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间骨折分型
- 格式:ppt
- 大小:3.49 MB
- 文档页数:12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一、概述:股骨粗隆间骨折,又称股骨转子间骨折,系指由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是中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股骨粗隆部是老年骨质疏松的主要部位,骨折强度降低,很容易发生骨折。
二、诊断(一)诊断依据1、病史:有明显外伤史。
2、临床表现:(1)、伤后患部疼痛、活动时加重,疼痛可放射至大腿内侧或膝部,髋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不能站立或坐起。
(2)、患髋疼痛及轻度肿胀,患肢呈内收、外旋和短缩畸形,大粗隆向上移位,股骨大转子处压痛,纵轴冲击痛(+)。
3、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入院后常规检查血、尿、大便检查、生化全套、心电图及胸片,需手术病人查丙肝、乙肝表面抗原、凝血系统、梅毒血清、爱滋病抗体等。
(2)、患肢X线片及CT三维重建检查,了解骨折类型及损伤程度。
(3)、高龄患者,需增加检查双下肢动、静脉彩超、心脏彩超。
(二)证候分类1、Evans根据骨折线方向分为2种主要类型。
其中I型又进一步分4个亚型。
I型:骨折线从小粗隆向外、向上延伸。
la型:骨折无移位,小粗隆无骨折,骨折稳定;Ib型:骨折有移位,小粗隆有骨折,复位后内存皮质能附着,骨折稳定;Ic型:骨折有移位,小粗隆有骨折,复位后内存骨皮质不能附着,骨折不稳定;Id型:粉碎骨折,至少包括大小粗隆4部分骨折块,骨折不稳定。
Ⅱ型:骨折线自小粗隆斜向外下方,骨折不稳定。
2、按骨折线部位分类:(1)、顺粗隆间骨折:骨折线从大粗隆上方斜向小粗隆。
(2)、逆粗隆间骨折:骨折线从大粗隆下方斜向小粗隆。
(3)、粗隆下骨折:骨折线经过大小粗隆的下方,成横形,斜形骨折。
3、中医辨证分型:(1)早期:气血瘀阻型临床证候:伤后1~2周内,患髋疼痛明显,局部肿胀,瘀血斑,不能站立,患侧髋关节功能丧失,患肢外旋及短缩畸形,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证候分析:外伤跌仆初期,骨折筋伤,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瘀阻不通,故局部肿胀,疼痛明显。
骨折后肢体不能支撑负重,故不能站立,患肢外旋短缩畸形。
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及治疗进展股骨粗隆间骨折又称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人均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人数的增加,老年人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概率呈上升趋势。
粗隆间骨折一旦发生,采取保守治疗,患者须卧床,而卧床所带来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褥疮等对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来说是致命的。
因此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采取手术治疗,仔细研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有利于对骨折程度作出更准确的判断,以选择更加适合的治疗方法和判断预后。
1 临床分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很多,目前得以应用的有以下12种:Evans分型(1949),Boyd—Griffin分型(1949),Ramadier分型(1956),Dxcoulx-Lavarde分型(1969),Ender分型(1970),Tronzo分型(1973),Jensen分型(1975),Deburge分型(1976),Kyle分型(1979), Briot分型(1980),AO分型(1981),北京军区总院的分型。
任何骨折分型必须应用简便,并能指导治疗,同时提示预后才能具有临床意义。
目前AO分型、Evans分型、Boyd—Griffin分型、Jensen分型、Tronzo分型、北京军区总院的分型以及Kyle分型为大家熟知并广泛应用。
现介绍如下: 1.1 AO分型[1]AO将股骨粗隆间骨折纳入其整体骨折分型系统中,并将其归为A类骨折(见图1)。
A1型:经转子的简单骨折(两部分),内侧骨皮质仍有良好的支撑,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
1、骨折线延伸至粗隆间线;2、骨折线通过大粗隆;3、骨折线位于小粗隆下部。
A2型:经转子的粉碎骨折,内侧和后方骨皮质在数个平面上破裂,但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
1、有一内侧骨折块;2、有数块内侧骨折块;3、向小粗隆下延伸超过1 cm。
A3型:反粗隆间骨折,骨折线通过骨外侧骨皮质。
1、近端、斜形;2、简单、横形;3、粉碎。
图1 AO分型1.2 Evans分型[2]Evans根据骨折线方向将股骨粗隆间骨折分为两种主要类型。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一、概述:股骨粗隆间骨折,又称股骨转子间骨折,系指由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是中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股骨粗隆部是老年骨质疏松的主要部位,骨折强度降低,很容易发生骨折。
二、诊断(一)诊断依据1、病史:有明显外伤史。
2、临床表现:(1)、伤后患部疼痛、活动时加重,疼痛可放射至大腿内侧或膝部,髋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不能站立或坐起。
(2)、患髋疼痛及轻度肿胀,患肢呈内收、外旋和短缩畸形,大粗隆向上移位,股骨大转子处压痛,纵轴冲击痛 (+) 。
3、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入院后常规检查血、尿、大便检查、生化全套、心电图及胸片,需手术病人查丙肝、乙肝表面抗原、凝血系统、梅毒血清、爱滋病抗体等。
(2)、患肢X线片及CT三维重建检查,了解骨折类型及损伤程度。
( 3)、高龄患者,需增加检查双下肢动、静脉彩超、心脏彩超。
(二)证候分类1、 Eva ns根据骨折线方向分为2种主要类型。
其中I型又进一步分4个亚型。
I 型: 骨折线从小粗隆向外、向上延伸。
la 型:骨折无移位,小粗隆无骨折,骨折稳定 ;Ib 型: 骨折有移位,小粗隆有骨折,复位后内存皮质能附着,骨折稳定;Ic型:骨折有移位,小粗隆有骨折,复位后内存骨皮质不能附着,骨折不稳定;Id 型:粉碎骨折,至少包括大小粗隆4部分骨折块,骨折不稳定。
U型:骨折线自小粗隆斜向外下方,骨折不稳定。
2、按骨折线部位分类:(1)、顺粗隆间骨折:骨折线从大粗隆上方斜向小粗隆。
(2)、逆粗隆间骨折:骨折线从大粗隆下方斜向小粗隆。
( 3)、粗隆下骨折:骨折线经过大小粗隆的下方,成横形,斜形骨折。
3、中医辨证分型:(1) 早期:气血瘀阻型临床证候:伤后 1~2周内,患髋疼痛明显,局部肿胀,瘀血斑,不能站立,患侧髋关节功能丧失,患肢外旋及短缩畸形,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证候分析:外伤跌仆初期,骨折筋伤,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瘀阻不通,故局部肿胀,疼痛明显。
股骨转子间骨折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股骨转子间骨折概述股骨转子间骨折(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是指从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的骨折,占成人全身骨折的1.4%,多发生于老年人。
多由间接暴力和直接暴力所致。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髋部疼痛、压痛、局部肿胀等。
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内固定材料的不断发展、手术合并症发生的减少,手术已成为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首选方法。
英文名称: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其它名称:股骨粗隆间骨折相关中医疾病:骨伤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损伤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不会遗传发病部位:下肢常见症状:髋部疼痛、压痛、局部肿胀、大腿近端外侧瘀斑主要病因:间接暴力和直接暴力损伤检查项目:体格检查、X 线检查、CT、MRI重要提醒: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免危及到生命。
临床分类:Evans 分类是根据大、小转子部是否出现骨折而影响稳定性的分型1、ⅠA型(无移位)和ⅠB型(有移位)为骨折线由外上方向内下方沿转子间线走行的两部分骨折,即简单骨折,较稳定。
2、ⅡA型骨折是累及大转子的三部分骨折,ⅡB型骨折是累及小转子的三部分骨折。
3、Ⅲ型骨折为累及大与小转子的四部分骨折。
4、Ⅳ型反转子间骨折,骨折线自大转子下方斜向内上方,到达小转子上方。
二、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特点三、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因病因总述:股骨转子间骨折由间接暴力和直接暴力损伤产生。
老年人跌倒时,大转子着地,外力直接作用于转子间,或者间接外力构成对该部位的内收和向前成角的扭曲而致骨折。
骨折多为粉碎性,松质骨可被压缩,形成骨缺损,由于多合并小转子骨折,内侧支撑作用丧失,易发生髋内翻。
基本病因:老年人骨质疏松,肢体不灵活,当下肢突然扭转,跌倒或使大粗隆直接触地致伤,甚易造成骨折。
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之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骨折早期和中晚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骨折对于患者来说当然是一次创伤打击,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更是如此,老年髋部骨折,被称为老年人的“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今天我们重点谈谈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又名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低能量损伤,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人均寿命的延长,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髋部是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好发部位,粗隆间骨折病人平均年龄比股骨颈骨折病人高5-6岁,90%发生在65岁以上老人,70岁以上发病率急剧增加。
一、解剖及应力关系粗隆间骨折常由间接暴力引起,多数发生于患侧的滑倒摔伤,姿势和步态的紊乱,视力和听力的下降,实用强效镇静剂等使老年人摔倒更为频繁。
在病人跌倒过程中,转子间区承受了较大的扭转暴力,同时由于软组织不能恰当吸收或传递能量以及骨结构强度的不足,剩余的能量在粗隆间区的释放,造成应力集中区的骨折。
由于髂腰肌和臀中肌的反射性收缩导致大小粗隆的骨折。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受伤后,粗隆区出现疼痛、肿胀、瘀斑和下肢不能活动。
检查发现粗隆间压痛,下肢外旋畸形明显,可达90°,有轴向叩击痛。
测量可发现下肢短缩。
X摄片可明确骨折的类型及移位情况。
粗隆间骨折外旋畸形及患侧肢体短缩髋部摄片示粗隆间骨折II型(Evans分型)三、治疗1.非手术治疗对稳定性骨折,采用胫骨结节或股骨髁上外展位骨牵引,10-12周后逐渐扶拐下地活动。
对于不稳定骨折也可在骨牵引下试行手法复位,用牵引纠正短缩畸形、矫正侧方移位,外展位维持牵引避免发生髋内翻。
粗隆间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与骨质疏松有关,非手术治疗卧床时间较长,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近几年多主张早期手术治疗。
股骨髁上骨牵引2.手术治疗对于不稳定骨折采取闭合或切开复位内固定。
手术的目的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恢复股骨距的连续性,矫正髋内翻畸形,坚强内固定,早期活动,避免并发症,内固定方法很多,可采用Gamma钉,动力宽螺钉、Ender钉等。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而其中的evans分型则是其中的一种特定类型。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以及evans分型,力求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
1. 股骨转子间骨折概述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的骨折,常见于老年人和骨质疏松患者。
这种骨折类型常常由于外伤导致,常见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
2. evans分型的特点evans分型是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分类的一种方式,根据骨折的程度和位置进行区分。
它常常分为几个级别,如轻度、中度和重度,以便医生们更好地判断患者的情况和进行治疗。
3. 诊断和治疗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及其evans分型,诊断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医生们通常会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和其他辅助手段来确诊,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面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及其evans分型时,我深刻认识到了对医学知识的重要性。
医学知识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疾病,还能指导我们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方式。
我也意识到了医务人员在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患者能否得到有效治疗的关键。
总结回顾通过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及其evans分型的全面评估和分析,我们对这一话题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在面对类似疾病时,我们应该加强对医学知识的学习,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同时也应该重视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积极配合治疗。
在不断提炼和深化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及其evans分型的理解过程中,我们对这一主题有了更为深刻和灵活的认识,也更好地掌握了对这一话题的探讨和表达技巧。
这篇文章基于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及其evans分型的深度和广度要求,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进行了探讨,汇总并总结了多方观点和知识,力求为读者提供了一篇高质量、有价值的文章。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而evans分型则是对其进行分类的一种特定方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及其evans分型,从不同角度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以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话题。
骨折分类参照表上肢骨折锁骨远端骨折——Neer分型菱形韧带以远的骨折:Ⅰ型:菱形韧带和锥形韧带均完整,并仍附着在骨折近端,骨折稳定;Ⅱ型:喙锁韧带断裂,骨折明显移位。
锁骨中段骨折——Craig分型Ⅰ型:很小移位;Ⅱ型:有移位;Ⅲ型:关节内骨折;Ⅳ型:骨骺分离;Ⅴ型:粉碎性骨折肩锁关节脱位——Allman分类法Ⅰ度:肩锁关节扭伤,没有明显脱位;Ⅱ度:肩锁关节部分脱位;Ⅲ度:肩锁关节完全性脱位。
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类(四部分类)第1部分:肱骨头关节面,轻度移位骨折。
第2部分:包括肱骨大结节及其附着的肌肉和肌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
第3部分:包括小结节和其附着的肩胛下肌。
第4部分:包括结节下或肱骨外科颈部的肱骨干。
肱骨远端骨折——AO分类A关节外骨折A1骨突撕脱:a外上髁;b内上髁,无箝卡型;c内上髁,箝卡型;A2单纯干骺部骨折:a斜行向内向下型;b斜行向外向下型;c横行;A3干骺部多块骨折:a楔形骨块相连;b粉碎的楔形骨块;c复合型;B部分关节骨折B1外侧矢状位:a肱骨小头;b单纯经滑车型;c经滑车多块骨片型;B2内侧矢状位:a单纯经滑车型,经过内测;b单纯经滑车型,经滑车沟;c经滑车多块骨片型;B3冠状位:a小头;b滑车;c小头加滑车C全关节型骨折C1单纯关节类,单纯干骺部型:a轻度移位型;b重度移位型;c骨骺部T型骨折;C2单纯关节类,骨骺部多块骨片型:a横行骨片相连;b多块横行骨片型;c复合型;C3多块骨片型:a单纯干骺部型;b干骺部横行骨块;c干骺部复合型肱骨小头骨折——Bryan-Morrey分类I型:小头完全骨折;II型:小头部分骨折;III型:小头粉碎骨折。
尺骨鹰嘴骨折——Colton分型Ⅰ型:撕脱骨折Ⅱ型:斜行骨折Ⅲ型:横行骨折Ⅳ型:斜行伴有粉碎骨折Ⅴ型:粉碎性骨折Ⅵ型:骨折脱位尺骨冠状突骨折——Regan-Morrey分型Ⅰ型:单纯的冠状突尖端撕脱;Ⅱ型:简单或粉碎性骨折,伤及冠状突少于50%;Ⅲ型:简单或粉碎性骨折,伤及冠状突的50%以上。
Evans 分型
Ⅰ型:单纯转子间骨折,骨折线由外上斜向内下
Ⅱ型:移位,合并小转子撕脱骨折,但股骨距完整
Ⅲ型:合并大转子骨折,骨折累计股骨距,有移位,常伴有转子间后部骨折
Ⅳ型:合并小转子粉碎骨折,可出现股骨颈和大转子冠状面的爆裂骨折
Ⅴ型:Ⅲ型+Ⅳ型
R型:为反转子间骨折,骨折线由内上斜向外下,可伴有小转子骨折,股骨距破坏
AO分型:
AO31.A1
两部分骨折,大粗隆外侧皮质完整,内侧皮质仍有良好的支撑
A1.1沿粗隆间线骨折,无嵌插
A1.2沿粗隆间线骨折,有嵌插
A1.3顺粗隆间骨折,骨折线至小粗隆下
AO31.A2:粉碎骨折,内侧和后方骨皮质在数个平面上断裂,小转子粉碎,但外侧皮质保持良好
A2.1有一个中间骨折块
A2.2有两个中间骨折块
A2.3有两个以上中间骨折块
A3:骨折线经过外侧及内侧皮质,股骨转子间骨折外侧皮质断裂,逆向骨折A3.1简单骨折,由外下斜向内上斜形骨折线
A3.2简单骨折,横行骨折骨折线
AO31.A3.3粉碎骨折。