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815.49 KB
- 文档页数:2
院前急救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影响
梁冬梅
【期刊名称】《蛇志》
【年(卷),期】2002(014)004
【摘要】@@ 重型颅脑损伤是外伤中常见而又最严重的一种损伤,常见的原因以交通事故为主,此病来势凶猛,病死率高,且有突变、多变、易危及生命的临床特点.重型颅脑损伤由于同时存在脑水肿、脑缺血,使脑的损伤一直存在.因此,做好早期复苏急救,去除脑继发性损伤的因素,可提高抢救成功率.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2年1月共接诊25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其中170例进行院前急救处理,80例由家属直接送入医院.现将两组病人入院时病情及预后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36-37)
【作者】梁冬梅
【作者单位】贵港市人民医院,广西,贵港,537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1.150.597
【相关文献】
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探讨 [J], 曾小会
2.阶梯式减压术联合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近期预后影响 [J], 李俊丽;丁圆;韩芸
3.院前与入院后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J], 冷志兵;杨晓玲;杨平;汪晓媛;谢建雷;蒲亨萍
4.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及预后影响 [J], 邵晓云;陈书程
5.升降散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及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J], 高慧; 杨洁; 胡云霞; 陈秋华; 鲁俊; 王醒; 陈明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度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病,至今病死率仍然在30%~50%[1],如何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伤残率及死亡率,已成为现代急救医学和创伤医学的难题之一,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患者预后常起到关键作用。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经过院前急救,26例由家属直接送入医院,分析两组患者伤后至获得救治时间及预后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年5月至2011年5月本院急诊科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8例,其中32例经过院前急救(观察组),26例由家属直接送入医院(对照组),男33例,女25例,年龄8~72岁,平均40岁。
其中车祸伤17例,坠落伤15例,打击伤14例,跌打伤6例,其他伤6例。
观察组开放性颅脑损伤14例,闭合性颅脑损伤18例;格拉斯哥昏迷测量(GCS)评分:3分3例,4分2例,5分2例,6分9例,7分8例,8分8例。
对照组中开放性颅脑损伤10例,闭合性颅脑损伤16例;GCS评分:3分1例,4分2例,5分2例,6分7例,7分7例,8分7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损伤类型、受伤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诊断标准重型颅脑损伤诊断标准:伤后患者原发性昏迷在6h以上,或在伤后24h内意识障碍恶化再次昏迷6h以上;GCS评分为3~8分[2]。
1.2.2院前急救方法急救员到达现场后对有创伤出血患者给予止血、包扎,立即清除口腔、鼻道和气管内的血液、呕吐物或分泌物,防止误吸和窒息,对有舌后坠的患者立即将舌体拉出并置入口咽通气管;如上述措施仍不能保持呼吸道通畅时,即行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内插管;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吸氧、抗休克治疗,对有颅内压增高者给予20%甘露醇250mL及呋塞米20mg脱水、利尿、降颅内压;呼吸、心搏骤停者给予心肺复苏。
经现场抢救,患者病情稳定后,立即用救护车将患者接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
1.3统计学处理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用率和x±s表示,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受伤后至获得救治时间观察组最短时间15min,最长50min,平均(25±10)min;对照组最短时间15min,最长300min,平均(70±18)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预后比较观察组中重度伤残、植物生存状态、死亡21例,对照组中重度伤残、植物生存状态、死亡19例;观察组预后良好11例,对照组预后良好7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危重,致残率和病死率高,是创伤外科中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3-4],其继发性损伤往往重于原发性颅脑损伤,及早去除引起继发性损伤的因素,减轻患者的继发性损害,将有助于生存率的提高。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1h呈现第1个死亡高峰,患者死亡的数量占创伤死亡的50%,在临床上被称为严重创伤救治的“黄金1小时”。
此阶段抢救患者必须分秒必争,因此重型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尤显重要。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院前急救组患者受伤后至获得救治平均时间为(25±10)min,而对照组为(70±18)min,院前急救组获得救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院前急救可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时间大大提前,有利于及早纠正低氧血症和低血压等二次脑损伤因素,为后续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后续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而对照组由于患者家属缺乏相关的急救意识,搬运时颠簸过大,不注意头部保护,致使颅内出血加重,甚至出现脑病而危及生命;或由于舌后坠,痰液未及时清除致呼吸道堵塞而加重缺氧;再加上未及时用药,长时间脑缺氧、脑水肿,致使患者预后重残、植物状态、死亡率明显高于院前急救组(P<0.05)。
因此,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赢得了时间,可以明显提高生存率与生存质量,减少死亡与残疾的发生,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对重度颅脑损伤无手术指征的患者和手术后患者应入住ICU,予以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检测,观察呼吸、意识、瞳孔改变情况,动态观察GCS评分,有条件者可行颅内压监测;发现病情变化,早期处理;控制脑水肿的发生和发展是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降低颅内压的重要措施[5],采用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塞米等脱水治疗,可以降低颅内压。
加强呼吸道管理,对于不能很快清醒的患者和肺部感染患者,应早期进行气管切开,加强护理,促进肺部引流,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6]。
消化道出血是重度颅脑损伤的常见并发症,早期予以奥美拉唑预防,早期胃肠营养,可预防消化道出
[7]。
院前急救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
梁金虎,石克(大同煤矿集团公司二医院急诊科,山西大同037031)
【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经过院前急救(观察组),26例未经任何处理由家属直接送入医院(对照组)。
比较两组患者伤后至获得救治时间和预后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伤后至获得救治平均时间为(25±10)min,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预后良好率为34.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6.9%(P<0.05);重度伤残及死亡率(65.6%)低于对照组(73.1%)(P<0.05)。
结论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为重型颅脑损失患者的抢救赢得了时间,对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改善预后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急救医疗服务;颅脑损伤;预后
doi:10.3969/j.issn.1009-5519.2013.01.0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5519(2013)01-0095-02
表1两组患者预后比较[n(%)]
组别
观察组对照组32
26
n
11(34.4)a
7(26.9)
21(65.6)a
19(73.1)
预后良好重残及死亡
注:与对照组比较,a P<0.05。
病情稳定后可予以神经生长因子、抗高血压治疗,改善脑代谢,促进意识恢复[8]。
重视并发症的处理,正确、及时处理并发症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所在[9]。
现代康复医学认为,任何疾病发作之时,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即应开始,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可最大限度地促进功能恢复,减轻残疾[10]。
综上所述,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抓紧黄金时间的救治,采取早期诊断、及时手术、预防并发症、加强护理等正确的综合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而不断总结经验,可提高基层医院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邰云飞.重型颅脑损伤172例临床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2005,25(1):57-59.
[2]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388.
[3]朱城,于明琨,江基尧.颅脑损伤临床救治现状及展望[J].创
伤外科杂志,1999,1(3):129-131.[4]张守祥,王诚,戴利强,等.现代网络院前急救模式对重型颅
脑损伤预后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5):602-605.
[5]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44-245.
[6]杨国华.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7):957-958.
[7]曹新生,渠武帅,付卯宏.重度颅脑损伤523例分析[J].中国
误诊学杂志,2009,9(1):136.
[8]樊润润.高压氧治疗重度颅脑损伤39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
杂志,2008,8(22):5456-5457.
[9]林敏华,刘伟,朱贤立.重型颅脑损伤89例临床分析[J].中国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2,7(4):245-246.
[10]李红玲,郭非,王马魁,等.32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综合康
复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4):226-228.
(收稿日期:201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