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职能。
7.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调节,以期达到收入分配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8.经济稳定:是指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调整,对生产、消费、储蓄和投资发生影响,以达到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标。
9-10略。
二、单项选择题1.A2.D3.A4.C5.A6.D7.A8.A9.B 10.B三、多项选择题1.ABCD2.ABC3.ACD4.ABD5.ABC6.ABCD7.CD8.BCD四、分析判断1.对2.错3.错4.对5.对6.错7.错8.错9.错 10.对五、简单分析1.什么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主要表现在: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垄断、外部性与公共产品、收入分配不公平、经济波动与失衡。
2.垄断导致的效率损失表现在哪些方面?垄断导致效率损失:(1)产量受到限制,消费者福利受到额外损失;(2)垄断行业由于追求并事实存在垄断利润,缺乏尽可能降低成本的竞争压力;(3)垄断阻碍技术进步;(4)垄断者追求超额收入的寻租活动本身会造成资源浪费。
4.简述财政的基本特征。
第一,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第二,财政分配的对象是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
我国央地政府间财政事权划分的理论分析一、引言央地财政关系一直是财政学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
央地政府间的财政事权划分是央地财政关系的重要内容,涉及国家治理体系、政府权责分工、资源配置和社会公平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央地政府间财政事权划分问题愈发凸显,对此进行理论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我国央地财政事权划分的现状我国央地政府间财政事权划分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财政方面的权责分工关系。
在我国,央地政府间财政事权划分的根本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同时也受到其他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制约。
总体上看,我国央地财政事权划分总体上是遵循“中央统一决策、确保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地方自主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
具体来看,在税收方面,中央政府享有直接税和部分间接税的征收权,地方政府则享有部分税收的征收权,并负责征收中央下放的税收;而在支出方面,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国防、外交、安全、基础设施等重要领域的支出,地方政府则主要负责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支出。
中央政府还会向地方政府下达中央转移支付,用于支持地方财政。
中央政府享有财政事权的主导地位,地方政府则拥有一定的自治权。
三、存在问题我国央地政府间财政事权划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事权划分并不清晰,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产生争执和矛盾。
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转移支付和自身税收,而中央政府则往往占据更多的税收收入,这导致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相对不足,难以保障地方公共服务的供给。
由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足,地方政府往往会通过一些不当手段来牟取利益,造成财政部门腐败等问题。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财政监管不够到位,导致地方政府在财政支出方面存在浪费和滥用的问题。
四、理论分析1. 责权统一原则在央地政府间财政事权划分中,应遵循责权统一原则。
即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开源节流、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等方面应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彼此之间互相配合、相互制约。
《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学时:51 学分:3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本科经济类十门核心课程之一,注重以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来研究财政问题和构建财政学的理论体系,在讲授西方财政学基本理论的同时,紧密结合中国公共财政改革实践,强化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拓宽视野和思路,不仅让学生了解我国财政的实际情况,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学的概念、了解公共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2、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财政学的概念和特点一、公共财政学的概念二、财政学与经济学的关系三、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公共财政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古典学派的财政思想二、凯恩斯学派的财政思想三、供给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的财政思想第三节公共财政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规范分析法二、实证分析法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财政学的概念第二章公共财政学的基础理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的职能、了解公共选择理论及政府失效。
2、教学内容第一节竞争市场的效率与市场失灵一、帕累托效率二、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三、市场失灵:外部效应与公共品、信息不对称、垄断、收入分配不公平第二节公共财政的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二、收入分配职能三、稳定职能第三节公共选择与政府失效一、公共选择理论概述二、维克塞尔——林达尔机制三、直接民主决策机制四、集中决策机制五、间接民主决策机制六、公共选择理论的实践意义七、政府失效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财政的职能第三章公共支出理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公共财政的职能、了解公共选择理论及政府失效。
2、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品理论一、公共品的涵义二、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理论三、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对政府财政活动的指导意义第二节外部效应理论一、外部效应的涵义和分类二、外部效应的经济影响—效率损失三、私人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及其缺陷3、教学重点与难点: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理论第四章公共支出概述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财政支出的分类、掌握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方法、学会分析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2、教学内容第一节财政支出的意义与分类一、财政支出的意义二、财政支出的分类按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按国家职能分类、按支出的最终用途分类、按经济性质分类第二节财政支出的原则一、量入为出原则二、优化支出结构的原则三、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第三节财政支出的效益评价一、财政支出范围的确定二、财政支出效益的特殊性三、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劳务"收费法第四节财政支出的规模和增长趋势一、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三、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四、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控制3、教学重点与难点: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第五章购买性支出1、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财政购买性支出的内容、了解政府采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