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6
2024年古代历史战争鸦片战争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起因和经过,认识到这场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分析鸦片战争的根源,理解当时中国社会的内部矛盾以及西方列强的侵略野心。
掌握鸦片战争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了解战争的结果及其对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变。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从多角度思考历史事件。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难点:深入分析鸦片战争的根源和实质。
理解当时中国社会的内部矛盾与西方列强的侵略策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相关历史图片或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鸦片战争是怎么发生的吗?这场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2. 知识讲解与探究讲解鸦片贸易的背景和发展,分析鸦片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探讨清政府内部的腐败与保守,以及民众对鸦片贸易的态度。
分析英国等西方列强为何选择此时发动侵华战争。
3. 课堂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鸦片战争的根源和责任归属问题。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给予点评和引导。
4. 案例分析与讲解选取鸦片战争中的关键战役或事件,如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等,进行深入讲解。
分析这些事件对战争进程和结果的影响,以及它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5. 课堂总结与提问总结鸦片战争的经过和影响,强调这场战争对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意义。
开放提问环节,解答学生的疑惑,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片段、图片等辅助讲解。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设计一系列选择题和简答题,检验学生对鸦片战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初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模板【最新5篇】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是中国被侵略的开端。
下面是牛牛范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5篇初中历史鸦片战争优秀教案模板,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高一历史鸦片战争教学设计篇一教师首先提问学生鸦片战争的影响。
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及实质教师提问:①19世纪5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迅速提高的生产力驱使资产阶级向全球扩张,寻找更为广阔的市场。
英国侵略者满以为中国广阔的市场为他们敞开了。
但是结果非常的却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讲授鸦片贸易的背景时教师有所交代,所以学生回答此问题比较容易。
②既然结果不理想,英国采取了什么补救办法呢?其结果又是如何呢?学生回答此问题比较容易。
教师此时简单介绍一下“修约”的内容,以强化学生的感情。
③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请你们概括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
与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比较,是否一样呢?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得出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教师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还可以从战争的手段上来比较。
引发学生思考。
由此导出“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二、《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1、攻占大沽、天津和《天津条约》的签订阅读教材中《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下面三个思考题:①有否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相似的内容?②有哪些新增加的内容?③与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对比分析,《天津条约》使列强得到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学生经过分析思考,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2、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和《北京条约》的签订关于战争再起,教师首先提醒学生关于世界历的两个值得注意的事件:一个是1857年,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再一个就是英国于1859年刚镇压了它的殖民地--印度的反英大起义。
以使学生对战争再起有较清醒的认识。
关于《北京条约》的签订,由学生看书,掌握《北京条约》内容既可。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图片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引入鸦片战争主题,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提问导入。
–提问:你们知道鸦片战争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鼓励学生大胆回答,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学习(30分钟)1.学习鸦片战争的起因。
–利用课件和图片资料,向学生展示鸦片战争的起因: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导致中国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生活困境。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英国要向中国输入鸦片?这对中国有哪些影响?2.学习鸦片战争的经过。
–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鸦片战争的经过:英国发动战争,占领中国的港口和岛屿,迫使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为什么会输给英国?是否存在内外因素?3.学习鸦片战争的结果。
–讲解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失去了领土和主权,经济遭受巨大打击,中国社会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
–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如何评价这场战争?梳理归纳(10分钟)1.整理学生的回答,梳理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引导学生总结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拓展延伸(10分钟)1.提出问题:鸦片战争是怎样影响中国的社会变革的?2.小组讨论,展示讨论结果。
总结反思(5分钟)1.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课堂作业1.综合课堂学习和讨论的内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作文,论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鸦片战争•起因: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鸦片•经过:英国发动战争,占领中国港口和岛屿•结果:中国失去领土和主权,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提问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然后通过展示资料和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课题:鸦片战争探究新知(讲授新课)【教师补充】综上所述,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是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结合示意图在给学生梳理鸦片战争的背景,强调英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侵华战争的!多媒体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提出问题】结合教材内容,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请一位同学为大家展示一下鸦片战争的经过。
【教师总结】在同学的展示中,我们看到了鸦片战争中中国爱国官兵和人民为了民族尊严所进行的殊死搏斗,但是由于清政府统治腐朽、经济落后,最终没能战胜使用洋枪洋炮的英国。
同时我们通过英国侵华路线也发现,英军并不是要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而其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战争有更多的政治谈判的权力,以更好地打开中国市场。
【教师过渡】战败的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三、折戟沉沙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提出问题】《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教材上对其性质的定义?接着再提出问题,丧权辱国丧失了哪些权力?展示领土主权等概念解释。
合作探究:展示《南京条约》内容及损害的权力,让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完成知识连线。
完成连线后,带领学生探讨该条约每一条款对中国的影响。
自主研习:时间:1840年6月至1842年6月。
经过:英军封锁珠江口→攻陷浙江定海,直趋天津→道光帝派琦善与英军谈判→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攻虎门、广州→占厦门、定海、宁波→1842年进犯吴淞→占镇江→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
民族英雄:关天培等战死虎门,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结果:战争最终以中国的失败结束。
学生预期回答:1842年,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领土主权等。
合作探究:开放五口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严重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赔偿加重人民负担;协定关税的规定,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古代历史战争鸦片战争精选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鸦片战争的背景1.1 时间背景:清朝末年,19世纪中叶1.2 地点背景:中国沿海地区及内陆1.3 社会背景:清朝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西方列强崛起,寻求新的市场与原料产地1.4 经济背景:鸦片贸易,英国对中国输出鸦片,导致中国社会问题严重第二章:鸦片战争的导火线2.1 鸦片贸易的禁止:清朝政府禁止鸦片贸易,英国商人不满2.2 英国的战争准备:英国政府支持商人,派遣军队前来中国2.3 中国的应对:清朝政府试图阻止英军入侵,但军事力量薄弱第三章:鸦片战争的爆发与过程3.1 鸦片战争的起始:1840年,英国舰队开往中国3.2 重要战役:广州之战、厦门之战、南京之战等3.3 中国的战败:清朝军队无力抵抗,签订不平等条约第四章:鸦片战争的影响4.1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中国割地赔款4.2 中国的沦为半殖民地:西方列强纷纷入侵,中国陷入危机4.3 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民族觉醒的契机第五章:鸦片战争的反思与启示5.1 清朝政府的腐败与无能:政治制度的落后,导致国家衰弱5.2 民族自强的重要性:中国人民应该觉醒,努力强国5.3 警醒后人:鸦片战争的历史教训,提醒我们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第六章:鸦片战争中的关键人物6.1 林则徐:清朝官员,严禁鸦片,被誉为“禁烟英雄”。
6.2 道光帝:清朝皇帝,面对鸦片问题态度犹豫,最终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6.3 伊丽莎白·女皇:英国女王,支持对中国的鸦片贸易,推动英国对华战争。
6.4 琦善:清朝官员,在鸦片战争中担任广东巡抚,与英军进行交涉。
第七章:鸦片战争后的中国7.1 鸦片战争后的社会变革:五口通商,外国势力进入中国。
7.2 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后,民众疾苦,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对清朝政权造成冲击。
7.3 地方势力派崛起:清政府衰弱,地方势力派逐渐壮大,军阀割据局面形成。
第八章:鸦片战争在国际关系的影响8.1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纷纷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扩大在中国的利益。
古代历史战争鸦片战争精选教案教学设计古代历史战争鸦片战争精选教案教学设计一【一、教学目标】?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二是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由导入框的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疑问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
(二)教授新课1、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而四处扩张,广阔的中国市场就成为它首选的对象。
英国曾经采用外交、贸易等手段想打开中国的大门都未能遂心如意,后来发现从事毒品贸易可以牟取暴利。
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指导学生看自由阅读卡,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吸毒现象和我国政府的禁毒决心,让学生思古代历史战争鸦片战争精选教案教学设计二永州市三中唐天(一)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鸦片走私;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2.能力(1)理解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历史。
(2)通过创设情景、角色转换,学生积极发言,突出新课程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精选3篇)鸦片战斗教学设计篇1鸦片战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综合多种教学手法。
1.归纳法。
像鸦片走私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叙述法。
对鸦片战斗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叙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
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状况及缘由、鸦片战斗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4.影像资料帮助法。
为了加深同学对鸦片战斗的印象,可以通过影像等动态画面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
5.争论法。
鸦片的危害,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评价,都可以引导同学争论解决。
6.图文结合法。
要想把握好本课的内容,必需充分利用好地图,比如《鸦片战斗形势示意图》《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示意图》等。
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了解和熟悉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峻危害,并由此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斗的基本史实。
把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硝烟的壮举。
熟悉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培育同学搜集整理信息的力量,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看分析问题的力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分组争论的方法,使同学得出结论。
分析材料,学会从史料中获得有效信息,构建论据,运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鸦片战斗爆发的缘由。
运用所学学问从多角度评价历史人物林则徐的禁烟措施。
合作探究分析鸦片战斗失败的缘由,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与现实的问题,加深对中国近代史进程的理解,对此做出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熟悉到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资本主义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体会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熟悉到“落后就要挨打”,生发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斗、条约内容及影响)。
【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头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媒体1.投影仪、电脑。
2.关于鸦片战斗的影像资料及相关设备。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一、单元综述: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从19世纪中期开始,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趋激化,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开始了顽强的抗争……中国历史从此开始步入了近代。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1949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本段历史历经清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四个阶段。
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覆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而新旧革命分期的根本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在近代西方列强曾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因此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挨打的历史;同时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先后出现了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等光辉事迹;中国近代史还是中国各界仁人志士的探索史,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
如农民阶级掀起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兴起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兴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但都因其阶级的局限性以失败而告终;无产阶级从领导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的历史。
而这一单元重点讲述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因此本单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本单元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理顺各事件之间的关系;能够结合地图,讲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三个条约的异同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以此了解近代史上影响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的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及其历史发展的进程;理解自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所面临的历史任务之一是争
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不屈的斗争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崛起的推动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来分析它们对中国主权的破坏;分析中国近代社会屡遭侵略和战败的原因并总结从中吸取的教训和启发;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分组调查、搜集资料、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列强对中国发动的5次侵华战争认识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通过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来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的掌握;对列强的侵略所造成中华民族生存危机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概念的理解。
四、教法、学法指导: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再现历史,引导活动,现实参与
学法指导:情感体验,自我教育,分组合作,探究实践
五、单元感悟:
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民族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增强综合国力才能立于民族之林。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激趣历史】
(多媒体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鸦片战争博物馆等图片资料):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是由近代中国人民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进行革命斗争的若干历史画面组成的,其中第一组浮雕就是虎门销烟。
那为什么把虎门销烟放在了最前面呢?虎门销烟究竟是怎么回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鸦片战争博物馆,透过虎门销烟的历史浓雾,去感受百年沧桑的近代中国。
【感知历史,感悟历史】
创设情境:师生虚拟参观鸦片战争博物馆展厅
设计意图:通过参观虚拟博物馆设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中感知历史,感受历史,享受探究的乐趣
展厅一:虎门销烟——民族之魂
展示林则徐图片和文字资料。
学生活动:“我看到……我感到……”
材料一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表
材料二
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激增
材料三:《炮子谣》: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材料四: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
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兴思及此,能不股栗!——《林则徐集·奏稿中》
材料五: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材料六:多媒体播放视频《鸦片战争》中虎门销烟片段
教师导学:
1、从材料一、二中分析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材料三、四涉及到鸦片输入主要危害有哪些?目的是使学生了解 19 世纪初中国和英国的情况及鸦片输入的危害,明确虎门销烟的背景。
2、学生活动:模拟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
林则徐能否当选为鸦片战争期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请陈述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视频、图片和名言,让学生体验林则徐深厚的爱国情感,树立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3、学生讨论:假如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鸦片战争还会不会爆发?从而总结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展厅二:鸦片战争——民族之恨
1、多媒体播放动态《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教师导学:如果你是一个忠臣良将,皇帝让你上奏英军的侵略路线图,你该如何描述?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大体进程
2、创设情境:角色模拟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学生穿越时空隧道去探索历史的足迹,其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得到强化,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创造的快乐油然而生。
第一组
学生:1816年(嘉庆21年),嘉庆皇帝和大臣孙玉庭的一段对白。
学生(嘉庆):英国是否富强?
学生(孙玉庭):彼国大于西洋诸国,因此是强国;至于富吗,是由于中国富彼才富,富不如中国。
学生(嘉庆):何以见得?
学生(孙玉庭):英国从中国买进茶叶,然后转卖给其他小国,如果我禁止茶叶出洋,则英国会穷得没法活命。
学生(嘉庆):哈哈哈……
学生(孙玉庭):嘿嘿嘿……
第二组
学生:1841年的一天,英国舰队炮轰广州。
一位清军统领急匆匆奔向巡抚衙门。
学生(统领):报……报……告,大……大……人。
学生(巡抚):慌什么?
学生(统领):洋……毛子开始攻……城啦,有一个怪物(军舰)架着一个长长的管子(大炮)不断朝城上施放妖术(发射炮弹),弟兄们都招架不住了,请大人定夺。
学生(巡抚):笨蛋!赶快给我投长矛扎,放火箭烧,实在不行,给我往下抛马桶,倒粪便。
学生(统领):喳。
教师导学:在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失败?按组讨论、分析中国失败的原因,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
展厅三:《南京条约》——民族之耻
多媒体展示《南京条约》内容简表
教师导学:分组讨论割地、赔款、开埠、协定关税带给中国的危害。
教师总结《南京条约》的危害:政治上,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经济上,逐渐沦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的社会性质也由此发生重大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畅谈感受,借鉴历史】
展厅四:收获厅——民族之悟
创设情境:留言板
说一说通过今天的参观,你体会到了一种怎样的民族之魂,又感受到了怎样的历史之恨?还有哪些其他的心得感悟与疑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鉴历史,关注现实,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如下: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汲取历史教训,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林则徐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现在有很多人在贩卖和吸食毒品,我感到很痛心,我要从自身做起,远离毒品。
【小试牛刀,实践历史】
学生自主完成《同步学习与探究》中的开放性作业。
教师寄语:鸦片战争虽已过去了170多年,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
因为我们的国家正在改革开放中逐渐强大起来,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更应该正视和反思她曾经屈辱的历史。
在今天我们更要牢记以史为鉴,匆忘国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