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行动研究中外语教学实施的困境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18.99 KB
- 文档页数:8
中学英语反思性教学与行动研究的实施方法论文中学英语反思性教学与行动研究的实施方法论文第1篇:中学反思性教学与行动研究的实施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许多新的、极具挑战性的要求,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而且是自身教学行动的研究者。
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为达此在基础教育实施新一轮课改中,教师不能按传统的教学思维按部就班地根据所使用的教材进行教学,而是要具有就英语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的意识和开展行动研究的能力。
一、反思性教学的特点及英语教学反思的内容随着教师教育发展和教师发展研究的深入,提倡反思性教学、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是近年来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1、反思性教学的界定及特点最早对反思问题作系统论述的是美国教育家杜威(Dwey。
他在1933年出版的〈俄们思维》(HwWeThink)—书中把反思界定为“一种思维形式,是个体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反复、严肃、执着的沉思。
’进入20世纪80年代,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出现了“实践――反思”取向的理论,认为教师应该既是实践者,又是自身教学行动的研究者。
到了90年代,对反思性教学理论的探讨和研究在二语々卜语教学界日益深入,培养反思型语言教师、提倡反思性教学成了语言教师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内容,并取得了一些有影响的成果。
其中,Richards和LOckhar于1994年出版的《第二语言课堂的反思性教学》(最具影响力,它对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反思教学活动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继杜威之后,西方教育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反思性教学作了阐述,归纳起来,观点主要有三:一是对教学活动的深入思考,其目的是积极影响教学实践;二是对各种有争议的“优秀教学观”进行深入思考,并以此作出教学决策;三是对教学经验的重新组织和构建,并进一步理解各种教学活动的背景和文化环境,提出一些教学假设。
在综合分析了国外反思性教学的观点后,熊川武先生将反思性教学定义为“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的和教学目的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全面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具体来说,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为出发点,以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为对象,对自身教学行为和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观察,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思考、计划、实践和评价等手段,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达到改进教学实践的过程。
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焦微来源:《江苏教育》2012年第07期【内容摘要】行动研究是一种实用、有效的研究方法,日益受到中小学英语教师的青睐。
但一些教师在开展行动研究中出现了各种问题,直接影响了行动的效果。
本文结合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笔者的工作实践,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对中小学英语教师开展科学、规范的行动研究有所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行动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师问题对策行动研究是一种系统的、反思性的探究活动,由教师针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直接参与和开展调查与研究。
行动研究需要一系列的步骤来完成,其目的是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同时提高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认识。
(王蔷,2002)行动研究有参与性和反思性的特点,通过参与行动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进行不断地反思和探究,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以不断地提升。
笔者在审阅、编辑众多有关行动研究的文章及对一些行动研究案例进行观摩的过程中,发现一些中小学英语教师对行动研究的概念、内涵、意义和操作流程等一知半解,其研究过程存在诸多不科学、不规范之处,影响了研究的效果和后续教学的改进,不利于教学问题的解决。
笔者归纳了其中一些主要的问题:一、不知研究什么1.对行动研究的概念一知半解。
一些教师不知何为“行动研究”,缺乏相关的知识基础或理论铺垫,便草草着手研究。
还有一些教师将行动研究等同于经验总结,或将行动研究与个案研究、校本研究、叙事研究等混淆起来,以致开展的研究不伦不类。
更有甚者,认为只要中小学教师与教研员、高校专家合作,就算是行动研究。
2.教学过程中缺乏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行动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可能影响其教学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行动研究的课题,比如:教学目标的选择,教学、教案、课堂实施分析,教师提问分析,教师课堂评价及错误纠正行为分析,课堂话轮分析,课堂活动分析,外语学习动机分析,外语学习策略分析等。
英语教学行动研究报告一、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进行了本次英语教学行动研究。
二、研究背景(一)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有些学生在词汇、语法等方面基础扎实,能够较为轻松地跟上教学进度;而另一些学生则基础薄弱,对英语学习感到困难和吃力。
(二)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积极参与和实践的机会,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三)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英语的机会有限,难以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影响了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研究目的本次行动研究旨在解决上述问题,通过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四、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选取了我校_____年级的_____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共_____名学生。
五、研究方法(一)问卷调查设计了一份关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需求的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了调查。
(二)课堂观察深入课堂,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实施情况。
(三)学生访谈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期望。
(四)测试分析定期对学生进行英语测试,包括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等,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进步情况。
六、研究过程(一)第一阶段:问题诊断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学生访谈和测试分析等方法,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二)第二阶段:制定计划根据问题诊断的结果,结合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教学改进计划。
计划包括教学方法的调整、教学内容的优化、学习活动的设计以及评价方式的改革等方面。
(三)第三阶段:实施计划在课堂教学中,按照制定的计划逐步实施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品教育文档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行动研究是一种系统的、反思性的探究活动,由教师针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直接参与和开展调查与研究。
行动研究需要一系列的步骤来完成,其目的是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同时提高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认识。
(王蔷,2002)行动研究有参与性和反思性的特点,通过参与行动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进行不断地反思和探究,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以不断地提升。
一、不知研究什么1.对行动研究的概念一知半解。
一些教师不知何为“行动研究”,缺乏相关的知识基础或理论铺垫,便草草着手研究。
还有一些教师将行动研究等同于经验总结,或将行动研究与个案研究、校本研究、叙事研究等混淆起来,以致开展的研究不伦不类。
更有甚者,认为只要中小学教师与教研员、高校专家合作,就算是行动研究。
2.教学过程中缺乏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行动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可能影响其教学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行动研究的课题,比如:教学目标的选择,教学、教案、课堂实施分析,教师提问分析,教师课堂评价及错误纠正行为分析,课堂话轮分析,课堂活动分析,外语学习动机分析,外语学习策略分析等。
(吴宗杰,1995)但一些教师缺乏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发现不了问题,或对客观存在的问题重视不够,或不能抱着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以至于开展行动研究时不知研究什么。
教师要多进行理论学习,夯实理论基础,以培养自己敏锐的研究嗅觉。
不是教学过程中的所有问题都可以或有必要进行行动研究。
教师要善于观察和积累,从诸多问题中筛选出自己感兴趣的、最需要解决的或自己一直感到困惑的问题进行研究,且这些问题是比较具体的、微观的问题,教师通过努力就可以解决,而不是大而空的问题;即便有意义但教师本人经过努力不能解决的,也不宜作为研究的课题。
对于行动研究问题的筛选,可以是教师自己感知教育教学实践,学习参考教育教学理论,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分析,提出研究问题;也可以是在高校专家或科研人员的帮助下,通过历史回顾、临床观察(随堂听课)等方式,共同分析确认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论行动研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围绕行动研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在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指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随后阐明了研究目的,即通过行动研究来改进教学质量。
接着在详细介绍了行动研究的概念及特点,解析了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阐述了行动研究的步骤与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行动研究如何改进大学英语教学。
总结了行动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影响。
在归纳总结了行动研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行动研究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探讨,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行动研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行动研究,意义,步骤,方法,案例分析,成果,影响,启示,展望未来,教学改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学英语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对大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不符等。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
1.2 研究目的通过行动研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实践改进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具体目的包括:1.了解行动研究的概念及特点,深入理解其在教学改进中的重要性;2.分析行动研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探讨其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3.探讨行动研究的步骤与方法,为实施行动研究提供指导;4.通过案例分析,揭示行动研究如何改进大学英语教学,为教师提供实践参考;5.总结行动研究的成果和影响,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经验借鉴。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行动研究的概念及特点行动研究是指通过实践行动来解决问题和改进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
其特点包括:行动研究是一种系统性的实证研究方法,它强调观察、实践和反思的过程。
外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摘要】行动研究是一种教学理论研究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在外语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描述了行动研究的原理和过程,探讨了行动研究对于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作用以及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行动研究;教师自身发展;外语教学0引言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师即研究者”(the teacher as researcher),“反思的实践者”(reflective practitioner),“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等概念出现于各种教育文献中,我们结束了长期以来消极被动的“教书匠”的形象,代之以积极、主动的新形象,即教师——研究者(teacher-researcher)。
行动研究,指教师对自己课堂中的教学现象进行观察研究,并从中获取知识,改进教学质量的一种探索性活动(吴宗杰1995)。
在这种探索过程中,教师扮演着教授者和研究者的双重角色,这有助于把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领域中的新成果、新理论联系起来,缩短教学理论和课堂实践的距离。
这种在教学实践中的行动研究对于当前我国学校外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增强外语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决策,自我评价,自我更新能力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值得重视和推广。
1 行动研究的原理和过程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对自己课堂中的教学现象进行考察和研究,并改进教学质量的一种探索性活动。
其作用不仅在于增强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自我认识,而且有助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形成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印证并发展教学理论的更新机制。
在这种探索中,教师充当着教授者与研究者的双重角色,这有助于把课堂教学实践和研究领域中的新成果,新理论结合起来,缩短两者间的距离。
行动研究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分析,反思等环节。
wallace把这几个环节分成以下几个步骤:教师通过教学实践中的感受,意识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制定、实施教学方案以期解决该问题;评价教学行动结果;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重新确定教学问题,以便进行下一轮研究。
学科英语行动研究报告总结学科英语行动研究报告总结一、导言学科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外语,对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和全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全球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必然趋势,学科英语的地位愈加重要。
本研究旨在总结学科英语的行动研究成果,探讨其对学生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科影响力的提升。
二、学科英语的定义与重要性学科英语是指在不同学科领域中使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和专业研究的技能。
与一般的口语、听力、阅读和写作课程不同,学科英语更加专业化,要求学生具备学科知识和专业术语的理解能力。
学科英语的学习目标是使学生能够阅读、理解和分析学科领域的文献、发表学术论文以及进行学术交流。
学科英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学科英语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科领域的核心概念和知识,提升其学科综合能力。
2. 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学科英语使学生能够阅读和理解国际上的学术文献和研究成果,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3. 建立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学科英语为学生提供了与国际同行交流和合作的平台,促进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4.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科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竞争力。
三、学科英语行动研究的方法和成果学科英语行动研究是指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系统研究,目的是改进教学方法和促进学生学术能力的提升。
本节将介绍学科英语行动研究的方法和成果。
1. 研究方法学科英语行动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教师参与和学生参与两种方式。
在教师参与的行动研究中,教师通过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进行反思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
在学生参与的行动研究中,学生通过参与实际的学术项目和研究活动,提高其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2. 研究成果学科英语行动研究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创新教学方法:学科英语行动研究通过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发展了一些适用于学科英语教学的创新方法,如项目化教学、翻转课堂等。
“双减”背景下英语学科教学的困境与突破摘要:自2021年7月双减政策颁发以来,在义务教育阶段发起了巨大的变革,对于中小学英语教学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少有人注意到双减政策对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影响,实际上大学阶段的英语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需要积极探讨适应双减政策环境的教育改革思路与措施。
本文详细分析双减背景下大学英语学科教学面临的困境,针对性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以切实提升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双减政策;大学英语;教学困境;突破路径双减政策要求全面压减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总量和时长,提升课后服务水平,规范校外培训行为,以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在双减背景下,中小学生的书面作业负担减轻,教师和家长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学生业余时间的合理安排上,对于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双减政策虽然以义务阶段教育为对象,但基础教育改革必然会对高等教育产生影响,大学英语学科教学需要探索适应双减背景的新模式。
一、双减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困境在双减政策颁发之前,中小学生长期面临沉重的学习压力,缺乏休闲娱乐时间,部分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容易形成懒惰、走捷径等心理,导致身心发展不健全。
而在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生可自我掌控的时间增加,可以缓解学生的精神压力和焦虑情绪,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工作的难度。
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工作来说,双减政策的实施带来了以下问题:(一)学生的英语能力下降在全球化趋势下,英语成为一门重要的语言和文化,是学生必学的课程之一。
在双减背景下,学生及家长对英语学科的投入减少,不再像以前那般投入大量时间,会导致学生英语能力的下降。
中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仅靠课堂教学难以满足英语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要求,必然会占用一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
而双减政策对书面作业有明确时长要求,禁止采取重复性、惩罚性作业,这是教育工作的进步,也在客观上造成学生英语基础不扎实的情况。
这需要教师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探索如何在减量减负的前提上提质提效,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会导致学生英语能力的下降。
行动研究中外语教学实施的困境论文:行动研究自引入我国教育界以来备受外语教师的青睐,然而在实施中行动研究却陷入了困境,主要问题表现在外语教师对行动研究概念的模糊认识、对研究方法的偏颇使用以及在研究内容上的简单重复。
鉴于这些问题,外语教师应该开展合作型行动研究,采取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使行动研究在研究质量上得到提升,真正实现其改进实践的目的。
:行动研究;外语教学;合作型行动研究;研究方法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欧美,20世纪末传入我国,因其“亲民”的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而受到一线教师和研究者的广泛青睐,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在外语教学领域,自从王蔷教授的《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一书出版后,外语界掀起了一番行动研究热。
业界普遍认为,行动研究在理论上为广大一线教师解决了科研高不可攀的难题,更为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培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广阔前景。
然而,纵观有关外语教学行动研究的学术和学术著作,在其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一些在概念和研究方法方面的模糊甚至偏颇的认识,导致行动研究在外语教学和研究方面举步维艰,踟蹰不前。
外语教学行动研究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对概念的模糊认识、对研究方法的偏颇使用以及在研究内容上的简单重复。
1.1对行动研究概念的模糊认识关于什么是行动研究,业界给出了多种定义。
引用较多的定义有如下几条[1]。
1)行动研究是对一种社会现象的研究,目的是改进行动的质量。
(Elliott,1991)2)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探究形式,由社会活动或教育活动中的参与者施行,目的是提高他们所从事的社会事业或教育事业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提升他们对实践工作理解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提高他们工作环境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Kemmis&McTaggart,1982)3)行动研究是由参与者参与实施的一种系统的、科学的、自我反思形式的探究,目的是改进实践。
(McKernan,1991)早期的行动研究定义更多地 ___行动研究的目的,而没有明确给出其研究方法和研究途径,这导致了在教育研究领域,尤其是外语教学领域,对行动研究的认识有很大程度的局限性和狭隘性。
从上述行动研究的定义中,我们可以概括出行动研究的核心词汇:参与、探究、反思、改进实践,其中“参与”是行动研究有别于其他研究的本质特征,是行动研究的基础和内在动力。
然而在行动研究的实践中,教师们倾向于狭隘地理解“参与”,导致行动研究的质量不高。
行动研究中的“参与”,不仅仅指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中进行孤军奋战的研究,现在的理论界更倾向于“合作型的参与”,即教师与大学或研究机构合作,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行动研究中“参与”意即教师参与研究,使教师成为研究者(teachersasresearchers),这是行动研究最吸引教师之处[2]。
教师们认为自己不用再与校外研究者合作,自己就可以做研究了——“我的课堂我做主”。
这一点从学术期刊的行动研究论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
从王蔷教授主编的《英语教师行动研究》列举的行动研究报告案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教师们几乎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发现了问题,然后自己制定行动方案,再进行行动,最后反思。
在这种所谓的行动研究中,教师既是研究的设计者、实施者,又是研究的评估者。
由此可见,这种行动研究报告或论文的质量不高,片面性较大,主观性较强,难以 ___,当然也难以发表。
这种狭隘的“参与观”导致了外语教学行动研究的科研成果质量参差不齐,发展滞后。
笔者统计了KI从1992年至xx年核心期刊刊载行动研究的论文篇数,共529篇,而与英语或外语教学有关的行动论文数量仅有72篇,可见外语教学行动研究的质量亟待提高。
其实,行动研究的参与者不止教师本人,还应该包括其他教师同行、科研人员,甚至是学校的 ___,这种行动研究被称作“合作型行动研究”[3]。
合作进行研究可以避免教师的孤立感和无助感,更重要的是共同研究的课题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和应用性,研究结果也更具 ___价值。
1.2对行动研究方法的偏颇使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是什么?很多人会给出行动研究过程的答案。
Kemmis和McTaggart[4]总结了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计划-实施-观察-反思的循环往复过程。
在每一步骤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手段包括观察、访谈、问卷、反思、日志等。
这种研究方法给人的印象是行动研究不需要像正规研究那样在设计、抽样、测量、统计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操作,只需注意观察学生的反馈,进行一下访谈,再撰写反思日志和研究报告即可。
受博格[5]归纳的行动研究与正规研究的差异的影响,后来的行动研究者经常引用这些差异,作为行动研究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依据。
博格认为行动研究与正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的主要差异包括:行动研究者不需要具备专门的科研技能,普通的教育工 ___都能进行行动研究;行动研究不需要进行广泛深入的文献研究,只需对相关研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行动研究在样本的选择上不具代表性,只需选择自己的学生;行动研究在研究设计上不那么严格,在研究过程中可进行调整;行动研究的资料收集主要依靠观察、访谈或课堂测试;行动研究的.数据分析既有量性的分析,又有质性的分析,没有严谨的分析手段和程序。
外语教学相关文献也经常引用这些差别,导致很多外语教师误认为行动研究很容易操作,他们认为只要自己在课堂上发现了一个问题,然后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了问题,改进了实践,就冠以行动研究之名,而不去考虑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这种对行动研究方法的偏颇认知,导致了行动研究在我国外语教学界遭到了质疑,其发展的脚步也日趋减缓。
实际上,有研究者认为行动研究只是一种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列的一种研究类型,而非一种研究方法[6]。
既然行动研究是一种科学研究类型,它除了有其自身的特点外,还应该具有科学研究的共同点,如研究的设计要科学严谨,要全面、翔实,要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要科学可靠,研究的结论要有 ___价值。
只有做到这些,行动研究才有更大的使用价值,更有可持续性生命力,广大一线教师才能真正实现专业的长远发展。
1.3行动研究内容上的简单重复正是由于很多教师或科研人员对行动研究概念的狭隘理解,对研究方法的偏颇使用,导致了研究内容上的简单重复。
纵观各种行动研究的科研成果,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明显的问题,即在研究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7][8]。
自从行动研究的概念传入我国以来,关于行动研究的论文和著作层出不穷,然而,透过繁华的表层,研究者发现,我国学术期刊上外语行动研究的论文主要围绕理论和概念的宣传、研究模式介绍和探讨、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论述,这种文章充斥在学术期刊上,内容简单重复,水平不高,大有泛滥之势。
而最能体现行动研究的实践意义的实证性文章却寥寥无几,如以“行动研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为题的学术成果凤毛麟角。
很多自称实证研究的学术论文也在研究的设计、样本的筛选以及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方面存在信度和效度的问题,缺乏实用价值,难以 ___。
行动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改进并发展实践。
而我国外语教学界在行动研究方面的“重理论、轻实践”有悖于行动研究的本质,因而在实践层面乏善可陈,导致行动研究举步维艰,在某些时期甚至停滞不前。
鉴于上述行动研究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外语教师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以科学的态度进行行动研究,使这一改进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方式得以发扬光大。
首先,外语教师对行动研究概念的理解要灵活开放,不能僵化教条。
广大教师尤其要具有合作的精神,与同事、其他学校的教师、科研机构或科研人员开展合作型研究,这样既可以扩展自己的研究视野,也可以避免因研究者个人参与度高而带来的主观性强的缺点。
在全球化的形势下,在互联网的紧密连接中,协同是新时期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其次,外语教师在研究方法上要保证行动研究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行动研究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在研究设计上要周密严谨,经得起理论和实践的检验。
在行动研究的每个步骤,研究者都要有理论的支持,而非主观臆断。
在数据的收集上要提供详尽的研究细节,包括研究背景的详细说明、数据呈现和收集的详细记录等。
在数据的分析上要运用最新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及手段,使结果可信、可靠。
相信在教育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在 ___ ___端支持随时随地学习的形势下,行动研究的每个步骤都能有大数据的支撑,保证研究方法的信度和效度。
第三,希望核心期刊能够多给行动研究成果发表的机会。
由于有些专家学者认为行动研究的论文不符合学术规范,不够科学、不够严谨,不具 ___价值,很少给这种文章发表机会。
在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前提下,希望学术期刊能够多多鼓励并支持行动研究,多给这种文章的发表机会,扩大行动研究的影响力。
虽然我国行动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外语行动研究的发展更是滞后,但毋庸置疑,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各种课程 ___中,行动研究是推动教师参与课程 ___的重要途径,它使理论和实践有机地融合起来,对推动课程 ___、促进教育理论的生成、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1]王蔷,张虹.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修订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xx.[2]McNiffJ.ActionResearch:PrinciplesandPracti___[M].London:McmillanEducation,1988.[3]MoralesM.Participatoryactionresearch(PA)cu___ctionresearch(AC)inteacherprofessionaldevelopment:Aliter aturereview[J].InternationalJournalofResearchinEducationand Scien ___.xx,2(1):156-165.[4]KemmisS,McTarggartR.TheActionResearchPlanner[M].Victoria :DeakinUniversityPress,1982.[5]BorgW.ApplyingEducationalResearch:APracticalGuide[M].Lon don:Long ___n,1981.[6]刘良华.行动研究:是什么与不是什么[J].教育研究与实验,xx(4):66-71.[7]张文兰,郭小平.关于我国行动研究学术成果的分析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xx(2):51-54.[8]卢立涛,井祥贵.教育行动研究在中国:审视与反思[J].教育学报,xx(1):49-53.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