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畸形瓜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161.56 KB
- 文档页数:2
黄瓜畸形瓜形成的原因是什么黄瓜畸形瓜防治方黄瓜常见的畸形瓜有弯瓜、尖嘴瓜、大肚瓜、蜂腰瓜等,产生畸形瓜主要是由栽培环境条件不正常,植株生育不良,瓜条生长受阻造成。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黄瓜畸形瓜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可防治黄瓜畸形瓜。
1、黄瓜弯瓜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弯瓜分弓形瓜和弯钩瓜两种。
弓形瓜是瓜条生长过程中受到机械阻碍所致,根瓜触地,不能正常伸长,根瓜以上的瓜生长过程中受到架材、吊绳、茎蔓的阻碍,都能形成弓形瓜。
多在高温、干旱、缺肥、病虫严重、植株生长衰弱的情况下形成。
主要对策是防止高温、及时追肥、灌溉和防治病虫害,防止植株早衰。
2、黄瓜尖嘴瓜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尖嘴瓜在棚室栽培的中后期易形成,主要原因是大棚内高温、弱光、干旱、缺肥和病虫害严重,植株生长衰弱,供给幼瓜生长的光合营养和水分不足,果实顶尖部分得到的营养和水分少,膨大很慢,而中基部膨大快,形成尖嘴瓜。
防治办法:栽培中后期及时灌溉追肥,防治病虫害,保持秧体长势,大通风避免高温又能增加昆虫授粉机会,能减少尖嘴瓜的数量。
3、黄瓜大肚瓜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大肚瓜也多发生在栽培中后期。
授粉受精不良,植株又走向衰老,有限的光合营养物质和水分优先向果实先端已受精有种子的部分输送,先端膨大的快,中基部膨大很慢,形成大肚(大头)瓜。
肥水不调,高温、弱光和病虫严重是形成大肚瓜的主要栽培原因。
防治办法:改善受光条件,及时放风防高温,肥水不缺,及时防治病虫害,保持秧体长势,授粉受精不良的瓜一般也能长成正常瓜,大肚瓜很少。
4、黄瓜蜂腰瓜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蜂腰瓜又叫细腰瓜,多发生在栽培中后期。
植株衰弱,子房发育不良,土壤水分状况忽干忽湿,幼瓜得到营养水分也忽多忽少,能形成蜂腰瓜。
栽培上持续供水供肥,及时防治病虫害,保持秧体长势,是减少蜂腰瓜的主要措施。
黄瓜生理障碍的发生原因及防治作者:于晓峰李玉东佟立辉来源:《农业与技术》2013年第10期摘要:黄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受欢迎的蔬菜之一,因此种植黄瓜可以给广大农民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
但是如果栽培环节出现问题,就会阻碍黄瓜正常的生产流程。
总结了在实际生产中累积的生产障碍防治技术。
关键词:黄瓜;生理障碍;发生原因;防治中图分类号:S642.2 文献标识码:A1 化瓜花开花后当瓜长8~10cm时,瓜条不再伸长和膨大,且前端逐渐萎蔫、变黄,后整条瓜渐干枯。
主要原因是栽培管理措施不当,水肥供应不足;结瓜过多;采收不及时;植株长势差;光照不足;温度过低或过高等。
2 苦味瓜及其成因主要是因为果实中苦味物质葫芦素所致,造成苦味瓜的主要原因是偏施氮肥、浇水不足等。
环境条件不适也可造成苦味瓜的形成,持续低温、光照过弱、土壤质地差等。
3 畸形瓜主要症状有蜂腰瓜、尖嘴瓜、大肚瓜、弯瓜、僵瓜等。
形成原因是栽培管理措施不当,如水肥管理不当造成植株长势弱;乙烯利处理不恰当等;温度过高、过低造成授粉受精不良;高温干旱、空气干燥也可形成畸形瓜。
另外,土壤缺B、K时可形成畸形瓜。
4 低温障碍4.1 症状黄瓜耐低温能力较弱,连续低温会引发出多种症状:播种时地温过低,种子发芽和出苗延迟造成黄弱苗、沤籽或发生猝倒病、根腐病等。
有些出土幼苗子叶边缘出现白边,叶片变黄,根系不生长;地温如果长时间低于12℃,根尖变黄或出现沤根、烂根现象,地上部开始变黄。
定植后发生寒害或冻害后,出现叶色深绿,叶缘微外卷,大叶脉间出现黄白色斑,冻害加重后扩大而连片。
或植株发根缓慢,或不发根,或花芽不分化,整个植株生长瘦弱,出现花打顶,甚至叶片枯死至全株枯死。
4.2 防治方法选用发芽快、出苗迅速、幼苗生长快的耐低温品种;把浸泡后快发芽的种子置于0℃冷冻24~36h后播种,可增强抗寒力;避开寒冷时段育苗、定植。
在棚里生火炉或基加地热线等提温措施;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在寒流侵袭之前喷植物抗寒剂,每667m2施100~200mL10%宝力丰抗冷冻素400倍液或3.4%碧护可湿性粉剂7500倍液或或红糖50g 兑水一桶再加0.3%的磷酸二氢钾喷施;如气温过低已发生冻害,要采用缓慢升温措施。
黄⽠尖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很多黄⽠出现尖头,成了次品⽠。
那么,黄⽠尖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下⾯就是店铺整理的导致黄⽠尖头的原因吧! 黄⽠尖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黄⽠尖头⽠是由于营养供应不⾜导致植株⽣长衰弱,再加上留⽠过多,使得⽠条对营养争夺激烈造成的。
原因有以下⼏点: 1. 有些单性结实能⼒弱的品种,在植株长势弱或因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不良,植株光合作⽤降低时,不经受粉就容易结出尖嘴⽠。
2.养分供应不⾜在⽠的发育前期温度⾼,或根系受伤,或肥⽔不⾜,造成养分、⽔分吸收受阻, 3.⼤量使⽤化肥,⼟壤含盐量⾼导致⼟壤溶液浓度过⾼,抑制了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4.浇⽔过多,⼟壤湿度过⼤,根系呼吸作⽤受到抑制,导致根系吸收能⼒降低。
如何预防黄⽠尖头 第⼀.减少蘸花量,并及时疏⽠。
董师傅在蘸花时,每隔3⽚叶蘸⼀只⽠即可,这样即可保证营养⽣长与⽣殖⽣长相平衡,对于坐⽠较多的植株,要进⾏疏⽠,及时摘除畸形⽠,每条蔓上可留2-3只⽠即可。
第⼆.增施肥料,合理浇⽔。
适当增加有机肥和复合肥的⽤量,避免⼀次性施肥过多导致伤根。
在黄⽠结⽠期,不能⼤量浇⽔,更不能忽⼲、忽涝,以免使根系受伤导致吸收功能下降,以⼩⽔勤浇为宜,同时每次每亩随⽔冲施⾼钾复合肥30-40千克,或⽔溶性肥料如芳润7-10千克。
还可叶⾯喷施0.2%的磷酸⼆氢钾,防⽌植株早衰。
第三.控制好温湿度。
黄⽠结⽠期昼夜温差要⼤,结⽠期⽩天温度最好不要超过30℃,夜间温度控制在15℃左右。
要加强通风,排出湿⽓,避免发⽣病害,影响光合效率。
黄⽠主要价值 ⾷⽤ 黄⽠味⽢,甜、性凉、苦、⽆毒,⼊脾、胃、⼤肠;具有除热,利⽔利尿,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烦渴,咽喉肿痛,⽕眼,⽕烫伤。
还有减肥功效。
黄⽠⽪所含营养素丰富,应当保留⽣吃。
但为了预防农药残留对⼈体的伤害,黄⽠应先在盐⽔中泡15-20分钟再洗净⽣⾷。
⽤盐⽔泡黄⽠时切勿掐头去根,要保持黄⽠的完整,以免营养素在泡的过程中从切⾯流失。
黄瓜病虫害图谱和防治,黄瓜病虫害防治技术黄瓜在我国各地普遍栽培,有露天的也有温室大棚里的,是我国各地夏季的主要蔬菜之一,黄瓜在种植过程中会遇到好多的病虫害问题,黄瓜在我国各地普遍栽培,有露天的也有温室大棚里的,是我国各地夏季的主要蔬菜之一,黄瓜在种植过程中会遇到好多的病虫害问题,那么如何防治?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黄瓜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技术。
黄瓜病害1.黄瓜霜霉病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
发病症状:叶片被害后,初期出现水渍状的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呈多角形淡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或叶面长出灰黑色霉层。
后期严重时,病斑破裂或连片。
防治药剂:霜霉威盐酸盐+氰霜唑、呋酰.锰锌、锰锌.烯酰、嘧菌酯、甲霜.霜霉威、精甲霜.锰锌等药剂2.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茎、叶柄、卷须、果实等。
发病症状:叶片受害,先是出现水浸状的小病斑,病斑扩大后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黄褐色,带油光。
叶背面无黑霉层,湿度大时可见乳白色菌脓。
后期病斑呈灰白色,中央组织干枯脱落易形成穿孔。
茎及叶柄上的病斑初期呈水渍状,近圆形,后呈淡灰色,严重的纵向开裂呈水渍状腐烂,有臭味。
防治药剂:发病初期水合霉素、中生菌素、叶枯唑、噻唑锌+松脂酸铜、噻菌铜、氯溴异氰尿酸等。
3.黄瓜白粉病苗期至收获期均可染病,叶片发病最重,叶柄、茎次之,果实受害少。
发病症状:发病初期,在叶片两面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斑,叶面较多。
后扩展成边缘不明显、连片白粉,严重时整片叶布满白粉,后期呈灰色,病叶枯黄,但一般不落叶。
叶柄、茎发病症状与叶片相似。
药剂防治:发病前期可选嘧菌酯、醚菌酯、甲基硫菌灵、丙森锌、百菌清、腈菌唑.代森锰锌等药剂。
4.黄瓜红粉病发病症状:主要危害黄瓜生长后期叶片。
在叶片上产生暗绿色至浅褐色病斑。
湿度大时病斑薄,边缘呈水浸状,易破裂,高湿持续时间越长,病斑上越易长浅橙色霉状物,迅速扩大,使叶片腐烂或干枯。
菌落初为白色,后变粉红色。
防治药剂:发病初选氟硅唑、异菌脲、嘧菌酯、甲硫.霉威、咪鲜胺锰盐+代森联、溴菌腈+百菌清等药剂。
黄瓜畸形瓜形成原因是什么黄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果蔬,我们平时经常吃是因为黄瓜的口感很好。
现在就跟着店铺一起来了解一下黄瓜畸形瓜形成原因吧。
黄瓜畸形瓜形成原因1、弯曲瓜:茎叶过密、行距窄,通风透光不良,肥料不足,干旱缺水,引起植株衰弱,营养不良时,都易产生弯曲瓜,但与机械造成的应予以区别。
2、大肚瓜:受粉和受精不完全时可形成大肚瓜,特别是缺钾等原因造成。
在同一条瓜膨大过程中前期与后期缺水,而中期不缺水时也可形成大肚瓜。
3、尖嘴瓜:在温室里单性结实的情况下,连续高温、干旱等条件,使瓜条中部到顶端部分膨大生长不好,果实长度也小得多。
4、蜂腰瓜:瓜条中部细如蜂腰,在高温干旱、营养不良、浇水不均等影响下不正常发育所致。
5、瘦肩瓜:果梗变得特短,肩部变得瘦而长如瓶状的畸形瓜,是营养过剩而过分偏向于结瓜生长的生理状态,在摘心后更容易产生此类瓜。
6、钩子瓜:瓜的先端弯曲如钩,是养分集中到茎叶中去而不能充分供给果实,或因病虫害影响植株生长所致。
为此,防止畸形瓜的产生必须要根据植物生长特性,随天气变化及时施肥抗旱,不要强行打叶,及时防治病虫害,多施有机肥,使用好生长调节剂,这样可大大减轻畸形瓜的发生,如果出现畸形瓜应及早摘除。
水果黄瓜的食用方法水果黄瓜是一种新型的食物,在各大超市菜市场都能见到它的身影,水果黄瓜的外表比起普通黄瓜会更加光滑且精致,因此更能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水果黄瓜买回来,那么应该怎么吃才好呢?马上为大家揭晓。
首先水果黄瓜比较小,所以很多人的吃法就是直接洗干净当做水果吃就可以了。
但是鉴于水果黄瓜的表皮可能沾有一些不干净的东西,所以建议大家在生吃之前一定要洗干净。
另外生吃水果黄瓜也不能吃多,很有可能会造成拉肚子。
为了大家吃得健康又安全,所以吃水果黄瓜最保守的方法就是直接将黄瓜煮食,虽然在口味上略逊于炒制的,但营养价值可以得到很好的保留,而且能缓解夏季浮肿现象。
水果黄瓜的尾部含有较多的苦味素,苦味素有抗癌的作用,所以不要把黄瓜尾部全部丢掉。
黄瓜为什么会出现尖头瓜、畸形瓜?畸形黄瓜有尖头、大肚、弯曲、蜂腰等,在黄瓜生产中是比较普遍的,畸形瓜的产生大大影响了商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各类畸形瓜的成因不完全相同,因此,必须了解常见畸形黄瓜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才能有效的防止畸形瓜的产生。
(一)、尖头瓜:又称尖嘴瓜,是畸形黄瓜中最常见的一种。
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1、黄瓜单性结实弱且开花期雌花没有授精。
防治措施:在黄瓜开花去创造良好的授粉条件,如放蜂、人工授粉等。
2、植株生长早期,氮肥供应不足,使得植株茎杆细而坚韧,也会产生尖头瓜。
防治措施:施入尿素等含氮量较高的肥料。
3、植株生长势弱,特别是果实膨大后期,肥水不足使得果实中不能得到正常的养分供给。
防治措施:保证有充分的矿物质营养运输果实。
(二)、大肚瓜:形成的主要原因有:1、黄瓜雌花授精不完全只在瓜的先端产生种子,导致先端果肉组织特别肥大,呈大肚瓜头。
防治措施:创造良好的开花授粉条件。
2、植株缺钾而氮肥过量,也会产生大肚瓜。
防治措施:施硝酸钾、草木灰等,或用0.3的磷酸二氢钾液喷施植株叶面。
3、黄瓜生长前期缺水,而后期大量供水,也会产生大肚瓜。
防治措施:整个生长期均衡供水,保持土壤见湿,避免过度干旱缺水或大水漫灌。
(三)、弯曲瓜:黄瓜授精不完全,仅子房一边的卵细胞授精,导致整个果实发育不平衡而成弯曲瓜。
防治措施:创造良好的开花授粉条件。
(四)、蜂腰瓜:黄瓜雌花授粉不完全,易发育成蜂腰瓜。
黄瓜授粉后植株中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干物质积累少,也易形成蜂腰瓜。
防治措施:加强营养,特别是坐果期要加强大肥水供应,保证有充足的养分积累。
黄瓜畸形果发生是什么原因如何施肥避免黄瓜畸形果黄瓜为中国各地夏季主要菜蔬之一。
种植面积非常广泛,黄瓜在种植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畸形果现象,严重影响黄瓜的质量和产量,那么,黄瓜畸形果发生是什么原因?如何施肥避免黄瓜畸形果呢?一起来看看吧!黄瓜畸形果产生原因1.雌雄的缺陷或双性花形成的果实在植株结果初期或后期,雌花形成过程中环境条件比较差(温度过高过低、水分供应不均等)雌花发育不完全,由此结成的果实畸形果的比例较高。
如花芽分化遇低温,易结短小的果实。
2.花期遭遇异常天气雌花开放期间在高温、干旱或低温多雨条件下,由于授粉、授精不完全而形成畸形果。
如田间通风不良,白天气温出现36℃左右,瓜蒂发尖,果实发育正常部分种子较多不正常部分种子没有发育,导致形成尖果、歪果或果内种子没有发育以及种子分布不均等情况;在低温多雨下,单性结果时,果实常弯曲。
3.营养和水分不足或失调如灌水不及时易出现细腰果;土质薄、基肥不足、前期缺肥后期“攻瓜肥”过多时则出现锤匠棒的畸形果;在植株生长差或后期生长衰弱或果实膨大期间水分不足易出现尖嘴果;在果实形成期间灌水量过大,长势过旺,失去了营养与生殖期之间的平衡,易出现细腰和大肚的果实,也会出现尖嘴的僵果。
4.植株营养不足如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虮蚰、蓟马发生,叶片同化能力降低,养分消耗反而增加;卷须仅仅是攀附作用,采用人工绑蔓,卷须只消耗了养分。
如何施肥避免黄瓜畸形果蔬菜栽培过程中施肥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但是施肥一定要得法得当,否则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导致黄瓜畸形的因素很多,但主要的原因是施肥不当,因此施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施肥比例要适当。
黄瓜需要氮、磷、钾的比例,苗期为4.5:1:5.5盛瓜期为2.5:1:3.7氮钾的比例大于磷,钾的需要量大于氮,所以钾肥施用不能忽视。
施肥量过大,土壤盐分浓度高,阻碍黄瓜吸收水分和养分。
这不仅影响黄瓜植株生长,而且结瓜畸形。
因此,黄瓜施肥要适量,一般每生产1000千克黄瓜需要N2.8-3.2千克,P2O51.2-1.8千克,K2O3.6-4.4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