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细胞外液与体液、细胞内液及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561.76 KB
- 文档页数:4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1]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细胞外液组织液淋巴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编辑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2、兴奋传导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单向传导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的调节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低于0.8 g/L:低血糖症高于1.2 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解读细胞外液与体液、细胞内液及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湖南省长沙市一中杨型会一、细胞外液与体液的关系1、血浆与血液的区别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类,血浆是血液的一部分,是血细胞的直接外环境,属于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血液则不是。
成分一血浆(液体成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血浆蛋白等血液有机成分一血细胞(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其中血细胞不属于细胞外液.2、细胞外液即内环境,二者外延和内涵相同,只是名字不同而已.3、内环境的“内"与“外"是相对的,从细胞的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从人体的角度即相对人体的外界环境而言,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
二、细胞外液三种成分之间及与细胞内液的关系血浆中的物质除大分子蛋白质外,都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绝大部分的组织液还可以重新通过毛细血管壁渗透回血浆中,少部分(约10%)则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又进入血管成为血浆。
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通过细胞膜进行物质交换。
1、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组织液是血浆经毛细血管壁在毛细血管动脉端生成的,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再被重吸收入血,部分进入细胞内成为细胞内液,少量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正常情况下,组织液不断生成,又不断被重吸收回血,始终保持着动态平衡,血量和组织液量维持相对稳定。
2、淋巴液不能倒流形成组织液的原因:结构上,在毛细淋巴管盲端,内皮细胞呈覆瓦状排列,形成向管腔内开启的单向活动瓣膜,使淋巴液不能倒流;生理上,由于淋巴管舒张使管内压略低于组织液静水压,组织液进入淋巴管成为淋巴液,不能倒流;当淋巴管收缩时,收缩部位的管内压略高于舒张部位而使淋巴不断前行。
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总淋巴管→左、右锁骨下静脉→回流入血。
3、淋巴循环的意义:第一,回收组织中多余的液体成分;第二,收集从毛细血管滤出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等,使滤出的血浆蛋白重新转运回血浆中;第三,吸收大部分的脂肪;第四,清除淋巴液中的病原体或细菌,清除进入组织中的红细胞、细菌和病原体等。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知识点归纳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生物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体液: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 2/3 )体液: 细胞外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 1/3 ),主要由 血浆 、 组织液 和 淋巴 组成。
2.各种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细胞名称 所处的内环境 细胞名称 所处的内环境大多数组织细胞组织液 血细胞 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和组织液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或血浆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和组织液3.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联系:2. 内环境: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1)体液各组成之间的关系组织细胞 毛细淋巴管 毛细血管组织液中的物质 返回血液循环系统 组织液中的物 质进入淋巴细胞血浆中的物 质进入组织液3.内环境的成分(1)血浆的化学成分:血浆中约90%为水、蛋白质(7%~9% )、无机盐(约1% )血液运输的其他营养物质(葡萄糖)、激素、各种代谢废物等。
(2)淋巴与组织液的化学成分:组织液和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近 ,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蛋白质 (血浆蛋白) ,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特别提醒: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归纳①细胞内和细胞膜上特有的物质,如血红蛋白、呼吸酶等胞内蛋白和载体蛋白等膜蛋白; ②属于外界环境的液体成分,如消化液中的特有成分等; ③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如纤维素、麦芽糖等。
4.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渗透压 、 酸碱度 和 温度 。
(1)溶液渗透压①概念:指溶液中 溶质微粒 对 水 的吸引力。
②决定因素: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 溶质微粒 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 越高 ,对水的吸引力 越大 ,溶液渗透压 越高 ;溶质微粒越少,即溶液浓度 越低 ,对 水的吸引力 越小 ,溶液渗透压 越低 。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2.体液各部分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为:3.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主要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4.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其中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5.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1)含义: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据图填空]:图中①~⑥为人体内的液体,它们依次代表: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④细胞外液,⑤细胞内液,⑥体液。
2.内环境(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组成及关系:血浆组织液―→淋巴(3)不同体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连线]:二、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成分[填图]2.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成分完全相同吗?提示:不完全相同,血浆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填表]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据图分析:(1)体内细胞只有通过F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据图填出参与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所需要的系统或器官。
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泌尿系统,D.皮肤,E.循环系统。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体液即为人体的内环境(×)(2)内环境的成分中含有CO2、血红蛋白、尿素等(×)(3)淋巴的成分与血浆完全相同(×)(4)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5)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渗透压越高(×)(6)人体内的细胞可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2.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葡萄糖B.血红蛋白C.唾液淀粉酶D.呼吸酶解析:选 A 分布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呼吸酶)和分布于消化道内的物质(唾液淀粉酶)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第2课时内环境与稳态学考要求知识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a a内环境的含义及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b b课时要求(1)说出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
(2)描述内环境的含义。
一、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内环境的含义1.单细胞与多细胞动物生活环境的不同点项目单细胞动物和简单的多细胞动物多细胞动物的绝大多数细胞的细胞生活环境外部环境细胞外液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直接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通过细胞外液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2。
细胞外液3.内环境的概念对多细胞动物而言,细胞外液是身体的内部环境。
易混易错血液≠体液、血浆≠内环境、体内液体≠内环境(1)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所以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血浆只是内环境的一部分。
(2)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探究1——图示解读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1)图1中的甲、图2中的A和图3中的a分别代表什么?答案组织液、血浆、淋巴。
(2)人体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上述图中的什么液体中?(用图中的文字或字母表示)答案图1的丙液和乙液;图2的A液和C液;图3的a液和b液。
探究2-—理性思维(1)人的消化道、呼吸道、肺泡腔属于内环境吗?为什么?答案不属于。
因为人的消化道、呼吸道、肺泡腔等与外界直接相通,属于人体的外部环境。
(2)汗液、泪液、唾液和尿液属于细胞外液吗?为什么?答案不属于.因为汗液、泪液、唾液和尿液中没有活细胞,即汗液、泪液、唾液和尿液不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3)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中的成分吗?答案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并不都是内环境中的成分。
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中的成分;血浆蛋白在血浆中,是内环境中的成分。
解读细胞外液与体液、细胞内液及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 杨型会
一、细胞外液与体液的关系
1、血浆与血液的区别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类,血浆是血液的一部分,是血细胞的直接外环境,属于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血液则不是。
成分一血浆(液体成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血浆蛋白等 血液
有机成分一血细胞(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其中血细胞不属于细胞外液。
2、细胞外液即内环境,二者外延和内涵相同,只是名字不同而已。
3、内环境的“内”与“外”是相对的,从细胞的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从人体的角度即相对人体的外界环境而言,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
二、细胞外液三种成分之间及与细胞内液的关系
血浆中的物质除大分子蛋白质外,都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
绝大部分的组织液还可以重新通过毛细血管壁渗透回血浆中,少部分(约10%)则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又进入血管成为血浆。
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通过细胞膜进行物质交换。
1、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组织液是血浆经毛细血管壁在毛细血管动脉端生成的,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再被重吸收入血,部分进入细胞内成为细胞内液,少量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正常情况下,组织液不断生成,又不断被重吸收回血,始终保持着动态平衡,血量和组织液量维持相对稳定。
2、淋巴液不能倒流形成组织液的原因:结构上,在毛细淋巴管盲端,内皮细胞呈覆瓦状排列,形成向管腔内开启的单向活动瓣膜,使淋巴液不能倒流;生理上,由于淋巴管舒张使管内压略低于组织液静水压,组织液进入淋巴管成为淋巴液,不能倒流;当淋巴管收缩时,收缩部位的管内压略高于舒张部位而使淋巴不断前行。
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总淋巴管→左、右锁骨下静脉→回流入血。
3、淋巴循环的意义:第一,回收组织中多余的液体成分;第二,收集从毛细血管滤出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等,使滤出的血浆蛋白重新转运回血浆中;第三,吸收大部分的脂肪;第四,清除淋巴液中的病原体或细菌,清除进入组织中的红细胞、细菌和病原体等。
如果淋巴循环受阻,可使局部组织液增多和循环血量相对减少。
4、组织液、血浆、淋巴的比较
⑤组织液、血浆、淋巴与细胞内液四者之间的形成关系
三、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1、细胞外液即内环境,内环境的“内”是相对于外界环境而言的。
高等动物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与体内细胞物质交换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具体情况如下:
2、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尿道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界环境。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多细胞动物的细胞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如下图:
特别提醒:
①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虽然来自于体液,但它们只是在体内暂存,能与外界直接接触,不属于体液,也就不属于细胞外液(内环境)。
②代谢废物排出途径及相关器官:尿液——肾脏、汗液——皮肤、CO2——肺。
③O2、CO2进出细胞都是自由扩散,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所以O2浓度最高的部位应为肺泡,依次是毛细血管内血浆、组织液、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中浓度最低,O2在此被有氧呼吸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还原产生水,此过程一共穿过了11层膜(肺泡2、毛细血管壁4、红细胞2、组织细胞1、线粒体2);CO2的浓度情况正好相反,线粒体中浓度最高,肺泡中最低,一共穿过9层膜(O2需进出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运输,
而CO2在血浆中主要以碳酸氢盐的方式运输)。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