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第四章
- 格式:ppt
- 大小:40.04 MB
- 文档页数:86
第四章术创作论比例约占25%,比重很大,以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形式来考察。
第一节创作主体——艺术家一、艺术家与社会(一)社会生活对艺术家的影响(二)艺术家要有为社会和人类的进步而献身的精神二、艺术家的主体性(一)艺术家是艺术生产过程的主宰者(二)艺术生产和艺术产品的不可替代性三、艺术家的修养和审美创造力(2010年论述题30)艺术修养——在取得一定基础知识和一定艺术实践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提出进一步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理论修养和艺术创作技巧,以达到一定高度和水平,并熟练自如地创作出具有一定艺术意蕴和神韵的艺术作品。
(一)艺术家修养的几个方面(以下内容按照旧版书排版整理!)1、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2、深厚的文化素养(2011年简答26题,文化素养包括哪几方面)(文化素养大致分为三类:①一般文化,指非艺术类所涉及的知识,包括社会科学相关学科及自然科学中的一些基础知识;②姊妹艺术文化。
各门类艺术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③专业文化,指本专业所涉及的相关史论与技能知识。
3、丰富的生活积累4、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1)发现的目光与独到的感受力(2)丰富的想象力(3)独特的记忆力5、卓越的创造力与精湛的技能技巧以上这些方面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和相互完善,有机结合在一起,表现出艺术家独有的艺术创作才能。
(三)不断优化艺术心理定势是艺术修养的最高目标1、“定势”概念的提出1889年由德国缪勒和舒曼提出。
2、艺术心理定势(2011年,名词解释22。
)定义: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过程中,在头脑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
第二节艺术创作活动一、艺术创作过程(三个阶段)新版书(大家手中)的提法: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表现旧版书中的提法:生活体验→艺术构思→意象物化(2013年大纲中的表述相同,因此我们使用这组概念!!)2012年论述题。
《艺术概论》第四章艺术的分类艺术是一种通过形式和表达方式来传达感知、想法和情感的创造性活动。
由于艺术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人们对其进行了不同的分类。
在《艺术概论》第四章中,我们将讨论艺术的分类。
首先,艺术可以根据它所表现的主题进行分类。
主题可以是任何与人类生活相关的东西,例如人物、风景、宗教、历史等。
根据主题分类的艺术形式包括肖像画、风景画、历史画、宗教画等。
这些作品通过艺术家的技巧和表达方式来表达特定的主题和情感。
其次,艺术可以根据其创作方式进行分类。
创作方式包括绘画、雕塑、摄影、音乐、舞蹈、文学等。
每种创作方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例如,绘画通过画笔和颜料在画布上创作,雕塑通过用手或工具创造三维形象,摄影通过相机捕捉视觉影像,音乐通过声音和乐器创造和传达情感。
此外,艺术还可以根据其风格和表现形式进行分类。
风格和表现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艺术潮流、时代、地域和个人风格来区分。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风格追求真实主义和透视,印象派的绘画风格注重光线和色彩的表现,现代主义的绘画风格强调形式和抽象。
这些风格和表现形式在艺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代表着不同时期和地区的艺术特色和发展方向。
最后,艺术还可以根据其观众的角度进行分类。
观众角度的分类包括大众艺术和高雅艺术。
大众艺术是指受众广泛的艺术形式,如流行音乐、电影、电视剧等。
它通常以娱乐和大众消遣为目的,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表达情感。
高雅艺术是指为有艺术修养和审美感受的人群所创作的艺术形式,如古典音乐、京剧、油画等。
它通常以追求卓越和创新为目标,以挑战和启发观众的理解和想象力。
总之,艺术可以通过其主题、创作方式、风格和观众角度等进行分类。
这些分类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和交叉的。
通过了解和欣赏不同分类的艺术,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艺术的多样性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