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行动研究法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行动研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正确高效的词汇教学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而词汇教学行动研究正是为了设计出更为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而进行的。
一、背景介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老师主要采用概念讲解教学法、朗读背诵教学法等等,而这些方法都显得有些传统、单一而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不能解决语言运用的难题。
故需要一种更加科学的、有力的词汇教学。
而词汇教学行动研究的出现正是为了找到一条有效的路径。
二、词汇教学行动研究概述词汇教学行动研究是一种更为实用的词汇教学模式,具有明确的目标、科学的理论和确切的教学步骤,可以成为解决初中英语词汇教学难题的可行方法。
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包括:问题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反思阶段四个阶段。
研究过程中教师从基础入手,深入分析学生英语能力和需求,同时借鉴其他同行课程教学模式,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馈调整。
三、词汇教学行动研究的关键问题1.课程设计。
针对初中学生词汇学习的特点,教师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确保掌握重点词汇系统性和阶段性。
这可以通过分析拓展词汇量来实现,教师挑选出适合课堂教学的练习量和内容,确保学生掌握的词汇对其后续英语学习有帮助。
2.教学方法。
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听、说、读、写等方面进行综合训练。
例如,通过背诵、听力、阅读等方式来加深学生对词汇的印象,通过与班级同学、社团的交流互动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词汇记忆。
教师需要关注词汇记忆的规律,制定针对不同学生的记忆方案。
例如,通过使用有趣的图片、串联生动的故事等方式来使学生记忆词汇时带有情感色彩。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词汇的深度理解而不是简单的记忆。
4.反思与调整。
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定期进行反思与调整,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整。
因此,教师需要类比其他教育行业,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了解新的教学细节和工具,并使用新意方案和工具,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效率。
行动研究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作者:何琳来源:《中学生英语·中旬刊》 2019年第4期高中英语语法内容一直以来都是学生比较反感的一部分内容,高中英语语法比较繁杂而且形式内容多变,并且英语语法很容易遗忘,这也导致一些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过程中逐渐失去学习信心。
本文将结合行动研究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从发现学生在语法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开始,然后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展开调查和分析,最后结合学生反馈的结果进行教学方案调整。
1. 前提——发现学生问题发现学生在英语语法中的问题时进行行动研究的大前提,笔者以高中生英语教师的身份,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发现,首先部分学生认为英语语法对于英语学习没有太大帮助,只要扩展单词量,提高英语听力水平,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即可,过多的英语语法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只是累赘;第二,学生在课堂上对英语语法学习感兴趣的同学仅占百分之十,绝大多数学生明确表示对英语语法不感兴趣,甚至会产生厌烦心理;第三,学生对于教师所布置的有关英语语法的作业习题大部分学生都无法按时上交作业,还有部分学生选择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根据笔者调查发现,百分之七十的学生认为作业量适中,可以接受,百分之五的学生认为作业量太多,难以按时完成,剩下的约百分之二十五的学生认为作业难度较大,逃避作业训练,因而伴有作业抄袭的行为现象;第四,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拒绝用英语进行交流。
上述四点问题就是笔者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下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再结合教学实践来评估教学策略的实用性。
2. 方案行动在对学生的英语语法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之后,接下来就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的问题分析展开教学行动。
针对作业量的问题,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可以把部分家庭作业在课堂上就引导学生进行完成,并且在课堂上就给学生进行讲解指导,对于一些较难的题目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一个引导性的思路,从而减轻学生的解题压力,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学习观念,引导学生是为了长久发展而学习英语,而不仅仅是为了眼前的英语成绩。
英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方法Action research is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conducting research within the realms of education. It focuses o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research findings in the classroom to impro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es. This method of research involves continuous cycles of planning, acting, observing, and reflecting, with the goal of bringing about positive change in the educational setting.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explore the key elements of action research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Action research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volves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collaborating in the process of systematically exploring classroom practices, identifying issues or problems, and developing and implementing appropriate solutions. It is a teacher-driven approach that empowers educators to have an active role in the research process, enabling them to address the unique challenges within their own teaching contexts.The first step in action research is identifying a research question or issue that the teacher wants to investigate. This question should be focused and specific, aiming to address a specific problem or improve a particular aspect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English. For example, a teacher may want to explore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students' speaking skills or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using technology in the classroom.After the planning stage, the teacher moves on to the action phase, where they implement their planned interventions or strategies in the classroom. For example, if the research question is about improving students' speaking skills, the teacher may implement a new speaking activity or introduce a specific teaching technique. During this phase, the teacher carefully collects data and gathers evidence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ir interventions.The next stage is observation, where the teacher systematically observes and documents the effects of their interventions. They may use checklists, rubrics, or rating scales to record observations. This phase allows the teacher to monitor and evaluate the impact of their actions on student learning and engagement.Finally, the teacher engages in reflective analysis, where they critically examine the data and evidence collected. This analysis leads to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terventions and the changes observed. It also enables the teacher to identify areas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and refine their teaching practice.。
英语10种教学方法
1. 演讲式教学法(Lecture Method):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知识来传授给学生。
2. 讨论式教学法(Discussion Method):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互相交流和分享意见。
3. 合作学习法(Cooperative Learning):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4. 实践经验法(Experiential Learning):通过实际体验和实践活动来学习和掌握知识。
5. 游戏式教学法(Game-based Learning):使用游戏元素和游戏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6. 问题解决法(Problem-solving Method):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7. 情景教学法(Situational Teaching):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况中应用所学知识。
8. 个案教学法(Case Study Method):使用真实案例来引导学生研究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决策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 视频教学法(Video-based Learning):通过观看视频来学习和理解知识,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10. 行动研究法(Action Research):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中,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行动研究的操作流程英文回答:Steps in Action Research.1. Identify a problem or area for improvement. This could be anything from a specific issue in your classroom to a larger issue within the school or community.2. Gather data on the problem. This could involve surveys, interviews, observations, or any other method of data collection.3. Analyze the data to identify patterns and trends. This will help you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the problem and to develop potential solutions.4. Develop and implement an action plan. This plan should outline the specific steps you will take to address the problem.5. Monitor and evaluate the results of the action plan. This will help you to track the progress of your plan and to make adjustments as needed.6. Communicate the results of the action research. This could be done through a presentation, a report, or a publication.中文回答:行动研究的操作流程。
方法措施类英语作文英文回答: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play a pivotal role in research and are employed to gather and analyze data, test hypotheses, and draw meaningful conclusions. The choice of approach depends on the research question, the type of data being collected, and the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Some commonly used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include:1. Qualitative Methods:Participant Observation: Researchers immerse themselves in the field to gather rich, contextualized data through direct observation and participation.Interviews: In-depth interviews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attitudes, beliefs, and experiences of individuals orgroups.Focus Groups: Guided discussions elicit group perspectives on a specific topic.Content Analysis: Researchers analyze written or visual materials to identify themes and patterns.2. Quantitative Methods:Surveys: Questionnaires are administered to a sample of respondents to collect standardized data.Experiments: Controlled studies manipulate variables to measure their effects on outcomes.Observational Studies: Researchers gather data on existing phenomena without direct intervention.Statistical Analysis: Statistical techniques are used to analyze data, draw inferences, and test hypotheses.3. Mixed Methods:Mixed methods combine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a research phenomenon. This approach allows for the triangulation of finding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4. Action Research:Action research involves researchers collaborating with participants to identify problems and develop solutions. It is often used for participatory action and community-based research.5. Ethnographic Research:Ethnographic research aims to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and social contexts of a group by conducting long-term fieldwork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中文回答:方法措施。
行动研究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第8卷第6期2009年12月淮北职业技术学院JOURNALOFHUAIBEIPROFESSIONALANDTECHNICALCOLLEGEV o1.8NO.6Dec.2009行动研究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李婷英(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英语组,江苏常州213164)摘要:行动研究法是目前学术界流行的一种注重解决外语教学实践问题的研究方法,是教师对自己课堂中的教学现象进行考察和研究以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探索性活动.本文尝试运用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个案研究,加强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从而提高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成绩.关键词:行动研究法;高职;英语教学;运用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275(2009)06—0092—03行动研究,英文为actionresearch,此处的action实际指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时亦称"教师的科研"或"教学行为中的科研".行动研究这一术语最早是由德国社会心理学家Lewin于2O世纪4O年代提出的.当时这一术语并不专指教师的研究,而是泛指"实践中的研究"或"边行动边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行动研究法在Corry等学者的的倡导下于5O年代进入外语教学研究领域.进入7O年代,尤其在7o年代中期,Stenhouse着书专论教师的研究,主张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创造知识,教师应把教学行为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从此,行动研究法便在外语教学研究中普及开来.行动研究法是目前学术界流行的一种注重解决外语教学实践问题的研究方法.Numan甚至认为行动研究法在外语教育界是最具有现实意义的科学研究方法,因为行动研究法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构建某种理论体系或归纳某种教学规律,而在于针对外语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通过行动来加以解决,以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本人在2008届新生的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行动研究法进行教学,具体操作如下:一,研究模式研究模式参考行动研究法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模式: Lewin螺旋式自我反思模式(themodelofself—refectivespi—ra1)和Numan的行动研究循环模式(theactionresearch cycle),主要采用五步骤行动研究法程序模式:问题一计划一行动一观察一评估.(一)问题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确定研究课题.这里的问题指的是教师在日常外语教学中所碰到或观察到的具体问题.(二)计划这一阶段主要是对问题进行初步研究,收集有关资料,文献,确立总体目标,制定具体计划.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所以具体计划是可以修订,更改的. (三)行动行动就是对整个研究计划的实施.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边执行,边观察,边评价,边修改.这里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四)观察在实施计划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可行的,则可以进入下一步计划和行动.反之,则总体计划甚至基本设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调整或修改.(五)评估这是对整个研究计划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计划下一步的行动周期.二,行动研究法实施过程(一)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总能发现有些学生上课表现不够积极,课后作业不及时完成,考试成绩不理想.和这些学生交流时,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不懂,太难了";再问具体一点,他们大致的回答是:"语法没学好,单词也不熟悉".而且,即使基础较好的学生,在独立阅读含有较复杂句型的英语文章时,也会对句子的含义产生误解.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语法掌握情况,笔者曾统计过两届学生入学时做2006年12月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试卷的语法题的情况.情况分别如下:(表一)第一次:时间班级人数平均得分满分2007年10月造价0711,造价07211198.94分15分第二次时间班级人数平均得分满分2008年1O月焊接0811,焊接0821828.57分15分从上表(一)以及我们平时多年的教学观察中发现,部分高职学生的语法基础还很薄弱.而语法基础差,不仅影收稿日期:2009—09—20作者简介:李婷英(1971一),女,江苏常州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92?淮北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第6期响听,说,读,写,更重要的是影响学习英语的兴趣.据笔者在2007年做的一份关于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过多语法障碍时很难保持原有的兴趣.因此,部分高职学生对学习英语缺乏兴趣,是不是由于语法基础差而造成的呢?那么,加强高职学生的语法基础教学,对解决此问题是否有帮助呢?(二)计划1.目标:通过行动研究法,在英语教学中重视语法教学,重新温习已学过但并未掌握的语法知识,以提高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成绩和兴趣.2.班级的选定:本次计划共安排一个班进行研究,简称(一)班,另一个班作为参考班,不进行该行动研究法,简称(二)班.这两个班人数大致相同,(一)班四十二人,(二)班四十一人;英语高考平均分相差1分,各分数段人数基本相同.3.考核方法:本研究采取试卷书面考试,课堂表现,问卷调查三方面相结合的方法.课堂表现主要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包括语言表现,对提问的反应,参与活动的积极程度,课堂讨论的情况等.4.步骤与时间:1)总体安排:第一,课时:结合本学期课时安排,本研究共进行12周,每周3次.第二,授课内容:(二)班按原先安排上课,而(一)班与(--)班大致相同,不同之处是把(二)班每次教学安排中的15分钟做习题时间,改成基础语法讲解,授课时会强化所复习语法知识.(二)班在课堂做的习题则要求(一)班学生课后完成.第三,句型练习:要求学生课后按要求进行freewrit—ing句型写作练习.2)具体安排:第一阶段(第1—2周):各种词性及基本句型.第二阶段(第3—4周):动词的时态第三阶段(第5周):复习前面所讲内容并做相关练习.第四阶段(第6—7周):从句(包括各种名词从句及定语从句等).第五阶段(第8周):复习从句并做相关练习.第六阶段(第9—10周):非谓语动词(不定式;现在分词;过去分词)第七阶段(第11周):复习非谓语动词并做相关练习.第五阶段(第12周):总复习;测验;调查.5.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采取在传统语法教学和语篇语法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包括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Method),交际法(Communi—cativeApproach),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Language TeachingApproach)等.2)注重英语语法学习策略的培训,培养学生面对不同的学习任务时,采用不同的,适宜的学习策略.(三)行动1.第一次课开始即按上述计划进行授课,并告知学生本学期英语学习的目标,要求及方法.2.第二周第一次课开始要求学生课后进行freewrit—ing句型写作练习,每个句型练五次.3.第三周,学生普遍反映不太懂主谓双宾和主谓宾补句型,因此进行了复习,并对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了点评.4.第五周讲完动词时态后,进行了复习并做了专项练习题,以巩固所学内容.5.学完"从句"后,进行了复习和专项练习,重点是定语从句.6.学完"非谓语动词"后,通过练习及上课表现了解学生掌握情况.7.第十二周时两个班用同一份考卷进行了考试.8.最后一次课,利用开放式问卷调查了两个班学生目前学习状态,内容包括:结合本次考试及你目前英语学习情况调查:A,基本没有困难,偶尔词汇不足;B,词汇不足; C,语法不太清楚;D,兴趣不浓;E,(B,c)两项;F,(C,D)两项;G,(B,D)两项;H,(B,C,D)三项.(四)观察1.刚开始的时候,两个班所有学生都积极,认真地上课,但两个星期后,情况出现了变化.(一)班上课情况依然良好,而(二)班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出现了惰性.2.第五周讲完时态时,(一)班也有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上课时不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同时课后的freewriting也不能及时完成,但其他学生依然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热情.(二)班此时又有一个基础差的学生明显出现了惰性3.第八周两个班出现了较明显的差别,尤其是精读课.(一)班学生大部分能很好地理解课文中较复杂的句型,特别是定语从句;而(二)班学生在上课时需要给予更多帮助.4.第十周讲完非谓语动词后,(一)班上课整体情况比(二)班要轻松,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人数也更多,课堂氛围更好.5.第十二周时两个班用同一份考卷(2007年12月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试卷)进行考试,该份试卷内容包括:听力,语法及句型,阅读理解,翻译,写作共五个部分.结果表明,两个班在听力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在其他四个方面,(一)班明显优于(二)班,特别是语法及句型和写作两部分.两个班的平均分(一)班高出(二)班5分. 6.两个班当前英语学习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二)班级ABCDEFGH(一)班381{|11O1(二)班3212|22O2从表(--)可以看出,(一)班38位,即90.5的学生认为目前英语学习没有什么大的困难;3位学生认为目前语法有困难,并且其中有2位认为对英语学习兴趣不浓.而(二)班只有32位,即约78的学生认为目前英语学习没有什么大的困难;8位学生认为目前语法有困难,并且其中有4位认为对英语学习兴趣不浓.(五)评估?93?李婷英/行动研究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从表(二)及考试成绩来看,本次行动研究法是成功的,它对增强部分基础中等的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考试也有着明显的帮助,大部分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对教师来说,行动研究中的学与教,教与研的互动,提高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水平.2.本次行动研究法的不足之处:1)在最初的时候没有对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只是在结束的时候进行,因此,对比分析不清晰.2)没有为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如高考的分数,刚开始的摸底考试分数,不同阶段的表现,最终的学习结果. 因此,未能清晰地看到每个学生在本次研究中不同阶段的情况及影响最终结果的因素.3)(一)班仍有三位学生各方面进步不大,这些学生大都性格内向,语言能力和自控能力差,不愿意参加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如何培养这些学生学习英语的的兴趣和自觉性,本次的行动研究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4)本次的行动研究法有其局限性,它没有针对整个英语教学进行研究,而仅局限于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三,结束语总之,行动研究的实施原理,模式,过程及教学反思对教师发现课堂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水平是很有帮助的.它促使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更加关注和重视,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提出质疑,将反思的意识和探究活动纳入教学活动过程.本次的行动研究法在很多方面还不够精确,而且只是局限于对部分教学内容的探讨,但它通过发现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这个问题,形成完整的研究过程,用实践证明加强高职学生的语法基础知识教学对提高部分学生英语成绩和学习兴趣是有帮助的,从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尝试模式.参考文献:1-1]陈坚林.现代外语教学研究一理论与方法[M-I.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2]袁玲玲.运用行动研究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益的探索EEl//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论文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3何广铿.英语教学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E4]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E5]Wallace,J.MActionresearchforLanguage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8.r6]SandraleeMckay.TheReflectiveTeacher:AGuidetoClassroomResearch[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ApplicationsofActionResearchinTeachingEnglishinHigherV ocationalCollegesLITing—ying责任编辑:之者Abstract:ActionResearchisapopularresearchmethodintheacademiccircles,whichfocuse sonhowtosolvetheprobleminEnglishteaching.Itisalsoaheuristicprocess.Teachersuseittosurveyand study theteachingeventsintheirownclassesinordertoimproveteachingquality.Thisarticleillustr ateshow touseActionResearchbycasestudytocombineteachingwithresearch.Itaimstogeneratestu dents' interestinEnglishlearningandimprovetheirgradesbystrengtheninggrammarteaching. Keywords:ActionResearch;highervocationalcolleges;Englishteaching;applications?94?。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英语阅读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阅读材料陈旧、阅读效果不佳等。
为了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本课题旨在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二、课题研究意义1. 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通过研究,探索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
2. 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英语阅读教学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如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等。
3. 丰富英语阅读教学方法:通过对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为英语教师提供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4. 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参与课题研究,英语教师能够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1. 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通过对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体现:研究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为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3. 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从阅读材料选择、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4. 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与应用:结合实际教学,对所研究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进行实践,分析其效果,为其他英语教师提供借鉴。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 行动研究法:结合实际教学,对所研究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进行实践,分析其效果。
4. 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进行总结,为其他英语教师提供借鉴。
行动研究法在高职职业英语阅读课中的运用行动研究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自我反馈,探索教学环境,分析参与者来提高教学实效。
职业英语阅读难度高,高职学生英语水平有限,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已无法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英语阅读的要求,通过研究教学行动来发现问题,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标签:行动研究法1 行动研究法的内涵近年来,行动研究(AR)在二语教学中越来越受到欢迎。
全世界语言教师都想成为能给学生提供最佳学习机会的有成效的教师。
行动研究通过对课堂行为以及参与者的分析提升教学技能并让我们更了解自己、了解学生。
行动研究是采取一种自我反馈,用批判系统的方式去探索自己的教学环境,批判并不是意味着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否定或者贬低,而意思是能发现有一个领域你能做得更好,并且对它进行质疑,然后碰撞出新的教学思想和选择,在行动研究中,教师成为他或者她的教学环境中的一名调查者或者是探索者,同时也是其中的一名参与者。
所以行动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识别参与者包括:教师,学生,管理者,甚至是家长,认为值得去系统地深入研究的问题情形所在。
行动研究中的行动部分的中心观点是通过故意干预问题情形带来改变甚至是实践中的提高。
2 行动研究的主要步骤根据该领域中的主要作者凯米斯和麦克·塔格特Kemmis & McTaggart (1988),行动研究广义上包括以下4个典型阶段:策划、行动、观察和反馈。
策划阶段是识别问题后,策划行动计划为力在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中带来改善与提高,这是个前瞻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必须要考虑到以下两点:①在教学情形的现实和限制之内何种调查是可能的。
②什么样潜在的提高是可能的。
行动阶段是把策划阶段详细构思的一些故意干预措施在一个既定的时间之内投注教学实践之中。
这些干预措施在你提出对现状做设想并且计划可选择的做事新方法的时候会被批判地告知。
观察阶段是你系统观察行动效果并且记录行动和相关观点。
英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方法禄脿学校216号谭春艳研究背景:禄脿学校七年级1、2班84名学生, 使用人教版 GoForIt!第一册。
项目时间:2012年12月--2013年7月发现问题:学生个体参与课堂活动非常积极,但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气氛就不如个体活跃。
提出假设:1.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跨入中学,对小组合作学习不习惯,课堂上给学生提供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不够多。
2.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前的引领示范不够明确、到位。
3.教师对英语学习中的“弱势学生”不够重视、缺乏鼓励。
初步调查:我仔细观察教学过程,同时对其中的一个班44名学生进行了访谈,内容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喜欢或是不喜欢,为什么?结果显示26名学生表示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还有10名学生不太喜欢。
不喜欢的8人中,有的是因为自己成绩差,而成绩好的学生不喜欢跟他们合作,因而就只能在课堂上保持沉默;还有的是因为不太明白合作学习的内容,所以只能坐而不语,同时他们也非常希望教师能在课堂上示范得仔细一些、到位一些,从而使活动更加明确——这就会大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课堂效率也会提高。
重新确认问题:我所提出的三个假设中有两个得到了证实,只有第一个假设不成立。
学生参加小组合作学习气氛不活跃与教师的引领示范不到位以及忽视“弱势学生”有关。
因此,我的问题是,如何在方案预定的时间内,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反思:七年级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弱,尤其是在个体参与活动频率较高的课堂上要能使学生同样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引领示范就必须明确到位,而且要面向全体,特别关注“弱势学生”的情况,合理搭配小组合作学习的人员,从而真正体现语言的交际性功能,以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成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简称TBLT)作为一种新型的英语教学模式,近年来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课题旨在研究任务型教学策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课题研究意义1. 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任务型教学强调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语言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任务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思维等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 丰富英语教学方法:本课题研究将为初中英语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4. 适应教育改革要求:本课题研究有助于推动初中英语教学改革,适应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需求。
三、课题研究内容1. 任务型教学理论探讨(1)任务型教学的基本原理(2)任务型教学的特点与优势(3)任务型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2. 初中英语任务设计策略研究(1)任务类型的选择与设计(2)任务难度的确定与调整(3)任务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实践(1)课堂活动设计与实施(2)学生参与度与效果评价(3)教学反思与改进措施4. 任务型教学评价体系构建(1)评价内容与方法(2)评价结果分析与反馈(3)评价体系优化与完善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任务型教学的文献资料,了解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趋势。
2. 案例分析法:收集国内外任务型教学的成功案例,分析其特点和实施过程。
3. 行动研究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任务型教学实践,观察、记录和分析教学效果。
4.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任务型教学的看法和需求。
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提纲)一、主要内容什么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的选题行动研究的方法行动研究的方案和计划(略)数据分析(略)撰写研究报告案例分析二、什么是行动研究1.含义“行动”主要指实践者、实际工作者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工作者;“研究”则主要指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研究者、学者专家对人的社会活动和社会科学的探索。
定义之一:埃巴特(Ebbutt,D.,1985)则将行动研究视作是由众多参与者通过他们的实际行动及其对这些行动结果的反思来提高教育实践的系统研究。
三、行动研究的类型由于行动研究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袁振国,1999),所以对行动研究的认识也尚未达到一致。
①为行动而研究(research for action)也就是说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自己的行动所进行的研究。
②对行动的研究(research of action)也就是行动者为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所进行的研究。
此时行动研究被视作教师或其他实际工作者对实际问题的研究③在行动中研究(research in action)也就是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以达到改进行动的目的。
四、行动研究一般过程的设计凯米斯行动研究模型(1985)埃里奥特行动研究模型行动研究的过程发现问题↓调查研究↓重新确认问题↓制定行动计划或措施↓实施计划↓观察收集数据↓反思与评价效果↓撰写研究报告发现问题:我发现在我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是为什么?提出假设:1.学生对学习英语不感兴趣所以不爱学习;2.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太少,所以气氛显得沉闷。
调查研究:我仔细观察教学过程,同时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或实施调查问卷,发现学生对学好英语有良好的动机和兴趣,问题出在我的教学方法上。
因教学内容多而课时有限,我多采用讲解语法和课文的形式进行教学,因此学生参与的机会只占课堂教学的百分之二十。
学生表示他们很愿意学好英语只是不知道如何学。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行动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在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初中英语课堂是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场所,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以行动研究的方法,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探讨,以期找到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
二、研究背景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研究方法,旨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它通过观察、反思、计划、实施等步骤,不断改进实践,使问题得到解决。
这种方法适用于本研究,可以发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三、研究问题本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具体表现为: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观察、反思、计划、实施等步骤,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改进。
首先,对课堂教学进行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问题;其次,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问题的原因;然后,制定改进计划,包括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等;最后,实施改进计划,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五、研究结果通过观察和反思,我们发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二是学生参与度低,缺乏口语表达机会;三是缺乏文化背景知识,学生难以理解;四是课堂氛围沉闷,缺乏活力。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方案:一是引入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等多样化教学方法;二是组织口语角活动,提供口语表达机会;三是引入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四是开展课堂互动活动,活跃课堂氛围。
实施这些改进方案后,我们发现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也有所提升。
同时,学生也表现出了更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六、结论与建议本研究通过行动研究的方法,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进行了改进。
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提纲)一、主要内容什么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的选题行动研究的方法行动研究的方案和计划(略)数据分析(略)撰写研究报告案例分析二、什么是行动研究1.含义“行动”主要指实践者、实际工作者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工作者;“研究”则主要指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研究者、学者专家对人的社会活动和社会科学的探索。
定义之一:埃巴特(Ebbutt,D.,1985)则将行动研究视作是由众多参与者通过他们的实际行动及其对这些行动结果的反思来提高教育实践的系统研究。
三、行动研究的类型由于行动研究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袁振国,1999),所以对行动研究的认识也尚未达到一致。
①为行动而研究(research for action)也就是说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自己的行动所进行的研究。
②对行动的研究(research of action)也就是行动者为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所进行的研究。
此时行动研究被视作教师或其他实际工作者对实际问题的研究③在行动中研究(research in action)也就是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以达到改进行动的目的。
四、行动研究一般过程的设计凯米斯行动研究模型(1985)埃里奥特行动研究模型行动研究的过程发现问题↓调查研究↓重新确认问题↓制定行动计划或措施↓实施计划↓观察收集数据↓反思与评价效果↓撰写研究报告发现问题:我发现在我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是为什么?提出假设:1.学生对学习英语不感兴趣所以不爱学习;2.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太少,所以气氛显得沉闷。
调查研究:我仔细观察教学过程,同时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或实施调查问卷,发现学生对学好英语有良好的动机和兴趣,问题出在我的教学方法上。
因教学内容多而课时有限,我多采用讲解语法和课文的形式进行教学,因此学生参与的机会只占课堂教学的百分之二十。
学生表示他们很愿意学好英语只是不知道如何学。
行动研究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行动研究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在英语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英语教学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矛盾:教学条件得以改善,但学生仍旧是“英语哑巴”;老师疲于完成教学进度,但学生却是学无所获;师生能够应付各级考试与竞赛,但学生总体的英语水平却仍旧不能很快提高。如何解决这一教学中的棘手问题呢这种状况迫切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从而制订有效的实施方案,最终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这一教学研究过程即是“行动研究”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一、行动研究的具体含义行动研究的具体含义行动研究的概念在50年代首次应用于教育界;70年代中期,这一教学思想日渐成熟。Kemmis(1982)指出: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式,教师以此来提高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工作过程和工作环境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行动研究即是“行动”和“研究”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这二者的结合就是“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的结合。教师好比是一个园丁,既要面对几十名有着不同学习动机和风格的学生,又要满足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的不同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教学理念、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不断审视,深入反思,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行动研究与传统教育研究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不仅要对教学本身进行描述,提出新的问题,还要通过实施行动方案,力求改进教学实践。行动研究的参与者与研究对象是统一的,即由教学实践的主体——“教师”承担自我反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研究的对象是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直接改进教学。这样就保证了教学与研究的紧密结合,形成了一个互相促进的反馈机制,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有利于教学的提高。二、行动研究的特征二、行动研究的特征(一)(一) 以解决问题,改进实践为目的。
以解决问题,改进实践为目的。
从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可见:预诊在于发现实践中的问题。
/一、行动研究的基本概念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作为一个专业术语、一种研究类型,是20世纪40年代再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开始出现的,50年代被应用于教育研究之中,70年代以来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欢迎,目前,也已成为广大教育技术实践工作者从事教育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式。
行动研究是在社会情境中(包括教育情境),自我反省探究的一种行式,参与者包括教师、学生、校长等人,其目的在促发社会的或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及正义性、帮助研究者对实践工作的了解、情境(或组织内)之实践工作能够付之实施而有成效。
考瑞 (Stephen M. Corey,1953) 在出版的《改进学校实践的行动研究》一书中,第一次系统地将行动研究定义到教育中来,使行动研究砝很快影响到教育实践。
他提出:“所有教育上的研究工作,应由应用研究成果的人来担任,其研究结果才不致白费。
同时,只有教师、学生、辅导人员、行政人员及家长、支持者能不断检讨学校措施,学校才能适应现代生活之要求。
故此等人员必需个别或集体地采取积极态度,运用其创造性思考,指出应该改变之措施,并勇敢地加以试验;且须讲求方法,有系统的收集证据,以决定新措施之价值。
这种方法就是行动研究法。
”英国的埃里奥特(J.Elli.ti)教授认为:“行动研究旨在提供社会具体情境中的行动质量,是对该社会情境的研究。
”行动研究广泛而被接受的观点之一为学者卡尔与凯米斯(carr,& Kemmis,1986)所界定的定义:“行动研究是在社会情境中(包括教育情境),自我反省探究的一种形式,参与者包括教师、学生、校长等人,其目的在促发社会的或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及正义性、帮助研究者对实践工作的了解、情境(或组织内)之实践工作能够付之实施而有成效。
”尽管许多学者对行动研究下的定义不同,而且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作了阐述,但其中有许多内涵却是相同的。
如行动研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行动研究是将研究人员与实践者结合起来的方法等等。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英语教学的目标已经从单一的技能训练转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阅读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拓宽视野、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中学生存在阅读困难,阅读策略运用不当,导致阅读效果不佳。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中学生英语教学中培养阅读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二、研究目的1. 分析中学生英语阅读现状,找出阅读困难的原因。
2. 构建中学生英语阅读策略培养体系,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3. 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阅读策略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4. 为中学生英语阅读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三、研究内容1. 中学生英语阅读现状分析通过对中学生英语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如词汇量不足、语法知识薄弱、阅读速度慢、阅读理解能力差等。
2. 中学生英语阅读策略培养体系构建根据中学生英语阅读现状,结合核心素养要求,构建中学生英语阅读策略培养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词汇策略:通过词汇积累、词汇运用、词汇拓展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语法策略:通过语法讲解、语法练习、语法运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法水平。
(3)阅读技巧策略:通过阅读技巧训练、阅读方法指导、阅读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4)阅读态度策略:通过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养成、阅读目标设定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3. 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阅读策略教学策略探讨(1)激发阅读兴趣:通过多媒体、图片、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创设真实语境: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真实语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应用能力。
(3)注重阅读策略指导:在阅读过程中,注重阅读策略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4)开展阅读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阅读比赛、阅读分享、阅读讲座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英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英语教学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
阅读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简称TBLT)逐渐成为英语教学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二、课题研究意义1. 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通过任务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2. 改善英语阅读教学效果:任务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有助于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果。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研究有助于教师深入理解任务型教学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4. 丰富英语阅读教学方法:课题研究将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英语阅读教学的创新发展。
三、课题研究内容1. 任务型教学法概述(1)任务型教学法的起源与发展(2)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3)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要素2. 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1)任务设计策略(2)任务实施策略(3)任务评价策略3.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实例(1)案例一:初中英语阅读课《My Hometown》(2)案例二:初中英语阅读课《A Trip to the Zoo》4.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效果评估(1)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升情况(2)英语阅读教学效果改进情况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案例,分析任务型教学法在其中的应用效果。
3. 行动研究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观察、记录和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
4. 问卷调查法: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
江南区“十二五”微型课题研究之关于《小学生英语口头作业有效设计的行动研究》课题的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语言是交际的主要工具。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英语口头作业是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的基础,是提高学生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续和补充,是巩固、掌握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
对学生来说,通过口头作业,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把课堂上所学知识真正应用到生活中。
对于教师来说,布置口头作业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
通过检查口头作业,教师可以及时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发现学生学习的难点和弱点,同时,教师又可以从学生作业中的错误领悟到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弱点或遗漏,以便采取措施加以弥补。
传统的英语口头作业形式比如机械地背单词、背词组甚至是课文忽视了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容易使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
这就难免使学生形成对英语的厌学情绪,降低了作业效果。
如果能按照新课程理念,创新地进行英语口头作业的设计和评价,就能让学生在课外同样可以有效地学习英语。
因此,如何设计有效的小学英语口头作业,既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英语口头作业真正落到实处,这值得我们广大小学英语教师关注和思考!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英语课程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生自信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策略”放在首位,明确指出,教学活动应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英语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对教学效果与提升的深化过程。
口头作业是课外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本科题,从教师方面和学生方面来看都有不一样的意义。
1、教师方面:这一课题的研究,可以改变教师每天为学生不完成作业、或完成作业情况不佳而发愁,教师对小学英语口头作业的设计不断改进,增加教学的有效性,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让学生在更加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获得知识。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