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静脉血气指标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系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90.35 KB
- 文档页数:3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颈静脉氧饱和度及动静脉乳酸差值与预后的关系徐福林;王建清;徐征;马捷;全勇;贾丕丰;盖延廷;茅宇航;沈刚【期刊名称】《医学临床研究》【年(卷),期】2007(024)012【摘要】[目的]评估颈静脉氧饱和度(SjvO2)与动静脉乳酸差值(AVDL)作为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每6 h测定颈静脉搏氧饱和度与动静脉乳酸.[结果]结果SjvO2、AVDL与预后显著相关,或发作2次以上预后不良,AVDL增加预后差.[结论]SjvO2、AVDL监测相结合,能较可靠反映脑供血及脑代谢状况,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有指导意义.【总页数】3页(P2082-2083,2086)【作者】徐福林;王建清;徐征;马捷;全勇;贾丕丰;盖延廷;茅宇航;沈刚【作者单位】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上海,201100;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上海,201100;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上海,201100;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上海,201100;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上海,201100;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上海,201100;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上海,201100;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上海,201100;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上海,20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5【相关文献】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应用 [J], 张圣岸;付春来;蔡业平;李云峰;王盛标2.动静脉乳酸差值和动静脉氧差在诊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梗死的意义 [J], 徐福林;王建清;邓星奇;全勇3.动静脉乳酸差值与乳酸氧合指数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 徐福林;张义;王建清;全勇;贾丕丰4.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及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氧分压差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系 [J], 刘旭东5.颈静脉血气指标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系探讨 [J], 吴明伟;庞德春;唐纯海;吴京展;郑斯毅;廖汝城;张松;廖振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型脑外伤院前评估指标与伤后6个月预后的关系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入院前血氧、瞳孔变化、血压、Glasgow评分(GCS)四项指标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40例重型颅脑外伤出院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入院前四项评估指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和χ2检验分析其与患者伤后6个月预后(GO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140例患者中65例在ICU 治疗期间死亡,75例治疗好转后出院.伤后6个月随访证实患者入院前血氧、瞳孔变化、血压、GCS评分与GOS评分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GCS评分越低,患者预后越差.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入院前血氧、瞳孔变化、血压、GCS评分均为预后的重要指标,其中GCS评分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院前评估;GOS评分;预后【中图分类号】R6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85-01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一种较常见的疾病.近十年我国颅脑外伤的发病率为95/10万人口,绝对数量可达100万人左右[1].随着经济的发展,重型颅脑损伤(severetraumaticbraininjury,sTBI)患者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其高死亡率和致残率已成为青壮年及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sTBI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迫切解决[2].从我国脑外伤治疗现状看,院前急救已成为提高sTBI救治成功率的瓶颈.本文回顾了近三年来本院和协作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40例sTBI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患者入院前的血压、血氧、GCS评分、瞳孔变化四项指标与伤后6个月的GOS评分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病人标准:GCS评分3~8分_______,排除其它原因导致的低血压、低血氧、视神经损伤致瞳孔变化等其他因素.本组140例患者中男98例,女42例,年龄9~85岁,平均56.2岁.其中原发性脑干伤14例(10%),硬膜外血肿22例(15.71%),例弥漫性轴索损伤18(12.86%),单侧硬膜下血肿61例(43.57%),双侧血肿16例(11.43%),脑挫裂伤伴脑内血肿9例(6.43%). 1.2方法统计患者到达急诊室时的血氧、血压、GCS评分、瞳孔四项指标值.其中血压指标以收缩压分为:低血压组(<90mmHg)、正常组(≥90mmGHg);血氧指标分:低氧血症组(≤90%)、正常组(>90%);瞳孔变化指标以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 为正常组、双侧瞳孔不等大或散大为异常组.1.3统计学分析以伤后6个月GOS评分为预后指标.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 回归、χ2检验,分析各影响因素对GOS评分的作用强度,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1.预后:血氧组:低血氧15例(10.71%),正常125例(89.29%);血压组:低血压10例(7.14%),正常130例(92.86%);GCS评分:3~5分68例(48.57%),6~8分72例(51.43%);瞳孔组:正常72例(51.43%),异常68例(48.57%).预后指标:死亡65例(46.43%),存活75例(53.57%).2.二者相关性分析:GOS预后结果分为5级,其中1级为死亡,2级为植物状态,3级为重残,以上三级均属预后较差,共83例(59.29%);4级为轻残,5级为良好,属预后较好,共57例(40.71%).影响患者出院第6个月GOS各因素结果如表1.其中血氧、血压、GCS评分、瞳孔变化指标均与GOS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1.3讨论sTBI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达30%-50%,如何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伤残率已成为创伤医学的难题之一.因此,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于sTBI患者来说十分重要,是患者得以成功救治的关键[3].针对sTBI高死亡率和致残率的特点,美国神经外科“脑外伤基金会”(BrainTraumaFoundation)在1995年编写了“颅脑损伤临床救治指南”,标志着sTBI的救治进入规范化.在近二十年关于TBI病理生理学研究中证实,对于sTBI患者继发性损伤重于原发性的损伤,且耽误了患者的疾病就诊最佳时机[4].低血压和低血氧与GOS评分密切相关(P<0.05),患者伤后早期发生低血压、低血氧的可能性在33%以上,如颅脑损伤患者合并低血压则可使患者的死亡率增加一倍[5].当伤者的收缩压<90mmHg时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将会明显升高[6].在此情况下,脑组织中灌注压不足,氧合降低,致脑细胞代谢障碍而死亡,且早期表现尤为显著,提示早期的低血压和低血氧对脑组织损害更大[7].GCS评分是评价TBI伤情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尤其是通过反复的评分更能确切地反应患者的真实状况[8].临床上常用GCS评分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伤情分型,其中满分为15分,3~8分为重型损伤,GCS<4分是预后不良的指标,是患者院前治疗、转运的重要依据.本组研究中,GCS评分与GOS评分关系密切(P=0.000),该结果与先前学者研究一致[9],且GCS是影响GOS评分的独立因素,是院前评估的可靠指标.瞳孔变化是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临床上可以通过观察瞳孔的大小及对光反射的变化,来判断是否有脑疝形成及疾病的转归[10].在回顾的140例病人中,患者GOS评分与瞳孔的变化关系密切(P=0.004),也可作为判断sTBI 患者的预后的指标.此项研究提示我们在sTBI急救和转运的过程中,首先要及早、准确地完成院前的病情评估工作,为下一步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同时明确抢救重点和具体的急救措施.从而尽可能地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参考文献[1]周良辅,胡锦.加强和重视颅脑创伤的救治工作[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5,4(3):193-199.[2]McArthurDL,ChuteDJ,VillablancaJP.Moderateandseveretraumaticbraininjury:epidemi ologic,imagingandneuropathologicperspectives[J].BrainPathol,2004,14(2):185–194.[3]曾宇.重型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体会[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8(8):94–98.[4]赵清华,牛建华,刘丽香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学,2008,3(23):150–151.[5]周方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5):23–24.[6]LenartovaL,JanciakI,WilbacherI,etal.SeveretraumaticbraininjuryinAustriaIII:prehospit alstatusandtreatment[J].WienKlinWochensGchr,2007,119(1-2):35-45.[7]GeeraertsT,FriggeriA,MazoitJX,etal.PosttraumaticbrainvulneraGbilitytohypoxia-hypotension:theimportanceofthedelaybetweenbraintraumaandsecondaryinsult[J].Int ensiveCareMed,2008,34(3):551-560.[8]ChesnutRM,Ghajarj,MaasAI,etal.Earlyindicatorsofprognosisinseveretraumaticbraininj ury[J].Neurotrauma,2003,17(6):557-627.[9]王存祖,谢江宁,常志英等.院前GCS中运动评分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关系[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22(6):503-506.[10]于爱芹.瞳孔早期变化量化与重症脑出血预后关系的研究[J].河北医学,2010,16(10):1238-1241.。
59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气分析特点观察摘要】目的: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高压氧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特点进行观察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59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进行高压氧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气分析,探讨其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特点。
结果:该组患者治疗前后PH、PaO2、PaCO2、BE值相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SaO2明显升高,P(A-a)O2明显降低(P<0.05)。
结论:使用高压氧治疗后动脉血氧饱和度能得到有效的改善,临床应用价值较为突出,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血气分析【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8-0372-02近年来,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病率已经逐渐增长,加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治疗则显得尤为重要。
我院针对收治的59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病期间各血气指标进行分析,给予高氧液治疗后,将各项指标水平与治疗前进行对比,分析治疗前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气改善情况及特点,现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59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32例,女27例,年龄在18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5±2.5)岁。
致伤原因包括坠落或摔伤患者8例,打击伤患者14例,车祸伤患者37例。
以上患者均符合重型颅脑损伤即GCS评分为3至8分,平均GCS评分为(5.4±0.9)分,并于伤后12小时入院,并且无其他合并颅外脏器损伤三项标准。
1.2 方法在患者入院前第1日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氧液治疗,每日1次,连续使用5日。
观察与对比该组患者治疗前后各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包括PH、PaO2、PaCO2、BE、SaO2、P(A-a)O2。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以均数± 标准差(x-±s)的形式对数据进行表示,以 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35卷第35期因为脑组织在活动过程中会出现耗氧,对于缺氧会出现敏感性。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会对脑血流产生影响,从而对脑氧的分配以及供应产生影响,为此需要对脑组织代谢进行监测,以此降低脑缺氧发生率[1]。
此次研究主要分析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治疗中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持续监测的应用效果,内容如下。
资料与方法收治重型颅脑创伤患者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22~65岁,平均(45.1±4.3)岁,患者受伤24h 内入院,并选择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对患者进行评估,分数均在3~5分,其中实施保守治疗8例,实施手术治疗30例。
方法:①颈内静脉逆行置管操作:病床边通过B 超定位,在颈静脉求位置放置导管头端,其长度为8~12cm,封管选择5U/mL 肝素盐水液,随后将肝素帽套上,经过导管采血后送检,抽血量在2mL/min 以下。
②监测手段:对患者桡动脉血液以及颈静脉球部血液抽取,对患者入院后的血气指标进行检测,在晨间7:00采血并送检。
血气指标包含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 2)、颈内静脉血氧分压(PjO 2)、血红蛋白、桡动脉血氧饱和度(SaO 2)、动脉氧分压(PaO 2)、二氧化碳分压(PaCO 2)、脑氧摄取(CEO 2)以及动静脉氧含量差(AVDO 2),而后对患者颈内静脉球部血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VAPCO 2)以及颈内静脉球部血与动脉血乳酸差(AVDL)进行监测。
评估指标:统计对比患者监测前、监测1d 以及监测5d 相关指标,即SjVO 2、CEO 2、AVDO 2、VAPCO 2以及AVDL。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采用t 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38例患者监测前、监测3d 以及监测5d SjVO 2、CEO 2、AVDO 2、VAPCO 2和AVDL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