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长成畸形的原因及防止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
黄瓜畸形瓜形成的原因是什么黄瓜畸形瓜防治方黄瓜常见的畸形瓜有弯瓜、尖嘴瓜、大肚瓜、蜂腰瓜等,产生畸形瓜主要是由栽培环境条件不正常,植株生育不良,瓜条生长受阻造成。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黄瓜畸形瓜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可防治黄瓜畸形瓜。
1、黄瓜弯瓜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弯瓜分弓形瓜和弯钩瓜两种。
弓形瓜是瓜条生长过程中受到机械阻碍所致,根瓜触地,不能正常伸长,根瓜以上的瓜生长过程中受到架材、吊绳、茎蔓的阻碍,都能形成弓形瓜。
多在高温、干旱、缺肥、病虫严重、植株生长衰弱的情况下形成。
主要对策是防止高温、及时追肥、灌溉和防治病虫害,防止植株早衰。
2、黄瓜尖嘴瓜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尖嘴瓜在棚室栽培的中后期易形成,主要原因是大棚内高温、弱光、干旱、缺肥和病虫害严重,植株生长衰弱,供给幼瓜生长的光合营养和水分不足,果实顶尖部分得到的营养和水分少,膨大很慢,而中基部膨大快,形成尖嘴瓜。
防治办法:栽培中后期及时灌溉追肥,防治病虫害,保持秧体长势,大通风避免高温又能增加昆虫授粉机会,能减少尖嘴瓜的数量。
3、黄瓜大肚瓜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大肚瓜也多发生在栽培中后期。
授粉受精不良,植株又走向衰老,有限的光合营养物质和水分优先向果实先端已受精有种子的部分输送,先端膨大的快,中基部膨大很慢,形成大肚(大头)瓜。
肥水不调,高温、弱光和病虫严重是形成大肚瓜的主要栽培原因。
防治办法:改善受光条件,及时放风防高温,肥水不缺,及时防治病虫害,保持秧体长势,授粉受精不良的瓜一般也能长成正常瓜,大肚瓜很少。
4、黄瓜蜂腰瓜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蜂腰瓜又叫细腰瓜,多发生在栽培中后期。
植株衰弱,子房发育不良,土壤水分状况忽干忽湿,幼瓜得到营养水分也忽多忽少,能形成蜂腰瓜。
栽培上持续供水供肥,及时防治病虫害,保持秧体长势,是减少蜂腰瓜的主要措施。
黄瓜的几种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一、霜霉病1.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
发病初期叶面出现水浸状淡绿色或黄色小斑点,扩大后变成黄褐色。
后期叶背病斑上出现黑色霉状物,严重时病斑连片,全叶黄褐色,干枯卷缩而死亡。
2.防治方法(1)农业措施:选用抗病品种、津研或杂交种较抗霜霉病。
加强通风排湿。
加强栽培管理,增施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2)药剂防治:可喷洒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 倍液或25%的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以上药剂可交替使用,每7~10 天喷一次连喷3~4 次。
用沈阳农业大学研制的烟剂一号,每亩每次350 克熏烟,或10%防霜灵粉尘,每亩1 千克。
二、白粉病1.症状: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叶柄和茎。
发病初期在叶面或叶背产生近圆形白色小粉粒,发展到中期上面布满白色粉末状霉状物,后期叶片病斑上产生黑褐色小粒点,叶片枯黄变脆。
2.防治措施(1)农业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加强肥水管理,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湿度。
(2)药剂防治:可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500 倍液。
三、枯萎病1.症状:苗期发病,叶子萎蔫下垂,幼苗生长停滞,病重时幼苗枯黄而死,成株期发病,初期白天植株中下部叶片萎蔫,早晚恢复,数天后全株枯死,潮湿时茎部呈黄褐色纵裂,常流出胶质物,病部表面生出白色或粉红色霉层,剖开病株可见维管束呈褐色。
2.防治措施(1)农业措施:采用黄瓜嫁接技术;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
(2)药剂防治:每平方米苗床用50%多菌灵8 克与适量干细土配成药土处理床面;用500 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泡种子进行种子消毒;用10%双效灵200 倍液灌根。
四、细菌性角斑病1.症状:苗期发病,子叶上产生水浸状圆形或卵圆形凹陷病斑,后期变为黄褐色,干枯死亡。
成株期发病,叶片发病初期呈油浸状褪绿斑点,逐渐扩展,形成多角型黄斑,并产生菌浓病斑,中央干枯穿孔。
黄瓜的主要病害防治技术方法要领黄瓜味甘,也是众多病虫害较严峻的蔬菜之一。
关于黄瓜病虫害,请不要心存侥幸,抱着“我要的是葫芦”的思想来种植,这样一定会得不偿失的。
黄瓜的主要病害防治技术1、霜霉病属真菌性病害,其发病部位在黄瓜中上部叶片,在田间观看时应掌控以下要点,每日上午8时左右,看叶背面是否有水浸状、多角形病斑、病斑上是否有灰霉层,若具备这三点可确诊为霜霉病。
相宜发病环境是温度16℃~22 ℃,相对湿度在83%以上。
该病病菌有两怕,即怕干燥、怕高温。
干燥时病菌3~5天自然死亡。
在棚内湿度较大的状况下能够把温度控制到45℃2小时,在喷施适当的药剂防治,很简单的控制此病。
药剂防治:可选用安克、普力克、灭克、霜脲锰锌、抑快净、金雷多米尔和阿米西达。
其它,在防治霜霉病时,要注重细菌性角斑病的同时发生,能够在防治霜霉病的药剂中,加入防治细菌性角斑病的药剂。
2、灰霉病症状:可为害瓜、叶片和茎蔓。
为害瓜条多先侵染败落的花,使花腐烂,长出淡灰褐色的霉层后,再进一步侵染到幼瓜,被害小瓜快速变软,萎缩腐烂,其上密生灰白色霉层。
叶片发病多为圆形、近圆形至不规章病斑,直径20~50毫米,病斑边缘显然,表面呈浅红褐色,生有少量灰霉。
茎蔓受害引起局部腐烂,严峻时病茎折断,整株死亡。
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温室内本病常在入冬后湿度大、放风不准时且温度低时开头发生。
温度20℃左右,阴天光照不足,相对湿度在90%以上,结露时光长,是灰霉病发生扩散的重要条件。
若温度高于30℃,相对湿度在90%以下,病害则停止扩散。
药剂防治:庇护地内发病初期可选用10%的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次每亩250克,熏3~4小时。
也可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1500倍液,或2.5%适乐适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利霉康500倍液,或25%阿西米达悬浮剂1500倍液。
每6-7天用药一次,延续防治3-4次,要求药要喷到花及幼瓜上。
在始花期沾花时加入0.1%用量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25%适乐时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沾花或喷花效果显然。
黄瓜多畸形、条短原因有哪些
1.花芽分化不良。
花芽分化期受不良环境的影响导致花芽分化不良,结出的黄瓜容易成为畸形瓜、瓜条短。
2.根系弱。
根系过浅或根系受伤、生长发育不良,也容易造成瓜条短。
此外,复合肥使用过量、不当的农事操作导致黄瓜烧根、伤根,根系无法吸收充足的养分供给瓜条生长,也会使瓜条长得短。
生产中菜农应注意养护好根系,结合使用生根护根性肥料和增施生物菌肥,及时中耕划锄,改善根际环境,促进受伤的根系尽快长出新根,促进瓜条生长。
3.留瓜节位不当。
这主要表现在根瓜上。
根瓜留瓜节位过低,会造成瓜条短。
黄瓜第一个瓜的最佳留瓜位置是第7片叶左右。
如果留瓜过早,底部的根瓜就容易长成”短瓜。
黄瓜畸形瓜形成原因是什么黄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果蔬,我们平时经常吃是因为黄瓜的口感很好。
现在就跟着店铺一起来了解一下黄瓜畸形瓜形成原因吧。
黄瓜畸形瓜形成原因1、弯曲瓜:茎叶过密、行距窄,通风透光不良,肥料不足,干旱缺水,引起植株衰弱,营养不良时,都易产生弯曲瓜,但与机械造成的应予以区别。
2、大肚瓜:受粉和受精不完全时可形成大肚瓜,特别是缺钾等原因造成。
在同一条瓜膨大过程中前期与后期缺水,而中期不缺水时也可形成大肚瓜。
3、尖嘴瓜:在温室里单性结实的情况下,连续高温、干旱等条件,使瓜条中部到顶端部分膨大生长不好,果实长度也小得多。
4、蜂腰瓜:瓜条中部细如蜂腰,在高温干旱、营养不良、浇水不均等影响下不正常发育所致。
5、瘦肩瓜:果梗变得特短,肩部变得瘦而长如瓶状的畸形瓜,是营养过剩而过分偏向于结瓜生长的生理状态,在摘心后更容易产生此类瓜。
6、钩子瓜:瓜的先端弯曲如钩,是养分集中到茎叶中去而不能充分供给果实,或因病虫害影响植株生长所致。
为此,防止畸形瓜的产生必须要根据植物生长特性,随天气变化及时施肥抗旱,不要强行打叶,及时防治病虫害,多施有机肥,使用好生长调节剂,这样可大大减轻畸形瓜的发生,如果出现畸形瓜应及早摘除。
水果黄瓜的食用方法水果黄瓜是一种新型的食物,在各大超市菜市场都能见到它的身影,水果黄瓜的外表比起普通黄瓜会更加光滑且精致,因此更能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水果黄瓜买回来,那么应该怎么吃才好呢?马上为大家揭晓。
首先水果黄瓜比较小,所以很多人的吃法就是直接洗干净当做水果吃就可以了。
但是鉴于水果黄瓜的表皮可能沾有一些不干净的东西,所以建议大家在生吃之前一定要洗干净。
另外生吃水果黄瓜也不能吃多,很有可能会造成拉肚子。
为了大家吃得健康又安全,所以吃水果黄瓜最保守的方法就是直接将黄瓜煮食,虽然在口味上略逊于炒制的,但营养价值可以得到很好的保留,而且能缓解夏季浮肿现象。
水果黄瓜的尾部含有较多的苦味素,苦味素有抗癌的作用,所以不要把黄瓜尾部全部丢掉。
黄瓜长成畸形的原因及防止方法
黄瓜一般应该是上下比较均匀的圆棒形,但生产中常常出现尖嘴、大肚、细腰、弯瓜等畸形瓜,这不仅影响产量,而且严重降低商品质量,给广大菜农造成极在的损失。
现将其形成原因及防止方法总结如下:
畸形瓜种类不同形成的原因也不一样。
一般说,黄瓜生育期间光照不足,夜间温度高,昼夜温差小,灌水忽多忽少,易出现细腰瓜。
植株生长过旺,使瓜和秧生长失调或瓜秧受病,多产生弯瓜。
黄瓜生育期间营养不足,植株生长势弱或受蚜虫、霜霉病等病虫的严重危害,易长成尖嘴瓜。
黄瓜生育期间温度高、水分大、植株生长较旺盛,瓜条生长较快,或在黄瓜开花期低温、连阴雨天气,地温低等原因,造成授粉不良,授粉的先端先膨大,营养不足,或水分不足,胚珠发育不均,瓜顶端种子形成多,瓜长得粗,而瓜的中下部种子少或无籽,瓜长得细,成为大肚瓜。
黄瓜在花芽分化期遇低温,往往形成双子房或4个心皮的子房,就易形成短小的畸形“瓜球”。
畸形瓜根据其形成原因,应采取相应措施。
黄瓜生育期间,特别在结瓜期,不能认为黄瓜喜肥水,就大量追肥、灌水,造成“跑秧”,更不能忽干、忽涝。
以大棚春黄瓜为例,开始收瓜后追一次腐熟的粪稀,每亩2500公斤左右,以后每隔10天左右追一次肥,最好是化肥与粪稀交替追肥,每两次追肥之间灌一次清水。
应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或喷洒磷酸二氢钾,氮磷钾比例为5:2:6,在黄瓜育苗期要给以适宜温度,特别是在2片真叶前,昼夜温差要求大一些时,夜时温度不要低于10~12℃,以免形成畸形子房长成畸形瓜。
黄瓜结瓜期昼夜温差也需大些,结瓜期白天温度最好不要超过30℃,夜间温度要求为:上半夜16-18℃,下半夜13-15℃,要加强通风管理,防止超过30℃高温,保证正常授粉受精,使瓜条粗细生长匀称。
做好病虫害防治,特别是要防治黄瓜霜霉病,具体方法是在黄瓜生长初期,就要经常注意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摘除深埋病叶,防止扩大浸染,同时抓紧喷洒40%乙磷铝300倍液,或瑞毒霉2000倍液,每隔5~7天喷一次,连喷3~4次,控制病情蔓延。
保持瓜秧健康生长,畸形瓜即可明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