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森林水车》教案(课件)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5
《森林水车》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森林水车》。
2、掌握顿音的唱法,学会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3、通过对《森林水车》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春天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轻快、活泼、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磁带、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语1、打开多媒体,放映一系列山、水、森林等地带的图片。
(欣赏法)2、画面展现水车,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见过?(谈话法、提问法)师:同学们,春天来了,老师带领你们走出校门,投入春天的怀抱,走进森林,感受森林的窃窃私语,让我们立足于山、水、森林间,聆听和唱响《森林水车》之歌吧!二、导入新课发声练习1=C--F4/412345-|54321-||师:春天来到了。
生:啦……教师示范。
要求:学生用优美、流畅、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学生跟琴练唱,体会顿音的演唱技巧。
(通过发声练习,使学生掌握顿音的演唱方法,为歌曲的教学进行初步的铺垫。
)三、新课教学1、歌曲简介这是一首由日本作曲家创作的歌曲,歌曲为二段体结构,第一部分描写了宁静的森林,第二部分速度转快,并用了象声词“咕噜咕噜咕隆”来描绘水车轮子磨盘的转动,在欢快的气氛中歌唱劳动,歌唱春天。
1979年日本的黑鸭子四重唱团到我国访问后,这首歌在我国传唱。
2、初听《森林水车》结合歌曲内容,学习音乐知识。
顿音要唱(奏)得短促而有弹性。
升记号在这个基本音级的基础上升高半个音。
(师示范,了解一下即可,不作掌握要求。
)学生对照教材,找出有顿音记号和升记号的地方,掌握音乐理论知识。
3、复听歌曲放录音,结合多媒体的森林和森林水车的动感画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并回忆: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样的景象?歌曲表现了什么情绪?听完歌曲后,你们好像看到了什么?脑海里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边听、边看、边联想,讨论与发言甲:在我们家乡有,我到桂林旅游时也看到有。
乙:欢快、兴奋、高兴。
丙:仿佛看到了一排排森林水车不分昼夜的欢乐的工作着。
丁:我们成群结对的来到了这劳动场地,与森林水车一起劳动。
《森林水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森林水车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森林水车的结构与功能;(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2)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森林水车的概述(1)介绍森林水车的定义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2)讲解森林水车的工作原理。
2. 森林水车的结构与功能(1)分析森林水车的各个部分及其作用;(2)讲解森林水车的操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森林水车的工作原理;(2)森林水车的结构与功能。
2. 教学难点:(1)森林水车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2)森林水车的操作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具:(1)森林水车模型;(2)相关图片、视频资料;(3)操作手册。
2. 场地:(1)教室;(2)户外操作场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森林水车;(2)提问:什么是森林水车?它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2. 讲解:(1)讲解森林水车的定义、工作原理及其重要性;(2)分析森林水车的结构与功能。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森林水车的操作实践;(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解决。
4. 讨论与交流:(1)分组讨论森林水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优点;(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总结与反思:(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重点知识点;(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森林水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6. 作业布置:(1)绘制森林水车的结构图;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描述森林水车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 学生能够熟练地操作森林水车,并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森林水车教案
教学目标:
1、听赏乐曲《森林水车》,感受乐曲主部与插部不同的音乐形象。
2、感受音乐带给的情绪,加强学生的审美。
一、导入部分
请见过水车的学生,为大家介绍水车的作用。
二、听赏乐曲主部主题
1、播放乐曲学生感受主题音乐形象。
(1)主题的节奏是舒缓的还是密集的?(比较密集)
(2)主题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小提琴)
2、再次播放乐曲,
主题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回答。
3、再次播放乐曲,要求学生进一步熟悉主题旋律。
三、欣赏乐曲
1、初次完整聆听乐曲。
2、再次完整听赏乐曲。
播放《森林水车》。
乐曲播放结束,教师请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乐曲的结构(可以用颜色、图式等方式)。
四、课堂小结
乐曲《森林水车》,是由德国作曲家艾伦贝格创作的。
2020年森林水车教案(课件)
《森林水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乐曲,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生活的情趣.
2.动脑为歌曲编创歌词.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聆听乐曲,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团结友爱.
三、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律动。
2.新学期小结。
3。
复习上学期内容。
(二)基本部分:
聆听《森林水车》
a。
完整聆听全曲。
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是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b。
复听全曲。
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
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后,展示给大家看。
c。
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
...... 感谢聆听 ......
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三)结束部分:
小结。
结束全课。
...... 感谢聆听 ......
2 / 2...... 感谢聆听 ......。
2020年《森林水车》教案(课
件)
《森林水车》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森林水车》。
2、掌握顿音的唱法,学会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3、通过对《森林水车》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春天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轻快、活泼、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用具
钢琴、录音机、磁带、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打开多媒体,放映一系列山、水、森林等地带的图片.(欣赏法)
2、画面展现水车,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见过?(谈话法、提问法)
师:同学们,春天来了,老师带领你们走出校门,投入春天的怀抱,走进森林,感受森林的窃窃私语,让我们立足
于山、水、森林间,聆听和唱响《森林水车》之歌吧!二、导入新课
发声练习
1=C-—F4/4
12345—|54321-||
师:春天来到了。
生:啦……
教师示范。
要求:学生用优美、流畅、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学生跟琴练唱,体会顿音的演唱技巧。
(通过发声练习,使学生掌握顿音的演唱方法,为歌曲的教学进行初步的铺垫。
)
三、新课教学
1、歌曲简介
这是一首由日本作曲家创作的歌曲,歌曲为二段体结构,第一部分描写了宁静的森林,第二部分速度转快,并用了象声词“咕噜咕噜咕隆”来描绘水车轮子磨盘的转动,在欢快的气氛中歌唱劳动,歌唱春天。
1979年日本的黑鸭子四重唱团到我国访问后,这首歌在我国传唱。
......感谢聆听
2、初听《森林水车》
结合歌曲内容,学习音乐知识.
顿音要唱(奏)得短促而有弹性。
升记号在这个基本音级的基础上升高半个音。
(师示范,了解一下即可,不作掌握要求。
)
学生对照教材,找出有顿音记号和升记号的地方,掌握音乐理论知识。
3、复听歌曲
放录音,结合多媒体的森林和森林水车的动感画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并回忆: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样的景象?
歌曲表现了什么情绪?
听完歌曲后,你们好像看到了什么?脑海里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边听、边看、边联想,讨论与发言
甲:在我们家乡有,我到桂林旅游时也看到有。
乙:欢快、兴奋、高兴。
丙:仿佛看到了一排排森林水车不分昼夜的欢乐的工作着。
丁:我们成群结对的来到了这劳动场地,与森林水车一起劳动。
教师小结(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
4、学习曲谱
1)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学生情绪高涨,练习特积极和投入。
)
2)教师采用视唱法教学该曲谱并强调顿音处的演唱感觉。
3)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轻和唱旋律。
5、学习歌词
1)教师弹琴,学生用“啦”演唱旋律.(体验音乐的旋律美。
)
2)教师范唱,学生聆听。
(让学生感受老师的歌唱状态和美妙声音。
)
3)教师弹琴,与学生一起和唱该歌。
(让学生快速进入歌唱状态.)
4)教师弹琴,学生独立完成歌曲的演唱。
6、提问
歌曲中顿音记号使用较多,塑造了什么样的音乐形象?
去掉顿音记号,音乐情绪会改变吗?
学生再次随琴哼唱,思考问题并回答.
甲:劳动时的愉快心情。
乙:不使用顿音记号,音乐情绪变得平淡、没有生气。
(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7、歌曲的艺术处理和畅想
1)结构:二段体。
情绪:第一乐段:宁静、美好。
第二乐段:欢快、兴奋、跳跃。
2)通过对此歌的学唱,我们收获了什么?
学生回答:我们不但学会了顿音的唱法,还感受了在劳动
中歌唱,歌唱劳动,歌唱春天、歌唱生活的美好情怀,感受到生活的无限美好。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森林水车》,在演唱《森林水车》的感觉中,感受到了劳动中的愉快,也感受到了森林默默为人类服务与奉献的精神,培养了我们热爱劳动、热爱森林、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让我们呼吸春天的气息,踏着《森林水车》上路……
...... 感谢聆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