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第3版) 第四章艺术功能与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918.0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一、本章的内容概要(一)艺术的功能与作用1.审美认知作用。
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首先,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
由于艺术活动具有反映与创造统一、再现与表现统一、主体与客体统一等特点,往往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缔和内涵,具有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的特长,并且常常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难以忘却的社会生活的丰富知识。
其次,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
艺术可以帮助人们增长多方面的科学知识。
2.审美教育作用。
主要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艺术作品,使读者、观众和听众感受与领悟到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情感人”。
以情感人的方式,是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最鲜明的区别。
艺术作品总是灌注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描绘,作用于欣赏者的感情,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
所以,艺术的教育作用决不是干巴巴的道德说教,更不是板着面孔的道德训诫,而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通过艺术强烈的感染性,使欣赏者自觉自愿地受到教育。
1876年,当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为他举办的专场音乐会上,听了柴科夫斯基的 D 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即《如歌的行板》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托尔斯泰说在这首乐曲中,“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人民的灵魂深处”。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二个特点是“潜移默化”。
艺术作品对人的教育,常常是在毫无强制的情况下,使欣赏者自由自愿、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在这种渐渐地长期作用下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对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第三章艺术发展论1.为什么说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劳动P198-206答:(1)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2)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与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一个必要的条件;(3)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二个必要的条件;(4)生产劳动实践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
2.简述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
P212-218答:从工具的产生,到艺术的发生,大约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纯粹的实用品。
第二阶段:即是实用品,又是艺术品。
叫"准艺术"、"史前艺术"。
发生在狩猎经济做基础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发生的标志是人体装饰、雕刻和岩画的出现。
大约在七千年到五千年之间,社会由狩猎经济向原始农耕经济转变,生活方式由游牧渐趋稳定。
是“准艺术”的繁荣时期。
约四、五千年前,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石器工具衰落了,金属工具的使用,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准艺术”的衰落。
第三阶段:纯粹的艺术品,就是文明社会的艺术。
3.什么是艺术发展的他律性P224-240答:艺术发展的他律性就是指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与其他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等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也就是揭示艺术的外因是怎样制约和推动着艺术的发展。
主要有以下几条:(1)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①经济决定艺术的发生;②经济决定艺术的性质第三经济决定艺术的发展第四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2)政治对艺术的发展具有直接的、重大的、深刻的影响。
因为政治集中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它拥有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和强大的物质力量。
因此,政治即可以成为强大的动力促进艺术的繁荣,也可以成为巨大的阻力导致艺术的衰败。
(3)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①宗教阻碍艺术的发展,即宗教对艺术否定;②宗教促进艺术的发展。
③宗教推动艺术的发展。
(4)道德给艺术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
当艺术作品表现进步的道德准则和高尚的理想情操时,往往产生持久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促进艺术的发展。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1.1.艺术之父艺术之父艺术之父::费德勒2.2.我国最早在艺术学方面著作的是我国最早在艺术学方面著作的是我国最早在艺术学方面著作的是::宗白华3.3.艺术本质看法有艺术本质看法有艺术本质看法有::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柏拉图柏拉图); );主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康德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康德,,尼采尼采))。
模仿再现说4.4.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
客体艺术家。
客体::社会生活。
艺术的价值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5.5.一定时代艺术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一定时代艺术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6.6.艺术生产理论的艺术系统艺术生产理论的艺术系统艺术生产理论的艺术系统::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
7.7.艺术的特征艺术的特征艺术的特征:A :A 形象性形象性:a,:a,:a,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蒙娜丽莎蒙娜丽莎,,韩熙载夜宴图夜宴图); );b,b,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罗丹《巴尔扎克》罗丹《巴尔扎克》;c,;c,;c,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水浒人物水浒人物,,阿Q形象形象))。
B 主体性。
主体性。
C C 审美性审美性:a,:a,:a,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泰山雄山雄,,华山险,黄山奇黄山奇,,峨嵋秀峨嵋秀);b,);b,);b,艺术的审美性是真艺术的审美性是真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美的结晶((《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吝啬鬼》《吝啬鬼》); );c,c,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的统一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的统一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的统一((帕提农神庙体现“美就是和谐”的理念的理念))。
艺术概论作业第四章第三节概括音教122 12051224 徐舒静前言概括:研究艺术创作活动必然要研究艺术创作中的艺术心理以及思维活动的特点及其特殊规律。
一形象思维与艺术思维(1)形象思维应称之为意向思维——首先任何一个客观具体事务的形象必须经过人的感官产生感觉,进而产生知觉这两道关,然后在脑细胞屏幕上留下记忆表象,只有这个表象才有资格成为思维的材料。
当表象作为艺术思维中那个的艺术想象的材料时,经过将表象升华或者将表象分解、重组和联接等,再经过艺术想象,从而加工成艺术胎儿——完整的艺术意向,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物化为艺术形象——作品。
其次从形象思维之一术语的来源来看,它是从别林斯基给艺术或诗所下的定义误译而来的。
(2)艺术思维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亦形象思维为主要内容和目标,以抽象思维为引导和协助,两者相互配合、互相转化共同完成艺术构思任务的一种思维方式,它自始至终都在以构思出一个完整艺术意向为其目的和任务。
(3)艺术思维在“艺术掌握世界方式”或艺术创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在艺术思维和科学思维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中,都包含着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种模式。
艺术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助。
科学思维则以抽象思维为主,形象思维为辅助。
艺术思维和科学思维都有爆发形象思维或抽象思维的可能,只是艺术创作中爆发形象思维灵感较多,科学思维爆发抽象思维灵感较多。
二意识与无意识(1)从人类心理发展史看,人的意识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最高形式(2)意识是人在清醒状态下对现实的一种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能动性的心理活动。
无意识则是潜意识,指的是未被意识到的潜在的心理活动。
(3)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部分。
后又改用三重人格理论,与前述人的心理结构的三部分对应,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4)弗洛伊德对无意识心理现象的贡献。
(5)无意识大致可分为六种不同性质和不同作用的类型——误差无意识(无意识的错误或者疏漏,折射人心中的愿望)、病患无意识(病中出现的无意识状况)、梦幻无意识(心上梦,荒诞梦,混杂梦)、本能无意识(人与生而来的本能)、习惯无意识(多年的习惯导致的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种族传承的无意识)。
艺术学概论电子教案彭吉象(第三版)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该章学习,让学生理解艺术与其他文化的相辅相成的辨证关系,掌握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以及艺术与科学的联系,并了解文化大系统与子系统的关系。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2课时第一节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第二节艺术与哲学第三节艺术与宗教第四节艺术与道德第五节艺术与科学课程重点与难点: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艺术与科学的联系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展:分析艺术与文化的关系并向深处引导,如:艺术起源与文化起源的关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关系等等。
教学方式及注意事项:多媒体授课,图片、音像资料的运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课堂分组讨论教学内容:一、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一)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
1、有关艺术文化学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艺术又必然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制约。
艺术作为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只是整个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范畴。
文化系统的整体性决定了它所属的子系统,必然从属和依附于文化大系统。
对于艺术来讲,社会文化大系统作为一种总的文化氛围或文化条件,直接制约着作家、艺术家和读者、观众、听众等每一个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从而间接对艺术的合作与欣赏产生巨大的影响。
3、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1)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从另一方面来讲,艺术又必然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制约。
(3)从文化结构来看,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中介,精神文化是核心。
(二)艺术与哲学1、哲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1)哲学对艺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
(2)哲学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出现一批哲理性的艺术作品。
(3)哲学对艺术的影响,更表现在能起到促进艺术潮流形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