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视图及第一视图的基本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8.60 MB
- 文档页数:35
第一视图与第三视图标示区别
主要区别是:物体所处的位置不同.
第一角视图画法:物体处于观察者与投影面之间,这样各视图的配置关系是:主视图在中,左视图在右,右视图在左,俯视图在下,仰电视图在上,后视图在最右.
第三角视图画法:投影面位于观察者与物体之间,这样个视图的配置关系是:主视图在中,左视图在左,右视图在右,俯视图在上,仰视图在下,后视图可配置在最右也可以配置在最左.
第一角,第三角画法在图纸的右上角,应绘有如下图所示的两种画法标志:左为第一角画法标志,右为第三角画法标志
第一视图法第三视图法。
高中数学三视图知识点总结及解题技巧专题汇总1、三视图的概念(1)正投影的概念:正投影是指投影线互相平行,并都垂直于投影面的投影。
(2)三视图:物体向投影面投影所得到的图形,称为视图。
将物体在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内作垂直投影所得的三个图形,称为三视图。
分别为主视图(正)、俯视图和侧(左)视图。
2、识图技巧(1)试图位置一般三视图的放置方式是按下图所示的标准位置,如果题目中给出的不是,那么为了解题的需要,可以把它们摆放为标准位置,便于尺寸的对应;(2)侧面与试图的关系当几何体的侧面与投影面不平行的时候,这个角度的视图的形状就不是该侧面的形状,只有当侧面与投影面平行的时候,视图才能真实地反映几何体侧面的形状。
(3)看图要领:主、俯视图长对正;主、侧视图高平齐;俯、侧视图宽相等;(4)三视图考题中选取的几何体一般有三种(I)一些常见的几何体,如长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等,熟悉这些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个基础。
(II)上述几何体被平面截取后得到的几何体,比如将正方体消去一个角后的几何体;(III)2个几何体的组合体,比如把一个球放在一个长方体上面;3、解题要领(1)先确定底面——大多数试题中下,俯视图的图形都是几何体底面的真实形状;(2)找视图中有线线垂直的地方,这些关键线往往对应着几何体中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地方,几何体的高很多情况就是视图平面图形的高,求几何体的体积时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3)注意三视图与几何体的摆放位置直接相关,同样一个几何体若摆放位置不同,那么三视图的形状也会有变化;4、典型例题讲解例题1: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确定它的形状;分析:(1)看俯视图,可知底面是直角三角形;(2)主视图中,SA那里是直角,而俯视图中,与SA对应的是点S,这样可以确定SA在几何体中是一条与底面垂直的棱,(3)结合以上画出直观图;图(1)底面是直角三角形ACB,∠ACB是直角;(2)S A和底面垂直;这个问题如果设计成一个考题,可能是这样: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它的体积是 .因为涉及到计算,因此我们最好把三视图重新画一下,放到标准位置,方便长度关系的计算,由对应关系,可以算得底面三角形的高应为2,故底面的面积为124=42⨯⨯; 而高为2,则体积为1824=33⨯⨯例题2.(2007年山东8)已知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根据图中标出的尺寸(单位:cm ),可得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 )A.34000cm 3 B.38000cm 3C.32000cmD.34000cm分析:(1)看俯视图,确定底面为一个正方形;(2)看正视图和俯视图,最右边应该面面垂直,而且与底面垂直的是一个三角形的面,; (3)这样就可以确定了,这个几何体是一个四棱锥,底面是正方形,一个侧面是等腰三角形且与底面垂直;(4)可以得出棱锥的顶点在底面的投影是底面右边的中点,底面积为400,高为20,所以体积为38000cm 3。
如何区分第一角三视图与第三角三视图第一视角与第三视角简介我们国锐丰这个厂的图纸就是用的这种:两个同心圆在左,梯形中穿一条虚线在右。
第三角三视图3rd Angle Projectlon 第三角投影。
金宝厂的也如此国标GB/T14692-1993中关于第一角投影法和第三角投影法的叙述中规定,我国采用的是第一角投影法。
如果采用了第三角投影法,在图样上应标出识别符号(一般标在在标题栏内),而第一角投影法的识别符号可省略s第一视角与第三视角简介机械制图国标规定,我们国家采用第一视角画法,但在国际技术交流中,经常会遇到用第三视角画法的图样,现将两种画法作如下简介:(仅供参考)第一视角第三视角在内地一般用的都是第一角画法。
使用第一角投影的国家有---- 中国德国法国前苏联使用第三角投影的国家有----- 美国英国日本等我国GB和ISO标准一般用第一角法,美国,日本,台湾地区等习惯用第三角法。
第三角法俯视图放在主视图上,左视图放在主视图左边,依次类推,与第一角法刚好相反,所以一开始会不大习惯。
因为第三角法视图放的位置与第一角法不一样,特别是大图纸A1、A0。
第一角投影法:常称欧洲方法或E法.我国机械制图标准中采用的投影法与此相同 .第三角投影法:常称美国方法或A法.第三角投影法是假想将物体置于透明的玻璃盒之中,玻璃盒的每一侧面作为投影面,按人(观察者)-面(投影面)-物(机件)的相对位置关系,作正投影所得图形的方法.(见图2-1)在ISO国际标准中第一角投影方法规定用图a所示图形符号表示.第三角投影法规定用图b所示的图形符号表示(见图2-2)第三角投影法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将空间分为八个分角,分别称为第Ⅰ角、第Ⅱ角、第Ⅲ角……,如附图所示。
第一角画法是将机件置于第Ⅰ角内,使机件处于观察者与投影面之间(即保持人→物→面的位置关系)而得到正投影的方法。
我们以前讨论的投影画法都是第遗教画法。
第三角画法是将机件置于第Ⅲ角内,使投影面处于观察者与机件之间(即保持人→面→物的位置关系)而得到正投影的方法,如图所示。
第三角与第一角投影的区分机械三视图的第三角法和第一角法划分三视图的第三角法和第一角法划分:一、第一角投影法1.凡将物体置於第一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物体」→「投影面」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一角法。
亦称第一象限法。
,2.第一角投影箱之展开方向,以观察者而言,为由近而远之方向翻转展开。
3.第一角法展开后之视图排列如下,以常用之三视图(前视、俯视、右侧视图)而言,其右侧视图位於前视图之左侧,俯视固则位於前视图之正下方。
二.、第三角投影法1.凡将物体置於第三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投影面」→「物体」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三角法。
亦称第三象限法。
2.第三角投影箱之展开方向,以观察者而言,为由远而近之方向翻转展开。
3.第三角法展开后之六个视固排列如下,以常用之三视图而言,其右侧视图位於前视图之右侧,而俯视图则位於前视图之正上方。
CNS 相关规定CNS中国国家标准之象限投影符号,系将一截头圆锥之前视图与左侧视图,依投影之排列而得。
主要之区别为第一角法符号(左侧视图排在右边),而第三角法符号(左侧视图位在左边)。
对于正投影方法之使用,CNS规定第一角法或第三角法同等适用。
但在同一张图纸上不可混合使用,且须在标题概内或其他明显处绘制符号或加注「第一角法」或「第三角法」字样。
以作为读图之识别。
由於第二象限投影与第四象限投影因水平投影面旋转后与直立投影面重叠,致使投影视图线条混淆不清,增加绘固及识图不便,故不予采用。
欧洲各国盛行第一角法投影制,所以第一角法投影亦有「欧式投影制」之称呼。
例如德国(DIN)、瑞士(VSM)、法国(NF).挪威(NS)等国家使用之。
美国采用第三角投影制,故有「美式投影制」之称呼。
除美国(ANSI)外,尚盛行於美洲地区。
而中华民国(CNS)、国际标准化机构(ISO)与日本[JIS]则采第一角法及第三角两制并行。
视图之排列,应依投影原理上下左右对齐排列,不得任意更换或未依据投影方式排置。
第二十九章 投影与视图29.2 三视图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会画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能判断简单物体的视图,并会根据视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
2.了解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模型。
3.通过实例,了解上述视图与展开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理解和掌握三视图的基本概念,能够画出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主视图,能够正确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知识点01 三视图1.三视图有关的概念(1)视图:从某一方向观察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平面图形叫作物体的一个视图。
(2)三视图:从3个互相垂直的方向观察物体,在正面内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作主视图;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作俯视图;在侧面内得到的由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作左视图。
【微点拨】(1)视图的本质就是正投影;物体的主视图,等同于一束平行光线自物体的前方向后方照射,在正面投影面上得到的正投影;俯视图、左视图类似。
(2)三视图中的各视图,分别从不同方向表示物体的形状,三者结合能够较全面地反映物体的形状. 2. 三视图之间的关系三视图的摆放一般是,主视图在左上方,它下方应是俯视图,左视图在右边.在物体的三视图中,主视图可反映出物体的长和高,俯视图可反映出物体的长和宽,左视图可反映出物体的高和宽.【微点拨】三视图中,主视图与俯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长;主视图与左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高;左视图与俯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宽.【即学即练1】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其主视图是(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A.B.C.D.知识点02 画三视图1.画几何体的三视图画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时,先观察几何体,判断出从3个方向看几何体得到的平面图形,即三视图;然后把三视图按照一定位置画出来。
画三视图时,一定要将物体的边缘、棱、顶点都体现出来,看得见的轮廓线都画成实线,被其他部分遮挡而看不见的画成虚线,不能漏掉。
【微点拨】三视图的画法必须符合以下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2.根据三视图确定几何体形状不仅要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还应会根据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确定几何体的形状。
1.1 基本视图画法1.2 正投影与三视图1.3 简单叠加体的三视图本章小结结束放映1.1 基本视图有两种画法:第一角法(第一象限法)凡将物体置於第一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物体」→「投影面」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一角法。
亦称第一象限法。
第三角法(第三象限法)凡将物体置於第三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投影面」→「物体」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三角法。
亦称第三象限法。
1.1.1 第一角画法欧洲各国盛行第一角法投影制,所以第一角法投影亦有「欧式投影制」之称呼。
例如德国(DIN)、瑞士(VSM)、法国(NF).挪威(NS)等国家使用之。
我国的投影体制:技术图样应采用正投影法绘制,并优先采用第一角画法,必要时才允许使用第三角画法。
一般在国营企业,所有的图纸都是采用第一角画法。
第一角法在图纸中的标记:第一角画法:左视图放右边,右视图放左边,上视图放下面,依此类推(如下图)仰视图主视图图俯视图a) 图后视图1.1.2 第三角画法美国采用第三角投影制,故有「美式投影制」之称呼。
除美国(ANSI)外,尚盛行於美洲地区。
第三角法在图纸中的标记:第三角画法:左视图放左边,右视图放右边,上视图放上面,依此类推(如下图)顶视图图左视图右视图前视图底视图b)投影面的展开1.1.3 第三角画法与第一角画法的比较后第三角画法上上左顶视右左主视右后前前上上下后左视下左前视右前后左右右视俯视下下前第一角画法⑴视图的名称和位置关系不同⑵反映机件的部位有所不同1.2正投影与三视图1正投影法:投影光线相互平行并且投影光线与投影平面垂直时,在投影平面上得到物体视图的方法。
1.2.1正投影的基本特征真实性积聚性收缩性思考题:下面是一物体正投影得到的一张图,你能看出它是什么形状嘛?问题:1.一个方向的投影能不能完整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能不能区分不同的物体?答案:不能怎样才能更完整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呢?答案:多方向投影(三视图).1.2.2三视图的形成a.正面投影面用“V”标记;b.侧面投影面用“W”标记;c.水平投影面用“H”标记;三投影面之间两两的交线称为投影轴,分别用OX、OY、OZ表示;三根轴的交点O称为原点。
1.1 基本视图画法
1.2 正投影与三视图
1.3 简单叠加体的三视图
本章小结
结束放映
1.1 基本视图有两种画法:
第一角法(第一象限法)
凡将物体置於第一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物体」→「投影面」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一角法。
亦称第一象限法。
第三角法(第三象限法)
凡将物体置於第三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投影
面」→「物体」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三角
法。
亦称第三象限法。
1.1.1 第一角画法
欧洲各国盛行第一角法投影制,所以第一角法投影亦有「欧式投影制」之称呼。
例如德国(DIN)、瑞士(VSM)、法国(NF).挪威(NS)等国家使用之。
我国的投影体制:
技术图样应采用正投影法绘制,并优先采用第一角画法,必要时才允许使用第三角画法。
一般在国营企业,所有的图纸都是采用第一角画法。
第一角法在图纸中的标记:
第一角画法:左视图放右边,右视图放左边,上视图放下面,依此类推(如下图)
仰视图
主视图
图
俯视图
a) 图
后视
图
1.1.2 第三角画法
美国采用第三角投影制,故有「美式投影制」之称呼。
除美国(ANSI)外,尚盛行於美洲地区。
第三角法在图纸中的标记:
第三角画法:左视图放左边,右视图放右边,上视图放上面,依此类推(如下图)
顶视图
图
左视图
右视图
前视图
底视图
b)投影面的展开
1.1.3 第三角画法与第一角画法的比较
后第三角画法上上
左
顶视右
左主视右后前
前
上上下
后
左视
下
左前视右前后左右
右视俯视
下下前第一角画法
⑴视图的名称和位置关系不同
⑵反映机件的部位有所不同
1.2正投影与三视图1正投影法:投影光
线相互平行并且投影
光线与投影平面垂直
时,在投影平面上得
到物体视图的方法。
1.2.1正投影的基本特征真实性积聚性收缩性
思考题:
下面是一物体正投影得到的一张图,你能看出它是什么形状嘛?
问题:1.一个方向的投影能不能完整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能不能区分不同
的物体?
答案:不能
怎样才能更完整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呢?
答案:多方向投影(三视图).
1.2.2三视图的形成
a.正面投影面用“V”标记;
b.侧面投影面用“W”标记;
c.水平投影面用“H”标记;
三投影面之间两两的交线
称为投影轴,分别用OX、OY、OZ
表示;
三根轴的交点O
称为原点。
1、三视图:采用正投影
法将物体同时向三个投影
面投影,所得三个投影图
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三视图的形成及位置关系
1.2.3 体的三面投影
一、体的投影
体的投影,实质上是构成该体的所有表面的投影总和。
V
W
H
高
宽
二、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1.视图的概念
用正投影法绘制的物 体的投影图称为视图。
主视图 ——体的正面投影 俯视图 ——体的水平投影 左视图 ——体的侧面投影
长
宽
2.三视图之间的度量对应关系
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 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 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
三等关系
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3.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对应关系
上上
左
下右后
下
前后
上
后左右
左
前右
下
前
•主视图反映:上、下、左、右•俯视图反映:前、后、左、右•左视图反映:上、下、前、后
三、三视图的画法
a、分析物体的基本形体组成及其形状、大小、位置关系
b、确定主视方向(最能反映物体的主要形状特征),一般先画出主视图
c、根据三等关系画出俯视图和侧视图(不可见部分轮廓线用虚线画出,对称线、轴线和圆的中心线均用点划线画出,由大到小、由外形到内形及3 个视图配合作图将三个视图画出,使每个部分符合“长对正(用竖直辅助线画标准)、高平齐(用水平辅助线画标准)、宽相等(用45°斜线画标准)”的投影规律。
*画图时应注意的问题
1、先画主体部分,后画次要部分。
2、几个视图要配合着画。
不要先画完一个视图,再画另一个视图。
一般是先画主视图再确定左视图和俯视图
3、各部分之间画出分界线
4、描深时先画圆或圆弧,后画直线,不可见
轮廓部分用虚线画出,对称线、轴线和圆的中心线均用点划线画出。
1.3 简单叠加体的三视图
一、简单叠加体的叠加形式及表面过渡关系
⒈回转体与回转体叠加
⒉回转体与平面体叠加
形体之间
一般有轮廓线
分界
⒊平面体与平面体叠加
有实线有虚线有实线
无线
两体表面共面时,中间无分界线。
二、简单叠加体的画图方法
例:画出所给叠加体的三视图。
⑴分解形体,弄清它们的叠加方式。
立板
肋板
• • 底板和立板右侧面共面叠加
肋板与底板和立板前后对称叠加
底板
⑵逐块画三视图并分析表面过渡关系。
①底板②立板③肋板
看得见的线画实线
看不见的线画虚线
表面共面,
应无线。
⑶检查、加深。
三、简单叠加体的读图方法
⒈弄清视图中图线的意义
①面的投影
②面与面的交线
圆柱面轮廓素线
③回转面轮廓素线
的投影
交线
平面
⒉利用线框,分析体表面的相对位置关系。
视图中一个封闭线框一般情况下表示一个面的投影,线框套线框,通常是两个面凹凸不平或者是具有打通的孔。
两个线框相邻,表示两个面高低不平或相交。
⒊利用虚、实线区分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
⒋几个视图对照分析以确定物体的形状
例:已知物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画出左视图。
体2
体3
体1
⒈分析投影,想象出物体的形状。
⑴对线框,分解形体。
⑵综合起来,想象整体。
⒉根据投影规律及“三等”关系,画出第三视图。
注意:要逐个形体画
小结
重点掌握:
一、简单叠加体的画图和看图方法
⒈画图时一定逐个形体画,同时注意分析表面的
过渡关系,以避免多线或漏线。
⒉看图时切忌只抓住一个视图不放。
利用封闭线
框分解形体和分析表面的相对位置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