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研究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我院门诊收治的11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在患者出院后,对患者进行电话跟踪统计,并且对患者定期进行检查。
通过调查分析,找出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在本次的调查研究中,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恢复较好的患者比率为9.10%,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恢复一般的比率为45.45%,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恢复较差的比率为45.45%,患者预后良好率为54.55%。
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出现术后感染情况的比率为7.28%,患者预后出现凝血功能异常的比率为10.00%,患者预后出现血钠水平异常的比率为13.64%,患者预后出现脑干损伤的比率为,11.82%,患者预后出现合并伤的比率为19.09%。
结论: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受到血钠水平、脑干损伤和合并伤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需要针对性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关键词:神经外科;颅脑损伤;预后影响因素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neural surg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factors.Selection methods: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4 between the treated in outpatients of 110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After discharge from hospital,the patients with phone tracking statistics,and regularly check on the patients.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find out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neurosurgery.Results:in this study,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to restore good patient ratio was 9.10%,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recovery general ratio of 45.45%,with poor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recovery ratio is 45.45%,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good rate was 54.55%.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in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rate was 7.28%,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of coagulant function abnormality rate was 10.00%,and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bnormal blood sodium level is 13.64%,the ratio of ratio of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brain stem injury,11.82%,the ratio of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combined injuries was 19.09%.Conclusion:the nerve surg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by serum sodium level,the brain stem injury and combined injury factors,need tobe targeted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onditions.Key words:neurosurgery;Craniocerebral injury;Prognostic factors affecting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最为严重的损伤之一。
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目的:研究特重型颅脑损伤后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针对35例特重型颅脑损伤(GCS3-5分),分析着力部位、年龄、伤型、血糖、高热等与死亡率的关系。
结果: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约70%。
结论:枕部着力是造成特重型颅脑损伤最常见的致死方式;年龄越大死亡率越高;多发血肿、合并脑挫裂伤、高血糖、高热、脑疝形成等均显著增加死亡率;呼吸道感染是引起患者后期死亡的重要因素。
标签:颅脑损伤;预后;死亡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车祸事故的增加,颅脑创伤已经成为威胁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死亡率很高,大约30-40%[l]。
但对GCS3-5分的特重型脑伤患者的死亡率以及影响死亡相关因素的报道相对较少。
本文统计了我院2006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35例特重型脑伤患者及其病史资料,回顾性分析影响预后的各种相关因素。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性28例,女7例;年龄16个月至78岁,平均(41.09±16.55)岁;受伤原因:车祸伤20例(57.14%%)、坠落伤11例(31.42%)、其他打击伤4例(11.43%);受伤至入院时间为0.5-42小时,平均2小时。
1.2治疗处理:所有病例入院24小时内都进行了动态头颅CT检查明确诊断。
31例入院后即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其中29例行去骨瓣减压术;未行手术4例,均予以入住ICU予以密切监测,并常规给予脱水降颅内压、维持内环境稳定、防治脑血管痉挛、动态监测颅内压等处理。
全部病例均行气管切开,动态监测血糖和血气。
1.3恢复情况:根据GOS评分标准随访,恢复良好和轻中度致残7例(20%),重度致残3例(8.6%),死亡25例(71.4%)、其中伤后24小时内死亡4例、伤后24小时至一周死亡18例、其余3例伤后一周以上死亡。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目的探讨重型颅脑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制定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回顾性调查在该院神经外科住院的3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病情,包括性别、年龄、格拉斯评分、有无颅底骨折、有无脑疝、并发或继发感染、消化道出血、低血压、低氧血症、高钠高氯、高血糖情况等,通过统计学方法寻找重型颅脑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据此制定护理对策。
结果GCS评分0.05)。
结论护士可针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从而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标签:重型颅脑伤;危险因素;护理现代社会中由于交通意外等原因重型颅脑外伤发生率逐年升高,成为神经外科常见的危重疾病,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在人类各组织器官损伤中居首位[1]。
重型颅脑外伤病情危重、致残率及死亡率高、恢复周期长、医疗费用昂贵。
如何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不仅是医师研究的难题,也是护理工作者关心的重点。
为探讨重型颅脑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制定护理干预措施,现对该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3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病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总结其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3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符合重型脑外伤的诊断标准(GCS评分0.05),见表1。
3 讨论该研究通过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结合患者预后分级,采用统计学方法试图分析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危险因素,以利于针对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
我们研究发现GCS评分0.05)。
这与之前的文献报道基本一致[3-4]。
这些有意义的危险因素显然与患者伤情轻重与并发症密切相关。
重型颅脑损伤多同时累及大脑及脑干,导致颅内压增高及脑干受压,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为意识、瞳孔、肢体运行姿势及生命体征的改变。
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分析杨金星;杨键;梅佩冬【期刊名称】《现代医药卫生》【年(卷),期】2014(30)12【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prognosis of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64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in thi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8 to De-cember 2013.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unfavourable prognosis group (30 cases) and the favourable prognosis group (34 cases) according to GOS in the three months after injury. The enrollment time,blood glucose,ISS,SpO2,SBP and GC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It adopted multi-factor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and compare potential relevant factors influ-cing prognosis. Results Comparing with the favourable prognosis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unfavourable prognosis group was longer in hospitalized time,higher in blood glucose levels and ISS score,but lower in blood oxygen saturation,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GCS score.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erebral hernia,CT line moving degree,ring pool shape,complications and basic diseases were independent relev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Conclusion For the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injury ,establishing rapid and effective a treatment green channel,fullyassessing the injury status of the patients,monitoring patient′s condition closely,treating craniocerebral injury and its complications positively as early as possible are beneficial to preventing the complications ,which make patients obtain effective treatment. It also accelerates the function recovery ,improves prognosis and promotes survival qulity.%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措施。
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间收治的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诊疗资料,评估患者预后,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87例患者共有16例患者预后良好(18.4%),而有71例患者预后不良(8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65岁、入院时GCS评分3~5分、送院抢救时间>6h、抢救中并发休克、术后合并感染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可能与患者年龄、入院时GCS评分、送院抢救时间、抢救休克发生、术后合并感染等危险因素相关,应加强病情监测,及时送院治疗,挽救患者生命,改善其预后。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并发症;危险因素;预防措施颅脑损伤是因意外伤害(典型如交通意外、高空坠落、跌倒、碰撞等)而导致的脑组织受创,重型颅脑损伤在所有颅脑损伤中约占20%左右,具有病情危急、变化快、病死率高、预后差的特点[1]。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脑组织出现生理性的改变,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昏迷指数<8分,继发性的脑组织损害及并发症如颅内血肿、消化道出血、感染等更加大了临床抢救的难度,增加了预后的不确定性[2]。
探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对于评估其预后、确定治疗方针、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该疾病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回顾性的对我院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试图分析出与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以作为临床疾病救治工作的参考。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回顾性的将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间收治的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患者纳入标准为:①患者有脑部重创史,经临床确诊为颅脑损伤,并经影像学(CT或MRI)证明;②患者在脑部受创后即刻送院治疗;③昏迷指数在3~8分之间,临床分型为重型颅脑损伤;④均符合手术指征,并开展后续手术治疗;⑤家属支持继续治疗。
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2月我院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损伤原因为交通事故、跌伤、坠落伤,打架伤。
损伤类型为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脑干损伤等。
按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
对比死亡组和存活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及影像学结果、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等资料。
结果①死亡组和存活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
②死亡组和存活组CT环池形态及脑疝发生率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
③死亡组和存活组血糖、体温、血钠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
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凝血功能异常、CT环池形态改变、脑疝形成、血糖、体温、血钠的代谢异常为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标签: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危险因素
随着交通的发达,颅脑损伤的发病率逐年提高,据统计颅脑损伤的死亡率占整个创伤患者的85%。
而且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总死亡率保持在30%~50%左右[1]。
我们拟收集2012年1月~2015年2月我院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1月~2015年2月我院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损伤原因为交通事故、跌伤、坠落伤,打架伤。
损伤类型为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脑干损伤等。
按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
死亡组男性22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3.5±9.2)岁。
存活组男性4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4.8±8.7)岁。
两组人员性别,年龄无差异。
1.2入选标准①明确的头颅外伤史。
②入院后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颅脑损伤者。
1.3方法治疗包括降颅内压、呼吸循环支持、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防治感染、止血、脑神经保护药物等,非手术治疗无效时行开颅手术治疗。
1.4评价方法对比死亡组和存活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及影像学结果、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等资料。
1.5统计学方法将资料录入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使用t检验。
两样本率用χ2检验法,当P<0.01时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死亡组和存活组凝血功能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
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1。
2.2死亡组和存活组CT表现对比死亡组和存活组CT环池形态及脑疝发生率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2。
2.3死亡组和存活组血糖、体温、血钠对比死亡组和存活组血糖、体温、血钠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3。
3 讨论
3.1凝血功能在脑组织中含有大量的组织因子,在颅脑受到外伤后,导致血管内皮释放大量的组织因子,诱导外源性凝血过程与内源性凝血途径的激活。
随着凝血酶消耗的增加,导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
同时体内纤溶系统被激活,纤溶酶为重要的降解纤维蛋白的物质,在降解过程中会导致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升高。
同样有学者在动物模型中发现:颅脑损伤白兔的基底节、白质内存在微血栓,随后又因纤维蛋白溶解而发生继发出血,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理论[2]。
3.2环池表现环池受损后可发生脑脊液循环障碍,颅内压增高。
有学者发现环池消失的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死亡率为未发生消失患者的5~6倍。
此外还有学者认为环池的形态与颅脑损伤的病情变化有较好的相关性[3]。
3.3脑疝发生脑疝机理为脑组织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使脑脊液循环发生障碍,而瞳孔大小为观察脑疝形成的良好指标。
有学者进行大规模研究,结果发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瞳孔散大2 h以上则代表意识、呼吸恢复呈不可逆状态[4]。
3.4血糖有学者发现颅内压升高后,下丘脑刺激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肝糖原分解加速,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使组织中血糖和胰岛素代谢紊乱,此外治疗中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的使用也是加重血糖增高的原因。
3.5体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体温可表现为体温不升和高温[5]。
高体温发生后,脑组织基础代谢率增加,糖的分解代谢增强,造成乳酸分泌加速,而且在体温上升过程中使GABA含量增加,触发一系列生化反应,加重脑损伤。
因此有学者提出亚低温概念,亚低温治疗对脑损伤患者有保护作用[6]。
3.6血钠血清钠的升高可以造成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细胞内液流失加速,组织中钠水潴留。
而且血液的渗透压增高后,会造成脑血管扩张舒张,加重神经细胞损害及心跳骤停的危险。
还有学者指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可帮助临床医生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性,在神经外科被广泛应用。
研究指出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可以全面分析患者睁眼、语言、运动等能力,反映皮层和脑干的损伤情况。
有学者指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6~8分与3~5分者预后明显不同。
与本次研究基本一致。
因此,本次研究认为凝血功能异常、CT环池形态改变、脑疝形成、血糖、体温、血钠的代谢异常为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蔡学见,王玉海,陈铮立.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时应用天幕裂孔切开术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18(2):123.
[2]江基尧,董吉荣,朱诚.21例GCS3分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救治经验[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15(1):7.
[3]龙连圣,王伟民,江基尧.CT环池影像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J].中华神经疾病研究杂志,2013,2(1):68-70.
[4]毛青,江基尧.颅脑外伤后继发性脑损害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4(2):200-202.
[5]Rovlias A,Kotsow S.The influence of hyperglycemia on neurological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d injury[J].Neurosurgery,2011,46(2):335-342.
[6]Aristidits R,Serafim K.The influence of hyperglycemia on neuron logical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d injury[J].J Neurosurgery,2012,46(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