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3
- 格式:ppt
- 大小:550.00 KB
- 文档页数:11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发展历程1、萌芽、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鸦片战争后,在中国封建经济解体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外商企业的刺激、示范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中国的民族工业在沿海地区产生。
2、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1)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2)清政府为偿还贷款,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3、黄金时期(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2)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实业救国成为思潮;(4)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近代工业;(5)有识之士的倡导。
4、凋敝萎缩:一战结束至新中国成立(1)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3)国民党发动内战;(4)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5、获得新生:建国以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到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此,民族工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二、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1、先天不足:(1)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在经济技术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缺乏市场竞争力;(2)受中国社会性质的制约,整体水平落后;(3)发展短暂而且艰难曲折。
2、后天畸形: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和东部沿海沿江地区,轻重工业比例失调。
注意:1、张謇创办实业的根本目的是挽救国家危亡;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的最主要原因是外因,即: 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曲折的主要原因: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内受封建主义压迫,外受帝国主义压迫。
学习资料专题专题三近代化的探索与民族工业的发展【历史坐标】一、选择题1.“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
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在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将这一观点付诸实施的是(A)A.洋务运动B.百日维新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2.李鸿章说:“各口岸生意,已被洋人占尽,华官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力挟重资以倾夺,则须华商自立公司……收回洋人夺去之利。
”这表明李鸿章兴办民用企业的主要意图是(C) A.追随外国资本主义 B.保护民族资本主义C.与洋人争夺国内市场D.限制民族资本主义3.下图为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新变法创办的刊物《中外纪闻》。
该刊物的创办人应是(D)A.陈独秀B.林则徐、魏源C.孙中山D.康有为、梁启超4.对维新变法的历史作用,有人曾经这样评价:“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
”针对“成功之处”下面四位同学展开了讨论,其中正确的说法是(B)5.“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这一现象说明辛亥革命(B)A.推翻了封建制度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建立了中华民国D.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6.据统计,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棉纺织业分布情况中,全国纱厂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广大内地纱厂很少。
该统计数据表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之一是(A)A.地区分布极不平衡B.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C.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D.受到外国资本控制【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分布的特点,即沿海沿江大城市多而内地少。
7.下图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洋务企业、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D)A.自然经济民族企业洋务企业外资企业B.外资企业自然经济民族企业洋务企业C.洋务企业外资企业自然经济民族企业D.民族企业洋务企业外资企业自然经济8.下面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发展占比变化统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3篇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篇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2、能够理清从洋务运动至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提高概括历史发展阶段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创设“名人访谈”情境,体验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
2、创设“穿越时空”情境,探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情境体验学习中,感受张謇等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二、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2、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知】1、课件:状元殿试策封面图、捷报图2、教师活动①设疑:被光绪帝“钦定第一甲第一名”的人物是谁?(张謇)②简介张謇,引入本课学习设计理念:选择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材料,设疑激趣,切入新课【自主学习建构新知】1、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①、《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内因是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
外因是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③、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
设计理念: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知识轮廓。
2、创设情境:“名人访谈——走近状元实业家张謇”(课件)设计理念:通过生活化、大众化的“名人访谈”情境,变历史事件为现实生活,变历史人物为现实人物。
依靠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从而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润物无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凸显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主动性。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教材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的一个单元,主要讲述了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文章介绍了由顺德著名实业家陈白沙等人策划成立的广东纺织公司,提出了废除旧机器,引进新机器的设想,而新的机器却被拒绝进口的情况。
这种情况说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不利局面,因为西方列强把中国作为附属国,将中国作为市场和工业原料的来源地,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大国。
教学目标:1. 知道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人物。
2. 理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殖民统治和经济剥削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祖国发展的热爱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了解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人物。
2. 理解近代中国工业发展的不利局面。
教学难点:1. 分析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殖民统治和经济剥削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1. 课前导入,通过展示“瓷都景德镇”等富有代表性的民族工业,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工业的重要性。
2. 教师讲解和学生团体合作,展示教科书中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人物,让学生通过协作了解国内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
3. 提供案例,分析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殖民统治和经济剥削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4. 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就学习内容进行讨论。
教学手段:1. 电子白板。
2. PPT。
3. 多媒体设备。
4. 团队协作工具。
教学过程设计:Step1 引入:PPT演示“瓷都景德镇”1. 引导学生观看PPT,了解民族工业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2. 提出问题:为什么瓷都景德镇成为中国著名的民族工业之一?让学生进行讨论。
Step2 学习:1. 学生团队合作,阅读教科书上《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一节,了解民族工业的历史发展过程和重要人物。
2. 教师指导,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积淀,以及不少国内民族工业公司的奋斗历程。
初二历史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试题答案及解析1.张謇放弃高官厚禄,回家创办实业,但他的工厂最终被吞并。
下列对此事的评价,正确的是()。
A.市场有风险,这是竞争的结果B.张謇为一介书生,不懂市场,失败是必然C.在多重挤压之下,中国民族工业创业艰难D.“实业救国”口号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近代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相关史实。
张謇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创办的大生纱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由于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有一定的发展。
但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张建德工厂被吞并。
因为中国半殖民地本封建社会,我国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发展艰难曲折。
故此题选择答案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2.中国近代史上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在()A.洋务运动时期B.甲午战争以后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抗战胜利以后【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给中国的民族工业带来了短暂发展的“黄金时代”,所以答案选C。
【考点】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近代工业的发展3.在人教网刊《半亩历史》的编后絮语中,有过这样一句话:“他中过状元,本来有很好的仕途,却生不逢时,所以毅然放弃仕途,实业救国。
”你认为这句话中所提到的“他”是A.詹天佑B.侯德榜C.张謇D.严复【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由材料中“中过状元”“放弃仕途,实业救国” 等信息可知材料中“他”指的是张謇,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张謇是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
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张謇4.随着民族危机步步加深,近代中国出现多种救国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