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人音四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第6课水上的歌-《森林水车》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0.38 KB
- 文档页数:2
森林水车音乐教案森林水车音乐教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音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能够给我们带来愉悦的感受,还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然而,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我设计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音乐课——森林水车音乐教案。
首先,我会带领学生们来到学校附近的一片森林。
森林是大自然的音乐室,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
我会要求学生们闭上眼睛,仔细倾听周围的声音。
他们会听到鸟儿的歌唱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小溪流水的潺潺声等等。
这样的听觉体验会让学生们更加敏感地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接下来,我会向学生们介绍森林水车。
森林水车是一种古老的机械装置,利用水流的力量来产生动力。
它的运转声音独特而美妙,就像是一首动人的音乐。
我会向学生们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让他们了解森林水车的外观和工作原理。
然后,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实践操作。
我们会一起制作一个简单的森林水车模型。
学生们需要准备一些简单的材料,如纸板、牙签、胶水等。
我会向他们详细介绍制作过程,并提供一份简单的制作指南。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可以添加一些装饰物,使模型更加生动有趣。
完成模型后,我会让学生们用手指或者小棍敲击森林水车的不同部位,感受不同的声音。
他们可以尝试敲击水车的叶片、轴承、水流等等,观察并记录下不同部位产生的声音特点。
这样的实践操作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构成要素,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最后,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利用制作好的森林水车模型进行合作演奏。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不同的敲击方式和节奏,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音乐。
学生们可以尝试不同的组合和变化,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会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音乐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通过这样一堂别开生面的音乐课,学生们不仅可以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妙音乐,还能够通过实践操作和合作演奏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森林水车》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森林水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森林水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水车的形态及用途。
2.能哼唱A段主题音乐,感受并说出乐曲欢快的情绪,体验人们愉快劳动的心情。
3.能分辨乐曲“引子ABACA尾声”的结构。
教学重点哼唱A乐段主题旋律。
教学难点分辨乐曲“引子ABACA尾声”的结构。
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同学们好,很高兴认识大家!在之前的音乐课上我们认识了许多的好朋友,今天森林伯伯邀请我们一起去他那里认识一位新朋友,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他呢?()可是森林伯伯把这位朋友以及他说话的声音藏进了一首歌曲里面,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找到他?()看来同学们是志在必得,让我们一起仔细听。
(1)教师播放歌曲《森林水车》歌曲播放完了,是谁在召唤我们呢?(水车)他发出的声音是怎样的?(咕噜咕噜咕噜)同学们做的真棒!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我们的好朋友---水车。
(2)教师播放水车视频,简介水车的形状和功能。
(3)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前奏的旋律就是从管弦乐《森林水车》中借鉴而来的。
教师出示乐曲名称《森林水车》及作曲家艾伦贝格。
2.乐曲欣赏(1)引子部分刚才那首歌曲中水车是用“咕噜咕噜咕噜”与我们打招呼的,那么这首乐曲中水车又是用什么声音与我们打招呼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①教师播放引子前四小节。
谁来模仿一下你听到的声音?()那我们今天就从这()声中开启我们的森林之旅,仔细听序奏部分音乐,想想他在给我们描绘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②教师播放引子音乐。
刚才这段音乐里你听到了什么?乐曲的速度是()情绪是(),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生答)同学们回答的太好了,可是森林清晨这安静优美的景象很快被打破了,水车也快乐的和我们打招呼了,你听……(2)“水车”主题(A)①教师播放主题A。
5.2《森林水车》教案第一篇:5.2《森林水车》教案5.2《森林水车》教案教学内容唱歌《森林水车》教学目标1.能感受并说出乐曲欢快的情绪。
2.能哼唱A主题和C主题,体验人们愉快劳动的心情,并联想水车车轮滚动的形象。
3.能分辨乐曲“引子A B A C A尾声”的结构。
教学过程1.视频导入(1)播放水车的视频,简单介绍水车的形状与用途。
(2)有许多音乐作品都表现了欢快的水车形象。
老师范唱或播放日本歌曲《森林水车》,引导学生听出形容水车车轮转动的象声词是“咕噜咕噜咕隆”,并唱一唱。
(3)老师小结:这首歌曲前奏的旋律就是从管弦乐曲《森林水车》中借鉴来的。
2.初听乐曲(1)《森林水车》和《钟表店》《森林中的铁匠》是世界上三首最著名的描绘性的标题乐曲。
从《森林水车》中我们好像就听到了水车车轮“咕噜咕噜咕隆”转动的声音。
(2)播放全曲,引导学生听辨音乐中表现水车车轮转动的形象。
3.分段欣赏(1)引子①播放引子部分,引导学生从力度、速度和弦乐器的音色中感受引子优美、安静的情绪,从声效模仿中分辨鸟叫和水车车轮转动的形象,联想到安静、优美的森林早晨景象。
②复听乐曲,引导学生随音乐八六拍的韵律轻轻晃动身体。
(注意:八六拍要按二拍子的韵律晃动身体)(2)“水车”主题(A)①播放第一主题。
引导学生听辨出“水车”主题,通过轻快活泼、跳进的旋律,以及连音与顿音的结合使人联想起水车车轮的飞速旋转和人们愉快劳动的心情。
②用la哼唱“水车”主题。
(3)第一插部(B)①播放第一插部(B),引导学生听辨这段旋律是由长笛演奏的。
②复听,引导学生听辨节奏更加紧密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o|好像水车车轮越转越快。
(4)第二插部(C)①播放第二插部(C),引导学生听辨音乐的节奏型是 X X x x|x x x x x|以及随着音乐力度的增强,音乐情绪更加热烈。
②师生共同哼唱第二插部(C),老师弹奏学生演唱,进一步感受水车车轮的飞速旋转以及人们欢快的情绪。
四年级上册音乐第6课水上的歌教案(共3课时)第6课水上的歌第一课时学唱《小螺号》教学目标:1.通过表演《小螺号》,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2.通过歌曲动作的编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3.学习用上滑音、波音等装饰音演唱《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4.通过课堂艺术实践,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并进一步掌握竖笛与部分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上滑音、波音和歌曲第二部分的节拍掌握。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到海边玩耍过呀!(没有)那你们想不想去呀!(想)好!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海边看一看。
(出示教学挂图)同学们,你们都看见什么了?(大海、海滩、海螺、海鸥、鱼船、小朋友在吹螺号)海螺可以用来做什么?(做小螺号)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优美欢快的歌曲《小螺号》。
2.板书课题。
(二)内容研讨1.欣赏歌曲(1)请大家先来欣赏一遍歌曲录音范唱,了解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2)请大家再来欣赏一遍歌曲录音范唱,同学们可以跟着音乐轻轻哼唱。
(3)小结:同学们唱得真不错!2.朗读歌词。
(1)谁能给大家有感情地朗读一遍歌词?(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歌词)(2)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节奏来朗读一遍歌词。
(学生随老师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小结:同学们朗读得很好,很有节奏感。
3.学习曲调。
(1)请同学们听老师给你们范唱一遍曲调。
(2)让我们一起用“啦”来模唱一遍歌曲。
(教师弹琴,学生跟琴模唱歌曲)(3)我们来视唱一遍歌曲的曲调。
(4)咱们用竖笛来演奏歌曲,请大家先自由练习一遍,然后再齐奏。
4.学唱歌词(1)同学们演奏的真好,这么优美的旋律我们把歌词加上去唱好不好?(教师弹琴,学生随琴填唱歌词)(2)讲解波音、上滑音、并要求学生找一找歌曲中有波音和上滑音的位置,将其涂上颜色并唱一唱。
(3)随伴奏带唱歌词5.学习伴奏。
(1)教师示范用双响筒为歌曲伴奏。
森林水车音乐教案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森林水车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2. 学会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能力;3. 学习音乐欣赏的基本术语和方法;4.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森林水车这首音乐作品的基本知识;2. 能够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3. 学会用音乐的语言和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的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听过古典音乐吗?知道古典音乐的代表作曲家有哪些?是否听说过森林水车这首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二、学习音乐作品(20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森林水车》这首乐曲,让学生聆听这首音乐作品。
2. 让学生关注乐曲的起始部分,询问他们的感受。
引导他们注意到音乐中的这些元素:乐器的声音、节奏、旋律等。
3. 通过分析音乐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组织方式,并引导他们发现乐曲中的主题和变奏,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音乐的特点。
4. 向学生介绍《森林水车》的背景和创作意图,讨论作曲家在作品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三、音乐欣赏(20分钟)1. 引导学生聆听这首乐曲,并让他们尽可能多地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这首乐曲的感受和理解,并提取出关键的音乐特点和表现形式。
3. 鼓励学生用音乐的语言和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可以通过绘画、写作、朗读等方式来展示。
四、合作探究(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音乐来进行合作探究。
2. 通过分析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和美感,提升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3.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合作成果,让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点评,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五、总结反思(10分钟)1. 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森林水车这首音乐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吗?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森林水车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森林水车的构造和原理;2.学习使用简单的乐器模拟森林水车的声音;3.学习合奏和合唱,培养团队合作精神;4.增强音乐欣赏能力,感受自然之美。
二、教学内容1. 森林水车的构造和原理森林水车是一种利用水力驱动的机械设备,常用于抽水、磨面粉等。
它由水轮、轴、齿轮、曲柄等部分组成。
当水流经过水轮时,水轮开始旋转,带动轴、齿轮等部分转动,最终实现机械工作。
2. 模拟森林水车的声音为了模拟森林水车的声音,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乐器,如木鱼、铃铛、手鼓等。
通过不同乐器的组合,可以模拟出水流、水轮、齿轮等声音,再加上合唱或合奏,就可以营造出浓郁的森林水车声音。
3. 合奏和合唱在模拟森林水车声音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合奏和合唱。
合奏可以让学生们分工合作,各自担任不同的乐器,共同演奏出完整的森林水车声音。
合唱则可以让学生们一起唱出旋律,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4. 音乐欣赏通过模拟森林水车的声音,学生们可以感受到自然之美,增强音乐欣赏能力。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三、教学过程1. 了解森林水车的构造和原理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们介绍森林水车的构造和原理。
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水轮模型,加深对森林水车的理解。
2. 模拟森林水车的声音让学生们自己选择乐器,模拟出森林水车的声音。
可以先让学生们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再进行合奏。
也可以让学生们自由组合,尝试不同的声音效果。
3. 合奏和合唱在模拟出森林水车的声音基础上,进行合奏和合唱。
可以先让学生们分组,每组担任不同的角色,共同演奏出完整的森林水车声音。
也可以让学生们自由组合,尝试不同的合奏和合唱形式。
4. 音乐欣赏通过欣赏自然音乐,让学生们感受到自然之美。
可以选择一些与自然相关的音乐,如《春江花月夜》、《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引导学生们思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学评价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听课记录、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森林水车》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森林水车》。
2、掌握顿音的唱法,学会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3、通过对《森林水车》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春天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轻快、活泼、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磁带、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语1、打开多媒体,放映一系列山、水、森林等地带的图片。
(欣赏法)2、画面展现水车,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见过?(谈话法、提问法)师:同学们,春天来了,老师带领你们走出校门,投入春天的怀抱,走进森林,感受森林的窃窃私语,让我们立足于山、水、森林间,聆听和唱响《森林水车》之歌吧!二、导入新课发声练习1=C--F 4/41 2 3 4 5 - | 5 4 3 2 1 -||师:春天来到了。
生:啦……教师示范。
要求:学生用优美、流畅、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学生跟琴练唱,体会顿音的演唱技巧。
(通过发声练习,使学生掌握顿音的演唱方法,为歌曲的教学进行初步的铺垫。
)三、新课教学1、歌曲简介这是一首由日本作曲家创作的歌曲,歌曲为二段体结构,第一部分描写了宁静的森林,第二部分速度转快,并用了象声词“咕噜咕噜咕隆”来描绘水车轮子磨盘的转动,在欢快的气氛中歌唱劳动,歌唱春天。
1979年日本的黑鸭子四重唱团到我国访问后,这首歌在我国传唱。
2、初听《森林水车》结合歌曲内容,学习音乐知识。
顿音要唱(奏)得短促而有弹性。
升记号在这个基本音级的基础上升高半个音。
(师示范,了解一下即可,不作掌握要求。
)学生对照教材,找出有顿音记号和升记号的地方,掌握音乐理论知识。
3、复听歌曲放录音,结合多媒体的森林和森林水车的动感画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并回忆: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样的景象?歌曲表现了什么情绪?听完歌曲后,你们好像看到了什么?脑海里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边听、边看、边联想,讨论与发言甲:在我们家乡有,我到桂林旅游时也看到有。
乙:欢快、兴奋、高兴。
丙:仿佛看到了一排排森林水车不分昼夜的欢乐的工作着。
《森林水车》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森林水车》,区别《森林水车》中幽静与欢快的旋律。
2、初步记住并能辨认描写水车转动的主题旋律。
教学过程一、欣赏《森林水车》1、师:接下来我们听一段音乐师:这首乐曲是由管弦乐器演奏的。
听音乐你想到了什么画面?生:我感受到仿佛在大森林里,听到小鸟的叫声,潺潺的流水声,一片美丽的田园风光……2、师:作者是德国作曲家艾伦贝格,乐曲的名字是《森林水车》,这首乐曲和《在钟表店里》、《森林里的铁匠》被称为描绘性音乐。
师:谁知道描绘性音乐是什么意思?(生答……)师:就是用音乐描写事物就像绘画一样。
师:出示水车图片并给予讲解:水车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人力、风力推动水车,另一种是江河水位落差推动水车。
3、分段欣赏。
师: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音乐是怎样描绘《森林水车》的。
(1)师:首先我们欣赏《森林水车》序曲。
(放录音,出示绿色卡片:“宁静的森林早晨”)师:你听到什么?仿佛看到什么?生:优美的旋律,小鸟的叫声,森林里的流水声。
师:这就是描绘性音乐,它需要我们用心去听,去体会。
(2)下面我们听一听音乐是如何描绘森林中的水车的?(放主题音乐,出示咖啡色卡片:“不息的水车”)师:描绘水车有什么特点?生1:活泼、欢快,好像看到飞溅的水花。
生2:好像车轮在转……师:你们听得真仔细,那么水车主题出现了几次?生:三次。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学唱水车主体)。
师:再放一遍水车主体音乐,我们一起来表演。
(3)师:我们刚才听到的都是描写景物的,现在我们来听一段描绘森林中人们欢乐生活的音乐。
(放音乐,出示咖啡色卡片:“森林居民的舞蹈1”)师:你仿佛看到什么场面?生:儿童在水车旁跳舞……师: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跳舞好吗?(放音乐,师生一起跳舞)(4)师:我们再听一段音乐,请随音乐一起表现。
师:感觉怎样?生:比上一段更热烈,更欢快……师:大家说得真好,这段音乐表现了人们的幸福生活。
(5)下面我们把卡片连接起来,看一看乐曲一共有几段?师:这首乐曲是一首回旋曲,主题音乐一共出现了三次。
《森林水车》音乐教案
教学目的:
(一)情感态度:感受轻快、活泼的管弦乐《森林水车》,抒发他们热爱自然、迎接美好未来的心情。
(二)过程与方法:简要认识水车,了解作者创作背景,聆听欣赏管弦乐曲,为乐曲中所表达的形象创编动作。
(三)知识与技能:能听辨出乐曲中的乐器,能为乐曲所描绘的动物,水车形象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在创编活动享受创造性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聆听、晟受乐曲所表达的感情,听辨和简要了解乐曲中所用的乐器。
难点:为乐曲创编动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图片,音频,板书教学过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