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ma钉与滑动髋螺钉固定治疗成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系统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78.65 KB
- 文档页数:4
探讨动力髋螺钉、Gamma钉和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对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动力髋螺钉、Gamma钉和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和效果。
方法:选择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14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其中A组(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B组(Gamma钉内固定组)采用Gamma钉内固定,C组(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内固定)采用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每组各48例),对比分析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C组(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组)患者较A组(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组)、B组(Gamma钉内固定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得到改善(P<0.05),且术后优良率(95.83%)明显高于A组(70.83%)、B组(81.2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而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以其对患者创伤小、髋关节恢复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更适合老年患者。
【关键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Gamma钉;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Therapeutic effect of dynamic hip screw, Gamma nail and proximal femoral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on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ynamic hip screw, Gamma nail and proximal femoral nail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elderly patients. Methods: 144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ubjects, according to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including group A (dynamic hip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group) treated with dynamic hip screw fixation, B group (Gamma internal fixation with Gamma nail group) internal fixation, group C (proximal femoral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internal fixation) with proximal femoral intramedullary nail (n = 48),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3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operation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postoperative hip function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esults: group C (proximal femoral intramedullary nail fixation group (A group) were compared with the dynamic hip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group), B group (Gamma internal fixation group) in patients with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oper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 < 0.05), and the postoperative excellent rate (95.8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A group (70.83%), B group (81.25%),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3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 should make a reasonable choice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 of patients, and proximal femoral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on the patients with trauma, hip joint recovery and less complication and more suitable for elderly patients.【Key words】seni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dynamic hip screw; Gamma nail; proximal femoral nail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的部位的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损伤[1]。
对比动力髋结合转子稳定钢板、Gamma钉内固定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采用动力髋结合转子稳定钢板、Gamma钉内固定的临床效果及相关表现。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入院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
对照组采用Gamma钉内固定治疗的方式,治疗组采用动力髋螺钉+转子稳定钢板进行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性。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对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
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医生应根据患者骨折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才能有效的促进患者健康的恢复。
【关键词】Gamma钉治疗方法;转子稳定钢板;动力髋螺钉;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是由于患者经过间接或直接的外力撞击引起的,多见于中老年患者。
目前,临床上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主要采用动力髋螺丝进行固定治疗,可显著增加患者骨折部位的稳定性,且促进骨折的快速恢复。
而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方法中,通常都要围绕着骨折稳定性进行,因此这为转子稳定钢板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有学者提出[1],采用Gamma钉内固定术也具有良好的效果,可起到静力加压的作用,且有效防止了骨折端移位以及髓内钉旋转下沉。
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采用动力髋结合转子稳定钢板、Gamma钉内固定的临床效果及相关表现。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入院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
对照组中,男患者34例,女患者26例,年龄在55~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44±3.48)岁;治疗组中,男患者32例,女患者28例,年龄在57~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87±3.61)岁。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分析(河南省洛阳正骨研究所河南洛阳 471000)【摘要】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动力髋螺钉(dhs)及gamma钉三种治疗方式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合理手术方式的选择标准。
方法:对我院2003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符合evans分型iii、ⅳ型的11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全髋关节置换术47例,动力髋螺钉(dhs)19例,gamma钉42例。
结果:evans iii、iv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全髋置换术,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内固定组,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卧床时间短。
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与骨折粉碎程度、稳定性及骨质疏松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对于粉碎性、不稳定性患者gamma钉疗效明显优于dhs,不应首选dhs。
同时粉碎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选择全髋置换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全髋置换术【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149-02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发生于髋关节囊线以外至小转子下方区域内的骨折,好发于65岁以上老年人。
死亡原因:病人年龄较大,本身存在不同程度的内科疾患,骨折创伤较重,骨折后失血量大。
同时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难度较大,由于骨折引起髋关节病残率较高,治疗方法不当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骨折后患者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治疗、康复及护理。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根据患者骨盆x线片及患侧髋关节侧位x线片,按evans法进行骨折分型,选择evans iii、iv型为研究对象,共118例,男66例,女52例,年龄66—88岁,平均74岁。
随访时间1~5年,平均随访3年。
1.2手术方法:1.2.1 dhs组:使用牵引床,患肢轻度外展内旋位,c臂机透视复位满意后,自大粗隆上2cm向下作外侧直切口,长12~14cm,显露大粗隆及股骨上段,c臂机透视下于大粗隆下1.5~2.0cm打入导针,导针应位于头颈中心或稍下方,达股骨头软骨面下。
66定板接骨板的每个锁定螺丝钉可借助精确的铀心定位,因此在不暴露骨折区域的情况下,经皮插入锁定接骨板并完成锁定螺丝钉的拧入,体现了微创外科技术的原则。
锁定板特有的锁定固定有利于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更好固定与维持,应力分布均匀,骨折愈合快,减少了手术的并发症。
本组优良率89.3%,疗效满意,证明股骨远端锁定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是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综上所述,采用锁定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肯定等优点,特别是对股骨髁上粉碎性骨折、髁间粉碎性骨折优势更加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王满宜,主译.骨折治疗的A O原则[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469-477.[2]田勇,卡索.股骨远端骨折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6(12):936-937.[3]黄长明,胡喜春,王剑敏,等.锁定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近期效果观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18):1373—1375.[4]王亦璁.骨折治疗的微创术式[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1):78.81.(收稿日期:2009一l l一10)(本文编辑:马艳丽)G am m 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4例程亚栋吴学建肖鹏【摘要】目的探讨G am m 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
方法对24例患者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疗效进行分析。
结果本组24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4—16个月,平均8个月,骨折均达临床愈合,按H a r r i s评分标准:优10例(90一100分),良12例(80~89分),可2例(70—79分)。
结论G a m m a钉内固定采用闭合复位,损伤小,手术时间缩短,出血少,术后又大大缩短了卧床时间,可以尽早下床活动,功能锻炼,减少了传统保守治疗容易引起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能更好的促进骨折愈合。
【关键词】G am m a钉;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闭合复位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传统趋向于牵引等保守治疗,但非手术治疗存在卧床时间长,易出现畸形愈合及严重并发症等缺点,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均倾向手术治疗。
Gamma钉与动力性髋部螺钉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选择
和疗效分析
李康养;陈远武;王锡三;马楚平;易伟宏
【期刊名称】《江苏医药》
【年(卷),期】2003(29)4
【摘要】@@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我院1994年起用Gamma钉治疗43例,用动力性髋部螺钉(DHS)治疗36例,有效随访共61例,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319)
【作者】李康养;陈远武;王锡三;马楚平;易伟宏
【作者单位】518052,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518052,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518052,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518052,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518052,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
【相关文献】
1.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在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J], 王晓平;祝先锋;
2.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在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J], 王晓平;祝先锋
3.动力髋部螺纹钉、Gamma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J], 宫云昭;
赵江涛;冷重光
4.PFNA和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J], 张建良;陈晓东;徐若飞
5.Gamma钉与锁定接骨板治疗外侧壁损伤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J], 王春煜; 林雪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医药导刊2012年第 14 卷第 12 期(总第110期)2051股骨转子部骨折是老年人群中临床常见的骨折[1],内固定是此类骨折特别是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的首选方法[2-3]。
动力髋螺钉(DHS),髓内Gamma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是内固定常见方法[4-5]。
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采用这三种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112例,在随访过程中基本达到早期活动,并发症少,骨折愈合佳等目的,取得良好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12例中,男69例,女43例,年龄45~89岁,平均65岁,骨折按AO分型,其中A1型58例,A2型32例,A3型22例,采用DHS内固定组57例(其中A1型39例,A2型18例),采用Gamma 钉组28例(其中A1型11例,A2型5例,A3型12例);采用PFN组27例(其中A1型9例,A2型6例,A3型12例)。
术前均行胫骨结节骨牵引复位,牵引重量6~8kg,,手术均在伤后5天内进行。
手术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骨科牵引床,G臂影像增强器,闭合复位;手术时间60~180分钟。
1.2 手术方法1.2.1 DHS组病人固定于牵引床上后,患肢取轻度外展内旋位,C臂机透视复位满意后,自股骨大粗隆上2cm向下作外侧直切口,长10cm,暴露大粗隆及股骨上段,C臂机透视下于大粗隆下1.5~2.0cm入一导针,使之在正侧位上位于头颈中心或稍下方,深达股骨头软骨面下,然后依次孔测深,丝攻,安装螺钉,DHS钢板,安装加压螺钉时适当松开牵引加压,依次逐层缝合,术毕。
1.2.2 Gamma钉组牵引床上躯干稍向健侧倾斜20~30度,作股骨大粗隆上6cm长纵切口,分开部肌肉,显露股骨大粗隆顶点,C臂机透视下在其顶端偏内侧用开后器钻透骨皮质,导针插入髓腔,扩髓后放入髓内钉,导向器引导下拧入股骨颈螺钉,防旋钉和远端锁钉,依次闭合伤口,术毕。
1.2.3 PFN组牵引床上置患肢于轻度内收内旋位,自大转子顶点向近端作切口,并从顶点向髓腔内插入一根导针,X线透视下以空心钻扩大转子部的入点(17mm),将髓内钉插入髓腔。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循征医学中心△通信作者f y @631收稿日期22G amma 钉与滑动髋螺钉固定治疗成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系统评价丁晓飞 裴国献△ 李 瑾 吴泰相1 刘关键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 广州 510515)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G a mma 钉与滑动髋螺钉固定治疗成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差异。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 hr ane 图书馆、Medline 数据库、Embase 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及4种中文主要骨科杂志。
收集G amma 钉与滑动髋螺钉固定比较治疗成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严格评价纳入各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资料。
采用RevMan412110统计软件进行Meta 分析。
结果: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3个半随机对照试验。
Meta 分析显示,G amma 钉固定与滑动髋螺钉固定比较,前者术中和术后股骨骨折发生率显著增高;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失血量、病死率、拉力螺钉切出率、骨折不愈合率、再次手术率和伤口感染率方面,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①与滑动髋螺钉固定相比,G amma 钉治疗成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和术后发生股骨骨折的几率更高;②尚需更多针对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高质量研究以比较两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折的优劣。
关键词 髋部骨折;骨折内固定术;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G amma 钉中图分类号:R683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30X(2008)022*******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预期寿命的延长,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为了减少因长期卧床产生的并发症,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早期手术治疗已被广泛接受。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内固定器械是滑动髋螺钉(Sliding HipScrew ,SHS )和G amma 钉(G amma Nail ,G N )。
然而对何种固定方法最佳一直存有争议。
G a mma 钉支持者认为其属髓内固定,承受的弯曲应力更小,且符合微创操作,因此具有更好的力学和生物学优势[1,2]。
随着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逐渐增多,Par ke r 等[3]对两者固定治疗进行了评价比较,但该研究同时纳入了股骨转子下骨折,因而结论缺乏针对性。
为此,我们将研究对象限定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全面检索更新G amma 钉与滑动髋螺钉固定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以系统评价两者间的疗效差异。
1 资料与方法111 纳入和排除标准11111 设计类型:随机对照试验或半随机对照试验。
11112 研究对象:成人股骨转子间骨折。
排除病理性骨折以及同时涉及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研究。
11113 干预措施:G a mma 钉固定与滑动髋螺钉(SHS )固定。
11114 测量指标:平均手术时间(min )、平均术中失血量(mL)、病死率、术中和术后股骨骨折发生率、拉力螺钉切出率、骨折不愈合率、伤口感染率和再次手术率。
112 文献检索:计算机检索Medline 数据库(1966年至2007年10月)、Embase 数据库(1966年至2007年10月)、Co 2chra ne 图书馆(2007年第3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年至2007年10月),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及以下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文献检索无语种限制。
113 质量评价与资料提取:由2名评价者独立根据预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如存在分歧则通过讨论或征求第三方意见解决。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按照随机对照试验4条质量评价标准进行:①随机方法是否正确。
包括随机方法正确,随机方法未描述和随机方法不正确;②是否做到随机分配方案的隐藏。
包括隐藏方法充分(adequate ),隐藏方法不清楚(unclea r ),隐藏方法不充分(inadequate )和未采用分配隐藏(not use d)。
③是否采用盲法。
因外科手术难以对医师及患者施盲,所以主要看是否使用了评价者盲法。
④是否描述失访或退出情况。
基于上述标准,纳入研究的真实性可根据Cochrane 系统评价员手册推荐的简单评估法分为3级:A(low risk of bia s ),所有评价标准均满足且方法学正确,则发生各种偏倚的可能性最小;B (moderat e risk of bias),如果有一项或多项标准为部分满足(未描述或不清楚),则有发生相应偏倚的中等度可能性;C (high risk of bia s),如果有一项或多项标准不满足(不正确、不充分或未使用),则有发生相应偏倚的高度可能性。
114 统计分析:采用Cochrane 协作网提供的Rev 2Ma n412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输入数据时实行双人核对以确保准确无误。
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k ,RR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 n Diff ere nce ,WMD )表示,两者均给出95%可信区间(C o nfi 2I ,I)。
各研究的异质性检验采用χ检验,以<1为检验水准。
无统计学异质性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
如存在统计学异质性,则应分析产生异质性的原因,如342广西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O F G UAN G XI MEDICAL UNIVERSI TY 2008Ap r ;25(2)1:n p er r 1co m :20071228dence n terv al C 2P01方法学异质性和临床异质性等,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
2 结 果211 检索结果及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按检索策略和资料收集方法,共检出比较G amma 钉与滑动髋螺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21篇,发表时间在1991~2006年。
进一步阅读全文后,排除8篇同时包括转子下骨折的文献,最后纳入文献13篇[1,2,4~14],共1857例骨折。
研究地点均在国外。
纳入的13个研究中,4个研究[4~7]随机分配方案隐藏充分,两个研究[4,5]采用了评价者盲法,10个研究[2,4~7,9~13]报道了随访情况。
1个研究[12]采用交替入组,2个研究[13,14]按住院号入组。
该3个研究的随机化方案隐藏均不充分,属于半随机试验。
所有13个研究均对进入研究之前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比较,各组基线有一致性。
本研究中方法学质量评价:2个研究为A 级,8个研究为B 级,3个研究为C 级。
具体见表1。
表1 纳入各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纳入研究例数G N 组S HS 组随机方法分配隐藏评价者盲法失访方法学质量Hoff man [5]3136正确充分采用无A Adam s [6]203197正确充分采用有A O ’Brie n [7]5349正确充分未描述有B Ovese n [8]7373正确充分未描述有B B ridle [1]4951未描述不清楚未描述有B Radfor d [2]100100未描述不清楚未描述未描述B Kukla [9]6060未描述不清楚未描述有B Kuwaba ra [10]2023未描述不清楚未描述未描述B Papasimos [11]4040未描述不清楚未描述有B Utrilla [12]104106未描述不清楚未描述有B Le ung [13]113113不正确不充分未描述无C Pa rk [14]3030不正确不充分未描述无C Mar que s [15]4360不正确不充分未描述未描述C212 Meta 分析结果:9个测量指标各自纳入的相关文献数量和Meta 分析结果见表2。
其中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术中失血量两个计量指标纳入的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
其余分类变量指标纳入的各研究间均无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
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与滑动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相比,G a mma 钉固定术中和术后股骨骨折的发生率显著增高,而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失血量、病死率、拉力螺钉切出率、骨折不愈合率、再次手术率和伤口感染率方面,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剔除3个低质量研究[12~14]对各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固定治疗在术中和术后股骨骨折发生率方面仍有统计学差异,合并统计量分别为[RR =3158,95%CI(1140,9116),P =01008]、[RR =3199,95%CI (1141,11129),P =01009]。
而对其余指标,两者间差异依然没有统计学意义。
敏感性分析结果说明各指标Me ta 分析结果的总体稳定性好。
表2 G a mma 钉与滑动髋螺钉固定治疗成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测量指标相关RCT 数总例数异质性检验P 值合并统计量 合并统计量(95%CI)P 平均手术时间(t /min)6[4~7,8,11]1045<0101WMD 2148(-3160~8156)0142平均术中失血量(V /mL )5[5~7,8,12]9530107WMD -14117(-44164~16130)0136病死率11[1,2,4~8,10~12,14]17530183R R 1100(0183~1120)0199拉力螺钉切出率13[1,2,4~14]18570189R R 1121(0172~2103)0148术中股骨骨折发生率12[1,2,4~6,8~14]16710198R R 3102(1133~6186)01008术后股骨骨折发生率13[1,2,4~14]18570198R R 4110(1153~10194)01005骨不愈合率5[2,8,10,12,13]6120163R R 1101(0121~4192)0199再次手术率10[2,4~8,10~12,14]15330187R R 1138(0189~2113)0115伤口感染率[1,2,4~10,13,14]1R R 15(15~16)1442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8Apr ;25(2)1114210790904180873 讨 论既往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多根据个人经验或其他一些观察性研究结果,容易引入偏倚。
随机化临床对照试验的出现降低了产生偏倚的风险,是可供参考的良好证据。
但是由于人力、财力、技术条件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多数随机试验的样本量较小,导致同一类研究可能得出无统计学意义甚至不一致的结果。
Me ta分析是一种将若干个独立的同类研究进行合并分析的统计方法,能达到增大样本含量、提高检验效能的目的。
然而,纳入分析的各研究质量高低能影响Me ta 分析结果,纳入低质量的研究可能会夸大治疗效果[15]。
因此,应对所有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