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素养提高与诵读古典诗词] 诵读经典,提高素养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经典诵读活动是一种在课堂上或者{学校|社区|图书馆}中经常开展的活动,它旨在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词或名著,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亲近经典文化的兴趣和能力,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
经典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
通过经典诵读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内涵与魅力,从而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经典诵读活动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通过对经典文化的深入探究和理解,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汉语语言,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在诵读经典文化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感和修辞技巧,还可以增强自己的语音语调能力,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经典诵读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通过经典诵读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
经典诵读活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经典文化所蕴含的历史性、哲学性和艺术性,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康和全面发展。
同时,经典诵读活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共同诵读经典文化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组织能力,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因此,经典诵读活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可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习惯和综合素质,是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语文素养成为教育界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而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无疑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经典诵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表达能力,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修养,在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接下来,本文将探讨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些方法和意义。
一、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1.设立经典诵读角学校可以在图书馆或者教室里设立一个专门的经典诵读角,给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让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和背诵经典诗文。
在这个角落,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优秀的诗歌、散文、经典名言等,供他们阅读和学习。
可以邀请老师或资深的语文爱好者定期给学生带来一些诵读指导和经典作品解读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触和理解经典著作。
2.设置经典诵读角色扮演学校组织学生们进行经典诵读角色扮演活动,鼓励学生模仿经典人物,如文学名家、历史人物等,通过改编、表演等形式,将经典诗文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
此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表演天赋,更能够让他们深入理解和感悟诗文中蕴含的深刻内涵,从而提高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组织诵读比赛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间的诵读比赛,让学生们有机会在公开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经典诵读才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通过比赛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对经典诗文的热爱和学习的积极性。
4.创建经典诵读微课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和学生一起合作,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建一些经典诵读的微课视频。
这些视频可以将经典诗文与当代生活场景结合起来,采用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方式来呈现,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兴趣。
二、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1.提高语文表达能力经典诵读活动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语言的表达能力,提升诵读、朗诵的技巧,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练就一口流利的标准普通话,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诵读古诗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古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我们要在小学阶段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使孩子们从小就获得经典古诗文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融会在经典古诗文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潜移默化地根植于孩子们的心里。
让孩子们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为孩子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
一、诵读经典古诗文,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诵读古诗文,汲取其中的精华,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开启智慧之门,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无庸置疑的。
凡是刻苦认真诵读古诗文的孩子,其文字水平,气质精神皆出类拔萃。
让孩子多背诵一点古典诗词,还可增加孩子语言积累,提高孩子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古语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能读千赋,则能为之”。
引导学生走近古诗文,加强文学教育,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十分有益的。
二、诵读古诗文经典,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在诵读的过程中,首先,一些修生养性的文章指导了学生的行为。
例如:《弟子规》具体地描述了一个人对待父母、老师、朋友以及对待学习的态度等等。
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们自然而然地改正了自己不文明的言行,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其次,在诵读过程中,学生们端正了自己的处事态度,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这些鼓舞人心的诗句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心里,约束着孩子的日常行为。
三、古诗文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古诗语句简练,几句诗词就能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春面不寒杨柳风,沾衣欲湿杏花雨”孩子们可以想象到不仅是春雨,而且因为春风吹来,杏花纷纷落下,不就成了“杏花雨”了吗?孩子的想象力多丰富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仿佛感觉到白雪飘飘的寒气中阵阵袭来的梅花独特的香味。
当然,有些古诗比较深奥,对于学生来说,古诗中的许多意境确有不能完全理解的,我们要求不宜过高,学生现在也许不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思,但谁能断言在不久的将来孩子不会幡然领悟此诗中开阔的意境和那份浓浓的友情?四、特色活动,精彩纷呈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我开展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特色活动,大大促进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诵读活动在学生学习中逐渐淡出,而各种新颖的学习方式不断涌现。
经典诵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已经成为了当下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经典诵读活动的重要性1.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中国自古就有“文以载道”的传统观念,而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修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经典诵读,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领悟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提高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经典文学作品往往具有深厚的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通过诵读这些经典作品,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领略文学的魅力,领悟文学的情感和美感。
经典诵读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其对文字的感悟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情感表达能力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经典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情感的表达方式,通过诵读这些经典作品,学生可以领悟和体验不同的情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提高情感表达的能力,使自己变得更加细腻、理解和善解人意。
1. 精选经典诵读作品学校可以邀请语文教师或文学爱好者,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精选一些经典诵读作品,如唐诗宋词、古文观止等,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经典之美,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文学评论家或作家来校讲解和授课,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热爱,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经典诵读活动中来。
2. 组织经典诵读比赛学校可以组织经典诵读比赛,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朗诵风采。
国学经典诵读,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国学经典是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宝贵财富,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多部经典作品,其中不仅蕴含了深奥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还包括了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
诵读国学经典,可以提高语文核心素养,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首先,诵读国学经典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国学经典中的文言文结构严谨,语句优雅,阅读起来既有历史文化底蕴,又有美感,这其中隐藏了许多古代文化和文明的精髓,进而也带领着读者融入到这样一种氛围,感悟其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尤其是长篇经典如《论语》、《大学》等,这些经典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通过阅读和诵读,能够提高阅读理解与写作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增强语言表达自己的能力,开拓思维,提高文学素养,让读者能够获得一种独特的美感体验。
其次,诵读国学经典可以培养道德情操和操守。
国学经典强调人际关系、社会责任和个人修养,如《论语》中的“君子以道德为本”,《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庸》中的“中正平和、诚实守信、恭俭慎行”,这些经典一面展示了东方文化的精髓,一方面也是我们准确把握古代文化的重要方式。
在诵读过程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思想精髓,了解古代的人文精神,以此来指导现代人的做人做事,从而得到一种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指引和道德操守。
最后,诵读国学经典可以促进文化认同与身份意识。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源头,装载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和基因,阅读和诵读经典对于陶冶情操、增进文化自信、营造文化氛围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诵读过程中学生既能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又能从中汲取人生智慧和奋斗精神,让学生在阅读中国古典文学中感受爱国主义的情感氛围,培育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从而增强文化身份认同和文化情感体验。
总之,诵读国学经典是一种极好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中逐渐体悟古人的沉静与睿智,获得美的感悟与启示,时刻谨记国家文化的魅力,努力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素养作者:唐慧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03期读千古美文,诵中华古诗,做少年君子,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已成为当今许多有识之士的教育目标。
振兴国学,传承经典,亦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
国家语文教学新大纲也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并列出了80首必备篇目,对古诗词教学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大力倡导学生学古诗,读古诗,背古诗,是涵养学生文化根基的有效途径,是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经典的宏图大略,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养成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因此,我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已将“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素养”作为我的教学特色。
在此,谈谈本人的教学思路和体会点滴,与大家共勉。
一、开展诵读活动1.把握古诗词诵读细节(1)区别对待,分层次要求首先,我按照《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80篇诗目,要求本班学生人人参与,个个过关,努力形成“人人诵读、遍地诗声”的良好风气。
其次,针对对古诗词有兴趣的学生,开展“每日一诗”活动,采取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学习形式,力争把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为保证人人参与,我针对部分农村学生家庭困难,家长不愿买古诗词读本的情况,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刻印成小册,发给学生人手一份。
(2)创设氛围,开辟诵读专栏每周抄上一首新的诗词,让学生读、悟、吟、背;充分利用每天早读时间和中午预备铃前五分钟,开展集体诵读活动;利用广播播放诗词曲赋或诗歌音乐,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收到熏陶。
开设“古诗词诵读日”,在这一天对同学们诗词诵读活动进行总结表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3)举办形式丰富、生动活泼的诵读活动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我常常鼓励同学们在诵读形式、方法、技巧、等方面勤于探索、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并在同学间经常开展经验交流活动,收到很好成效。
在活动中,我采取形式多样的背诵方式:小组赛:限时背、师生背、快背、慢背、接龙背、听记背、问答背。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语文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语文素养的提升,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诵读能力。
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下面将从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意义、如何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及如何评价经典诵读活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典作品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汉字文化的精髓。
学生通过诵读经典作品,可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对经典的热爱和追求。
诵读经典作品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增强学生的语感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经典诵读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精神追求和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何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和计划,明确活动的目标和任务,确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可以选择经典诗词、文言文、古文观止等经典作品进行诵读,可以通过个人诵读、小组诵读、班级诵读等形式开展活动。
要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结合,将诵读经典作品融入到日常的语文教学中,通过解读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经典作品。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诵读比赛、朗诵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要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形成持续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率。
如何评价经典诵读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评价经典诵读活动可以从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学生的表现与收获等方面进行评价。
要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要评价学生的表现与收获,包括学生的诵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等方面。
可以通过考察学生的学习笔记、听课记录、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来评价学生的表现。
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要重视评价的反馈作用,及时调整和改进评价方式和方法,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诵读国学经典提高语文素养》教学案例【案例宗旨】中华文化经典教育即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诵读中华经典诗文的教育活动。
简单地说是对学生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
我校依据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中5-6年级学习阶段目标中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创设了《诵读国学经典提高语文素养》的新课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经典的博大精深,在学习积累的过程中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在具体实践中探索学生综合性学习有效方式。
因此,本案例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学习国学经典的综合性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材料的能力和自我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的能力。
【案例背景】我国古代高度重视思想教育,提出了胎婴养虚、幼儿养性、少年养正、青年养志、成人养德、老年养福的教育理论,将人的一生,自觉地规范在道德教化的全过程之中。
而国学中无论是四书、五经等经典名著,还是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等启蒙教材,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倡导着一种嘉言懿行,对于开拓心胸志趣、提升人格教养、培养敦敏好学精神和开发潜能、启迪智慧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孔子说:“仁者爱人”,其实我们不只要爱人,我们还要爱花草树木、河流山川;爱天地万物、宇宙自然;爱世界上任何一种高贵与微小的事物。
据此,本案例设计它分为三个教学环节进行:第一环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探索研究的兴趣。
通过对以前的学习内容的回顾,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师生共同确定研究的方向;同时学生在交流平台上相互交流自己对文言文的认识。
第二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学习,诵读,讲解,交流,辩论等方式加深对文言文的了解;第三环节,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经过教师指导,在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对比中了解到文言文的特点,学习并尝试进行文言文创作,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浓厚的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学生的成长中,除了学习文化知识,还需要注重他们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增进学生的文化修养,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口头表达技巧、情感意识和心理素质。
因此,在现今社会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积极作用。
首先,经典诵读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经典是文化的精华,是人类智慧和文明成果的集中体现。
例如,古诗词、名著经典、道德经、论语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
通过对经典的诵读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文化内涵,也可以促进学生对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扬。
其次,经典诵读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技巧。
经典的语言含义丰富,表达方式多样,在诵读中,学生需要通过准确的语音语调和流畅的表达,演绎并表达出文化内涵和情感。
这可以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增强他们的口头表达技巧。
再次,经典诵读活动可以塑造学生良好的情感意识。
经典中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包括爱国情感、家国情怀、感恩意识等。
通过对经典的诵读,学生可以增强自身的情感认知和情感体验,培养自己的情感意识,提升自身的情感素质。
最后,经典诵读活动能够锤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诵读经典时,学生需要通过语音、语调和情感的统一,克服自身的紧张情绪和表达障碍,从而增强自信心,培养耐心和坚韧精神。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应对挫折和困难,也在心理素质上有着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经典诵读活动在当今时代的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既能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技巧,还能塑造学生良好的情感意识和锤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因此,在学校的教学中,应该重视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其中得到全面的涵养和启迪。
[学生素养提高与诵读古典诗词] 诵读经典,
提高素养
【摘要】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
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尤其是大纲推荐的80首背诵篇目,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
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
【关键词】学生;素养;古典诗词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4-0101-01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尤其是大纲推荐的80
首背诵篇目,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
词句优美,韵律和谐,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背诵古诗呢?下面结合教学
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1 巧妙利用时间
利用语文早读的黄金时间,英语、数学早读前的三五分钟也不放过,再就是下午放学
前布置作业的时候,三分五分,十分八分,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其实背一首诗有个三五分
钟也就够了。这样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调节了课堂气氛,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我从不
不为了应付检查而搞突击,也不占用语文课的时间来专门背古诗,因为我觉得诵读古诗是一
项润物无声的工程,它应该如春风化雨般的慢慢渗透,而不应该是疾风暴雨式的硬灌。
2 有目标,有计划
不贪多,不性急,每天背一首或两首,边背边巩固。把近期目标告诉学生,每天按计
划进行。这样形成规律,学生会很自觉地配合老师完成背诵任务。比如开始背时每天背一首,
边背新的边复习旧的,十天一小结,停下来巩固一次。这样10首10首的过关。全部背完后
再开始总复习,每天复习4首,20天又是一个阶段。因为开始是从前面往后背,前面的经
过不断复习,总比后面的背得熟,就再从后面倒着往前背。背熟后再抄写或默写,还是像前
面那样,一天四首。这样反反复复,正背了倒背,倒背了再打乱顺序背,不给学生遗忘的机
会。用不了多长时间,80首诗就能巩固住了。如果赶上假期,就布置学生一天一首,边背
边抄,既练了字又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根据学期计划合理安排,一步一个脚
印,步步踩实,诵读活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3 教给学生方法
背诵古诗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教给学生背诵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一般是
按这样的步骤教学生背古诗的:先领读三五遍,使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第一遍最重要,
一定让学生看清楚读准确,不然一旦读错了等到背熟了再改可就麻烦了。然后是帮助学生逐
句理解诗的大意,再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最后熟读成诵。有的诗适合加动作我
就边领读边做动作帮助学生记忆;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诗,需要给学生讲解时代背景;简单易
懂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背;像《商山早行》那样难读又难懂的诗,我就和学生一块背。在
看了电影《疯狂英语》后,我又将李阳的“三最法”融入到背古诗中来,更激发了学生的背诗
兴趣。
4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小学阶段重在开发学生的记忆,大量的背诵、积累,不必加重学生负担,非要学生弄
懂不可。另外在背的过程中我建立了学生档案,将学生每天背诵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对那
些记忆能力较差,背诵起来确实有困难的学生,抽空单独进行辅导,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
了激发学生的诵诗兴趣,我还采取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诗文表演、古诗接力赛、
给诗配画、办古诗专刊手抄报、配乐诗朗诵等。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诵读
古诗的兴趣,学生诵读古诗的热情日渐高涨。在圆满完成小学阶段必背80首古诗词的任务
后,这学期我又开始给学生补充初中必背古诗文,每天一首,抄在黑板上,让学生积累在采
蜜本上并背过,如今全班学生人均背古诗100多首。在学校组织的几次古诗诵读竞赛和抽赛
中,我班均获得了满分的好成绩。
开展古诗诵读活动近两年来,学生不但积累了大量的故事,而且掌握了一定的背诵方
法。我统计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1)熟读成诵法,有的同学把它叫做狂读法,也就是
李阳的三最法。多读,大声读,读着读着就背过了。这是背诵古诗最原始也是最好的方法。
(2)理解背诵法。先理解诗的大意,然后顺着意思背。(3)想象画面法。边读边展开想象,
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对这三种方法,学生还进行了比较,说第一中方法背得快,但不如后两
种方法记得牢。另外还有“加动作法”、“听录音法”、“边写边记法”等。这些经验都是学生自
己总结出来的。问起他们背诵古诗的好处,归纳起来,也有这么几点:1)可以增强记忆力;
2)能训练口才;3)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受到思想教育;4)了解古时候的一些人和事;5)培
养想象能力;6)提高审美情趣;7)作文时可以用上一些佳句。其实,我觉得开展诵读古诗词
活动的好处远不止这些。前几天,我想查个资料,问学生谁带古诗书了,教室里如雨后春笋
般一下冒出四十多本书来,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绝妙唐诗》《诗经》《古诗大看
台》《古诗文全集》《新编千家诗》《千家诗评释》《千古美文》《初中双色必背古诗文》《古诗
文导读》……林林总总,近三十种。有个同学还买来了《毛主席诗词》。真是“忽如一夜春风
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古诗词诵读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优秀古诗文,将会改善我
们为人做事的质地,不断加厚和刷新我们的人生底色,提高我们的文化品位,陶冶我们的道
德情操。让我们和学生一起,手把诗书,或高声疾诵,或低声微吟,在唐诗宋词的天地里心
驰神游,去营造我们中华民族21世纪上午书香社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